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形势主要呈现年龄结构老龄化加剧、代际转型以及超大规模人口流动引起人口地理重塑等突出特征.这些特征将衍生出四项治理难题:一是老龄社会治理难题;二是代际公平治理难题;三是经济活力治理难题;四是人口流动治理难题.如何应对这些治理难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专门研究、着力加强政策部署的重点环节.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力资源丰富,具有较为充裕的战略腾挪空间,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应对好这些挑战,保持和强化人力资源大国的地位.未来应加大力度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不断释放和激发人口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形势主要呈现年龄结构老龄化加剧、代际转型以及超大规模人口流动引起人口地理重塑等突出特征.这些特征将衍生出四项治理难题:一是老龄社会治理难题;二是代际公平治理难题;三是经济活力治理难题;四是人口流动治理难题.如何应对这些治理难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专门研究、着力加强政策部署的重点环节.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力资源丰富,具有较为充裕的战略腾挪空间,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应对好这些挑战,保持和强化人力资源大国的地位.未来应加大力度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不断释放和激发人口质量红利,在化解四项治理难题的过程中,为促进共同富裕消除薄弱环节、夯实基础,同时为国际社会应对类似难题提供中国之治的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公意理论是民主理论中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议题,学界至今仍然存在着对公意理论的争议.卢梭首先提出了含义为人民意志的公意概念,并且通过社会契约论建构了公意理论.熊彼特通过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证性分析,否定了人民意志的真实存在,解构了公意理论.哈贝马斯则通过交往行动基础上的双轨制商谈民主论,重构了公意理论.人民主权的民主是建立在公意亦即人民意志的基础上的,公意理论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实际上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的演变.现实中资本主义民主背离了公意基础上的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则要真正体现为人民意志基础上
中国下一步发展,重要主题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实现中等收入倍增,二是如何解决收入倍增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本文聚焦美国和日本与当前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相近的历史阶段,研究美日两国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增量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发现,较高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实现中等收入倍增的关键,而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是改善初次收入分配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也会带来社会问题,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市场摩擦必须有效应对,此外,还需妥善处理收入倍增、人口聚集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大城
民族工作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的全局性工作,中国的民族事务治理是有关国家建构与治理的全局性、全域性、复合性的“国之大者”问题.做好民族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复合治理,政党、政府、社会缺一不可,需要各个民族相互嵌入与团结奋斗,努力探索制度、法治、社会治理结合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多种治理方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国家与社会以及中华民族的整合性力量,在民族事务的复合性治理中发挥领导与凝聚核心作用.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本文梳理、总结了新时代以来理论界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概况和特征:一是跨学科研究特点明显,主要涉及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二是将中华历史文化溯源与新时代民族思想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冲破西方民族话语体系霸权,构建中国民族学研究版图;三是理论阐释与实践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章反思了当下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建议:一是警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滥用、误用现象,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等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政治话语传统组成部分的“民族”理论体系与中国现实社会之间的脱节逐渐显现出来,无法引导学生和民众真正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具体观点,并与中国民族关系现状和身边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要求最终落实为一套新的理论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的民族理论必须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指导,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基础,对建国70年来的民族工作历程中的得失进行经验总结,坚持“实
法国大革命给英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激发了沉寂已久的激进思潮.在此背景下,普赖斯等激进辉格党人重新阐发光荣革命的政治原则,认为革命确认了人民选择和抵抗统治者的权利.柏克对此给予激烈反驳,但遭到激进派和新辉格党人背叛了其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的指责,从而形成思想史上著名的“柏克问题”.但柏克通过发掘萨谢弗雷尔案中旧辉格对光荣革命原则的阐释,在必要性原则的基础上澄清了新旧辉格围绕抵抗权的论辩,同时在诉诸古宪法和原初契约的基础上捍卫了光荣革命不是发动革命,而是防止革命的政治原则,从而将光荣革命区别于法国革命,驳斥了潘
从青年时期《正义论》的出版,到《政治自由主义》出版期间,关于个体和共同体的讨论,始终萦绕着罗尔斯.其复杂性表现为,不同时期的自我观在个体和共同体的问题上展现出许多差异,各有侧重;内涵的融贯性则在于,罗尔斯始终摇摆在两者之间,既有崇尚个体的一面,亦有强调共同体的一面.由此可见,罗尔斯从未主张过任何形式的个体主义.但是他对于引申性批评意见的回应则表明,个体主义的理解方式仍旧潜藏其中,这甚至已经成为近代以来西方很多思想家的通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进程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与“绿色”两个高频关键词紧密连接形成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为迈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坚实根基,指向实现人类的“双重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体现绿色为民、绿色惠民、绿色靠民的实践
雅克·朗西埃是法国当代重要的左翼政治学者,他的平等政治在哲学与艺术领域影响深远.朗西埃所论述的政治美学既不是政治思想研究对象的美学化,也不是美学(或是审美问题)的政治化.在朗西埃那里,政治与美学能够被扭结、组合为一个学术语词,是因为二者在本质上源自并且表现为同一个事物,即歧感.歧感是在与结构、共识、阶层、群体等集体性概念的断裂中产生出来,是对可见、可感事物的再分配.朗西埃对歧感的着力标示和强调,就意味着在讨论政治哲学时,必须以对个体独立感觉经验、感性空间的发现、认可、再造和利用为前提.于是,这个被个体化了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未来10-20年,中国将进入一个以解决相对贫困为主的新的贫困治理时期.相对贫困是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制定治理方案时,需要明确相对贫困的识别标准,把握相对贫困形成的原因及特征,以做到精准施策.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对贫困标准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中国相对贫困的测度标准一以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的60%分别作为识别城/乡相对贫困的收入上下限,并根据这一标准在CFPS微观数据中识别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