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发展新时代下,国有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了重要作用,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在当前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国有企业应当对产业结构以及资产重组进行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投融资风险管控,避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资金浪费。投融资是国有企业运营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在投融资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投融资风险的管理。针对存在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投融资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落实,同時还能够健全国有资本结构。由于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较为粗放,导致投融资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现阶段,金融环境、政治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均存在一定复杂性特征,在开展投融资活动中,必然存在一定风险问题。国有企业为实现全面发展,则应当加强对投融资活动进行管理,通过投融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若国有企业对投融资风险管理不恰当,则极易发生投融资风险,造成一定损失,使得企业资产流失。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对投融资风险有着正确认知,并积极采取管理措施,加强对投融资风险的管理,避免盲目投资与融资,从而减少投融资风险。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由于国有企业投资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科学融资决策体系缺乏,导致投融资风险滋生。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分析投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继而采取应对措施,强化投融资管理质量,有效规避风险问题,带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内涵及风险
1.投融资内涵
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往往需要大量运营资金,运营资金可通过投融资活动获得。投融资活动主要是由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两方面所组成。投资活动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充分运用企业内部资产,选择合适项目进行投资,从而获取收益。在投资活动开展中,国有企业往往需要承担一定风险问题。而融资活动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流动资金不足,需要通过内部方式或者外部方式获取一定资金,从而开展的一种筹资活动,为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进行筹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国有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为国有企业正常运营提供充足的保障。
投融资活动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可将其分为多个类别,如企业投资顾问、对外股权投资等。从全方位角度出发,可将投融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由于规模较大的投资机构以及行业所组成,自身具备充足的流动资金,并且具有项目投资资质。其次是金融咨询机构以及资本管理公司,这部分机构与公司通常会受到一定资质限制,内部流动资金不足,无法直接开展项目投资工作。面对这一情况,通常需要及时与金融企业相对接,通过签合同的方式,充分发挥出双方所具备的优势,寻找有效资源,推动投融资活动开展。最后一部分则是中小型企业投融资服务,如在零售行业中,可充分运用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完成投融资活动。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投融资活动的本质则是由国家掌握资本拥有权,并对内部资本进行控制,政府的意志将直接决定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积极开展投融资活动,不仅能够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充分运用闲置资金,发挥闲置资金的作用,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2.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活动中存在风险的因素
(1)主体资格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特殊性,国家对其资本具有一定所有权与控制权,因而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通常会涉及到多个主体,投融资活动开展相对复杂,需要多国有企业合法存续并对经营范围等进行全面考察。并且这部分因素将对国有企业签订的投融资合约以及转让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若国有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主体存在一定瑕疵,则会对投资活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无法实现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目标,还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应当明确的是,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为保证融资活动开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积极明确双方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效规避主体风险问题。
(2)债权债务风险
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开展,通常存在一定债务债权风险问题,债务债权风险可从两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一方面,需要分析债权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同时还需要重点分析债权是否具备可回收性、回收成本。债权将会对国有企业投资活动以及未来收益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国有企业负债问题,若国有企业负债较多,则会导致融资难度较大,无法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所需资金,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
(3)股权架构风险
国有企业在运营中,通常会开展股权投资工作,这也是投融资活动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但在股权投资活动开展中,需要对投资企业股权架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避免出现股权架构比例失调问题。若股权架构分散或者十分集中,均会对企业正常决策产生影响。股权架构风险是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内容,投资股权是国有企业一种常见投资方式,为保障国有企业高效发展,在股权投资中,需要确保国有企业具有一定控制权,避免出现利益损失。
(4)人员变更风险
国有企业在投融资活动开展中,存在一定人员变更风险,虽然这一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较为微弱,但仍旧存在部分企业在投融资管理过程中,对重要负责人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大,若重要岗位出现人员变动情况,将会对投融资活动开展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5)过渡期间风险
