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赏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ansh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其形成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中非常鲜明的表征。服饰风格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鄂温克族服饰也不例外,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形成了民族服饰的独特性。本文根据服饰与环境相协调的原理,以鄂温克族服饰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风格的形成与其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的密切联系,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款式、面料、图案等所起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地理环境 鄂温克族服饰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古语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之训,可见服饰的地域性要与地理环境相适应,与生产力发展同步,所以服饰就存在历史和地理差异。服饰作为一个复杂的物理和精神财富体系,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深受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等因素的长期影响。
   一 服饰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
   服饰文化是指一切与服装、鞋帽、首饰、佩饰有关的文化事项。它大致包括服饰的起源、演变及发展史,根据不同标准做出的分类、服饰礼仪、文化功能及开发利用等。服饰的产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在自然环境等因素中,对服饰有直接影响的是气候条件,因为,气候的变化刺激人类对服饰的需求,影响服饰的起源、形式、机能、变化和设计等方面,进而影响服饰的地域变化特点。
   1 鄂温克族服装款式特点的形成
   中国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一带,从事游牧、狩猎、饲养、农业等多种经济生产方式,居住分散。由于这种居住分散、多种经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产生了该民族独特的传统服装款式。这种民族服饰与中国北方其他民族的服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使鄂温克族服饰又独具一格。
   鄂温克族分三个部落,即通古斯部落、索伦部落、雅库特部落,其中通古斯部落和部分索伦部落主要从事牧业,大部分索伦部落从事农业为主还同时兼营其它经济,而雅库特(敖鲁古雅)部落主要从事饲养驯鹿和狩猎。
   由于这三个部落分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事着不同的生产活动,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三个部落的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服装服饰。他们的服装不但反映了三个部落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也展现了鄂温克族不断流动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文化和草原文化,也体现了鄂温克族服饰上的显著特点。
   鄂温克族服装款式的总体特点是宽松、肥大、斜大襟、束长腰带。鄂温克的服装款式有农区和牧区之分。其中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鄂温克人特别是从事农业的鄂温克人主要以穿袍服为主,男子长袍比较素雅,女子的袍服装饰华丽,在女子袍服的袖口、下摆、门襟、开衩等部位都绣上装饰的花边;而生活在敖鲁古雅地区以饲养驯鹿为主的鄂温克人服装比较独特,男子服装以短袍为主,女子长袍多是大翻领,男女袍服都以皮制材料为主并用仿鹿皮镶边,男女皆穿皮筒靴或软靴,女软靴饰有鹿角纹;而生活在草原上以放牧为主的鄂温克人服装以蒙古式长袍最具特色,惟纹饰不同,领襟、双肩、前后胸、下摆开衩等处皆饰有云卷纹图案,男袍简练,女袍繁复,男女均系扎宽腰带。其中以雅库特鄂温克族为例,该部落主要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地形以低山丘陵高原为主,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为700-1100米。年平均气温为零下6.5℃,年均降水量是450毫米,属于寒温带湿润性森林气候。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雅库特鄂温克的传统服饰又有别于草原牧区的传统服饰。其兽皮服装式样主要有大毛长衣、短皮上衣、羔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等。大毛长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这些服装的款式特点都与其寒冷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鄂温克族服饰面料的选择与自然地理环境
