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有这样一个特点:小鱼占据了某处,大鱼就不来了,大鱼的地盘小鱼也不敢冒犯。野钓时常有人说:小鱼闹窝不可怕,大鱼来了它们就走了。其实不然,真正的情况是小鱼不走大鱼不来,所以窝料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是以钓大鱼为主还是以钓小鱼为主,确定了目标,窝料就好选定了。
有一位钓友问我:在大面积水库作钓,目标鱼是草鱼、鲤鱼、鲫鱼、黄尾,应该制定什么样的钓饵、窝饵攻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鱼和小鱼也不可兼得。虽然草鱼、鲤鱼、鲫鱼、黄尾都是鱼,但它们大小不一、食性不同,要想在钓饵和窝料上做文章把这几种鱼都收于囊中难度很大。无论大师级别的高手还是普通渔友,他们在野钓时只要发现标相合适,无一例外都会提竿,管它是不是目标鱼,先钓上来再说。我猜这位钓友也有这样的心理,什么鱼咬钩就钓什么,从窝料的角度来讲,就是先诱来再说。不过,我们在出钓前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大概的方向,比如某个水库出大鱼了,那么我们就会根据鱼种大概制定一个目标,侧重钓大鱼,小鱼上钩了属于偏得的意外收获。其实这个侧重点在我们的钓组上已经体现出来了,奔着大鱼去的钓组肯定很强悍,这样的钓组又能钓多少小鱼呢?
言归正传先说窝料。在水库钓鱼,我提倡窝饵分家。为什么要窝饵分家呢?这就要从窝料和钓饵各自所起的作用来说。窝料纯粹用于诱鱼,它可以被鱼吃掉,但绝不能让鱼吃得尽兴,把鱼诱来就达到目的了;钓饵纯粹是给鱼吃的,一定比窝料更具诱惑力、更招目标鱼喜欢,这样被窝料诱来的鱼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更可口的钓饵,如此这般,窝料和钓饵的结合就是成功的。窝饵分家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接下来就要细分了,大型鱼更喜欢颗粒大的窝料,比如糠饼块或者经过加工的老玉米;小型鱼由于嘴小,适合它们吃的食物都不会有太大的颗粒,比如常见的鲫鱼,麦粒大小的颗粒物就够用了,太大的东西它们吃不下。所以,诱不同体型的鱼就要用大小适宜的窝料。这就是我说的大鱼和小鱼不可兼得的原因。
如果我们在大的颗粒物窝料里加上小颗粒物是不是大魚小鱼都能诱来?字面上看是可以的,但从实际效果上看,这样的窝料最失败。试想,本来的一份窝料硬生生地变成了两个半份——半份适合小鱼的加上半份适合大鱼的,结果是哪一种料的分量都不足,诱鱼效果自然打了折扣。如果有人自作聪明每样窝料都来一份,整个窝料就是两份的量。你能规定小鱼不许叼走大鱼的窝料还是能勒令大鱼不许吃小鱼的窝料?哪点都做不到,而且过多的窝料会直接导致死窝。这么做最好的结果就是大鱼没啥收获,小鱼也钓得不多。
鱼类有这样一个特点:小鱼占据了某处,大鱼就不来了,大鱼的地盘小鱼也不敢冒犯。野钓时常有人说:小鱼闹窝不可怕,大鱼来了它们就走了。其实不然,真正的情况是小鱼不走大鱼不来,所以窝料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是以钓大鱼为主还是以钓小鱼为主,确定了目标,窝料就好选定了。我经常钓各个水库,这些水库都有各自的特点。我的选择是以大鱼为导向,哪里的大鱼情况好我就去哪里,所以我的窝料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我都是针对大鱼在做文章,能不能钓到小鱼我根本不在乎,哪怕空军也无妨。事实上,我确实钓到过少许小鱼,虽然不排除它们也是被窝料诱来的,但它们肯定不是窝子内的主角。
但是在特殊的季节,我只能钓小鱼,因此多以小的颗粒物或者易溶解雾化的东西为窝料。当然,这时候遭遇大鱼的事也发生过,但是无论是窝料还是钓组都是给小鱼准备的,所以断线跑鱼也得认,大鱼和小鱼的关系就是这么对立统一着的。所以,钓鱼出行之前的侧重点很重要。
确定了目标鱼,窝料就好准备了。如上文所述,想钓大鱼就用大颗粒的窝料,相反,以钓小鱼为主就用小的颗粒物打窝。大的颗粒物,我通常以简单加工过的老玉米为主,小的颗粒物则用高粱米、小麦,或者两者的混合物为主(可以用玉米碴代替小麦)。无论用大的颗粒物还是用小的颗粒物,要想让它们在野钓中有出色的表现就切忌对它们做复杂加工,加工痕迹越少对野生鱼越有效,对大鱼也越有效。