通过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以股权投资为例分析,从投资方角度阐述,当投资交易结束后至资产权属登记的过渡期间,需要始终加强对投融资管理活动的管理与重视。在过渡阶段中,目标企业会充分运用这一时间,采取内部操作手段,低价出售相关资产或者进行资产担保等。在过渡期间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对投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方法措施,才能够保证投融资管理质量。 (6)官本位风险
官本位风险将对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重视这一风险问题。在国有企业内部,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官本位思想存在,这一思想的主要表现方式为由领导意识决定企业投资方向。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并不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投融资互动的可行性。只有加强可行性研究,才能够有效保证投融资管理效率,规避风险。
3.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模式
在国有企业中,投融资管理模式则主要是由风险规划、识别、分析、评估以及防控等多个环节组成,是一种全过程跟踪控制的重要管理方式,保证投资收益的客观性,降低融資成本。
首先,是风险规划。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需要对风险进行规划,风险规划质量将直接决定投融资风险管理模式的科学性。风险规划内容主要涵盖风险管理方法、风险分析工具以及风险评估标准。国有企业通过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规划,对投融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科学指导,降低投融资风险。
其次,为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投融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条件,只有对风险预警级别、风险类型以及风险成因进行有效识别,才能够充分掌握风险后果。例如在金融类企业中,这类企业主要存在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在识别风险时,主要采用情境分析法以及专家调查法等。
再次,为风险分析与评估。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则是对风险影响范围以及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从而明确企业风险承受范围,通过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标准,判断风险的可控性。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开展,将对风险防控质量起到直接影响。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为风险当量法以及专家打分法等。
再次,为风险监控。结合风险判断流程,能够制定科学且合理的风险防控对策,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最后,为监控机制。国有企业需要对投融资风险管理全过程开展动态监控,同时还需要对风险管理体系提出改进意见,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重要作用
1.不断健全国有资本结构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为实现发展,需要积极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制定了双百行动。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一定兼并收购以及投融资活动,同时也会诞生全新国有资本投资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由此能够看出,加强投融资管理,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与质量,健全基本结构,提高投融资效率,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2.落实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积极推动企业改革,是提升国有资产的重要经济保障,国有企业开展投融资工作,能够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还可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利用效率。国有企业改革对国家经济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其改革工作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契合,发挥出国有经济优势。国有企业在推动改革工作开展时,需要对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行调整,从而形成宏观调控模式,带动经济高效发展。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投资工具的使用,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配置,加强对投融资活动的管理,规避多种风险。
3.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
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持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需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求,逐渐向市场化运用转型,将投融资管理工作流程与市场化紧密联系。国有企业若缺乏完善的投融资以及兼并收购方式,则会导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开展受限。国有企业在运营中,积极强化对投融资活动的风险管理,有利于实现市场化转型。
三、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管理者并不能够很好适应市场化运营,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往往追求高收益的项目,忽视了这些项目的高风险性,正是由于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盲目投资现象,导致投资活动中存在较大风险,同时也极易遭受损失,恶化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结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国有企业内部,并未构建完善的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无法对企业的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不能预测投资风险大小以及收益。首先,在部分重大投资项目中,风险管理活动缺乏科学性,风险预警与识别机制缺失,极易误导企业投资方向,无法全面纠正错误的投资目标。其次,在国有企业内部,风险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战略规划,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低,不能及时对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导致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过于短视化,缺乏战略性眼光,加剧投资风险。最后,国有企业在项目投建后,在开展监督工作时,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条款支持,不利于风控人员的风险监督工作开展。
2.科学融资决策体系缺乏
国有企业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其融资途径通常为银行贷款,由于银行贷款成本相对较低,资金获得率高,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因此国有企业在融资中会选择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但银行机构对国有企业贷款限制条件较多,如财务指标限制以及确保专款专用等要求。同时针对部分信用资质不完善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其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且银行机构提升金融监管力度,使得金融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融资利息在不但提升。为实现全面发展,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对自身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充分降低融资成本。由于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较大,使得银行条款占据国有企业融资模式的90%。虽然存在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证券化方式融资,但效果甚微,国有企业在选择融资模式成本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融资模式单一,极易滋生融资风险。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并未对融资成本的内部以及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未构建全面的风险预警指标,对融资风险类型以及发生原因掌握不全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者以及员工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员工综合素质不符合融资业务要求,使得业务决策流于形式。 3.投融资决策体系不完善
