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实行客运准入管制模式,能够促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能够实现安全第一的设想,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准入手段。
运输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笔者换位思索,跳出客运企业经营看客运管理,深感在行业管理部门管制下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不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行管部门就无端增加了工作量,使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实现混淆,稍有不慎,损失的将是国家资源私有化和规费减免利润化。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一些小的客运企业管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弱化企业安全管理,导致乘客安全难以保障。
旱涝保收之弊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部10号令)中对客运企业申报线路的要求,新客运企业难进入客运行业,因为客运站场一般都归客运企业拥有,外省和本省其它客运企业进入辖区客运站无法重新实现资源分配,对等经营是外地客运企业进入本地开辟线路时最常采用的准入方式。
同时,政府对每条线路的票价也实现价格管制。虽然管制的目标是督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但政府实施的指标管制和票价管制,似乎早已向企业保证:你不必进行质量竞争也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垄断利润,所以一些小客运企业就对质量管理不予重视。
而对于城乡公交客运线路来说,由于经营状况不是十分理想,政府实施的指标管制和票价管制更多体现地是社会利益,企业不必进行服务质量竞争,也可以获得相对低的垄断利润,政府的监管并不能真正产生激励企业竞相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
于是,企业寻租行为也应此而生。
企业寻租之惑
寻租指的是利用资源从其他集团里获得财富的转移,寻租不会增加产出,而只是财富的转移,寻租的发生是由于企业可以从政府的行动中获得集中的好处,而成本却由分散的社会大众来承担。
在管理领域中,寻租通常表现为寻求政府的干预以令某一特定产业获得比较优势,通过限制市场进入或减少产出,管理通常会减少竞争,并且提高回报。
这在优质线路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行业管理部门并没有对客运企业收取线路资源费用(出租车就收取了经营权拍卖费),很多客运企业通过车辆承包方式轻易将线路资源转化为企业利润。
由于政府在政策上已经相对保障了客运企业利益,客运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尽可能减少客运班次,提高实载率;对于承包车辆,企业往往舍不得投入,如:二级客运站危险品检测仪配备和车辆GPS监控使用和日常监管运输企业均不是十分积极。
目前,很多客运企业的管理重点是做好承运人责任险,出了事故主要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企业开拓市场的任务也主要由承包车主完成,企业只要利用本身资质使得线路审批顺利实现,每增加一条线路,都保证可观的线路承包费即可。
统计数字之缺
近几年来,客运企业管理设备更先进了,但管理水平和提供信息却越来越不准确。
更有趣的是,行业管理部门的责任和工作却越来越多,大有行业管理取代企业管理之势。
行业管理部门想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承诺形式,来提高企业对车主的管理,但由于线路上企业的无可替代等原因,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处罚就无法到位,更谈不上使之退出经营,服务质量招投标承诺就形同虚设。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客运企业和承包车主是利益共同体,行业管理部门却无形中与客运企业对立起来,在线路重新配置和调整时产生的矛盾,更多时候要求行业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客运企业更多地去寻求政策支持或重新配置资源。
由于企业对线路信息和车辆经营情况掌握不全,线路在经营过程中会逐步升值,遂使得线路炒卖成为可能,企业在回购经营权时,常常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最后买进者就去找政府部门闹事,在全国一些地方常有闻之。
占有信息之法
政府管制并不容易,它也有许多前提条件。例如,政府要对客运市场的发展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政府制定管制措施前必须占有充分的信息;政府实施管制的目的是使社会总效益最大化等。
笔者认为,必须从客运班车运行和客运站信息收集着手,克服阻力,获得较为充分的客运信息,以定期公布市场供求,早日实现国内客运市场现代化。
1.建立道路客运班车运行信息调查报表制度
行管部门只有全面了解道路客运班车的运行情况,才能定期公布市场供求,建立《道路运输客运班车运行信息调查报表制度》不啻为一种很好的模式。
用填写《客运班车运行信息表》和《客运站班车运行信息表》的方法,分别对线路类别、起点、终点、班车类别、标志牌数、总班次、总座位、总运量、实载率、运行距离、在途时间、加班趟次等进行统计,在道路客运站和班次运行情况的了解上就能迈出关键一步。
2.建立三级客运站联网建设
