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了“烧钱”的盲目与“寒冬”的刺痛,中国互联网企业终于将目光胶着在了“赢利”之上,这原本无可厚非,然而某些急功近利的企业却将触及法律雷区作为赢利的砝码,使互联网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低俗内容——诱发犯罪的温床
现在,国内一些网站大量发布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的图片、文字和视听信息,以所谓的黄色新闻吸引网民,增加网站人气。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7部门联合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曝光的名单中,Google、搜狐网、腾讯网、猫扑网、天涯社区、百度网、网易网、MSN中国、TOM网、空中网等国内知名网站大都榜上有名。这些网站存在大量违背社会公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低俗内容,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两个:一是网页搜索存在色情网站链接;二是博客、贴吧、论坛里存在大量低俗图片。然而这样的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新意,因为它不止现在存在,过去就存在,将来还可能会继续存在。尽管有关部门公布的只存在问题的网站,可问题已经不容小觑。
网络色情在成人世界里危害尚不大,但那些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薄弱的未成年人则深受其害。网络色情一方面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其走向性犯罪;另一方面,提供有偿性服务的网络聊天室还可能会危害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色情产品被喻为“高级海洛因”,尽管不少人还为色情业辩护,认为成人应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事实上,色情业毁掉的比创造的价值多得多。当今网络十分发达,这种“精神毒品”不仅“随叫随到”,而且还是免费的,网上色情产品被称为“最大的歧途”,误入者大多无法自拔。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有70%的少年犯因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等严重犯罪。
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的精神毒品
2004年数字显示,当年我国青少年网瘾人数约300多万,而著名“网瘾斗士”陶宏开教授提供的最新信息称,“我国青少年网瘾人群的数量高达1300多万”。
陶宏开表示,患上网瘾的青少年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低龄化趋势非常明显。“5年前,网瘾青少年大多在15岁左右,初三到高二阶段居多,现在据我们调查,全国最小的网游成瘾者才1岁零7个月。过去,家长担心的是孩子早恋、打架,现在却是网瘾。”
陶宏开表示,近十年来,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了83%,其中7成左右都跟网游上瘾有关。陶宏开认为,“网络游戏只是一个概念,关键是里面的内容,我们不反对玩健康的、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游戏,但是,暴力的、色情的、有害的游戏应该坚决反对。事实上,《征途》、《传奇》、《劲舞团》这些最赚钱的游戏,也恰恰是最容易令人上瘾的。我们在做网游测评时也发现,有些游戏内容教小孩子使诈、不劳而获、玩抢劫、色情等等,专门传授歪门邪道,这样的游戏能不令还没有完全判断力的未成年人上瘾吗?”
真正的源头还在于网络游戏商。对于青少年成瘾,有人着急,有人担忧,但有人却只把这看成商机。“没错,网游是个巨大的市场,但有市场就一定要去开发吗?武器、毒品都有市场,难道也要去开发?”
网络暴力——对公民人权的肆意践踏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近来,“网络暴力”频频见诸媒体,广受关注。这个新词语,描述的是近几年来在网络上愈演愈烈的、以“暴力”形式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的现象,其特点是参与的网民数量众多,声势浩大,很容易给当事者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并带来心理创伤。
自“虐猫事件”后,“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从“铜须门”到“史上最毒后妈”到“姜岩事件”接踵而至,参与网民数量形成规模,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网民的道德审判、惡搞侮辱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最初,人们还为网络时代舆论力量的强大欣喜不已。随后,网上追缉令越来越频繁,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私密,甚至涉及到私人情感,歪曲真相造成冤假错案,网络声讨从正义的道德审判转变成对公民人权的践踏。
网络诈骗——骗你没商量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许多行业的发展遇到危机,但是诈骗行业似乎不在此列。根据安全软件厂商赛门铁克最新研究显示,目前,网络欺诈网站跟前一年相比,数量增加了66%。经济萧条和失业上升是诱发各类“网络诈骗”的主要因素。不少失业者生活困窘,对“网络陷阱”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梦想一夜之间改变现状。
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网上购物、网络拍卖、虚假的网络服务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和商家,采用信用卡、国际数据拨号等方式诈骗、窃取消费者巨额款项;抓住消费者和商家致富心切的心理,用诱人动听的说词,在网上刊登虚假广告或利用电子邮件搞非法多层次传销;推销所谓物美价廉的商品,提供虚假商机和搞诈骗性的投资活动。除此之外,他们还用金钱连销函式、高价回收骗局、保健医疗骗局和“折扣卷”支票等卑劣手段在网上行骗。“想生活得好一点吗?想小投入获得大收获吗?想的话,请到下面网站看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不需买卖商品,只需通过简单的注册,交50元会费,就可以在3个月内赚10万,一年内赚100万。”这是一个典型的网络传销的诈骗广告,由于人们对传销的理念已有一定的认知,所以对传销致富仍然抱有幻想,加上50元会费投入很小,一些侥幸者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汇出50元,结果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试想,没有利润来源,谁能给你钱?传销在美国是一种合法的销售方式,因为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它,它能够给家庭主妇带来一些补贴家用的收入,而在国内,它被传为致富的捷径,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工具,以致国家不得不下令禁止。
如今,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除了上文所说的以外,行骗的方式还有网上募捐、集资筹资、网上行医、域名注册、成人信息服务等等,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伪造他人签名,制造虚假合同、进行单据欺诈,甚至利用借贷关系伪造字据进行诈骗。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诈骗肯定还会出现一些新的花样。可以预料的是,网络诈骗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需要网民自己更多地保持警惕性。