老玉米经过十个小时的浸泡,再水煮半小时,然后沥去大部分水分,放到容器中静置几天,任其变酸发酵就是非常好用的钓草鱼和鲤鱼的窝料。小麦则无需水煮,直接水泡发酵就行。高粱米需要短时间水煮,由于其颗粒较小,不宜煮久,否则会变得很软。不管用以上哪种原料做的窝料都需要发酵,并在发酵完毕后有个硬心才是最理想的,干吗要这样?因为我们常钓的淡水鱼种都更喜欢发酵的食物,大家如果不信可以看看现在口碑最好的几种窝料,它们都是发酵的,只是我们自制的窝料属于自然发酵,里面有很多杂菌,而厂家生产的窝料都是纯净菌发酵,这是二者的区别,不过它们的使用效果区别很小。为什么要有硬心呢?原因很简单,发酵的谷物对鱼很有诱惑力,但是不能让它们吃起来顺口。鱼来到一小片有硬心的窝料中,吃着不顺口,放弃又可惜,徘徊之间发现钓饵的概率就增加了,而无论是带浆的青玉米还是柔软的面饵吃起来都更顺口,作为钓饵就更容易被鱼发现。这就是窝饵分家的理由之一。
很多人认为,既然去川菜馆吃饭,进来吃饭的客人肯定喜欢川菜,用粤菜糊弄人谁还买账?所以他们认为窝饵要高度统一。其实不然。假如用老坛玉米打窝,再用老坛玉米作钓饵,效果会怎么样?打窝起码要用百八十粒吧?钓饵充其量一枚鱼钩挂一粒,鱼在这百八十粒窝料中吃到钩上那两粒的概率有多小?鱼钩和子线会让鱼产生警觉,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先吃窝料,吃到钓饵也会出现“涮饵”的动作,把钓饵吐掉,所以几乎可以肯定上钩的那条鱼第一口吃的不是钓饵。鱼吃食的时候会低着头在窝子里一边缓慢地游一边吃,只吃几口就会脱离窝子,有的鱼一返身还会回来,有的鱼则真的走了。窝饵不分家就是这个弊病,如果窝料当中有个更吸引它们的钓饵情况是不是就不同了?所以说,窝饵要分家,钓饵要更具诱惑性。
上文所述的是在钓鱼的时候窝饵分家的重要性。
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窝子该打多少,补窝周期又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又特别重要。钓鱼没有公式,只有变化无穷的鱼情。同样是钓4斤重的草鱼,在春天、夏天和秋天,窝料的投喂量是一样的吗?肯定不一样,因为鱼的食量不同。刚开春时水温低,鱼的消化系统尚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如果还按夏天的量打窝,草鱼只需几口就能吃饱,然后转身离开;而在夏天时,鱼的食量处于一年当中最大的阶段,如果还按春天的标准投喂窝料肯定不够用,诱惑力不足,而且夏天的时候小杂鱼也处在食欲最旺盛阶段,一定要考虑小杂鱼对窝料的破坏,它们未必能吞得进窝料,但会把窝料叼起来游出窝子,发现吃不下再吐掉,而且它们不是一条小鱼在干这件事,它们是组团来的,用不多久窝子就会被破坏。
补窝周期其实就是小鱼和目标鱼的破坏周期,这个周期因为小鱼和目标鱼的密度不同而存在变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该投喂多少窝料,补窝的周期是多久。
以上只是我对窝料和钓饵使用的一些常识性和规律性看法,它们就是这么配合的,只要满足了上述条件就可以任意搭配。不过,大型鱼和小型鱼无论是在钓饵上还是在窝料上都是不能通用的,除非用两支鱼竿,一支钓小鱼,打小鱼窝,一支钓大鱼,打大鱼窝。
有一位钓友问我:在大面积水库作钓,目标鱼是草鱼、鲤鱼、鲫鱼、黄尾,应该制定什么样的钓饵、窝饵攻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鱼和小鱼也不可兼得。虽然草鱼、鲤鱼、鲫鱼、黄尾都是鱼,但它们大小不一、食性不同,要想在钓饵和窝料上做文章把这几种鱼都收于囊中难度很大。无论大师级别的高手还是普通渔友,他们在野钓时只要发现标相合适,无一例外都会提竿,管它是不是目标鱼,先钓上来再说。我猜这位钓友也有这样的心理,什么鱼咬钩就钓什么,从窝料的角度来讲,就是先诱来再说。不过,我们在出钓前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大概的方向,比如某个水库出大鱼了,那么我们就会根据鱼种大概制定一个目标,侧重钓大鱼,小鱼上钩了属于偏得的意外收获。其实这个侧重点在我们的钓组上已经体现出来了,奔着大鱼去的钓组肯定很强悍,这样的钓组又能钓多少小鱼呢?
