知己同怀 情谊永存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聂绀弩是上世纪著名的文坛巨擘,其文云霞满纸,其人狷介不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聂绀弩曾入列新四军,并与许多革命志士结有深情厚谊,丘东平便是其中的一位。丘东平牺牲20余年后,聂绀弩曾赴广东海丰县梅陇山区马福兰村,探访其八旬老母,并留下组诗,包含访故居、忆往事、赞英烈、抒感怀等内容。
  英雄树上没花开,马福兰村有草莱。
  难兄难弟此墙屋,成龙成虎各风雷。
  才三十岁真雄鬼,无第七连也霸才。
  老母八旬披鹤发,默迎儿子故人来。
  本诗以“英雄树”为起笔。木棉枝干魁梧,花朵硕大且色红如血,历来被视为英雄的象征。“英雄树”明指木棉,同时暗喻烈士丘东平。但马福兰村的英雄树并未开花,村中一片萧条,触景生情,让人倍觉心酸。诗人随后以14字凝练概括丘东平兄弟数人前仆后继、奋勇抗争的征战历程。丘东平牺牲时年仅31岁,屈原《国殇》中有“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本诗中的“真雄鬼”正是对英雄的赞誉。作为新四军中的文化人,丘东平著述颇丰,以《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等较为著名。“无第七连也霸才”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褒扬。尾联中“鹤发”即白发,丘东平白发苍苍的八旬老母默然无语,起身迎接诗人,读来倍觉凄凉。
  任是尸山血海行,中华儿女志干城。
  哀兵必胜古兵法,时日偕亡今日程。
  游击战中遭遇战,一书生死万民生。
  人间换后江山美,百丈碑刊勇者名。
  日军铁骑践踏祖国山河,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但同样有华夏热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众志成城。颔联对偶句中含有典故,“哀兵必胜”出自老子《道德经》,指遭受侵略、群情激愤的民族奋起反抗,必定取得胜利。“时日偕亡”语出《尚书·汤誓》,夏代暴君桀统治残暴,却自诩为太阳,人民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原文是“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两句借古喻今,反映了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反抗的决心。颈联指丘东平牺牲其事。丘东平于1938年春加入新四军,1941年7月在日军扫荡时,带领200余名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师生向盐城西南转移,在战斗中牺牲。“一书生死万民生”,寥寥数字,将英雄舍生忘死的大无畏气概跃然纸上。尾联再次点题,赞颂英烈。斯人已逝,英名不朽。
  小仲谋追大仲谋,有人闾倚几阳秋。
  壮哉野泽三春草,赌掉乾坤两颗头。
  此日登堂才拜母,他生横海再同舟。
  范张鸡黍存悲殁,蘸笔南溟画虎丘。
  首联说明丘东平兄弟相继牺牲,“闾倚”是成语“倚闾望切”的化用,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指靠在巷子门口望向远处,形容父母殷切地盼望子女归来。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长辈倚门而望,使人辛酸不已。颔联中“三春草”取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赞颂了丘母对儿女的孕育之情。章炳麟在《狱中赠邹容》中有诗句云:“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表达肝胆相照的革命豪情。“赌掉乾坤两颗头”是对已经牺牲的丘东平兄弟的颂扬。颈联抒发了诗人与丘东平同舟共济、生死不渝的革命友情。尾联中的“范张鸡黍”语出《后汉书》,寓意为重信义的朋友之情。南溟出自《庄子》,指汪洋大海,诗人蘸笔南溟,抒写好友的英烈事迹。
  聂绀弩曾有诗云:“天涯肝胆藐雄才”,能让他钦慕的人并不多。在组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聂绀弩对丘东平的怀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责任编辑 赵建峰)
其他文献
2014年3月25日,对全体铁军人来说是个铭心刻骨的日子,我们敬爱的老会长、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周克玉上将这天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噩耗传来,铁军人悲痛万分。周政委在担任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期间,关心《铁军》杂志建设的件件往事涌上心头,仿佛就在昨天。  周会长支持《铁军》改月刊  《铁军》杂志创办于1997年6月,原为不定期内部刊物。2001年杂志取得正式刊号,对社会公开发行,为双
期刊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家,是我父亲周利人去得最多的地方。每次得知父亲到京,张爱萍总要派车接到家中居住。战友相见,在品茶之间,与老首长叙叙抗日旧事,交流时政看法,议论人生经历,这是父亲最为快乐的事情。  战火锤炼出来的情谊  父亲同张爱萍之间的友情,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他们是在1941年夏季日军对盐阜根据地第一次大扫荡中结识的。当时,日伪军调动了1.7万余人,分