低俗内容——诱发犯罪的温床
现在,国内一些网站大量发布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的图片、文字和视听信息,以所谓的黄色新闻吸引网民,增加网站人气。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7部门联合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曝光的名单中,Google、搜狐网、腾讯网、猫扑网、天涯社区、百度网、网易网、MSN中国、TOM网、空中网等国内知名网站大都榜上有名。这些网站存在大量违背社会公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低俗内容,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两个:一是网页搜索存在色情网站链接;二是博客、贴吧、论坛里存在大量低俗图片。然而这样的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新意,因为它不止现在存在,过去就存在,将来还可能会继续存在。尽管有关部门公布的只存在问题的网站,可问题已经不容小觑。
网络色情在成人世界里危害尚不大,但那些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薄弱的未成年人则深受其害。网络色情一方面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其走向性犯罪;另一方面,提供有偿性服务的网络聊天室还可能会危害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色情产品被喻为“高级海洛因”,尽管不少人还为色情业辩护,认为成人应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事实上,色情业毁掉的比创造的价值多得多。当今网络十分发达,这种“精神毒品”不仅“随叫随到”,而且还是免费的,网上色情产品被称为“最大的歧途”,误入者大多无法自拔。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有70%的少年犯因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等严重犯罪。
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的精神毒品
2004年数字显示,当年我国青少年网瘾人数约300多万,而著名“网瘾斗士”陶宏开教授提供的最新信息称,“我国青少年网瘾人群的数量高达1300多万”。
陶宏开表示,患上网瘾的青少年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低龄化趋势非常明显。“5年前,网瘾青少年大多在15岁左右,初三到高二阶段居多,现在据我们调查,全国最小的网游成瘾者才1岁零7个月。过去,家长担心的是孩子早恋、打架,现在却是网瘾。”
陶宏开表示,近十年来,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了83%,其中7成左右都跟网游上瘾有关。陶宏开认为,“网络游戏只是一个概念,关键是里面的内容,我们不反对玩健康的、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游戏,但是,暴力的、色情的、有害的游戏应该坚决反对。事实上,《征途》、《传奇》、《劲舞团》这些最赚钱的游戏,也恰恰是最容易令人上瘾的。我们在做网游测评时也发现,有些游戏内容教小孩子使诈、不劳而获、玩抢劫、色情等等,专门传授歪门邪道,这样的游戏能不令还没有完全判断力的未成年人上瘾吗?”
真正的源头还在于网络游戏商。对于青少年成瘾,有人着急,有人担忧,但有人却只把这看成商机。“没错,网游是个巨大的市场,但有市场就一定要去开发吗?武器、毒品都有市场,难道也要去开发?”
网络暴力——对公民人权的肆意践踏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近来,“网络暴力”频频见诸媒体,广受关注。这个新词语,描述的是近几年来在网络上愈演愈烈的、以“暴力”形式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的现象,其特点是参与的网民数量众多,声势浩大,很容易给当事者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并带来心理创伤。
自“虐猫事件”后,“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从“铜须门”到“史上最毒后妈”到“姜岩事件”接踵而至,参与网民数量形成规模,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网民的道德审判、惡搞侮辱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最初,人们还为网络时代舆论力量的强大欣喜不已。随后,网上追缉令越来越频繁,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私密,甚至涉及到私人情感,歪曲真相造成冤假错案,网络声讨从正义的道德审判转变成对公民人权的践踏。
网络诈骗——骗你没商量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许多行业的发展遇到危机,但是诈骗行业似乎不在此列。根据安全软件厂商赛门铁克最新研究显示,目前,网络欺诈网站跟前一年相比,数量增加了66%。经济萧条和失业上升是诱发各类“网络诈骗”的主要因素。不少失业者生活困窘,对“网络陷阱”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梦想一夜之间改变现状。
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网上购物、网络拍卖、虚假的网络服务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和商家,采用信用卡、国际数据拨号等方式诈骗、窃取消费者巨额款项;抓住消费者和商家致富心切的心理,用诱人动听的说词,在网上刊登虚假广告或利用电子邮件搞非法多层次传销;推销所谓物美价廉的商品,提供虚假商机和搞诈骗性的投资活动。除此之外,他们还用金钱连销函式、高价回收骗局、保健医疗骗局和“折扣卷”支票等卑劣手段在网上行骗。“想生活得好一点吗?想小投入获得大收获吗?想的话,请到下面网站看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不需买卖商品,只需通过简单的注册,交50元会费,就可以在3个月内赚10万,一年内赚100万。”这是一个典型的网络传销的诈骗广告,由于人们对传销的理念已有一定的认知,所以对传销致富仍然抱有幻想,加上50元会费投入很小,一些侥幸者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汇出50元,结果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试想,没有利润来源,谁能给你钱?传销在美国是一种合法的销售方式,因为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它,它能够给家庭主妇带来一些补贴家用的收入,而在国内,它被传为致富的捷径,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工具,以致国家不得不下令禁止。
如今,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除了上文所说的以外,行骗的方式还有网上募捐、集资筹资、网上行医、域名注册、成人信息服务等等,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伪造他人签名,制造虚假合同、进行单据欺诈,甚至利用借贷关系伪造字据进行诈骗。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诈骗肯定还会出现一些新的花样。可以预料的是,网络诈骗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需要网民自己更多地保持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