言归正传先说窝料。在水库钓鱼,我提倡窝饵分家。为什么要窝饵分家呢?这就要从窝料和钓饵各自所起的作用来说。窝料纯粹用于诱鱼,它可以被鱼吃掉,但绝不能让鱼吃得尽兴,把鱼诱来就达到目的了;钓饵纯粹是给鱼吃的,一定比窝料更具诱惑力、更招目标鱼喜欢,这样被窝料诱来的鱼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更可口的钓饵,如此这般,窝料和钓饵的结合就是成功的。窝饵分家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接下来就要细分了,大型鱼更喜欢颗粒大的窝料,比如糠饼块或者经过加工的老玉米;小型鱼由于嘴小,适合它们吃的食物都不会有太大的颗粒,比如常见的鲫鱼,麦粒大小的颗粒物就够用了,太大的东西它们吃不下。所以,诱不同体型的鱼就要用大小适宜的窝料。这就是我说的大鱼和小鱼不可兼得的原因。
如果我们在大的颗粒物窝料里加上小颗粒物是不是大魚小鱼都能诱来?字面上看是可以的,但从实际效果上看,这样的窝料最失败。试想,本来的一份窝料硬生生地变成了两个半份——半份适合小鱼的加上半份适合大鱼的,结果是哪一种料的分量都不足,诱鱼效果自然打了折扣。如果有人自作聪明每样窝料都来一份,整个窝料就是两份的量。你能规定小鱼不许叼走大鱼的窝料还是能勒令大鱼不许吃小鱼的窝料?哪点都做不到,而且过多的窝料会直接导致死窝。这么做最好的结果就是大鱼没啥收获,小鱼也钓得不多。
鱼类有这样一个特点:小鱼占据了某处,大鱼就不来了,大鱼的地盘小鱼也不敢冒犯。野钓时常有人说:小鱼闹窝不可怕,大鱼来了它们就走了。其实不然,真正的情况是小鱼不走大鱼不来,所以窝料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是以钓大鱼为主还是以钓小鱼为主,确定了目标,窝料就好选定了。我经常钓各个水库,这些水库都有各自的特点。我的选择是以大鱼为导向,哪里的大鱼情况好我就去哪里,所以我的窝料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我都是针对大鱼在做文章,能不能钓到小鱼我根本不在乎,哪怕空军也无妨。事实上,我确实钓到过少许小鱼,虽然不排除它们也是被窝料诱来的,但它们肯定不是窝子内的主角。
但是在特殊的季节,我只能钓小鱼,因此多以小的颗粒物或者易溶解雾化的东西为窝料。当然,这时候遭遇大鱼的事也发生过,但是无论是窝料还是钓组都是给小鱼准备的,所以断线跑鱼也得认,大鱼和小鱼的关系就是这么对立统一着的。所以,钓鱼出行之前的侧重点很重要。
确定了目标鱼,窝料就好准备了。如上文所述,想钓大鱼就用大颗粒的窝料,相反,以钓小鱼为主就用小的颗粒物打窝。大的颗粒物,我通常以简单加工过的老玉米为主,小的颗粒物则用高粱米、小麦,或者两者的混合物为主(可以用玉米碴代替小麦)。无论用大的颗粒物还是用小的颗粒物,要想让它们在野钓中有出色的表现就切忌对它们做复杂加工,加工痕迹越少对野生鱼越有效,对大鱼也越有效。
