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适老化更新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f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南京市南湖中心广场游园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际调查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构建适老化评价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IPA分析法重点探究老年群体对游园环境的适老化评价,并依据量化分析结果指导该游园的适老化更新改造。
  关键词:适老化;游园;更新研究;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南京市年龄超过65岁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8.98%,远远超过联合国划定的老龄化标准[1],属深度老龄化城市。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及地区的社会人口构成中有较高比例的老年群体,因此,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以老年人的行为及心理健康为出发点,建设老年友好城市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多数游园空间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已无法满足当今物质及精神生活水平较高的老年人的游憩需求,游园适老化更新亟待实施。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日本等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在城市户外环境适老化的研究和发展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Lawton就提出了人口老龄化模型,即老年人个人身体素质与环境压力之间的模型,反映空间环境产生的压力对老年人自身行为特征及行为能力产生的影响[2]。1985年,西班牙学者Diane在其著作《老年人的规划和设计场所》一书中提出,城市空间设计应满足老年群体的活动需求,空间处理要富有弹性[3]。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1986年,为适应国内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状,日本政府颁布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对不同类型的居住区提出了适老化更新改造策略[4]。1990年,野村欢在著作中提出,建筑设计需充分考虑老年人及残疾人的特殊需求[5]。
  我国于2000年左右步入老龄化社会。1982年,我国出席了由联合国举办的全球老龄工作会议[6]。此后,许多学者基于社会学视角发表了有关老龄化问题的著作。21世纪后,国内学术界开始探索老龄化问题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社区环境、住宅建筑、城市空间、绿地景观等方面。在绿地景观适老化研究层面,田芳等采用层次分析法与IPA分析法等,构建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体系,并综合量化分析结果,为城市公园休憩空间的适老化改造设计提出优化策略[7]。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适老化设计的研究总体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对游园空间的关注度及缺乏适老化评价指标与量化研究两方面。因此,本文以南湖中心广场游园为研究对象,构建游园适老化评价体系,并结合量化分析结果总结科学有效的适老化更新策略。
  2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2.1 概念界定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对游园作了如下定义:除各类公园绿地外,用地独立、规模较小或形状多样,方便居民就近进入,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地[8]。但适老化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解释说明,大多适老化研究主要以满足中老年人生活需求为目的,对旧式住宅或环境空间等提出改造策略。
  2.2 研究对象
  南湖中心广场游园位于莫愁湖街道南湖路与南湖东路交叉口,周边分布大量老旧社区,为居民主要的休闲活动场所之一,人口密度较大,老龄化程度较深。游园内部分场地存在高差,无障碍设施不完备,且建筑小品和休憩设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亟待改造。本文以南湖中心广场游园为研究对象,开展游园适老化评价研究。
  3 南湖中心广场游园适老化评价研究
  3.1 构建适老化评价体系
  为深入调查老年群体对南湖中心广场游园的适老化现状满意程度,需构建游园适老化评价体系。现开展预调研,实地与游园内老年人进行交流访谈,记录受访老年群体较为重视的评价因子,并招募20名具有风景园林背景的专家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结合游园适老化评价的文献[7-8],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相关评价体系,如下表所示。该体系主要根据空间可达、场地安全、环境舒适、娱乐交往4个准则层及18个方案层指标对游园适老化现状进行分析。
  3.2 确立各指标权重
  采用专家打分法,邀请20位风景园林专家进行游园适老化评价指标重要性问卷调查,结合标度法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要度打分,对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及计算权重向量,最终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9]。
