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疱疹的带状疱疹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uejava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5岁的李大爷,两个月前突然感觉头部一阵一阵地抽着疼痛,吃了一些止痛片,没有缓解。同时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家人陪他去当地医院检查,拍了头部CT,做了脑电图,先后看了神经内科、脑外科、肿瘤科、针灸科,都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李大爷被这种疼痛折磨得寝食不安,家人也非常担心,于是前往省城的大医院看专家门诊,转了几个科室,最终被皮肤科确诊为无疹型带状疱疹。医生解释说,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带状疱疹,表现为皮肤表面不出现皮疹仅有神经痛,多发于身体虚弱的老人。
  带状疱疹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其次为头面部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发病的最初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即将发疹的部位有疼痛、烧灼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损害沿三叉神经的三支分布。疱疹初起时,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浑浊而吸收,终呈痂壳。1~2周脱痂,皮肤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一般不超越人体的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也有的迁延超过8周。
  无疹型带状疱疹也好发于胸部,常单侧沿神经分布,累及肋间神经。其次,好发于头面部的三又神经。由于这类带状疱疹不出现疱疹和皮肤损伤,难以发现和诊断,极易造成误诊。如果病变发生在左侧心前区,易误诊为心绞痛;发生在右肋部,常误诊为肝病;发生在肋缘部位,易误诊为肋问神经痛;若发生在头部,常误诊为脑血管病或者脑肿瘤;如果发生在脊椎部位,则易误诊为骨质增生及神经系统病变。因此,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老人,若某个部位发生疼痛,特别是出现皮肤闪电样痛感时,应该警惕有可能是“变脸”的无疹型带状疱疹,应及时就医,让医生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
  带状疱疹病毒通常在人体内潜伏,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就会被激发。在气候交替的夏秋季,气温下降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而病毒却异常活跃,遂对人体进行侵犯。老人对于气温变化的适应性比较差,猛一降温,机体保护平衡能力受到破坏,病毒就会被激活。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常常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抗病能力较弱,加上外界气温变化的诱因,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预防带状疱疹主要是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合理饮食增强营养。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以免病毒趁虚而人。气温下降,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有基础疾病、慢性系统性疾病的老年人,尽量不要长时间外出,或者过度疲劳。要做到起居规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饮食要注意营养丰富、均衡、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多参加各种适宜的体育运动,调整好身体状态。一旦感觉到身体皮肤有针刺样疼痛,或者如电击般疼痛,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带状疱疹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最佳治疗时间是在疱疹出现后的72小时之内。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营养神经和皮疹局部的对症治疗。治疗时间越延后,效果越差。因为,带状疱疹主要侵犯神经,如不及时治疗,神经损伤难以修复,导致难以根治的顽固性后遗神经痛,需要到镇痛科就诊。
  据统计,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则50%~75%会发展为后遗神经痛。目前治疗的最好方法是神经阻滞,具有迅速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和保护神经,预防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优点。
  (作者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 主任、教授)
  (崔玉艳 整理)
  (编辑 林妙)
其他文献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的更多的是如何有效的解题,更有效的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习题当中,对于正在学习当中的初中生们来说,习题的积累是很关键的,如何做到更好的积累,不是在题海战术中积压才是最关键的,探究物理方面的习题也是很关键的,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在习题课上收获更多,而不是只是简单枯燥的做题,中学生面对的是即将走进的高中,所以在一切还是未知的状态下,要怎么样的扎实自己的基础,怎么样的开始自己高中物理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