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层面课程资源的开发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包含的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又包括大量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资源。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都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全面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广阔空间。
  
  一、职业学校开发课程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学校,关键在教师,目前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开发意识薄弱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校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试,并不需要教师开发课程。教师考虑的是如何使用好教材,因此,缺乏课程开发意识,更不会整合和利用课程资源。
  2.开发课程资源等同于编教材
  很多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果就是教材,其实,课程资源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材料,载体形式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的讲稿、讲义,还可以是学生操作材料等。
  3.课程资源开发缺乏必要的保障条件
  目前,教师的工作任务普遍较重,开发课程资源成为额外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政策的引导,二是缺乏资金的支持,三是缺乏平台的支撑。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具体体现在以下原则。
  1.优选性原则
  生产和生活中的所有事与物都可能是课程资源,但不一定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关注的是课程资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意义和课程功能,关注的重点是课程资源是否有利于实现课程计划的目标。一般说来,开发课程资源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2.发展性原则
  一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需求,还要考虑其未来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学习对终身发展的作用;二是课程资源开发本身也需要考虑其发展和更新。
  3.过程性原则
  课程资源开发不能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要和学生实际契合。学校层面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突出其对具体教学过程的关注,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过程紧密相连。
  4.因地制宜原则
  课程资源有极大的地域性,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以及民族地区的课程资源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因此,我们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不能强求一律,而应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发展学生个性,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
  
  三、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般有四个途径,这些途径不能截然分开,而是有机整合。
  1.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为学生服务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具体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对学生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比如,我校有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和三年制中职学生,五年制学生在课程开发上既要考虑到专业要求,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三年制中职学生则要根据其知识现状、接受能力和个性特征,重点考察专业的需要。
  二是要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校的生源来自泰州所属的靖江、泰兴、高港、兴化和海陵各地,我们开设的《泰州文化》选修课程来自学生熟悉的人物和事件,泰州文化中的历史名贤、以泰州命名的学派、泰州名人故居与建筑、泰州的水文化等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
  2.从教师的能力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师资条件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要素,并直接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有一些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强烈,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但是限于师资水平,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或是开发出来效果不好,如动画课件、软件等。学校要根据师资情况,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特长,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
  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如我校的NFTE创业教育闻名全省,纪建伟、徐磊、张宏伟等一大批创业成才典型成为课程资源,我们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宣传他们的事迹,让学生在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进而被熏陶和感染。
  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如泰州地区数控企业的机床约60%采用法拉克系统、30%采用西门子系统、其他系统10%,我们在教学中以法拉克系统为主,但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学校也配有少量其他系统的机床,并在网上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我们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还要关注社会事件,将汶川大地震、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等事件作为环保教育、人口教育的内容开发并整合进学校的课程中来,这实际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开发课程资源。
  
  四、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
  
  课程资源以不同的载体呈现,要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是根本保障。
  1.政策支撑,构建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我们要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鼓励,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尤其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我校在2010年1月启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学校明确了建设的范围:五年制各专业重点建设课程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建立了校、系两级建设机构,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明确了经费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已超过全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2.渠道支撑,搭建课程资源的开发平台
  课程资源库必须使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随时检查和点击,因此必须要搭建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平台,做到各类建设项目的申报过程信息化、各类课程网站与申报网站建设的信息化、各类申报课程与申报项目的评审过程信息化、各类课程与项目的成果展示管理信息化等。
  课程资源还应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梳理和归档,我校对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制定了《评审指标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性条件等方面设置标准,明确要求。为了使课程资源建设规范有序,我们规定所有建设的课程资源库必须先申报校级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建设,成果通过审定来确认,通过这样的程序确保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
  3.机制支撑,提升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率
  一是要加强校校之间的共享和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二是要打破地区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更高效地利用好各类资源,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三是要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四是构建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为教师施展才华腾出更多的舞台,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课程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学校层面,需要政策的引导、技术的支撑和时间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刘瑞芳.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隐性功能[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z].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贵州省毕节地区滑坡近期趋于活跃,本文对该区滑坡发育的自然环境、类型、规模、生产建设活动的影响、发展趋势和危害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指出对危害严重的滑坡应采取制止风化、
初冬时分,我有幸参加了灌区的冬修检查工作,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是紧凑有序的检查使我接受了一次洗礼,心中感动颇多。石堡川大坝:美了顺着蜿蜒的山路,车队进入防汛公
期刊
巴音沟河拦沙库是巴音沟河引水枢纽的重要建筑物,由于泥沙淤积严重,给工程运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应急改建势在必行。对巴音沟河拦沙库的应急改建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试验详细研究了关中地区冬小麦苗期至灌浆成熟期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与水分关系最为密切,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