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资与融资活动时,不应当只依据管理者的自身经验开展投资与融资。若国有企业直接将部分管理者的经验作为投融资活动开展的依据,并未经过科学且合理的决策,必然会导致损失产生。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存在一定盲目投融资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投融资市场往往处于不断变化状态,存在诸多风险。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需要经过详细且科学的分析,才能够保证投融资活动的合理性,降低风险。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缺乏对风险要素的全面分析,在具体投融资项目开展中缺乏良好的决策,并未对投融资项目进行科学评判,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投融资项目开展缺乏良好的科学依据。在国有企业内部,缺乏专业投融资人员,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对投融资风险分析不彻底,企业将面临一定投融资风险,加剧企业经
济损失。
四、国有企业完善投融资管理的有效对策
1.基于战略规划健全投资风险评价体系
为实现投融资风险管理质量,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从战略规划角度出发,健全投入风险评价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投资战略规划意识,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正确看待投资风险,在企业内部塑造出良好的风险评估文化,健全投资风险评价体系,保障投资风险评价的科学性。首先,企业需要适当延长投资风险分析时间,可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延长三至五年,并将此作为统筹规划企业内部长期以及短期投资目标。其次,国有企业在运营中,不仅需要构建企业文化,还需要组建出高质量队伍,积极开展人才招聘以及内部员工培训活动,从根本上提升风控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战略规划能力,为投资风险管理高质量开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最后,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前,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市场进行详细分析,还需要调查合作方信用资质。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加大对金融行业以及高新产业的投资,针对部分资源消耗型企业,应当避免投资。此外针对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国有企业可邀请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深度分析,保证投资项目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从根本上降低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距,实现国有企业全面发展。
2.健全科学融资决策体系
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为强化对投融资的管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科学融资体系,从三方面提高融资决策科学性,规避融资风险,实现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全面优化。
(1)强化融资风险防控意识,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国有企业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提升融资决策风险管理意识,结合企业业务特点以及发展规划情况,对内部以及外部存在的融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以及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逐步拓展债券市场,加强债权融资以及互聯网金融融资方式,从根本上实现融资效率提升,对债务资本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减少对信贷融资的需求。
(2)完善融资分析与评估相关程序
国有企业通过完善融资分析与评估相关程序,能够实现融资风险的管理,有效规避多种融资风险。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完善内部融资内部风险预警指标,涵盖政策指标、金融指标以及税收指标等诸多内容。若国有企业自身能力有限,则可与外部专业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融资结构进行全面规划,分析融资产品中存在的风险,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提高融资评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其次,在融资决策中,需要结合融资模式的特点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合理开展融资决策工作,避免出现一味追求利益忽视风险的投资。对融资风险评价流程进行梳理,对风险评估程序进行监控,保证融资决策质量。
(3)发展内源性融资
国有企业在开展融资工作时,可进一步发展内源性融资,盘活内部存量资产,降低融资风险。例如国有企业可在内部构建完善的结算中心以及内部银行中心,充分满足下属单位对投融资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还有利于规避融资风险。
3.建立健全投融资决策体系
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中,存在诸多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投融资决策体系。国有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科学且合理的决策是影响投融资活动正确性以及科学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健全投融资决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中,需要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投融资决策体系,针对每一个投融资项目,均需要进行全面分析与决策,探讨不同投融资方式,评价不同项目的投资以及融资风险,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针对国有企业内部资金流动以及运作,需要进行登记与备案,充分掌握国有企业内部债券以及贷款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分析,结合国有企业当前发展情况,明确投融资项目的可信性,制定正确的投融资方案。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还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质量。
五、总结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投融资风险管理,基于战略规划健全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健全科学融资决策体系、建立健全投融资决策体系,保证投融资活动的有效性,从根本上规避风险,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试论国企投融资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36-37.
[2]张君兰.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24):45-46.
[3]段礼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风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20(17):74-75.
