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目标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鉴于此,在这一新形势下,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文笔者以小学二年级数学为切入点,对教学活动的展开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操作活动;生活作业
数学是小学二年级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初步建立數学思维的重要依据。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免会产生思维障碍。若教师不能及时干预,则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鉴于此,教师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首先应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更加倾向于趣味化的事物中。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够给学生多种感知觉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以“图形的运动(一)”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蜻蜓风筝、蝴蝶风筝”的图片,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这一直观化的图片所吸引,在此情况下,笔者以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这些形状有什么特征。随后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以此引出“对称”这一概念。在教学导入的环节中,通过情境的构建,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从无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再由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还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二、重视操作活动,完善认知结构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感知觉、思维、想象等认知还处于敏感时期,若这一时期能够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帮助他们发挥其能动性,则会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具体的操作活动,这样既能够使他们的多种认知同时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还能够给他们更多动手、动脑的空间,使他们感受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长度单位”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并使他们在实际测量和交流后,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笔者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操作活动的素材,如:皮尺、卷尺、木条等操作用具,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操作活动。活动一为在木条上测量出1米长的一段,并做好记号。活动二为测量课桌长、宽、高的长度。同时,在测量过程中,笔者及时巡视、指导,督促学生合理分工。最后,各组汇报测量的结果。笔者及时进行评价。这一操作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还使他们在互相配合的情况下掌握了测量的方法,从而完善了他们的认知结构。
三、设计生活作业,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可见,数学学科具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教师应加强数学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就在身边。而生活作业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进一步认识,还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强化其应用意识。
在“认识时间”教学结束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并使他们产生时间观念,笔者设计了如下生活作业,即: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情况,并分析自己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这样既使学生对时间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以此强化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还使他们通过时间的认识,建立起了正确的时间观念。再以“量一量、比一比”为例,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后,找到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家长互相量一量“脚长、脖子一周的长度、双臂平伸的长度”等等,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增加了家长的参与感,还使学生发挥其能动性。此外,他们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完成趣味化的作业,从而强化了其自身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的理念下,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同时,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需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机统一。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操作活动的开展以及生活作业的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得到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云霞.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上),2016(12).
[2] 张艳春.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上),2016(3).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操作活动;生活作业
数学是小学二年级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初步建立數学思维的重要依据。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免会产生思维障碍。若教师不能及时干预,则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鉴于此,教师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首先应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更加倾向于趣味化的事物中。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够给学生多种感知觉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以“图形的运动(一)”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蜻蜓风筝、蝴蝶风筝”的图片,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这一直观化的图片所吸引,在此情况下,笔者以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这些形状有什么特征。随后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以此引出“对称”这一概念。在教学导入的环节中,通过情境的构建,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从无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再由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还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二、重视操作活动,完善认知结构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感知觉、思维、想象等认知还处于敏感时期,若这一时期能够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帮助他们发挥其能动性,则会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具体的操作活动,这样既能够使他们的多种认知同时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还能够给他们更多动手、动脑的空间,使他们感受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长度单位”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并使他们在实际测量和交流后,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笔者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操作活动的素材,如:皮尺、卷尺、木条等操作用具,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操作活动。活动一为在木条上测量出1米长的一段,并做好记号。活动二为测量课桌长、宽、高的长度。同时,在测量过程中,笔者及时巡视、指导,督促学生合理分工。最后,各组汇报测量的结果。笔者及时进行评价。这一操作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还使他们在互相配合的情况下掌握了测量的方法,从而完善了他们的认知结构。
三、设计生活作业,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可见,数学学科具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教师应加强数学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就在身边。而生活作业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进一步认识,还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强化其应用意识。
在“认识时间”教学结束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并使他们产生时间观念,笔者设计了如下生活作业,即: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情况,并分析自己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这样既使学生对时间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以此强化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还使他们通过时间的认识,建立起了正确的时间观念。再以“量一量、比一比”为例,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后,找到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家长互相量一量“脚长、脖子一周的长度、双臂平伸的长度”等等,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增加了家长的参与感,还使学生发挥其能动性。此外,他们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完成趣味化的作业,从而强化了其自身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的理念下,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同时,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需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机统一。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操作活动的开展以及生活作业的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得到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云霞.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上),2016(12).
[2] 张艳春.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