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需要在课上有所突破,我认为应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笔者在5年的科学教学中发现,小学科学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让科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美术;整合
“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是一种完整的、让小学生求同与求异统一的教育形式。笔者任小学科学工作五年,充分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对小学美术课程,虽只兼职一年,但秉着对美术的热爱,经常听校内校外的美术教研课,也认真研究过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科学和小学美术在各方面都有着很多共性和联系。现着重为围绕两门学科的课程性质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对两门学科进行整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两门学科整合的可能性。
一、科学课标与美术课标的联系
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和美术两门课的课程标准,可以找出来两门学科的共性:一是小学阶段科学在2017年新课标之前一直属于启蒙学科,虽然新课标把小学科学定性为基础学科,但这只是更加强调了小学科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并不是否认其启蒙的意义。而美术课标同样是把美术定性为启蒙学科。启蒙课程即是通过一定内容和形式的课堂教学,实现启蒙的教育目的。这就注定科学和美术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是有共性的。二是两门学科都已只是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设置原则,两者都重在学习者的参与,让儿童在参与中体验与感知,在广泛的教育情境中认识人与社会的丰富性,树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意识,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小学科学和美术教材内容的联系
浙江省小学科学为教科版,原本是3-6年级,共8册教材。2017年9月开始,开設一年级课程,主要内容也从原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增加了科技与工程领域。纵览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发现以动物、植物、人、山水环境等物质世界为学生创作内容的主题几乎各册皆有,两门学科的教材内容编排都关注了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自然环境资源,只是探索的角度不同。
三、小学科学与美术教学方法的联系
笔者在一年级上完一堂“观察叶”的科学课,带着一年级的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叶,并把叶的形状画下来。下课后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仔细观察叶子。下一堂课恰好是美术课,美术老师看到他们如此认真观察、绘画,很惊讶地问我:你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能这么认真观察的,平时他们画画都很乱,根本不去观察。那时我就想,虽然美术创作要灵感和想象,但是灵感和想象也是来自平时的观察积累,而观察正是科学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无不渗透着这一方法。因此,可以说观察是学习科学和美术共同的、极其重要的方式。
再有,科学的教学也常用到绘图的方式。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通常用绘图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一年级画植物的叶和生长过程,三年级画不知名的小动物等。高段也有很多需要绘图的地方,比如几种人体的消化系统、地形的简图、晶体的形状等。
另外,科学的学习往往和美术一样,还需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地球和宇宙科学内容是,尽管有视频、模型等教具,但毕竟是离我们太遥远的东西,学生对这方面的很多前概念都仅仅来自科幻图片,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如何整合小学科学和小学美术
要将科学和美术有机整合,自然要科学老师和美术老师的共同探索,结合科学和美术课程标准,找到整合点,使整合后的课程对科学和美术教学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专职的科学老师,从科学课的角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材中找到科学和美术的整合点
科学教师和美术老师应该多交流多合作,充分利用两门课教材中能将科学和美术关联起来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将科学知识与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研究美术教材就能发现现行的小学美术课本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如:《光的魅力》对应五上第二单元《光》、《未来的建筑》对应六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微观世界》对应六下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会亮的玩具》对应四下第一单元《电》、《影子游戏》对五下第二单元《光和影》,等等。以《影子游戏》和《光和影》两课教学整合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在学生了解影子形成的几个条件之后,让学生自由做出不同的手势,形成不同形状的影子图案,比一比谁做的更像,进一步说明同样的物体离光源不同的角度、距离,形成的影子是不同的。在审美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光和影有关科学知识,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方法中找到科学和美术的整合点
科学简图力求以线条和简单色彩准确表现观察对象外在特征,特点是表现以线条为主,要求准确具体,不掺杂个人主观想象编造。而美术绘画允许并鼓励表现者以想象、添加方式描绘对象,可以有主观发挥,这是科学绘图和美术写生方法的区别。但美术绘画写生作品仍要注重表现对象真实特征,需要细致观察发现对象特征,表现特征。我认为,绘画写生练习方法的掌握是科学简图绘制能力的基础,许多生物研究者也都是通过写生绘画练习奠定了扎实的野外科研绘制科学简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科学课上简单讲解如何构图,如何使科学简图既能真实的表现事物特征,又使整体画面充满美感。
当然,不同学习领域毕竟有应掌握的独立内容,对于两学科联系性不强的大部分教材内容仍需要分科教学,以确保学生在科学课和美术课学习中获得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只有在对科学、美术课标深入领会的,在分析学情的前提下针对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整合,积极开发联系性强的综合课程,达到科学和美术教学有机渗透的境界,才能让小课和小美相遇时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使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天津科技,2004,(06):38.
