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读作hui时,杭州人用得有趣了,有《礼记》中“盟”的本意。早三十多年,买什么都要凭票,每月、每季居民区發的票,最大的只有小拇指窄长,譬如布票、棉花票。单位发的大多了,扑克牌一样的也有,脚踏车票、手表票、缝纫机票。能轮得上,杭州话叫“印堂发亮”。“印堂”是额头,额头一发亮,也有犯愁的,愁什么?家有100多块闲钱存着的,极少,罩不住亮啊!这时,好做“娘舅”的出场了。
“娘舅”,好联络、好调和。娘舅走一圈,开口了:“朋友,来会了!来会了!”“来会”就是凑钱,120块的脚踏车,需要十二个10块。古书说“有事而会,不协而盟”,就这意思。“会”一凑成,抓阄抽号。持脚踏车票的某某,免抽。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等人各抽一号,一旦末号,也只能嗷首等待。当然,抽得末号者,家中突然急用钞票,“会”中人也会谦让。
当月15号一发工资,某某就骑上新脚踏车了。说这话的时候,每月工资大多40块左右,家中吃口轻的,“来会”承受得了。也有家中吃口重,或者工资偏低,一仗义好强,手头就紧了,“十六光”的绰号也就这么叫出来了。
凑钱的数大了,“来会”也大,“会钱”的份子钱相对也高。比如家住市郊农村的,要翻建草屋,几百上千块的“会”,一般要请人吃“会饭”了。清初的大文人李渔,在杭州写《老星家戏改八字 穷皂隶陡发万金》,说到皂隶蒋成,因不善敲诈,在衙门当差,反倒弄得衣食不周,处处碰壁。劝者说你应该送点礼给上司,来一个将本求利的勾当。蒋成说我哪有这钱。劝者说“何不约几个朋友,坐一个小会”,蒋成如梦初醒,“次日就办酒请会”。估计,这“小会”的钱数不小,上司的礼啊,不是打发哪门子亲戚。
“办酒请会”,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杭州四郊仍有。那时人穷,文化也似荒漠。尤其70年代,愤青刺儿头、标新立异的、反叛潮流的、取悦女生的、拉帮结派的,官府靠不上,依仗哥儿们的极多。他们重义气,懂小范围规矩,一海一海的“来会”,腾头势十足,回去吃粥,圈内的“江湖语言”也多了。譬如“番丝”“瓦爿儿”,算是早年洋泾浜英语“脸face”“钱包wallet”的泛起。“木郎”“财兴”“壳儿” “簏儿”,有新创的,也有衍生的。大多呈现了某种逆反心理,一个“拷会儿”的词,也是那时出现的。
杭州话“拷”“敲”不分,“拷会儿”可写成“敲会儿”,就是“敲定约会”的意思。“拷会儿”的爽约也是常事,早上说好了,晚上变卦了,也不排除通讯落后,告知不及的可能。这时,一方望断秋水了,又叫“吃电枪”。
“电枪”指电棍,捅一下,能麻个半死,原地发愣。走也不是,等也不是,心就生出怨恨了,长记性了,知道如何混“江湖”了,也懂得要拜“老大”了。现在60岁以上的杭州人,大多懂“拷会儿”的滋味。当然,家教严的儿女是不说的,至少父母面前,正经圈子中,不说这话。后来这词也泛了,朋友的小圈子聚会也有说“拷会儿”。这样的“会儿”要是给他人吃了“电枪”,也叫“挂罐儿”,把人晾起来了,你也不要在这圈子混了。
小圈子的“拷会儿”也就扯出了“拷瓦爿儿”,如今叫“AA制”。“拷瓦爿儿”的聚会就没有“杀狃猪”一说了,也不欠某人“仗义疏财”单独“会钞”的人情,但多少也看出了这圈子有点不是生死弟兄的意思。“会钞”也是一个老词,南宋往后的话本小说中都有,这也是“会”的一种衍生,需要单独成篇。
这一路说来,也看出语言在时代中的进程。最初是口语的出现,往往存在于主体社会之外,“社会人”口中。就像《水浒》中的“小旋风”柴进,黑道白道全吃,都是香饽饽。所以,在官场他就绝不会称“小旋风”了。这说明,一个社会的底层一旦无序,总会有某种圈子形成,某种口语产生,最终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语言,也许会风靡一阵。