[4]李妍.关于国有企业使用永续债券融资风险及管理措施情况的思考[J].财经界,2020(17):32-33.
[5]王亚秋.基于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的分析[J].纳税,2018(01):168-169.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现阶段,金融环境、政治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均存在一定复杂性特征,在开展投融资活动中,必然存在一定风险问题。国有企业为实现全面发展,则应当加强对投融资活动进行管理,通过投融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若国有企业对投融资风险管理不恰当,则极易发生投融资风险,造成一定损失,使得企业资产流失。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对投融资风险有着正确认知,并积极采取管理措施,加强对投融资风险的管理,避免盲目投资与融资,从而减少投融资风险。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由于国有企业投资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科学融资决策体系缺乏,导致投融资风险滋生。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分析投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继而采取应对措施,强化投融资管理质量,有效规避风险问题,带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内涵及风险
1.投融资内涵
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往往需要大量运营资金,运营资金可通过投融资活动获得。投融资活动主要是由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两方面所组成。投资活动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充分运用企业内部资产,选择合适项目进行投资,从而获取收益。在投资活动开展中,国有企业往往需要承担一定风险问题。而融资活动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流动资金不足,需要通过内部方式或者外部方式获取一定资金,从而开展的一种筹资活动,为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进行筹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国有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为国有企业正常运营提供充足的保障。
投融资活动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可将其分为多个类别,如企业投资顾问、对外股权投资等。从全方位角度出发,可将投融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由于规模较大的投资机构以及行业所组成,自身具备充足的流动资金,并且具有项目投资资质。其次是金融咨询机构以及资本管理公司,这部分机构与公司通常会受到一定资质限制,内部流动资金不足,无法直接开展项目投资工作。面对这一情况,通常需要及时与金融企业相对接,通过签合同的方式,充分发挥出双方所具备的优势,寻找有效资源,推动投融资活动开展。最后一部分则是中小型企业投融资服务,如在零售行业中,可充分运用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完成投融资活动。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投融资活动的本质则是由国家掌握资本拥有权,并对内部资本进行控制,政府的意志将直接决定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积极开展投融资活动,不仅能够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充分运用闲置资金,发挥闲置资金的作用,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2.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活动中存在风险的因素
(1)主体资格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特殊性,国家对其资本具有一定所有权与控制权,因而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通常会涉及到多个主体,投融资活动开展相对复杂,需要多国有企业合法存续并对经营范围等进行全面考察。并且这部分因素将对国有企业签订的投融资合约以及转让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若国有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主体存在一定瑕疵,则会对投资活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无法实现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目标,还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应当明确的是,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为保证融资活动开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积极明确双方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效规避主体风险问题。
(2)债权债务风险
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开展,通常存在一定债务债权风险问题,债务债权风险可从两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一方面,需要分析债权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同时还需要重点分析债权是否具备可回收性、回收成本。债权将会对国有企业投资活动以及未来收益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国有企业负债问题,若国有企业负债较多,则会导致融资难度较大,无法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所需资金,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
(3)股权架构风险
国有企业在运营中,通常会开展股权投资工作,这也是投融资活动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但在股权投资活动开展中,需要对投资企业股权架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避免出现股权架构比例失调问题。若股权架构分散或者十分集中,均会对企业正常决策产生影响。股权架构风险是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内容,投资股权是国有企业一种常见投资方式,为保障国有企业高效发展,在股权投资中,需要确保国有企业具有一定控制权,避免出现利益损失。
(4)人员变更风险
国有企业在投融资活动开展中,存在一定人员变更风险,虽然这一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较为微弱,但仍旧存在部分企业在投融资管理过程中,对重要负责人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大,若重要岗位出现人员变动情况,将会对投融资活动开展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5)过渡期间风险
通过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以股权投资为例分析,从投资方角度阐述,当投资交易结束后至资产权属登记的过渡期间,需要始终加强对投融资管理活动的管理与重视。在过渡阶段中,目标企业会充分运用这一时间,采取内部操作手段,低价出售相关资产或者进行资产担保等。在过渡期间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对投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方法措施,才能够保证投融资管理质量。 (6)官本位风险
官本位风险将对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重视这一风险问题。在国有企业内部,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官本位思想存在,这一思想的主要表现方式为由领导意识决定企业投资方向。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并不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投融资互动的可行性。只有加强可行性研究,才能够有效保证投融资管理效率,规避风险。
