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根据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把情境再现、意境体验融入语文教学中,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08-02
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明确提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奠定基础。然而,面对语文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中职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进行互动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语文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使生活中许多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能用感官真切地感受到,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并不是在被动地学习,而是在主动地聆听、感悟、体会与互动。
由于中职生的生活阅历尚浅,理解能力有限,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无法通过想象弄明白,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与情境之间进行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解读文本,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愉悦。
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中职语文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分析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要理解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这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并且把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本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特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
例如,在教学《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时,大多数中职生认为,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何以谈得上幸福?于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上课时让学生交流,从中初步体会读书的意义和作用,领悟读书的幸福。在这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读书情况,与全班同学分享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接着,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中作者所表明的有关讀书人是幸福人的句子,通过讨论、分析这些句子,学生理解读书求知的重要性,明确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读书人的幸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把文本中反映的生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感受文本的内容,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根据课堂问题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的手段有多种形式,其中,提出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以“问”促“读”,通过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永远的蝴蝶》时,为了让学生赏析、感悟文章的悲剧美,教师先设置第一个问题:请找出文中写雨的句子并分析各句的作用,通过分析这个问题,学生了解文中环境描写营造一种阴冷凄凉的氛围,这奠定全文伤感的基调,同时暗示了下文不幸的发生。接着,教师设置第二个问题:小说由寄信开始,为什么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这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深入探究,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领会这样写不仅体现出文章构思巧妙,而且以喜写悲的反衬叙述将悲情推到了顶峰,更让我们读者产生无限伤感,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最后,在拓展延伸环节设置第三个问题:你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是什么?你是如何面对的?通过前面两个问题已营造出一种凄清、悲伤的氛围,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对第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发学生回忆往事中给自己打击最大的事以及自己是如何面对的,由于这个问题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最大的伤痛,他们在回答问题时都潸然泪下,课堂的气氛顿时变得异常凝重,教师一边安慰学生,一边鼓励学生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本节课通过课堂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文章的悲剧美,从中获得对美的体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因而,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地解读文本,积极畅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运用角色体会创设情境
根据文本不同体裁的特点,教师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本,可以运用角色体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文本中的人物,领会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各自感情的变化,人物语言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教学《雷雨(节选)》这篇课文时,第一场写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客厅相遇,为了让学生掌握这场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鲁侍萍、周朴园,要求他们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每句台词所表达的感情,让自己进入角色,把人物的台词有感情地读出来。通过两位学生的表演,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在变化,特别是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非常精彩,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前,对三十年前与鲁侍萍的幸福生活念念不忘,甚至感到愧疚与忏悔,当认出鲁侍萍之后,周朴园由惊讶、失望、恐慌到最后的严厉质问,这判若两人的表现,把一个封建资本家自私、虚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人物的性格。
教师运用角色体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摩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不仅让表演的学生感同身受,而且把文本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加容易把握人物的性格。
(四)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课堂的专注力。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荷塘月色的美景,在大屏幕上展现出一个大荷塘,荷塘上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一片片大大的叶子像一把把蒲扇。同时,在皎洁的天空中,一轮明月将柔和的月光洒向这片幽静的荷塘,这是多么宁静、美丽的夜晚。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把这美丽的月下荷塘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很自然地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用优美的笔墨描写如诗如画的月下荷塘美景,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通过运用多媒体,学生不只是单纯地借助文字去解读文本,而是做到文本和图景的融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习也更加轻松。
(五)利用图画再现创设情境
图画是以鲜明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动感的画面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呈现为可感可视的画面。在课堂上,教师把文本内容以图画形式展现,让学生感受更为真切,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上闋描写的赤壁景色,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个小组根据对写景词句的理解作一幅画,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其中,第一组学生紧扣“乱石穿空”中的“穿”画出赤壁山岩陡峭险峻的景象,第二组学生紧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惊”“拍”“卷”画出赤壁水石相击、浪花四溅的景象,第三、四组学生紧扣“大江东去,浪淘尽”中的“淘”画出长江汹涌澎湃、气势恢宏的景象。各小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画作,并结合画作进行解说,更进一步感受到苏轼笔下雄奇壮阔的赤壁美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图画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巧用图画创设情境,把图画与课文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图画的引导下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因此,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翠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Z2).
[2]邓彤,贺学根.阅读教学培养问题意识的轴心[J].中学语文教学,2003(2).