   众所周知,渔猎业是人类最早期的生产活动之一,鄂温克人也不例外。早在旧石器时代,鄂温克人的祖先在列拿河及贝加尔湖一带以渔猎为生,用鱼皮制成各种生活用品以及衣物来使用。鱼皮就成了鄂温克人早期服饰材料的来源。那时,冬季穿兽皮衣服,夏季和秋季所穿的衣服都是鱼皮做的。后来狩猎生产成为鄂温克人重要的生产活动,整个生活都围绕狩猎生产,形成以狩猎为主,捕鱼和采集业相结合的生产、生活方式。兽皮就成为了鄂温克猎民的传统衣着原料,如:犴皮、鹿皮、狍皮。冬季一般用长毛厚皮制作衣服,春秋两季多用短毛薄皮,夏季用去了毛的光板皮子做衣服。其中雅库特鄂温克族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雅库特鄂温克的传统服饰又有别于索伦、通古斯部落的传统服饰。
   由于特殊的生产方式鄂温克人长期在森林中狩猎生活,气候寒冷,所以他们的服装大部分以保暖和轻便为主,鄂温克族皮衣耐磨性强,款式特点也是为了便于打猎。例如,鄂温克族的狍头帽就是典型的代表,猎人在打猎时戴上狍头帽伪装成狍子在移动,这样更容易接近猎物。另外,冬天穿在外面的“达哈”,既防潮又保暖,可以在雪地上打铺,当褥子。鄂温克族这种独特的生产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森林服饰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部分鄂温克人走出了森林,来到了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草原气候既寒冷又干旱,这部分鄂温克人以游牧为生。这些鄂温克牧民们冬春多穿羊皮衣服,夏秋则穿布衣。草原上的鄂温克牧民不像猎民一样用野兽皮做衣服,而是用牛羊皮做,这是由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牧民和猎民服饰的原料,都是从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而来的。近代鄂温克人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普遍穿上了棉、麻、丝织品、各种布衣、毛衣、料子衣服等,式样也多种多样,过去束腰的皮条都换成彩色绸缎,皮鞋、皮靴、球鞋、胶鞋几乎家家都有。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鄂温克族还保留着穿皮制品的风俗与习惯。
   3 鄂温克族服饰色彩及图案的应用与自然地理环境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一种可视的、综合性的表现。一个民族或居民聚落点,有什么样的风俗,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装饰着装色彩以及图案的装饰喜好。而这些色彩以及图案的偏好,恰恰是地理文化在人类身体上打下的烙印。
   鄂温克族的服饰色彩丰富,喜爱蓝、黑色的衣服,无论男女衣服,衣边、衣领等处都有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皮套裤外面绣着各种花纹,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
   由于鄂温克族居住分散所以三个部落的服饰色彩与图案装饰也各具特色。索伦鄂温克男女服饰的区别在于男装颜色以素净、淡雅为主,领子及周边是云卷花,象征大自然。袖口也可带云卷花,旁开口,扎系腰带。女装颜色以艳丽为主,领子周边及袖口也带云卷花图案;通古斯鄂温克男、女的长袍衣襟是蓝黑红三种颜色,象征大自然;雅库特鄂温克妇女的衣领为大翻领带花边或者毛边,颜色多是仿鹿皮颜色,或蓝色、绿色等,样式多为大衣或风衣,长度多过膝盖部,一般不扎腰带,衣边都带各种颜色的花边和毛边,还带骨制饰品、珍珠等。男子服饰一般有立领和小翻领,多为素净淡雅的花边和毛边,服装颜色多为仿鹿皮颜色,样式以半长衣为主,可扎腰带。
   另外,雅库特鄂温克的造型艺术中有很多内容同驯鹿有关。这与其饲养驯鹿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在一些服饰、皮制品、猎刀的木制刀鞘、妇女用的桦树皮包和桦树皮盒上都有驯鹿图案。这些图案大部分为驯鹿侧面全身或侧面头部纹样和抽象变形的鹿角纹。在刻压鹿角纹时,运用对称重复构成二方连续的形式,形似鹿角又像花纹。这些图案表现出鄂温克艺人的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大胆的想象力,塑造了富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驯鹿造型。雅库特鄂温克妇女喜欢穿软腰皮靴,在靴子的脚面和靴腰正面,多喜欢以对称和鹿角纹作装饰图案。以蓝、红两色补饰纹样为主,以其它颜色为补饰或衬色,形成了色彩对比强烈、主纹突出的艺术效果。有时也在靴腰两侧与主纹相对应做些线纹装饰,起到装饰互补的作用。鄂温克人信奉萨满教,萨满崇拜物多与动植物有关。如:熊、天鹅、鸟类、森林、大山、火、水等为民族的标志,象征着生机、活力和兴旺。所以鄂温克族服装服饰品上的图案也多是鄂温克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再现。
   4 鄂温克族服饰配件与自然地理环境
   由于鄂温克族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并且常年从事狩猎活动,他们的衣服多选用皮制原料,帽子、鞋靴、手套等服饰品也都用兽皮做原料制作,带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色。
