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播量对宛麦19主要生育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4—2015年度,在满足高产麦田对水肥需求的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宛麦19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宛麦19小麦幼穗分化和生育时期进程影响不明显。不同播期,随播期推迟,播种至出苗天数增加、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宛麦19在南阳市的适宜播期是10月15—25日,相对应的适宜播量是150 kg/hm2。
  关键词 小麦;宛麦19;播期;播量;生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11-02
  宛麦19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用杂交、诱变育种方法选育的小麦品种,具有早熟、抗病性强、抗倒、丰产性好的特点,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进行播种期、播量试验,研究获得高产的主要生育规律和群体结构指标,以为该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2015年度在南阳市农科院溧河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前茬大豆;土质为黄壤土,土壤含有机质15.32 g/kg、碱解氮98.8 mg/kg、速效磷(P2O5)27.5 mg/kg、速效钾(K2O) 106.7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4个播期处理和3个播量处理。其中播期为主区,即为B1、B2、B3、B4,分别于10月5 日、10月15日、10月25日和11月5日播种;播量为副区,即为L1、L2、L3分别为75、150、225 kg/hm2。3次重复,小区面积22.4 m2(8.0 m×2.8 m),行距23 cm。基肥施牛粪22 500 kg/hm2、三元素复合肥(16-16-16)600 kg/hm2,并施3%甲拌磷15 kg/hm2 防治地下害虫。人工耧播,田间管理措施依照高产麦田管理要求进行[1-3]。拔节期追施尿素75 kg/hm2。每小区实际收获面积为19.6 m2。
  1.3 调查记载项目
  小麦生育期间调查记载各生育时期、群体动态、抗逆性,成熟时调查各处理成穗数,并选取有代表性20穗调查穗粒数,收获籽粒晒干后测定千粒重和产量[4-6]。在各生育期取样观察幼穗发育进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宛麦19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以B2L2 处理产量最高,为8 596.5 kg/hm2;其次是B3L2处理,为8 511.0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B1L1、B1L2、B1L3由于发生冻害产量相对较低,表明宛麦19不适宜早播;B4L1、B4L2、B4L3产量较低,表明播种过晚,个体发育差,对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影响,产量低。以上说明了播期和密度对宛麦19產量影响的双重性,两者之中有一个制约产量的因素,就会影响到产量结构三要素,不能获得高产。同一播期,随播量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有所减少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
  2.2 播期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以B2、B3产量较高,分别为7 537.5、7 473.0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B1、B4产量较低,与B2、B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播期对宛麦19产量三要素的影响,表现在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有所减少,10月5—25日播种,对穗数影响不显著。但晚播(11月5日)播种成穗数明显减少,穗粒数少。播种过早(B1)或过晚(B4)都明显减产。这是因为宛麦19属弱春性品种,本试验早播处理发生冻害,主茎成穗率低、分蘖成穗造成穗粒数减少,而晚播处理由于幼穗分化时间短、灌浆期短,造成穗粒数少、千粒重小、产量低。
  2.3 不同播量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播量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产量以L2最高,为7 636.5 kg/hm2。其次是L3,为7 365.0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L1由于播量小,成穗少,显著减产。
  2.4 不同处理对宛麦19幼穗分化和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播量对宛麦19幼穗分化和生育时期进程影响不明显。不同播种期,随播种期推迟,播种到出苗的天数增加,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3~15 d。
  宛麦19在10月5日播种(B1),主茎幼穗分化12月23日进入雌雄蕊分化期,发生了越冬冻害,11月5日播种(B4)幼穗分化二棱期到四分体期的天数明显减少,与B2相比,B3在幼穗分化和生育时期进程方面无明显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不同播期对宛麦19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表明宛麦19属弱春性品种,在本年度气候条件下,10月5日播种,主茎在小麦越冬期拔节,发生冻害,影响到穗粒数,显著低于10月15日、25日播种。因此,宛麦19在南阳市的适宜播期是10月15—25日。
  在75~225 kg/km2播量范围内,随播量增加穗数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有所降低,产量以播量150 kg/hm2最高。表明宛麦19的适宜播量是150 kg/km2。
  通过研究播种期与播量的互作关系发现,要充分发挥宛麦19的高产潜力,应选择10月15—25日播种,相对应的播量150 kg/km2左右[4-6]。
  4 参考文献
  [1]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等.冬小麦品种晋麦36号播期和播量试验研究[J].中国种业,2010(12):57-58.
  [2] 李本良,苏光智,掌卫,等.播期播量对小麦个体与群体影响的研究[J].作物研究,1994,8(4):22-26.
  [3] 卢良恕.中国小麦栽培研究新进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19-126.
  [4] 闫翠萍,张永清,张定一,等.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强、中筋冬小麦蛋白质组分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8):1733-1740.
  [5] 吴九林,彭长青,林昌明,等.播期和密度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3):36-38.
  [6] 刘万代,陈现勇,尹钧,等.播期和密度对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9(3):464-469.
其他文献
通过在山区开展池塘培育锦鲤苗种生产实践,介绍了锦鲤夏花培育技术,包括池塘条件、清塘育水、苗种投放、饲料投喂、鱼苗筛选、日常管理、拉网锻炼、适时出池等内容,以期为提
摘要 本文结合内蒙古锡盟太仆寺旗气象局使用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实际,分析了新型自动站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并提出了几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日常维护工作意见,以期提升地面测报质量。  关键词 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日常维护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238-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行业对气象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其制度性缺陷十分明显:一是土地征用权行使的“软约束
近年来,青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较快,部分集群比较突出.但也存在产业集群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
摘要 僵病的有效防治是秋蚕饲养获取丰产的重要环节,因而一定要重视秋蚕僵病防治。结合歙县僵病发生特点,分析了秋蚕僵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蚕饲养户养蚕技术水平等防治方法,为获取秋蚕的丰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秋蚕;僵病;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88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47-01  家蚕僵病即为家蚕感染上真菌死亡后出现的僵化现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犬越来越多,尤其是小型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小型犬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后低钙血症,其发病率、死亡率十分高,故要采取措施,尽早治疗,
2015年水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处理可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以小香鸡为试验对象,研究长期闲置的种公鸡和正常采精的种公鸡在精液品质和体形指数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闲置使种公鸡体重减轻(P〈0.05)、冠高变小(P〈0.01)、精子活力明显降
摘要 本文建立了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准确、快速检测大豆分离蛋白中三聚氰胺的方法。试样中残留的三聚氰胺经1%三氯乙酸溶液提取,经CX固相萃取柱净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通过外标法定量。三聚氰胺含量在10~100 n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检出限为5 ?滋g/kg。添加水平分别为0.02、0.05、0.10 mg/kg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