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即“供给驱动”转为“需求驱动”。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即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最终满足学生需要、满足企业需要。为此,学校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采用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策略
一、课程改革,理念为先
我国职业教育已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所以中职学校应从市场学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职业学校的服务对象有两个(学生、企业),那么,职业学校所提供的产品相对应的也具有双重性。①向学生提供的产品:职业教育就其行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将教育供给所提供的服务视为一种产品——课程,包括知识本身、知识加工与传授活动以及为学生提供的其他服务等,称之为教育服务。②向企业提供的产品: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则将学生体力、智力、技能的增加,即人力资本增加部分看成是教学产品,这里称之为学生产品,学校要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产品。从各要素来看,关键还是课程和学生,而课程和学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核心还是要树立正确的职教课程观。
二、中职学校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变传统的刚性化的计划和课程为现代化的柔性的计划和课程,变传统大批量服务为现代化的个性服务。学校要给学生设计富有营养的套餐,不是自助餐。
(1)大课程改革: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结构、比例)。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作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2)小课程改革(课程整合与内容的选择)。①关于课程整合。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组合成一门新的课程。②课程内容的选择。从实践效果看,按照工作体系设计课程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结合专业特点,岗位需求实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善于创设职业训练氛围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的封闭式为开放式,将课堂延伸到工作岗位,将教室变成工作现场,将教学内容当做企业的具体业务,使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化、岗位化。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决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本着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为现在的老师指导学生做,即做中学做中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话,老师少说话。
(1)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2)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课堂教学需要平和的氛围和情境,需要给学生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微知著、触类旁通、自醒自悟、豁然开朗、享受成长。
(3)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4)要巧用“媒体”。“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等。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J].
职教论坛,2009(9).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策略
一、课程改革,理念为先
我国职业教育已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所以中职学校应从市场学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职业学校的服务对象有两个(学生、企业),那么,职业学校所提供的产品相对应的也具有双重性。①向学生提供的产品:职业教育就其行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将教育供给所提供的服务视为一种产品——课程,包括知识本身、知识加工与传授活动以及为学生提供的其他服务等,称之为教育服务。②向企业提供的产品: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则将学生体力、智力、技能的增加,即人力资本增加部分看成是教学产品,这里称之为学生产品,学校要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产品。从各要素来看,关键还是课程和学生,而课程和学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核心还是要树立正确的职教课程观。
二、中职学校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变传统的刚性化的计划和课程为现代化的柔性的计划和课程,变传统大批量服务为现代化的个性服务。学校要给学生设计富有营养的套餐,不是自助餐。
(1)大课程改革: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结构、比例)。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作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2)小课程改革(课程整合与内容的选择)。①关于课程整合。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组合成一门新的课程。②课程内容的选择。从实践效果看,按照工作体系设计课程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结合专业特点,岗位需求实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善于创设职业训练氛围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的封闭式为开放式,将课堂延伸到工作岗位,将教室变成工作现场,将教学内容当做企业的具体业务,使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化、岗位化。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决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本着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为现在的老师指导学生做,即做中学做中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话,老师少说话。
(1)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2)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课堂教学需要平和的氛围和情境,需要给学生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微知著、触类旁通、自醒自悟、豁然开朗、享受成长。
(3)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4)要巧用“媒体”。“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等。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J].
职教论坛,2009(9).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