3.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模式
在国有企业中,投融资管理模式则主要是由风险规划、识别、分析、评估以及防控等多个环节组成,是一种全过程跟踪控制的重要管理方式,保证投资收益的客观性,降低融資成本。
首先,是风险规划。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需要对风险进行规划,风险规划质量将直接决定投融资风险管理模式的科学性。风险规划内容主要涵盖风险管理方法、风险分析工具以及风险评估标准。国有企业通过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规划,对投融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科学指导,降低投融资风险。
其次,为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投融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条件,只有对风险预警级别、风险类型以及风险成因进行有效识别,才能够充分掌握风险后果。例如在金融类企业中,这类企业主要存在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在识别风险时,主要采用情境分析法以及专家调查法等。
再次,为风险分析与评估。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则是对风险影响范围以及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从而明确企业风险承受范围,通过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标准,判断风险的可控性。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开展,将对风险防控质量起到直接影响。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为风险当量法以及专家打分法等。
再次,为风险监控。结合风险判断流程,能够制定科学且合理的风险防控对策,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最后,为监控机制。国有企业需要对投融资风险管理全过程开展动态监控,同时还需要对风险管理体系提出改进意见,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重要作用
1.不断健全国有资本结构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为实现发展,需要积极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制定了双百行动。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一定兼并收购以及投融资活动,同时也会诞生全新国有资本投资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由此能够看出,加强投融资管理,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与质量,健全基本结构,提高投融资效率,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2.落实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积极推动企业改革,是提升国有资产的重要经济保障,国有企业开展投融资工作,能够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还可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利用效率。国有企业改革对国家经济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其改革工作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契合,发挥出国有经济优势。国有企业在推动改革工作开展时,需要对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行调整,从而形成宏观调控模式,带动经济高效发展。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投资工具的使用,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配置,加强对投融资活动的管理,规避多种风险。
3.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
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持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需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求,逐渐向市场化运用转型,将投融资管理工作流程与市场化紧密联系。国有企业若缺乏完善的投融资以及兼并收购方式,则会导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开展受限。国有企业在运营中,积极强化对投融资活动的风险管理,有利于实现市场化转型。
三、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管理者并不能够很好适应市场化运营,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往往追求高收益的项目,忽视了这些项目的高风险性,正是由于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盲目投资现象,导致投资活动中存在较大风险,同时也极易遭受损失,恶化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结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国有企业内部,并未构建完善的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无法对企业的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不能预测投资风险大小以及收益。首先,在部分重大投资项目中,风险管理活动缺乏科学性,风险预警与识别机制缺失,极易误导企业投资方向,无法全面纠正错误的投资目标。其次,在国有企业内部,风险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战略规划,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低,不能及时对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导致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过于短视化,缺乏战略性眼光,加剧投资风险。最后,国有企业在项目投建后,在开展监督工作时,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条款支持,不利于风控人员的风险监督工作开展。
2.科学融资决策体系缺乏
国有企业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其融资途径通常为银行贷款,由于银行贷款成本相对较低,资金获得率高,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因此国有企业在融资中会选择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但银行机构对国有企业贷款限制条件较多,如财务指标限制以及确保专款专用等要求。同时针对部分信用资质不完善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其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且银行机构提升金融监管力度,使得金融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融资利息在不但提升。为实现全面发展,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对自身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充分降低融资成本。由于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较大,使得银行条款占据国有企业融资模式的90%。虽然存在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证券化方式融资,但效果甚微,国有企业在选择融资模式成本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融资模式单一,极易滋生融资风险。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并未对融资成本的内部以及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未构建全面的风险预警指标,对融资风险类型以及发生原因掌握不全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者以及员工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员工综合素质不符合融资业务要求,使得业务决策流于形式。 3.投融资决策体系不完善
