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饮食对大鼠心肌组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高盐饮食对大鼠血压和左心室心肌的影响,并探讨其有关机制.方法 采用1%氯化钠溶液喂养SD大鼠8周,建立高盐饮食大鼠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用tail-cuff法监测高盐组和正常组血压变化、超声检查左心室结构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测定血钠、血氯浓度和24 h尿钠、尿氯排出量、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和p47phox亚基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NADPH氧化酶活性和血清8-异前列烷浓度.结果 正常组(125±3)mm Hg,高盐组血压无显著变化[(128±4)mm Hg,P0.05],但左心室质量指数(2.28±0.15)mg/g比正常组增加[(2.06±0.10)mg/g,P<0.05],心脏超声检查可见左心室前、后壁厚度均比正常组增加[(2.29±0.21)mm比(1.90±0.25)mm,P<0.05;(2.22±0.17)mm比(1.99±0.16)mm,P<0.05],心脏舒张功能降低.心肌组织NADPH氧化酶的亚基p22phox、p47pho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NADPH氧化酶活性增强[(0.142±0.023) μmol·min-1·mg-1比(0.332±0.015)μmol·min-1·mg-1,P<0.05],血清8-异前列烷浓度(1117±86)pg/ml比正常对照增加(327±80)pg/ml,(P<0.05).结论 高盐饮食可在不影响血压的情况下,导致左心室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左心室肥大、心脏舒张功能降低。

其他文献
病历摘要  患者男,53岁,因"上腹痛3 d,发热伴恶心、呕吐1 d"于2009年2月28日急诊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临床表现:29例腹痛、26例腹部包块、15例下肢疼痛麻木、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行B超、CT检查,均发现腹膜后占位.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31例,恶性48例,包括神经纤维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副神经节瘤4例,神经纤维肉瘤21例,恶性神经鞘瘤14例,恶性副
目的 评价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和经肝/脾穿刺先开通门静脉再联合TIPS重建门静脉分流道,治疗伴有或不伴有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2002年7月至2007年8月65例伴或不伴有海绵样变性的慢性门静脉血栓患者,采取经皮途径开通门静脉,其中直接行TIPS 40例,经皮肝穿门静脉25例,或经皮脾穿脾静脉5例,行球囊扩张门
目的 评估液态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GA)作为血糖管理指标的有用性及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比较.方法 选取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不稳定糖尿病患者及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正常者,用液态酶法测定GA和HbAlc及其他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正常人GA在9%~14%之间,GA正常范围为(12.9±2.3)%.在经过2、4、8周的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发病机制与激素治疗.方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的毛支患儿,根据血清总IgE是否增高以及有无湿疹、皮炎等过敏病史,分为特应体质和非特应体质2组,各5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5名.毛支患儿按临床评分分为轻、中、重度(18、62、20例);再随机分成激素组(49例)和非激素组(51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反转录
介绍了热梯度CVI制备C/C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网络安全的实现,技术手段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靠有效的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对网络安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系统化的观点出发,对网络安全管理进行了分层次、分级别的论述,最后归纳出一个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模型。
目的 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多西他赛单药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为NSCLC的二线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接受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单药组),其中Ⅲb期16例,Ⅳ期24例;治疗前体力状况(PS)评分0~1分32例,2分8例.112例接受多
网络安全受到挑战可以追溯到1988年11月20日,大约在美国东部时间6点,康奈尔大学(CornelUniversitry)的一个学生莫利斯向Internet发送了一个蠕虫(worm)程序——第一个攻击Internet的重要病毒,一个小时以内,6000台计算机完全瘫痪。从那以后攻击事件成几何倍数增长,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惊人。美国据FBI做过的统计,美国黑客攻击网络造成的损失1999年达到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