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地方院校国防生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国防生体育教学改革是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需要;是现代战争条件下对军事人才体力的需求。同时对提高国防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和推动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军事人才体系及国防生培养的未来趋势等方面体育教育改革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国防生;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1998年7月21日,总政治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了为军队培养干部协议书,拉开了全军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序幕。2000年5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军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走上了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中国的国防》中指出:“在军官培训体制方面,逐步实行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并力争到2010年使军官基本接受高等教育。”基于此,本研究紧紧围绕国防生的培养目标,立足高等教育规律,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特点,对我国高校国防生的体育教育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一、我国国防生的体育教学与管理现状
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与军情,结合国外军队先进经验,创造了国防生教育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军队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为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我国关于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国防人才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建立。目前国防生属双重管理,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归属学校管理,军政训练归属各大军区国防生选培办管理。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学校和部队都未对国防生的体育教育做特殊规定。因此国防生的体育教育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为依据以健康教育为主线,而部队院校学员以军事体育课程标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为依据,主要以提高军人体能和部队战斗力为主线,这就造成了国防生的体能、军事技能低于军校学生,更无缘接受必要的军事格斗技能的教育,使国防生的体能及军事格斗技能无法与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军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接轨。随着国防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防生体育教育的问题日渐凸显,作为一名未来的现役军官,必须要具备在高技术战争中各种极端恶劣条件下的生存和战斗能力。
二、国防生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代战争条件下对军事人才体力的需求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体力的总要求应当是:体格健壮,军姿端正军气十足,全面发展体能,提高机体对军事活动特别是战争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掌握军体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保证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军事人才对体力的要求比其它人才要求更高。高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现代战争比过去任何时代的战争都更加残酷。军事人才仍然要经受战争的危险性和艰苦性的考验,这就要求军事人才身体健壮,保持充沛的精力,经得住野战生存、长途奔袭、冲锋陷阵等严峻考验,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需要
在我国的边境线上,有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烈日如火的边陲小岛和潮湿闷热的山地丛林。在现代高科技智能武器装备还没能完全替代战士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执行站岗放哨等基本任务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军人,要胜任自己肩负的责任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质、体能。另外,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需要军人必须具备军人的体质和体能标准。根据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立场,未来在我国可能发生的战争只能是反侵略战争、保卫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赢未来战争是我军神圣使命。而能打赢这些战争的作战主体是军人,军人就必须具备军人的体质和体能标准,国防生是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担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使命,因此国防生体质和体能必须达标。
(三)提高国防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的需要
2005年开展的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连续二十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有60%兵源体检不合格,已经严重影响到和平崛起背景下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心对河南省五所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各项测试中,除大学女生的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较2000年有所提高外,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呈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1000米跑,男生平均255.9秒,比2000年下降了14.61秒,比1995年时下降了22.06秒;女生800米跑平均249秒,比2000年下降了7.58秒,比1995年下降13.88秒。但我省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继续上升,如超重检出率较2000年(8.43%)上升2.6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31.32%;肥胖的检出率较2000年(6.14%)上升1.1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19.22%。高校国防生是大学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的下降及肥胖率的上升将会影响到我军军人整体军事素质的提高,为此非常有必要对高校国防生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
(四)推动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军事人才体系的需要
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在我国军队现代化改革和地方院校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出现的新鲜事物。当前,我国关于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国防人才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建立。从“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的基本培养目标看,高校国防生的体育教育问题研究,正是构建这个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国防生的体质、体能、军事技能问题,而且关系到国防生能否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现役军官问题。因此,站在新型军事人才质量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研究国防生的体育教育改革,无疑将是加速建立和不断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国防生培养的未来趋势的需要