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填报资料的准确性不够精确,很多地方正在谋求推进汽车客运站信息化建设,并为下一步实施全省售票联网作准备,但企业方面的阻力却很大,存在种种理由比如技术原因、涉及企业的机密、设施设备跟不上等,都不愿参与联网,如果能够克服阻力,建立三级客运站联网,将使企业和行管部门掌握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广西运美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视窗:行业管制的目标是督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在政府实施的指标管制和票价管制下,企业仍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服务质量的竞争,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运输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笔者换位思索,跳出客运企业经营看客运管理,深感在行业管理部门管制下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不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行管部门就无端增加了工作量,使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实现混淆,稍有不慎,损失的将是国家资源私有化和规费减免利润化。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一些小的客运企业管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弱化企业安全管理,导致乘客安全难以保障。
旱涝保收之弊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部10号令)中对客运企业申报线路的要求,新客运企业难进入客运行业,因为客运站场一般都归客运企业拥有,外省和本省其它客运企业进入辖区客运站无法重新实现资源分配,对等经营是外地客运企业进入本地开辟线路时最常采用的准入方式。
同时,政府对每条线路的票价也实现价格管制。虽然管制的目标是督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但政府实施的指标管制和票价管制,似乎早已向企业保证:你不必进行质量竞争也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垄断利润,所以一些小客运企业就对质量管理不予重视。
而对于城乡公交客运线路来说,由于经营状况不是十分理想,政府实施的指标管制和票价管制更多体现地是社会利益,企业不必进行服务质量竞争,也可以获得相对低的垄断利润,政府的监管并不能真正产生激励企业竞相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
于是,企业寻租行为也应此而生。
企业寻租之惑
寻租指的是利用资源从其他集团里获得财富的转移,寻租不会增加产出,而只是财富的转移,寻租的发生是由于企业可以从政府的行动中获得集中的好处,而成本却由分散的社会大众来承担。
在管理领域中,寻租通常表现为寻求政府的干预以令某一特定产业获得比较优势,通过限制市场进入或减少产出,管理通常会减少竞争,并且提高回报。
这在优质线路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行业管理部门并没有对客运企业收取线路资源费用(出租车就收取了经营权拍卖费),很多客运企业通过车辆承包方式轻易将线路资源转化为企业利润。
由于政府在政策上已经相对保障了客运企业利益,客运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尽可能减少客运班次,提高实载率;对于承包车辆,企业往往舍不得投入,如:二级客运站危险品检测仪配备和车辆GPS监控使用和日常监管运输企业均不是十分积极。
目前,很多客运企业的管理重点是做好承运人责任险,出了事故主要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企业开拓市场的任务也主要由承包车主完成,企业只要利用本身资质使得线路审批顺利实现,每增加一条线路,都保证可观的线路承包费即可。
统计数字之缺
近几年来,客运企业管理设备更先进了,但管理水平和提供信息却越来越不准确。
更有趣的是,行业管理部门的责任和工作却越来越多,大有行业管理取代企业管理之势。
行业管理部门想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承诺形式,来提高企业对车主的管理,但由于线路上企业的无可替代等原因,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处罚就无法到位,更谈不上使之退出经营,服务质量招投标承诺就形同虚设。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客运企业和承包车主是利益共同体,行业管理部门却无形中与客运企业对立起来,在线路重新配置和调整时产生的矛盾,更多时候要求行业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客运企业更多地去寻求政策支持或重新配置资源。
由于企业对线路信息和车辆经营情况掌握不全,线路在经营过程中会逐步升值,遂使得线路炒卖成为可能,企业在回购经营权时,常常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最后买进者就去找政府部门闹事,在全国一些地方常有闻之。
占有信息之法
政府管制并不容易,它也有许多前提条件。例如,政府要对客运市场的发展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政府制定管制措施前必须占有充分的信息;政府实施管制的目的是使社会总效益最大化等。
笔者认为,必须从客运班车运行和客运站信息收集着手,克服阻力,获得较为充分的客运信息,以定期公布市场供求,早日实现国内客运市场现代化。
1.建立道路客运班车运行信息调查报表制度
行管部门只有全面了解道路客运班车的运行情况,才能定期公布市场供求,建立《道路运输客运班车运行信息调查报表制度》不啻为一种很好的模式。
用填写《客运班车运行信息表》和《客运站班车运行信息表》的方法,分别对线路类别、起点、终点、班车类别、标志牌数、总班次、总座位、总运量、实载率、运行距离、在途时间、加班趟次等进行统计,在道路客运站和班次运行情况的了解上就能迈出关键一步。
2.建立三级客运站联网建设
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填报资料的准确性不够精确,很多地方正在谋求推进汽车客运站信息化建设,并为下一步实施全省售票联网作准备,但企业方面的阻力却很大,存在种种理由比如技术原因、涉及企业的机密、设施设备跟不上等,都不愿参与联网,如果能够克服阻力,建立三级客运站联网,将使企业和行管部门掌握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广西运美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视窗:行业管制的目标是督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在政府实施的指标管制和票价管制下,企业仍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服务质量的竞争,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