期刊
今年10月5日,是张震上将的百岁寿辰,我们祝福老人家健康更长寿!  几年前,笔者有幸获赠张老将军回忆录,读后得益甚深。后辈特别被张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在战友情、同志情、兄弟情、父母情各方面的动人情愫,感动至深,引起情感共鸣。其中,对母亲的思念、寻觅、侍奉、孝悌,更是拨动了笔者数十年深埋心底的思母情感线。  张震将军生于1914年10月5日,1926年参加儿童团,1930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党并参加
期刊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揭开远航中淡水保障的面纱  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人只能生存一个星期。舰艇航行在大海上,虽然眼前所见,是滔滔不绝、茫茫无边的海水,但这些海水不能被人直接饮用,官兵生活用水之紧张,是在陆地上无法想象的。  以往舰艇远航,总是要对官兵用水进行严格的限制,远航时间越长,供应给官兵的每天生活用水就越少。远航超过3个月的,一般每天每人供水不超过半脸盆,衣服脏了也没法洗,洗澡更是
期刊
近日,笔者赴北京拜访了新四军老战士洪炉。这位8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娃娃似的圆脸,讲话慢条斯理,幽默风趣,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初次见面,他便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洪炉离休前曾是军中知名的作家和画家,任《解放军战士》杂志和《解放军报》美术编辑长达30年,擅长绘画和木刻,而且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  洪炉,原姓郭,笔名卢弘。1931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苏泰兴长江北畔的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日伪军
期刊
曾焕文今年77岁,1996年从镇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先后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老龄委主任、“五老”志愿服务团团长和镇“两会”工委常务副主任。一肩挑四担的他,一头连着老,一头带着小,中间还管着低收入贫困户。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凭着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党性和良知,尽己所能,无私奉献,把助学济困当作“第二事业”。  “不让贫困孩子失学,是我的责任”  这是曾老发自肺腑的话,也是一位老
期刊
人物介绍  储秀英,1922年生,江苏宜兴人。1939年12月参加革命,战争年代长期从事民运、妇女工作。1945年前往苏中公学学习,1945年随部队北撤,被编入三野一纵。  我13岁时,由“那摩温”介绍,到无锡荣毅仁的华兴丝厂上班,日本人来了我只好回家,在宜兴县官林区臧林镇上的丝厂上班。丝厂的工作日复一日,但是周围的氛围却渐渐起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谈起了“革命”和“共产党”。终于1939年12月,
期刊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有一条老街,碎石板路、破旧古宅、斑驳墙体,黑、白、灰三种颜色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水墨画,承载着多年的记忆。曾几何时,晚霞晕染,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摆满“老家什”的五金店……清脆的脚步声络绎不绝。  时光匆匆溜走,当年人气很旺的老街,如今逐渐被一片耀眼的霓虹包围。流光溢彩的城市道路上,张扬着新生代的节奏;八方云起的大厦楼宇间,喧嚣着青春的活力。古朴中演绎着繁华,秀美中洋溢着现代,这就是湖
期刊
在叶飞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特别怀念新四军研究会的首任会长。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对新四军怀有特殊的感情。1997年10月14日在南昌纪念新四军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他提出了“共同做好研究和宣传新四军这篇大文章”的使命。这充分显示出他的远见卓识和历史责任感。  抗日战争时期,叶飞在华中敌后战场叱咤风云,屡建功勋。他任新四军第六团团长,曾率部突破国民党的限制,挺进苏
期刊
谢文锦,中共中央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革命烈士,浙江省永嘉县潘坑村人。潘坑村位于楠溪江上游,是该县西北部一个较大的村落。文锦祖父邦善是皇清太学生,父亲国广在乡间悬壶济世,多有善举。文锦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前有二兄文远、文儒,后有四弟文侯。文锦牺牲后,文侯亦留学苏联,回国后同五尺乡的胡公冕一起组建红十三军,任红十三军红一团第三支队长。后来,其家族中为革命捐躯的还有谢方枢、谢文成、谢春早等。  我与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