2004年5月26日《国防知识报》指出未来国防生的培养将呈现以下趋势:培养规模将不断扩大。撤销学科设置与地方院校相同或相近的军事院校,将部分培养对象、内容交给地方院校,将成为未来军事院校改革的趋势之一。因此,国防生的培养规模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外国新任命军官的成份比例上看,地方院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所占比例都比较高。美军每年培养的地方院校毕业军官占新任军官总数的比例,陆军最高,占75%,海军和空军次之,各占40%和50%,现役军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8.6%,硕士以上者占48%。而我军目前国防生在军官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还非常低,发展空间还相当大。培养质量将不断提高。国防生是军队的未来,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因此,不断提高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通过不断完善国防生培养模式来提高培养质量,将是未来培养高质量国防生的必由之路。如何充分利用国民教育的优势,既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国防生,把最先进的教学科研力量用于培训国防生,又要使其具备打赢未来战争的军事素质将是探索的重点。培养制度将不断健全。随着国防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助国民教育优势培养军事人才的工作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起有关制度,不断完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法规措施。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改革军事教育,建立与国民教育接轨的军地联合办学体制,建立和完善国防生选拔、培养和淘汰制度等。如美军的选拔、培养和淘汰制度相当完善,拿淘汰制度来说,对申请参加后备军官训练的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全程淘汰,淘汰率也比较高,如美军,陆军达到10%,空军达到30%,最高的可达60%。
三、新的《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为增加国防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2006年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颁布实施。全军和武警部队将按照这一标准组织实施体能训练,重视体质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战斗力,使全军官兵的体能训练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它同时也规范了机关和院校的体能训练。每一个现役人员,都必须按照规定的体能标准来进行体能训练,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军人体能标准》对体能训练的组织领导、训练时间、奖惩机制、经费保障等也作了明确和适度的规范,同时又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体能基础,制定了合理的锻炼和考核标准,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全军官兵既要在《军人体能标准》的规范下进行体能训练,又要结合部队的实际,科学施训,大胆创新,努力把我军官兵的体能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提高战斗力打牢坚实基础。
四、小 结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国防生体育教学改革是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需要、是现代战争条件下对军事人才体力的需求、是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国防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和推动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军事人才体系及国防生培养的未来趋势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国防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的改革,首先要从改革的主体上进行科学分析,来证实该项体育教学改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国防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得到地方高校体育教育部门的许可和大力支持,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要照顾国防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国防生作为未来的军官与军队密不可分,二是国防生又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舒进军,陈宇.军事人才与体力[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4):7-9.
[2]闵捷,肖顺祥.适应军事人才建设的需要 做好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J].湖北教育,2003,(10):34-35.
[3]李益群等.竞技体育博弈论初探[J].
[4]林建棣,陈南生.对我军体能训练与军事体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05).
[5]兰华.国防生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优势[EB/OL].央视国际Http//www.CCTV/2004-04-27.
关键词:国防生;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1998年7月21日,总政治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了为军队培养干部协议书,拉开了全军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序幕。2000年5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军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走上了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中国的国防》中指出:“在军官培训体制方面,逐步实行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并力争到2010年使军官基本接受高等教育。”基于此,本研究紧紧围绕国防生的培养目标,立足高等教育规律,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特点,对我国高校国防生的体育教育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一、我国国防生的体育教学与管理现状
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与军情,结合国外军队先进经验,创造了国防生教育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军队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为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我国关于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国防人才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建立。目前国防生属双重管理,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归属学校管理,军政训练归属各大军区国防生选培办管理。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学校和部队都未对国防生的体育教育做特殊规定。因此国防生的体育教育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为依据以健康教育为主线,而部队院校学员以军事体育课程标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为依据,主要以提高军人体能和部队战斗力为主线,这就造成了国防生的体能、军事技能低于军校学生,更无缘接受必要的军事格斗技能的教育,使国防生的体能及军事格斗技能无法与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军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接轨。随着国防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防生体育教育的问题日渐凸显,作为一名未来的现役军官,必须要具备在高技术战争中各种极端恶劣条件下的生存和战斗能力。
二、国防生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代战争条件下对军事人才体力的需求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体力的总要求应当是:体格健壮,军姿端正军气十足,全面发展体能,提高机体对军事活动特别是战争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掌握军体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保证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军事人才对体力的要求比其它人才要求更高。高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现代战争比过去任何时代的战争都更加残酷。军事人才仍然要经受战争的危险性和艰苦性的考验,这就要求军事人才身体健壮,保持充沛的精力,经得住野战生存、长途奔袭、冲锋陷阵等严峻考验,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需要