   鄂温克族人戴的帽子呈圆锥形,顶尖饰有红缨穗,帽面用蓝色、黄色或织金锦缎做成。上翻的帽檐用黑色或红色丝绒制作,并饰有亮片或珠串。冬季的帽子用羔皮、水獭皮或猞猁皮缝制,有的也喜欢戴狍皮头帽和毡帽。毡帽是带有四个扇耳的帽子,称“四块瓦”,帽耳上多饰带毛兽皮,帽顶缝貂尾,十分美观。皮靴是他们必穿之物,在雪地、山林行走时穿狍腿皮靴,轻巧、暖和、结实,并且行走时脚步声小。采用狍腿皮做靴 ,狍脖皮做底,靴 上金红色的狍子毛朝外,更显出原始粗犷的美。穿靴时脚上缠布,靴里垫衬 草。 是也他们常穿的靴鞋。牧区的男女老少均穿皮靴。敖鲁古雅鄂温克妇女喜欢穿软腰皮靴,在靴子的脚面和靴腰正面,多喜欢以对称和鹿角纹作装饰图案。皮手套是鄂温克族人冬季必戴之物。猎人的专用手套很有特点,大拇指与四指分开,手掌处留一横口,射击时手可从开口处伸出来抠动枪栓,这种设计极富有游猎特点。手套的手背上用犴筋绣上花纹,仍用他们喜爱的鹿角做装饰,图案装饰韵律感很强,线纹流畅而又明快。其用色与皮制服装装饰色相似,在手套背部边沿上还环饰红、蓝相间的二条彩线,既美观又大方。
   二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逐步发达,鄂温克族人们和其他民族开始互相交往学习。早期影响鄂温克族服装的民族主要是蒙古族,到了清代以后满族、汉族、达翰尔族对鄂温克族服饰影响较大。另外,由于历史原因鄂温克族属于跨界民族,所以在一些传统服饰上还能看到俄罗斯风格的特点。
   鄂温克族的放牧服饰以蒙古式长袍为主,纹饰不同,在衣领下、双肩、前后胸有十五厘米左右的云卷纹饰圈,比赫哲族云卷纹肩圈饰繁密多变。另一种服装与布里亚特蒙古部落相似。女袍上部似旗袍,下为百褶筒裙式的连体型,前胸及前腰有宽腰带;清朝满族入关,在鄂温克地区确立管辖制度,随后又将鄂温克部编入八旗,使得鄂温克服饰受到了满族服饰的影响。后来与汉族混居鄂温克族服饰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穿中山装、便装、西装和现代衣裙的多了,但同时保留着传统的鄂温克族服饰,其中在牧区、林区的鄂温克族妇女仍较多地保留着民族服装。
   鄂温克族是一个跨国境的民族,他包括我国鄂温克族和俄罗斯境内的埃文基两部分。所以在鄂温克传统服装中能看到俄式服装的风格,特别是一些老年人还保留着传统的穿着习惯。其中以戴方头巾最为典型,同时俄式服装穿着中还有连衣裙外再罩西装的穿法,这种着装方式与额尔古纳地区的中俄混血妇女的装束基本一致。
   三 结语
   纵观鄂温克族服饰文化的变化形成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鄂温克族服饰风格最基本、长期、稳定的要素,它对鄂温克服饰的服装款式、服装面料、服装色彩及图案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对鄂温克族服饰风格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促进了鄂温克服饰的发展。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东北地区品牌服装现状分析及品牌服饰文化的区域性研究”,编号:12512368。
  
   参考文献:
   [1] 吴守贵:《鄂温克族社会历史》,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2] 满晓燕:《鄂温克族》,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3] 钟茂兰、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4] 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文化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 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6] 唐戈:《俄罗斯文化对驯鹿鄂温克文化的影响》,《满语研究》,2009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李立立,女,1980—,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空气负离子和植物精气是森林环境的主要成分,它们对人和自然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喷筒效应设计的植物精气与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可以同时发出植物精气与空气负离子;该植物精气与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传输和无线通信为基础技术进行的新媒体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借助新媒体通信工具收看到各种信息。新媒体的发展无疑为公益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何使得公益广告制作更加艺术,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是当前公益广告艺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公益广告的文化内涵建设、公益广告的人性内涵挖掘、公益广告的审美情感诉求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