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资与融资活动时,不应当只依据管理者的自身经验开展投资与融资。若国有企业直接将部分管理者的经验作为投融资活动开展的依据,并未经过科学且合理的决策,必然会导致损失产生。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存在一定盲目投融资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投融资市场往往处于不断变化状态,存在诸多风险。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需要经过详细且科学的分析,才能够保证投融资活动的合理性,降低风险。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缺乏对风险要素的全面分析,在具体投融资项目开展中缺乏良好的决策,并未对投融资项目进行科学评判,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投融资项目开展缺乏良好的科学依据。在国有企业内部,缺乏专业投融资人员,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对投融资风险分析不彻底,企业将面临一定投融资风险,加剧企业经
济损失。
四、国有企业完善投融资管理的有效对策
1.基于战略规划健全投资风险评价体系
为实现投融资风险管理质量,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从战略规划角度出发,健全投入风险评价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投资战略规划意识,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正确看待投资风险,在企业内部塑造出良好的风险评估文化,健全投资风险评价体系,保障投资风险评价的科学性。首先,企业需要适当延长投资风险分析时间,可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延长三至五年,并将此作为统筹规划企业内部长期以及短期投资目标。其次,国有企业在运营中,不仅需要构建企业文化,还需要组建出高质量队伍,积极开展人才招聘以及内部员工培训活动,从根本上提升风控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战略规划能力,为投资风险管理高质量开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最后,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前,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市场进行详细分析,还需要调查合作方信用资质。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加大对金融行业以及高新产业的投资,针对部分资源消耗型企业,应当避免投资。此外针对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国有企业可邀请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深度分析,保证投资项目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从根本上降低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距,实现国有企业全面发展。
2.健全科学融资决策体系
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为强化对投融资的管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科学融资体系,从三方面提高融资决策科学性,规避融资风险,实现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全面优化。
(1)强化融资风险防控意识,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国有企业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提升融资决策风险管理意识,结合企业业务特点以及发展规划情况,对内部以及外部存在的融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以及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逐步拓展债券市场,加强债权融资以及互聯网金融融资方式,从根本上实现融资效率提升,对债务资本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减少对信贷融资的需求。
(2)完善融资分析与评估相关程序
国有企业通过完善融资分析与评估相关程序,能够实现融资风险的管理,有效规避多种融资风险。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完善内部融资内部风险预警指标,涵盖政策指标、金融指标以及税收指标等诸多内容。若国有企业自身能力有限,则可与外部专业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融资结构进行全面规划,分析融资产品中存在的风险,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提高融资评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其次,在融资决策中,需要结合融资模式的特点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合理开展融资决策工作,避免出现一味追求利益忽视风险的投资。对融资风险评价流程进行梳理,对风险评估程序进行监控,保证融资决策质量。
(3)发展内源性融资
国有企业在开展融资工作时,可进一步发展内源性融资,盘活内部存量资产,降低融资风险。例如国有企业可在内部构建完善的结算中心以及内部银行中心,充分满足下属单位对投融资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还有利于规避融资风险。
3.建立健全投融资决策体系
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活动中,存在诸多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投融资决策体系。国有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科学且合理的决策是影响投融资活动正确性以及科学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健全投融资决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中,需要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投融资决策体系,针对每一个投融资项目,均需要进行全面分析与决策,探讨不同投融资方式,评价不同项目的投资以及融资风险,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针对国有企业内部资金流动以及运作,需要进行登记与备案,充分掌握国有企业内部债券以及贷款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分析,结合国有企业当前发展情况,明确投融资项目的可信性,制定正确的投融资方案。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还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质量。
五、总结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投融资风险管理,基于战略规划健全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健全科学融资决策体系、建立健全投融资决策体系,保证投融资活动的有效性,从根本上规避风险,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试论国企投融资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36-37.
[2]张君兰.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24):45-46.
[3]段礼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风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20(17):74-75.
[4]李妍.关于国有企业使用永续债券融资风险及管理措施情况的思考[J].财经界,2020(17):32-33.
[5]王亚秋.基于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的分析[J].纳税,2018(0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