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过去20年中,对疱疹样皮炎(DH)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很快.自从Duhring1884年首次报道DH后的80年中,所做的工作有:对DH临床表现的进一步认识、磺胺呲啶和砜类药疗效的评价、以及DH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准确描述.从本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三个主要的发现引起了皮肤病学家对DH的研究兴趣.1)DH与特异的HLA相关;2)DH合并谷胶过敏性肠病(GSE);3)发现DH病人皮肤中颗粒型IgA的沉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20年中,对疱疹样皮炎(DH)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很快.自从Duhring1884年首次报道DH后的80年中,所做的工作有:对DH临床表现的进一步认识、磺胺呲啶和砜类药疗效的评价、以及DH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准确描述.从本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三个主要的发现引起了皮肤病学家对DH的研究兴趣.1)DH与特异的HLA相关;2)DH合并谷胶过敏性肠病(GSE);3)发现DH病人皮肤中颗粒型IgA的沉积.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一例严重异位性皮炎直接演变为Sézary综合征。从临床改变和实验室检查提示两种疾病之间关系,可能由免疫反应改变所决定的。
德国多个研究中心用不同剂量的13-顺式维甲酸治疗严重痤疮患者并进行了追踪观察.13-顺式维甲酸为全逆式维甲酸的自然异构体,它能使皮脂溢出明显减少.其副作用为唇、鼻粘膜干燥,唇炎,面部皮炎,皮肤干燥脱屑等皮肤粘膜症状.还可使极少数病人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轻度升高,但当停药3个月内均可恢复正常.作者把175例聚合性痤疮患者分成3组,按不同剂量治疗3个月(66例按1mg/kg/d,63例按0.5mg/k
乙型肝炎和IM等病毒感染性疾患可伴发荨麻疹.物理刺激例如寒冷可使患者在身体暴露部位皮肤产生荨麻疹.本文报告1例:男,17岁,因身体受冷部位出现瘙痒风团及吞咽冷液体后喉头烧灼感而就诊.被冷激发出荨麻疹的肢体在复温后发生血管性水肿.确诊为冷荨麻疹,给以口服盐酸羟嗪.数天内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及嗜睡.查体发现化脓性扁桃体炎及颈淋巴腺肿大.
作者应用肾小管最大浓缩功能、酸化功能和尿β2-微球蛋白组分的排泄功能,对20例作过肾活检的SLE患者的肾小管功能进行评价。发现在80%的病人中,有一个或更多的指标异常,而β2-微球蛋白组分的排泄则大部分异常。研究证明肾小管组织学改变与功能不全无关联。
Behcet病(BD)系一侵犯多系统的疾病,其基本特征是血管炎。除小血管外,中等和大血管亦可受累,尤其是静脉。导致血管闭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起因尚不清楚。
镍为当前产生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过敏原。女性对镍过敏约为男性的10倍,这可能与女性的皮肤常紧密接触含镍的物品如宝石饰物、钩针、拉链和扣子有关。穿刺耳垂造成表皮损害,其致敏的危险性特别大。最近作者发现15%的8~15岁的女孩因穿带耳环发生镍过敏。而没有穿带者仅2%发生过敏。为此作者收集10种不同商标的不锈钢穿耳针,13种镀金、3种镀银及“低变应性”不锈钢穿耳针,1套未用的不锈钢耳环,2套镀金,2套镀银
作者对8例Sézary综合征(SS)患者取12次血液标本,对其中单一核细胞进行了定量及形态测定。并同时对7例不同病期的蕈样肉芽肿(MF),10例良性皮肤病及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及3例健康人作了对照观察。
作者报告了2例转移性黑素瘤引起的炎症性癌.例1为59岁女性白人,因左肩胛部皮肤黑素瘤来诊.一年后,左乳房疼痛、触痛、红斑,水肿合并出现结节,怀疑炎症性乳腺癌.活检证实为转移性黑素瘤.虽经免疫治疗,但很快死亡.尸检见左乳外上方有直径8cm的破溃的肿瘤团块,周围皮肤明显潮红、硬化、直径达20cm,从左肩胛扩展至左躯干及左胸.显微镜检查在真皮、皮肤淋巴管及附近淋巴结中见黑素瘤细胞.肺、肝及右肾上腺有转移
已往文献中提到的“毛管型”是一个太笼统的名词,将一些毫不相关的疾病都报告为“毛管型”,好象它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显然有由人工造成的“毛管型”,也有由很多致密的痂皮或鳞屑组成的“毛管型”.因此采用过去这样非特异的命名法来确定的“毛管型”的发病率、大小和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结论极不一致.为此,应对“毛管型”进行更为正确的分类.
人乳头瘤病毒(HPV)性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为生殖器疣(尖圭湿疣),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良性皮损。早在1954年,Barrett等就证明生殖器疣是一种S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