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时真的感到悲哀,面对众多的学生喜欢读文学作品,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文章,却不喜欢目前你所上的语文课。是不是你所上的语文课,除了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或分析一下中心思想,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从此,你的语文课堂就变成了很无聊、很乏味的、缺乏新意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我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别具匠心地设计课堂导语
(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讲《春》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词。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于是春景就像一幅幅的画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春天的意境中。
除了诗词导入,还可以运用讲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课堂导语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教学中一旦出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是一味地讲,不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我在实际教学很注意对他们自我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我在教李白的《行路难》时,介绍到他的诗风时,我提前让同学们课后去找李白的诗并分析他的诗风。结果是让我佩服他们的动手能力,一堂课就上这一首诗,但让学生们真正掌握了本文又深刻领会了作者的诗风。
(3)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我做过实验,和谐、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想说就说,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反之,“牛不喝水强摁头”的做法,使教与学既累又没有效果。尤其是夏天,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较为疲倦时,我就给他们讲一些幽默故事,让同学们在捧腹大笑中打起了精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课堂质量,做到精讲多实践。
我在讲到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人物形象的作用时,就把提前准备的《红楼梦》中几段精彩的片段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人物形象的作用。很快他们就总结出来了!下课前给他们留的作业是:课后通过各种手段搜集精彩的人物形象塑造并进行实际运用。“一花引得万花开。”后来经常在作文中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人物描写,有几位同学还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
(5)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兴趣的激发不是光说说就行的,须从微观入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上一堂专题为“具体是记叙文的灵魂”的作文指导课时,我没有从讲解概念开始,而是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后我给他们点明:同是表现愁的情绪,不同的作者表现手法不同,使它有形状有颜色,有动感有静感,感人至深,可见“具体”对语文写作是何等地重要。这样一讲,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具体,学生的兴致一下就提了起来,思维一下就打开了。
二、注重情感渗透,营造良好气氛
“语文教师应像一个演员” 有人这么说,教师的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对学生有深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觉得语文教师更像是个导演,用他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
语文教师要融洽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与学生见面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有人曾在自己办公室放一面镜子,在进教室前先看一下自己仪表,这样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同时这种做法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也会养成仪表整洁的好习惯。
(2)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有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时时关注他们每一个。这样老师就有了亲和力,师生像朋友一样,亲人一样,为师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師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平等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大声地及时地给予鼓励;出现错误时,应亲切地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不妨给予提示或降低难度。总之,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发扬民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这样自主学习意识到强化,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方沃土,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师生之间融洽地对话机会,在没有压力、没有顾忌的宽松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上,注重每个学生,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我们有时很在乎成绩好的学生,常忽视了其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造成不公平地学习氛围。还有,对成绩好的学生夸奖的多,批评的少,而对成绩差点的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他们形成了自卑、沉默寡言的封闭性格,更甚者他们会报复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喜所好。教师不要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那样学生会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学生就和你疏远了,也许会对你所教的那门学科就失去信心了!课间不妨和学生们谈谈天,做做有趣的事,学生们会觉得你和蔼可亲,与你亲近了,会爱屋及乌的!
因此,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有利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便是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别具匠心地设计课堂导语
(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讲《春》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词。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于是春景就像一幅幅的画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春天的意境中。
除了诗词导入,还可以运用讲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课堂导语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教学中一旦出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是一味地讲,不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我在实际教学很注意对他们自我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我在教李白的《行路难》时,介绍到他的诗风时,我提前让同学们课后去找李白的诗并分析他的诗风。结果是让我佩服他们的动手能力,一堂课就上这一首诗,但让学生们真正掌握了本文又深刻领会了作者的诗风。
(3)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我做过实验,和谐、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想说就说,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反之,“牛不喝水强摁头”的做法,使教与学既累又没有效果。尤其是夏天,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较为疲倦时,我就给他们讲一些幽默故事,让同学们在捧腹大笑中打起了精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课堂质量,做到精讲多实践。
我在讲到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人物形象的作用时,就把提前准备的《红楼梦》中几段精彩的片段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人物形象的作用。很快他们就总结出来了!下课前给他们留的作业是:课后通过各种手段搜集精彩的人物形象塑造并进行实际运用。“一花引得万花开。”后来经常在作文中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人物描写,有几位同学还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
(5)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兴趣的激发不是光说说就行的,须从微观入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上一堂专题为“具体是记叙文的灵魂”的作文指导课时,我没有从讲解概念开始,而是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后我给他们点明:同是表现愁的情绪,不同的作者表现手法不同,使它有形状有颜色,有动感有静感,感人至深,可见“具体”对语文写作是何等地重要。这样一讲,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具体,学生的兴致一下就提了起来,思维一下就打开了。
二、注重情感渗透,营造良好气氛
“语文教师应像一个演员” 有人这么说,教师的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对学生有深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觉得语文教师更像是个导演,用他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
语文教师要融洽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与学生见面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有人曾在自己办公室放一面镜子,在进教室前先看一下自己仪表,这样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同时这种做法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也会养成仪表整洁的好习惯。
(2)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有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时时关注他们每一个。这样老师就有了亲和力,师生像朋友一样,亲人一样,为师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師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平等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大声地及时地给予鼓励;出现错误时,应亲切地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不妨给予提示或降低难度。总之,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发扬民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这样自主学习意识到强化,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方沃土,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师生之间融洽地对话机会,在没有压力、没有顾忌的宽松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上,注重每个学生,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我们有时很在乎成绩好的学生,常忽视了其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造成不公平地学习氛围。还有,对成绩好的学生夸奖的多,批评的少,而对成绩差点的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他们形成了自卑、沉默寡言的封闭性格,更甚者他们会报复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喜所好。教师不要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那样学生会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学生就和你疏远了,也许会对你所教的那门学科就失去信心了!课间不妨和学生们谈谈天,做做有趣的事,学生们会觉得你和蔼可亲,与你亲近了,会爱屋及乌的!
因此,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有利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便是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