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原有课程考核方式已无法适应现行教育系统,必须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体现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征。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研究
一、我国高职课程考核方式现状,与国外的差距及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新型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各高职院校通过推进内涵建设,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考核方式改革却远落后于教学改革,考试功能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仍停留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闭卷考试形式上,这种带有浓厚学历教育色彩的考核方式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背离,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不仅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方法和手段,更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一定的导向作用。理论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是卷面考试,不可否认对于一些课程来说,卷面考试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及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状况。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来说,采取单一的卷面考试形式显然是不科学的。尤其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机械、机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带来的巨大挑战,高质量的实操性人才的缺乏对高职院校传统考试方式提出了严重质疑。其实早在上世纪国内外一些知名学者就已经开始对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并发表了观点,找到了相应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家桑迪在总结前辈们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人才评价原理,其中特别强调将过去那种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评测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
二、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充分认识到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考核既“考学生”又“考教师”,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全面和公平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也能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效果,诊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评价方法普遍存在考试方法比较单一,内容过于依赖于教材,结果过于量化等问题,改革应该本着考试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教考分开的原则,加大职业能力评价比重,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企业本位的成绩评价体系。
三、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法与措施
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实现行业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的无缝对接,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为主,多种考核方式并存的坚持,实现以知识为主的考核向以能力为主的考核的转变,以学校考核为主转向行业企业和学校考核相结合。主要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改变考核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高职院校应学习借鉴国外考核方式,从行业企业是实际用人单位出发,制定合适的考试内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既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又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和培养。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减少死记硬背试题的分量,多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机会。
(二)实施过程性考核和多元化考核的考试方式
注重考核方式的过程化,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鼓励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辩论、讨论等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三)课程考核和国家多种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相结合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对专业开设课程进行系统综合的分类,把实践性强的课程归为一类,把课程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衔接起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甚至可以把学生是否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作为检测该门课教学效果强弱的手段。鼓励学生考取多种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四)加强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建设
切实发挥考核对学生的调控作用,将课程考核和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扩大考核结果分析报告的覆盖面,实现考核分析报告的层次性和整体性,分析主体包括课程、班级、专业和系部,学校多个层面要重视考核分析报告,通过多种途径,如学生座谈会、课程组教师交流会等深入教学一线,发扬好的经验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和改革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事关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随着高职教育的时代发展更新考核方式,让考核方式成为真正的检测手段和助推器。如何真正发挥高职课程多种考核方式的作用,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左艳芳,郑长成.论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目标与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7):250-252.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研究
一、我国高职课程考核方式现状,与国外的差距及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新型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各高职院校通过推进内涵建设,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考核方式改革却远落后于教学改革,考试功能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仍停留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闭卷考试形式上,这种带有浓厚学历教育色彩的考核方式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背离,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不仅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方法和手段,更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一定的导向作用。理论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是卷面考试,不可否认对于一些课程来说,卷面考试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及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状况。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来说,采取单一的卷面考试形式显然是不科学的。尤其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机械、机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带来的巨大挑战,高质量的实操性人才的缺乏对高职院校传统考试方式提出了严重质疑。其实早在上世纪国内外一些知名学者就已经开始对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并发表了观点,找到了相应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家桑迪在总结前辈们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人才评价原理,其中特别强调将过去那种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评测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
二、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充分认识到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考核既“考学生”又“考教师”,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全面和公平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也能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效果,诊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评价方法普遍存在考试方法比较单一,内容过于依赖于教材,结果过于量化等问题,改革应该本着考试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教考分开的原则,加大职业能力评价比重,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企业本位的成绩评价体系。
三、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法与措施
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实现行业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的无缝对接,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为主,多种考核方式并存的坚持,实现以知识为主的考核向以能力为主的考核的转变,以学校考核为主转向行业企业和学校考核相结合。主要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改变考核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高职院校应学习借鉴国外考核方式,从行业企业是实际用人单位出发,制定合适的考试内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既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又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和培养。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减少死记硬背试题的分量,多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机会。
(二)实施过程性考核和多元化考核的考试方式
注重考核方式的过程化,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鼓励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辩论、讨论等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三)课程考核和国家多种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相结合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对专业开设课程进行系统综合的分类,把实践性强的课程归为一类,把课程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衔接起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甚至可以把学生是否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作为检测该门课教学效果强弱的手段。鼓励学生考取多种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四)加强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建设
切实发挥考核对学生的调控作用,将课程考核和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扩大考核结果分析报告的覆盖面,实现考核分析报告的层次性和整体性,分析主体包括课程、班级、专业和系部,学校多个层面要重视考核分析报告,通过多种途径,如学生座谈会、课程组教师交流会等深入教学一线,发扬好的经验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和改革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事关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随着高职教育的时代发展更新考核方式,让考核方式成为真正的检测手段和助推器。如何真正发挥高职课程多种考核方式的作用,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左艳芳,郑长成.论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目标与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7):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