老玉米经过十个小时的浸泡,再水煮半小时,然后沥去大部分水分,放到容器中静置几天,任其变酸发酵就是非常好用的钓草鱼和鲤鱼的窝料。小麦则无需水煮,直接水泡发酵就行。高粱米需要短时间水煮,由于其颗粒较小,不宜煮久,否则会变得很软。不管用以上哪种原料做的窝料都需要发酵,并在发酵完毕后有个硬心才是最理想的,干吗要这样?因为我们常钓的淡水鱼种都更喜欢发酵的食物,大家如果不信可以看看现在口碑最好的几种窝料,它们都是发酵的,只是我们自制的窝料属于自然发酵,里面有很多杂菌,而厂家生产的窝料都是纯净菌发酵,这是二者的区别,不过它们的使用效果区别很小。为什么要有硬心呢?原因很简单,发酵的谷物对鱼很有诱惑力,但是不能让它们吃起来顺口。鱼来到一小片有硬心的窝料中,吃着不顺口,放弃又可惜,徘徊之间发现钓饵的概率就增加了,而无论是带浆的青玉米还是柔软的面饵吃起来都更顺口,作为钓饵就更容易被鱼发现。这就是窝饵分家的理由之一。
很多人认为,既然去川菜馆吃饭,进来吃饭的客人肯定喜欢川菜,用粤菜糊弄人谁还买账?所以他们认为窝饵要高度统一。其实不然。假如用老坛玉米打窝,再用老坛玉米作钓饵,效果会怎么样?打窝起码要用百八十粒吧?钓饵充其量一枚鱼钩挂一粒,鱼在这百八十粒窝料中吃到钩上那两粒的概率有多小?鱼钩和子线会让鱼产生警觉,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先吃窝料,吃到钓饵也会出现“涮饵”的动作,把钓饵吐掉,所以几乎可以肯定上钩的那条鱼第一口吃的不是钓饵。鱼吃食的时候会低着头在窝子里一边缓慢地游一边吃,只吃几口就会脱离窝子,有的鱼一返身还会回来,有的鱼则真的走了。窝饵不分家就是这个弊病,如果窝料当中有个更吸引它们的钓饵情况是不是就不同了?所以说,窝饵要分家,钓饵要更具诱惑性。
上文所述的是在钓鱼的时候窝饵分家的重要性。
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窝子该打多少,补窝周期又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又特别重要。钓鱼没有公式,只有变化无穷的鱼情。同样是钓4斤重的草鱼,在春天、夏天和秋天,窝料的投喂量是一样的吗?肯定不一样,因为鱼的食量不同。刚开春时水温低,鱼的消化系统尚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如果还按夏天的量打窝,草鱼只需几口就能吃饱,然后转身离开;而在夏天时,鱼的食量处于一年当中最大的阶段,如果还按春天的标准投喂窝料肯定不够用,诱惑力不足,而且夏天的时候小杂鱼也处在食欲最旺盛阶段,一定要考虑小杂鱼对窝料的破坏,它们未必能吞得进窝料,但会把窝料叼起来游出窝子,发现吃不下再吐掉,而且它们不是一条小鱼在干这件事,它们是组团来的,用不多久窝子就会被破坏。
补窝周期其实就是小鱼和目标鱼的破坏周期,这个周期因为小鱼和目标鱼的密度不同而存在变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该投喂多少窝料,补窝的周期是多久。
以上只是我对窝料和钓饵使用的一些常识性和规律性看法,它们就是这么配合的,只要满足了上述条件就可以任意搭配。不过,大型鱼和小型鱼无论是在钓饵上还是在窝料上都是不能通用的,除非用两支鱼竿,一支钓小鱼,打小鱼窝,一支钓大鱼,打大鱼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