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基础性教育课程的改革深入落实,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因为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习惯的影响,导致当前许多课程仍然是固定且单一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灌输性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素质培养效果较差。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质量,本文详细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新课改之下的一个发展产物,其主要是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结合成果,是一个关于公民教育的综合性学科。历史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地理、人文社会等知识与技能有着综合性的培养特点,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融入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探讨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与社会多样化教学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师生互动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这种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对语言发音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师生互动让学生对学习的东西能够及时反馈,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之间也进行经验分享和师生互动,学生也会更加活跃。在学习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教学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仅仅是适应先打教育模式,更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一种改进。
例如,在《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相应的教学氛围,例如播放关于“三国”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三国当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以及社会事件,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起始原因、结果等。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相应的讨论和交流,例如通过询问对人物有什么样的印象。通过师生交流,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在交流之后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观点,之后教师便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完善课堂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历史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本身就是对实际发生过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索,探讨其中有价值意义的精神、文化等。但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是以应试为主,并无法掌握相关的实践性能力[2]-[3]。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实践性,丰富学生的实践性能力,便可以在教学中应用相关方法对课程进行改进。
例如,史料资源是历史与社会事件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其本身具备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以及教育作用,借助史料资源本身可以实现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作用,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的丰富学生对于这一史料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只是拥有一个有效的故事本身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合理的应用,突出故事本身的教学特色与价值。在课堂当中应用史料知识时,教师必须明确两点,分别是史料是否真实可靠、史料的应用是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对此,在课堂当中应用史料知识时必须保障应用效果。例如,在《南宋与金的和战》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应用史料知识的方式分析宋高宗与秦桧杀害岳飞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实现从客观角度评价历史与社会,从史料知识去感受与了解历史与社会,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构建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初中生因为生长环境、小学阶段的学习成效、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往往在学习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课堂当中如果实行统一性的教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学习形成不同的学习成果,从而阻碍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的发展,并且会更加严重学生之间的和层级差异,发展成为更加明显的两极化[4]。对此,便可以借助分层教学的方式,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原本的基础情况下获得发展。
例如,在《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这一课程教学汇总,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以了解战国时期发生诸侯争霸的原因以及历史背景,掌握齐恒公称霸的原因以及商鞅变法的作用价值。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在上述基础上掌握借助地图与材料掌握分析称霸的原因,同时明确商鞅变法的基础内容以及环境作用。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在上述两个目标的基础上要求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關系,同时借助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对变革、争霸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得到相应的成长,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吃饱”。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环境之下,各个课程均处于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必然。在今后的实际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应用到实践现象中,同时感受课程本身的丰富性,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军波.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效率的措施探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31(2):167-167.
[2]王辉荣.在”对话教学”中发展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思辨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1(24):452-452.
[3]郑文尧.“说”得好才能“做”得好——基于小组合作的历史与社会课学生说题教学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4(5):222-222.
[4]陈燕.以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233-234.
作者简介:
蔡碧辉,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新课改之下的一个发展产物,其主要是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结合成果,是一个关于公民教育的综合性学科。历史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地理、人文社会等知识与技能有着综合性的培养特点,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融入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探讨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与社会多样化教学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师生互动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这种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对语言发音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师生互动让学生对学习的东西能够及时反馈,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之间也进行经验分享和师生互动,学生也会更加活跃。在学习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教学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仅仅是适应先打教育模式,更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一种改进。
例如,在《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相应的教学氛围,例如播放关于“三国”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三国当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以及社会事件,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起始原因、结果等。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相应的讨论和交流,例如通过询问对人物有什么样的印象。通过师生交流,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在交流之后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观点,之后教师便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完善课堂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历史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本身就是对实际发生过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索,探讨其中有价值意义的精神、文化等。但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是以应试为主,并无法掌握相关的实践性能力[2]-[3]。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实践性,丰富学生的实践性能力,便可以在教学中应用相关方法对课程进行改进。
例如,史料资源是历史与社会事件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其本身具备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以及教育作用,借助史料资源本身可以实现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作用,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的丰富学生对于这一史料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只是拥有一个有效的故事本身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合理的应用,突出故事本身的教学特色与价值。在课堂当中应用史料知识时,教师必须明确两点,分别是史料是否真实可靠、史料的应用是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对此,在课堂当中应用史料知识时必须保障应用效果。例如,在《南宋与金的和战》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应用史料知识的方式分析宋高宗与秦桧杀害岳飞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实现从客观角度评价历史与社会,从史料知识去感受与了解历史与社会,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构建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初中生因为生长环境、小学阶段的学习成效、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往往在学习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课堂当中如果实行统一性的教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学习形成不同的学习成果,从而阻碍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的发展,并且会更加严重学生之间的和层级差异,发展成为更加明显的两极化[4]。对此,便可以借助分层教学的方式,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原本的基础情况下获得发展。
例如,在《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这一课程教学汇总,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以了解战国时期发生诸侯争霸的原因以及历史背景,掌握齐恒公称霸的原因以及商鞅变法的作用价值。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在上述基础上掌握借助地图与材料掌握分析称霸的原因,同时明确商鞅变法的基础内容以及环境作用。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在上述两个目标的基础上要求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關系,同时借助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对变革、争霸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得到相应的成长,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吃饱”。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环境之下,各个课程均处于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必然。在今后的实际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应用到实践现象中,同时感受课程本身的丰富性,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军波.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效率的措施探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31(2):167-167.
[2]王辉荣.在”对话教学”中发展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思辨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1(24):452-452.
[3]郑文尧.“说”得好才能“做”得好——基于小组合作的历史与社会课学生说题教学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4(5):222-222.
[4]陈燕.以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233-234.
作者简介:
蔡碧辉,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