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急性结膜炎临床用药现状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病毒性结膜炎200例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21例单独使用抗菌素滴眼液或抗病毒眼液(60.5%),37(18.5%)例联合使用抗菌素、抗病毒眼液者,42(21%)例联合口服药物者,147例进行局部冲洗结膜囊。平均7天治愈率为75.2%,11(5.5%)例并浅层发角膜炎。结论:开展药物疗效分析对于提高眼科疾病治疗效果以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關键词】 结膜炎 ; 感染性 ; 用药分析
急性结膜炎是眼科门诊常见疾病,呈现夏秋季节流行,全年散发等特点,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别。临床用药品种繁多,用药频度随意,患者依从性较差,进行用药分析,评价治疗效果以促进合理用药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流行期急性结膜炎的用药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病毒性结膜炎200例,年龄在5~62岁之间,男133例,女67例,有25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症状为眼红、肿胀、流泪分泌物增多。
1.2 方法
分析内容包括用药品种、用药频度、用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药物应用
2.2 用药种类
用药种类 例数
抗菌素眼液 +眼膏 82
抗病毒眼液 +眼膏 39
抗菌素眼液+抗病毒眼液+眼膏 37
抗菌素/抗病毒眼液+眼膏+口服药 42
2.3 用药频度
局部用眼液一日四次者45例,二小时一次93例,一小时一次者62例。
2.4 用药时间
平均用药9.8天,最长者16天。
2.5 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例眼药后出现眼睑皮疹,9例出现用药后一过性刺痛。11例并发浅层角膜炎。
3 讨论
急性感染性结膜炎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流行季节,所占门诊患者比例更高,特点是发病急,多双眼发病且具有传染性,以细菌感染多见。门诊医师大多是根据临床症状以及临床经验用药,较少根据病原学检验以及药敏试验用药,以局部冲洗结膜囊以及局部使用点眼药为主[1]。
本文中200例急性感染性结膜炎中161例使用了一种以上的抗菌素,联合用药143例,表明抗菌素滴眼液在急性感染性结膜炎中广泛使用。
由于抗菌素点眼剂的制备工艺、药物的稳定性与全身抗菌素有较大差异,大多数滴眼液里含有防腐剂,加上局部点眼方法在不同的人群中有差别,用药频度随意,药物在眼内结膜囊内的有效浓度变异较大,治疗效果参差不齐,部分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门诊施药人员应该详细介绍药品的正确保存方法、使用方法,以确保有效的药物进入结膜囊达到治疗效果,避免造成浪费以及医源性损伤。
由于药物理化因素,目前能够制备成滴眼剂的药物种类较少,常见的有喹诺酮类[2],氨基甙类,产品换代周期较长,容易产生耐药。对于抗菌效果强、抗菌素谱广的头孢类抗菌素还不能制备为点眼剂,也造成了临床用药的局限性,针对性不强,选择面窄,使用周期长,导致疗程延长,也是产生病原体耐药的重要原因。开展快速眼表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如结膜印迹细胞检测、抗体检测可以为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临床药师需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和临床医生沟通信息,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311.
[2]王志群、孙旭光、金秀英,左氧氟沙星眼液对眼部细菌感染药敏实验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0).642.
【關键词】 结膜炎 ; 感染性 ; 用药分析
急性结膜炎是眼科门诊常见疾病,呈现夏秋季节流行,全年散发等特点,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别。临床用药品种繁多,用药频度随意,患者依从性较差,进行用药分析,评价治疗效果以促进合理用药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流行期急性结膜炎的用药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病毒性结膜炎200例,年龄在5~62岁之间,男133例,女67例,有25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症状为眼红、肿胀、流泪分泌物增多。
1.2 方法
分析内容包括用药品种、用药频度、用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药物应用
2.2 用药种类
用药种类 例数
抗菌素眼液 +眼膏 82
抗病毒眼液 +眼膏 39
抗菌素眼液+抗病毒眼液+眼膏 37
抗菌素/抗病毒眼液+眼膏+口服药 42
2.3 用药频度
局部用眼液一日四次者45例,二小时一次93例,一小时一次者62例。
2.4 用药时间
平均用药9.8天,最长者16天。
2.5 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例眼药后出现眼睑皮疹,9例出现用药后一过性刺痛。11例并发浅层角膜炎。
3 讨论
急性感染性结膜炎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流行季节,所占门诊患者比例更高,特点是发病急,多双眼发病且具有传染性,以细菌感染多见。门诊医师大多是根据临床症状以及临床经验用药,较少根据病原学检验以及药敏试验用药,以局部冲洗结膜囊以及局部使用点眼药为主[1]。
本文中200例急性感染性结膜炎中161例使用了一种以上的抗菌素,联合用药143例,表明抗菌素滴眼液在急性感染性结膜炎中广泛使用。
由于抗菌素点眼剂的制备工艺、药物的稳定性与全身抗菌素有较大差异,大多数滴眼液里含有防腐剂,加上局部点眼方法在不同的人群中有差别,用药频度随意,药物在眼内结膜囊内的有效浓度变异较大,治疗效果参差不齐,部分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门诊施药人员应该详细介绍药品的正确保存方法、使用方法,以确保有效的药物进入结膜囊达到治疗效果,避免造成浪费以及医源性损伤。
由于药物理化因素,目前能够制备成滴眼剂的药物种类较少,常见的有喹诺酮类[2],氨基甙类,产品换代周期较长,容易产生耐药。对于抗菌效果强、抗菌素谱广的头孢类抗菌素还不能制备为点眼剂,也造成了临床用药的局限性,针对性不强,选择面窄,使用周期长,导致疗程延长,也是产生病原体耐药的重要原因。开展快速眼表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如结膜印迹细胞检测、抗体检测可以为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临床药师需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和临床医生沟通信息,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311.
[2]王志群、孙旭光、金秀英,左氧氟沙星眼液对眼部细菌感染药敏实验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