“娘舅”,好联络、好调和。娘舅走一圈,开口了:“朋友,来会了!来会了!”“来会”就是凑钱,120块的脚踏车,需要十二个10块。古书说“有事而会,不协而盟”,就这意思。“会”一凑成,抓阄抽号。持脚踏车票的某某,免抽。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等人各抽一号,一旦末号,也只能嗷首等待。当然,抽得末号者,家中突然急用钞票,“会”中人也会谦让。
当月15号一发工资,某某就骑上新脚踏车了。说这话的时候,每月工资大多40块左右,家中吃口轻的,“来会”承受得了。也有家中吃口重,或者工资偏低,一仗义好强,手头就紧了,“十六光”的绰号也就这么叫出来了。
凑钱的数大了,“来会”也大,“会钱”的份子钱相对也高。比如家住市郊农村的,要翻建草屋,几百上千块的“会”,一般要请人吃“会饭”了。清初的大文人李渔,在杭州写《老星家戏改八字 穷皂隶陡发万金》,说到皂隶蒋成,因不善敲诈,在衙门当差,反倒弄得衣食不周,处处碰壁。劝者说你应该送点礼给上司,来一个将本求利的勾当。蒋成说我哪有这钱。劝者说“何不约几个朋友,坐一个小会”,蒋成如梦初醒,“次日就办酒请会”。估计,这“小会”的钱数不小,上司的礼啊,不是打发哪门子亲戚。
“办酒请会”,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杭州四郊仍有。那时人穷,文化也似荒漠。尤其70年代,愤青刺儿头、标新立异的、反叛潮流的、取悦女生的、拉帮结派的,官府靠不上,依仗哥儿们的极多。他们重义气,懂小范围规矩,一海一海的“来会”,腾头势十足,回去吃粥,圈内的“江湖语言”也多了。譬如“番丝”“瓦爿儿”,算是早年洋泾浜英语“脸face”“钱包wallet”的泛起。“木郎”“财兴”“壳儿” “簏儿”,有新创的,也有衍生的。大多呈现了某种逆反心理,一个“拷会儿”的词,也是那时出现的。
杭州话“拷”“敲”不分,“拷会儿”可写成“敲会儿”,就是“敲定约会”的意思。“拷会儿”的爽约也是常事,早上说好了,晚上变卦了,也不排除通讯落后,告知不及的可能。这时,一方望断秋水了,又叫“吃电枪”。
“电枪”指电棍,捅一下,能麻个半死,原地发愣。走也不是,等也不是,心就生出怨恨了,长记性了,知道如何混“江湖”了,也懂得要拜“老大”了。现在60岁以上的杭州人,大多懂“拷会儿”的滋味。当然,家教严的儿女是不说的,至少父母面前,正经圈子中,不说这话。后来这词也泛了,朋友的小圈子聚会也有说“拷会儿”。这样的“会儿”要是给他人吃了“电枪”,也叫“挂罐儿”,把人晾起来了,你也不要在这圈子混了。
小圈子的“拷会儿”也就扯出了“拷瓦爿儿”,如今叫“AA制”。“拷瓦爿儿”的聚会就没有“杀狃猪”一说了,也不欠某人“仗义疏财”单独“会钞”的人情,但多少也看出了这圈子有点不是生死弟兄的意思。“会钞”也是一个老词,南宋往后的话本小说中都有,这也是“会”的一种衍生,需要单独成篇。
这一路说来,也看出语言在时代中的进程。最初是口语的出现,往往存在于主体社会之外,“社会人”口中。就像《水浒》中的“小旋风”柴进,黑道白道全吃,都是香饽饽。所以,在官场他就绝不会称“小旋风”了。这说明,一个社会的底层一旦无序,总会有某种圈子形成,某种口语产生,最终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语言,也许会风靡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