  3.3 问卷调查
  为深入探究南湖中心广场老年群体对游园各评价指标的满意情况,现开展问卷调查,受访对象为游园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问卷内容包括游园内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如性别、年龄)等,并根据适老化评价指标设置相应问题,根据李克特量表法分5个等级(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调查受访群体对各评价指标的满意情况。共发放问卷100份。
  3.4 数据统计及计算
  回收有效问卷96份,统计出游园中老年游憩群体的年龄及性别情况如下:60~64岁占19%,65~69岁占58%,70~74岁占17%,75岁以上占6%;男女性别比例分布均匀。基于问卷调查结果,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湖中心广场游园的4个准则层指标及18个方案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定级。将数据导入SPSS分析系统,建立评价指标权重向量矩阵,构建权重判断矩阵,使用加权平均模糊合成算子法,最终计算出5个评语集的权重值。结合最大隶属度法可得[10],南湖中心广场游园在空间可达、场地安全、环境舒适方面的评价结果为“满意”,在娱乐交往方面的评价结果为“一般”,总体评价结果为“满意”。
  3.5 IPA分析法
  为对游园绿地适老化情况进行优化评价,基于IPA分析法,明确具体需要重点改进及可保持现状的指标,作为游园适老化的更新改造依据。以重要性为横轴,满意度为纵轴,测评要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的总平均值作为X—Y轴的坐标原点,分隔出4个象限,筛选出优先改造的指标[11]。计算可得,南湖中心广场游园方案层指标的满意度平均数為3.348分,中位数为3.411分,根据两者差值大于较小者的5%,取平均数为坐标轴,反之取中位数作为坐标轴的原则,绘制IPA四象限分析图。由下图可得,扶手与栏杆、无障碍通道、夜间照明配置度、休息座椅完备度、健身空间完备度5项指标位于高需求、低满意度象限,是老年人十分重视但满意度较低的游憩因子,需重点改善。   4 游园适老化更新策略
  结合老年人对南湖中心广场游园的适老化评价意见,笔者从评价体系中的空间可达、场地安全、环境舒适、娱乐交往4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适老化更新策略。
  4.1 空间可达层面
  游园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城市公共空间,需适当减少与其他空间类型的连接障碍,提升各级空间的流动性。此外,需完善游园导视系统,采用简单直接的设计语言,适当放大重要信息,并配备拼音标注,尽量将标识布置在相对醒目的区域,如游园入口、道路转角等,且需兼顾轮椅使用者的视觉体验。
  4.2 场地安全层面
  IP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群体对游园的夜间照明、扶手与栏杆方面较为不满。由于老年人对光线明暗变化的适应力下降,在照明设计中,需避免眩光设计和强光直射;在扶手栏杆的设计上,需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采用双层扶手设计,方便站立及坐轮椅的长者,避免安全距离不够导致摔倒。
  4.3 环境舒适层面
  在环境舒适层面,需对游园内休憩座椅及植物配置进行重点改造。休息座椅面层宽度需适宜,且有靠背设计,要选择防腐木等亲和性高的材质,考虑老年人使用的舒适度及安全感;在植物配置上,需對游园内常绿落叶树种的比例进行优化,适当提高落叶乔木比例,扩大冬季场地的阳光直射面积,积极打造生态保健型园林。
  4.4 娱乐交往层面
  在娱乐交往层面,主要提升健身空间完备度及亲子空间完备度这两个方面。由于绿地规模较小,南湖中心广场游园缺乏健身空间。因此,可因地制宜对游园中的边角空间进行更新改造,如对小部分绿地或者灰空间进行翻改,铺设塑胶地垫增设健身空间。老年人往往承担着照看第三代的责任,所以在适老化更新中,需重点考虑老年人与儿童的互动关系,设置休憩设施、室外饮水器等便利性设施,为亲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
  5 结语
  游园适老化更新改造是深入落实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落脚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构建城市适老化公共活动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更多学者关注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俊.老龄化的标准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4,20(03):71-80.
  [2] 施豪.近十年国内外社区养老文献综述[J].城市建筑,2020,17(31):50-54.
  [3] 高桥仪平.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M].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6-69.
  [4] 赵静.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居住福祉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5] 野村欢.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的建筑安全设计[M].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技术情报所,摘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71-77.
  [6] 施豪.近十年国内外社区养老文献综述[J].城市建筑,2020,17(31):50-54.