在我国的边境线上,有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烈日如火的边陲小岛和潮湿闷热的山地丛林。在现代高科技智能武器装备还没能完全替代战士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执行站岗放哨等基本任务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军人,要胜任自己肩负的责任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质、体能。另外,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需要军人必须具备军人的体质和体能标准。根据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立场,未来在我国可能发生的战争只能是反侵略战争、保卫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赢未来战争是我军神圣使命。而能打赢这些战争的作战主体是军人,军人就必须具备军人的体质和体能标准,国防生是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担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使命,因此国防生体质和体能必须达标。
(三)提高国防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的需要
2005年开展的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连续二十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有60%兵源体检不合格,已经严重影响到和平崛起背景下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心对河南省五所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各项测试中,除大学女生的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较2000年有所提高外,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呈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1000米跑,男生平均255.9秒,比2000年下降了14.61秒,比1995年时下降了22.06秒;女生800米跑平均249秒,比2000年下降了7.58秒,比1995年下降13.88秒。但我省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继续上升,如超重检出率较2000年(8.43%)上升2.6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31.32%;肥胖的检出率较2000年(6.14%)上升1.1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19.22%。高校国防生是大学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的下降及肥胖率的上升将会影响到我军军人整体军事素质的提高,为此非常有必要对高校国防生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
(四)推动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军事人才体系的需要
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在我国军队现代化改革和地方院校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出现的新鲜事物。当前,我国关于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国防人才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建立。从“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的基本培养目标看,高校国防生的体育教育问题研究,正是构建这个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国防生的体质、体能、军事技能问题,而且关系到国防生能否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现役军官问题。因此,站在新型军事人才质量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研究国防生的体育教育改革,无疑将是加速建立和不断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国防生培养的未来趋势的需要
2004年5月26日《国防知识报》指出未来国防生的培养将呈现以下趋势:培养规模将不断扩大。撤销学科设置与地方院校相同或相近的军事院校,将部分培养对象、内容交给地方院校,将成为未来军事院校改革的趋势之一。因此,国防生的培养规模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外国新任命军官的成份比例上看,地方院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所占比例都比较高。美军每年培养的地方院校毕业军官占新任军官总数的比例,陆军最高,占75%,海军和空军次之,各占40%和50%,现役军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8.6%,硕士以上者占48%。而我军目前国防生在军官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还非常低,发展空间还相当大。培养质量将不断提高。国防生是军队的未来,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因此,不断提高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通过不断完善国防生培养模式来提高培养质量,将是未来培养高质量国防生的必由之路。如何充分利用国民教育的优势,既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国防生,把最先进的教学科研力量用于培训国防生,又要使其具备打赢未来战争的军事素质将是探索的重点。培养制度将不断健全。随着国防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助国民教育优势培养军事人才的工作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起有关制度,不断完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法规措施。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改革军事教育,建立与国民教育接轨的军地联合办学体制,建立和完善国防生选拔、培养和淘汰制度等。如美军的选拔、培养和淘汰制度相当完善,拿淘汰制度来说,对申请参加后备军官训练的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全程淘汰,淘汰率也比较高,如美军,陆军达到10%,空军达到30%,最高的可达60%。
三、新的《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为增加国防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2006年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颁布实施。全军和武警部队将按照这一标准组织实施体能训练,重视体质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战斗力,使全军官兵的体能训练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它同时也规范了机关和院校的体能训练。每一个现役人员,都必须按照规定的体能标准来进行体能训练,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军人体能标准》对体能训练的组织领导、训练时间、奖惩机制、经费保障等也作了明确和适度的规范,同时又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体能基础,制定了合理的锻炼和考核标准,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全军官兵既要在《军人体能标准》的规范下进行体能训练,又要结合部队的实际,科学施训,大胆创新,努力把我军官兵的体能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提高战斗力打牢坚实基础。
四、小 结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国防生体育教学改革是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需要、是现代战争条件下对军事人才体力的需求、是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国防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和推动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军事人才体系及国防生培养的未来趋势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国防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的改革,首先要从改革的主体上进行科学分析,来证实该项体育教学改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国防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得到地方高校体育教育部门的许可和大力支持,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要照顾国防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国防生作为未来的军官与军队密不可分,二是国防生又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舒进军,陈宇.军事人才与体力[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4):7-9.
[2]闵捷,肖顺祥.适应军事人才建设的需要 做好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J].湖北教育,2003,(10):34-35.
[3]李益群等.竞技体育博弈论初探[J].
[4]林建棣,陈南生.对我军体能训练与军事体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05).
[5]兰华.国防生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优势[EB/OL].央视国际Http//www.CCTV/200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