[4] 邓艳红.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科学;美术;整合
“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是一种完整的、让小学生求同与求异统一的教育形式。笔者任小学科学工作五年,充分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对小学美术课程,虽只兼职一年,但秉着对美术的热爱,经常听校内校外的美术教研课,也认真研究过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科学和小学美术在各方面都有着很多共性和联系。现着重为围绕两门学科的课程性质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对两门学科进行整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两门学科整合的可能性。
一、科学课标与美术课标的联系
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和美术两门课的课程标准,可以找出来两门学科的共性:一是小学阶段科学在2017年新课标之前一直属于启蒙学科,虽然新课标把小学科学定性为基础学科,但这只是更加强调了小学科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并不是否认其启蒙的意义。而美术课标同样是把美术定性为启蒙学科。启蒙课程即是通过一定内容和形式的课堂教学,实现启蒙的教育目的。这就注定科学和美术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是有共性的。二是两门学科都已只是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设置原则,两者都重在学习者的参与,让儿童在参与中体验与感知,在广泛的教育情境中认识人与社会的丰富性,树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意识,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小学科学和美术教材内容的联系
浙江省小学科学为教科版,原本是3-6年级,共8册教材。2017年9月开始,开設一年级课程,主要内容也从原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增加了科技与工程领域。纵览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发现以动物、植物、人、山水环境等物质世界为学生创作内容的主题几乎各册皆有,两门学科的教材内容编排都关注了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自然环境资源,只是探索的角度不同。
三、小学科学与美术教学方法的联系
笔者在一年级上完一堂“观察叶”的科学课,带着一年级的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叶,并把叶的形状画下来。下课后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仔细观察叶子。下一堂课恰好是美术课,美术老师看到他们如此认真观察、绘画,很惊讶地问我:你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能这么认真观察的,平时他们画画都很乱,根本不去观察。那时我就想,虽然美术创作要灵感和想象,但是灵感和想象也是来自平时的观察积累,而观察正是科学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无不渗透着这一方法。因此,可以说观察是学习科学和美术共同的、极其重要的方式。
再有,科学的教学也常用到绘图的方式。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通常用绘图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一年级画植物的叶和生长过程,三年级画不知名的小动物等。高段也有很多需要绘图的地方,比如几种人体的消化系统、地形的简图、晶体的形状等。
另外,科学的学习往往和美术一样,还需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地球和宇宙科学内容是,尽管有视频、模型等教具,但毕竟是离我们太遥远的东西,学生对这方面的很多前概念都仅仅来自科幻图片,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如何整合小学科学和小学美术
要将科学和美术有机整合,自然要科学老师和美术老师的共同探索,结合科学和美术课程标准,找到整合点,使整合后的课程对科学和美术教学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专职的科学老师,从科学课的角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材中找到科学和美术的整合点
科学教师和美术老师应该多交流多合作,充分利用两门课教材中能将科学和美术关联起来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将科学知识与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研究美术教材就能发现现行的小学美术课本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如:《光的魅力》对应五上第二单元《光》、《未来的建筑》对应六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微观世界》对应六下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会亮的玩具》对应四下第一单元《电》、《影子游戏》对五下第二单元《光和影》,等等。以《影子游戏》和《光和影》两课教学整合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在学生了解影子形成的几个条件之后,让学生自由做出不同的手势,形成不同形状的影子图案,比一比谁做的更像,进一步说明同样的物体离光源不同的角度、距离,形成的影子是不同的。在审美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光和影有关科学知识,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方法中找到科学和美术的整合点
科学简图力求以线条和简单色彩准确表现观察对象外在特征,特点是表现以线条为主,要求准确具体,不掺杂个人主观想象编造。而美术绘画允许并鼓励表现者以想象、添加方式描绘对象,可以有主观发挥,这是科学绘图和美术写生方法的区别。但美术绘画写生作品仍要注重表现对象真实特征,需要细致观察发现对象特征,表现特征。我认为,绘画写生练习方法的掌握是科学简图绘制能力的基础,许多生物研究者也都是通过写生绘画练习奠定了扎实的野外科研绘制科学简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科学课上简单讲解如何构图,如何使科学简图既能真实的表现事物特征,又使整体画面充满美感。
当然,不同学习领域毕竟有应掌握的独立内容,对于两学科联系性不强的大部分教材内容仍需要分科教学,以确保学生在科学课和美术课学习中获得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只有在对科学、美术课标深入领会的,在分析学情的前提下针对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整合,积极开发联系性强的综合课程,达到科学和美术教学有机渗透的境界,才能让小课和小美相遇时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使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天津科技,2004,(06):38.
[4] 邓艳红.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