  [7] 田芳,刘昕烁,连海涛,等.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0,34(01):82-88.
  [8] 王洁宁,王浩.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探析[J].中国园林,2019,35(04):92-95.
  [9] 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07):93-100.
  [10]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水利学报,2004(03):65-70.
  [11] 谢丽佳,郭英之.基于IPA评价的会展旅游特征感知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03):46-54.
  作者简介:许博(1995—),男,安徽合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视频时代,短视频影像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研究从多维度关照短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视觉力量,较少考察影像文本构建中的音乐要素。随着抖音神曲的破圈与传播,音乐脱离了影像文本,获得关注。本文以《什么是快乐星球》为个案,研究流媒体短视频传播中音乐不断破圈的现象,探析其风行背后的多元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大视频时代;流媒体音乐;抖音神曲;《什么是快乐星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合作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和曲谱共同塑造着作品的艺术效果,应当定性为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未经许可的改编行为可构成合理使用而非侵权,建议加强对戏仿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五环之歌》的案例探讨戏仿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关键词:合作作品;《五环之歌》;戏仿;著作权法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近年来
期刊
摘要: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或淡雅如仙,或刁钻泼辣,或圆滑世故,她们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中的众多女性形象无一不令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的性格和思想进行描写,向读者全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各自的命运与她们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张恨水;女性命运;艺术分析;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
期刊
摘要:鼓吹乐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内蒙古凉城地区,鼓吹乐在民间葬礼仪式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鼓吹乐与民风民俗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仪式音乐,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笔者参加过的两场葬礼仪式为例,多次咨询了解仪式的长辈,对该地区的鼓匠如何担任丧葬礼仪中重要的角色,以及仪式音乐中鼓匠的表演进行梳理、探析,并针对仪式音乐的现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凉城;鼓吹乐;葬礼仪式;音乐形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至今,装置艺术已经从诞生之初的边缘艺术发展为当代艺术门类中举足轻重的一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呈现效果也随之变迁。装置艺术由材料装置为主的早期表现形式逐步演变为糅合影像、动力机械、交互、融合投影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多学科融合、跨媒介、跨维度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装置艺术;材料;新媒体;交互;融合投影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萌芽于18世纪末,产生于20世纪的文学艺术流派,后风靡于各个艺术领域,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受到启发并以此作为该流派的重要创作理念,主张艺术创作需要开放的思想、内心的潜意识,不受拘束的形式,给人们内心的主观潜意识找到了创作出口。对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对其早期作品《记忆的永恒》进行解析,揭示出达利绘画中具有独特印记的形象意义和美学内涵,进一步了解超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愈发渴望。不同民族相互沟通发展,对传统民族图形的重视程度随之提升,艺术家们从民族图形中汲取灵感,并融合波普艺术中一些新颖的概念。这延伸出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民族图形符号来演绎波普艺术形态?图形演绎的方式大致分为分解、对比、拼贴等。通过对民族图形的把控提炼出图形,或通过修饰丰富设计。民族图形与波普艺术的碰撞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本文以横尾忠则系列海报为例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广告翻译在企业的海外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态翻译理论主张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展开翻译活动,为广告翻译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视角。本文以航空公司广告语为例,探究生态翻译理论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上对商务广告的指导意义,以期为广告翻译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广告翻译;生态翻译理论;航空公司广告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并且对城市公共安全有一定威胁的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缺少高效的应对措施,在城市规划方面也缺乏对于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视,因此城市系统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及漏洞。本文结合韧性社区理论,探讨在后疫情时期现代社区营造的策略,通过街巷公共空间景观、基础设施的韧性提升,完善老城区街巷的空间升级。  关键词:韧性社区;老旧社区;社区公共空间;南京门西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
期刊
摘要: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城市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街道空间面临着道路交通失序、建筑风貌失色、公共设施失位等多种问题。本文以南京热河路街道为例,通过实地勘探和研究,探寻街道失落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优化更新思路与策略,以期为今后的街道空间研究和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街道空间;失落;活力;优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