[3]赵新刚,崔佳伟.浅谈情境模拟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29).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08-02
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明确提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奠定基础。然而,面对语文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中职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进行互动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语文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使生活中许多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能用感官真切地感受到,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并不是在被动地学习,而是在主动地聆听、感悟、体会与互动。
由于中职生的生活阅历尚浅,理解能力有限,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无法通过想象弄明白,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与情境之间进行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解读文本,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愉悦。
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中职语文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分析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要理解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这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并且把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本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特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
例如,在教学《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时,大多数中职生认为,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何以谈得上幸福?于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上课时让学生交流,从中初步体会读书的意义和作用,领悟读书的幸福。在这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读书情况,与全班同学分享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接着,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中作者所表明的有关讀书人是幸福人的句子,通过讨论、分析这些句子,学生理解读书求知的重要性,明确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读书人的幸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把文本中反映的生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感受文本的内容,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根据课堂问题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的手段有多种形式,其中,提出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以“问”促“读”,通过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永远的蝴蝶》时,为了让学生赏析、感悟文章的悲剧美,教师先设置第一个问题:请找出文中写雨的句子并分析各句的作用,通过分析这个问题,学生了解文中环境描写营造一种阴冷凄凉的氛围,这奠定全文伤感的基调,同时暗示了下文不幸的发生。接着,教师设置第二个问题:小说由寄信开始,为什么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这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深入探究,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领会这样写不仅体现出文章构思巧妙,而且以喜写悲的反衬叙述将悲情推到了顶峰,更让我们读者产生无限伤感,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最后,在拓展延伸环节设置第三个问题:你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是什么?你是如何面对的?通过前面两个问题已营造出一种凄清、悲伤的氛围,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对第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发学生回忆往事中给自己打击最大的事以及自己是如何面对的,由于这个问题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最大的伤痛,他们在回答问题时都潸然泪下,课堂的气氛顿时变得异常凝重,教师一边安慰学生,一边鼓励学生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本节课通过课堂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文章的悲剧美,从中获得对美的体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因而,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地解读文本,积极畅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运用角色体会创设情境
根据文本不同体裁的特点,教师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本,可以运用角色体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文本中的人物,领会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各自感情的变化,人物语言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教学《雷雨(节选)》这篇课文时,第一场写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客厅相遇,为了让学生掌握这场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鲁侍萍、周朴园,要求他们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每句台词所表达的感情,让自己进入角色,把人物的台词有感情地读出来。通过两位学生的表演,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在变化,特别是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非常精彩,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前,对三十年前与鲁侍萍的幸福生活念念不忘,甚至感到愧疚与忏悔,当认出鲁侍萍之后,周朴园由惊讶、失望、恐慌到最后的严厉质问,这判若两人的表现,把一个封建资本家自私、虚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人物的性格。
教师运用角色体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摩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不仅让表演的学生感同身受,而且把文本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加容易把握人物的性格。
(四)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课堂的专注力。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荷塘月色的美景,在大屏幕上展现出一个大荷塘,荷塘上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一片片大大的叶子像一把把蒲扇。同时,在皎洁的天空中,一轮明月将柔和的月光洒向这片幽静的荷塘,这是多么宁静、美丽的夜晚。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把这美丽的月下荷塘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很自然地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用优美的笔墨描写如诗如画的月下荷塘美景,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通过运用多媒体,学生不只是单纯地借助文字去解读文本,而是做到文本和图景的融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习也更加轻松。
(五)利用图画再现创设情境
图画是以鲜明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动感的画面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呈现为可感可视的画面。在课堂上,教师把文本内容以图画形式展现,让学生感受更为真切,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上闋描写的赤壁景色,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个小组根据对写景词句的理解作一幅画,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其中,第一组学生紧扣“乱石穿空”中的“穿”画出赤壁山岩陡峭险峻的景象,第二组学生紧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惊”“拍”“卷”画出赤壁水石相击、浪花四溅的景象,第三、四组学生紧扣“大江东去,浪淘尽”中的“淘”画出长江汹涌澎湃、气势恢宏的景象。各小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画作,并结合画作进行解说,更进一步感受到苏轼笔下雄奇壮阔的赤壁美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图画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巧用图画创设情境,把图画与课文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图画的引导下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因此,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翠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Z2).
[2]邓彤,贺学根.阅读教学培养问题意识的轴心[J].中学语文教学,2003(2).
[3]赵新刚,崔佳伟.浅谈情境模拟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29).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