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教育改革30年来,以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五大体制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涉及的主要方面,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 管理 创新 效率和公平
  
  一、高等教育改革30年概述
  
  有学者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之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酝酿、启动”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着重点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第二阶段是指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教育五大体制”的改革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中,全面向前推进。第三阶段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开辟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时期。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突出“管理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和难点。第四阶段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和“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结合起来的新思路”为标志,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深入突破”的新阶段。体制改革、教学改革与开展对外交流贯穿高等教育改革30年始终,成为改变高等教育面貌、提升高等教育品质的重要依托。
  1. 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体制变革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的一套机制、理念,长期以来只有公办大学这样一种办学形式,学校办学和学生上学都由国家包下来,学生毕业后统一由国家分配工作,全国的大学都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管理,经费由国家支付,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改变高等教育原有的状态,国家提出了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经费筹措体制改革、招生就业体制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五大体制改革,这五大体制改革使我国高等教育初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 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贯穿高等教育改革的始终,我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当作核心。我们曾经把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投入不足,即经费投入不足、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把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归纳为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教学模式单一、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薄弱,并且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应该说,这一系列改革均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其中,武汉大学的“创新学分”实践教学、南京大学的研究生“3 2”创新基金、首都经贸大学“三师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西北师范大学的素质拓展学分制等,都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为达成有效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3. 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对外交流
  在改革开放30年中,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对外开放。全国各大学一改过去封闭办学的格局,纷纷开展对外交流。以清华大学为例,2005年度,学校接待各类外宾2.8万人次,其中有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批高水平的海外大学校长到访;在清华大学工作的长短期海外专家达748人,校内召开国际会议78次,公派师生出国4 200人次。可以说,许多大学已形成了开放办学的局面。应该说,我国高等教育多年来的改革是吸收了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的。其中,教育开放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促进了科学技术、教育的交流,特别是文化的交流,并使我们借鉴了各国的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文化的建设,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
  
  二、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的成果值得肯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还需要特别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 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一些高校盲目扩大学校规模,造成人均师资、人均教学设施严重失衡。实验室、实训设备要么不够用,要么甚至明令禁止使用,成了供参观的摆设。学校也不注重或忽视对自身的学术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严重造成供大于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导致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另有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此外,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现实状况仍然感到十分陌生,这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在大学扩招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因而授课内容僵化,教学缺少创造力。
  2. 教育公平的维系
  我国有庞大的受教育人口,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必要途径。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民办高等教育一般都在体制外生存。在1998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之后,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感觉到生存压力,各类学校之间出现了生源竞争。目前国家对民办高校的管理主要是进行办学资格的审查,另外,学历文凭办学机构还要接受办学水平评估。民办二级学院和独立学院兴起后,许多公办大学把举办二级学院当成一个获得经济收益的途径,这造成了多方面不公平。民办二级学院一诞生就享有特殊保护,几乎是自动获得了举办本科学历教育的资格,这使那些靠自己力量发展起来的民办高校感到不平衡。它们认为,许多名牌大学举办民办二级学院其实是一种学术资源稀释化的现象,是与民办高等学校争夺资源的行为,是一种学术资本主义行为,甚至是一种学术市场垄断行为。此外,一些大学为了办好二级学院,开始把优质教育资源向二级学院倾斜,致使母体高校的学生利益受损。这一现象如果得不到抑制,会有更多的公办高校举办民办二级学院,这将对教育公平形成挑战。
  3. 管理职权的明确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国公办高校制度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制定了成套的规章制度。但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管理方式还是以人治为主,科学、民主、合理的管理决策和执行、监督的良性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确立,在较多方面还存在规范管理的盲点。同时,制度执行不彻底,存在较多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对内对外不一样、干部和群众不一样的现象。
  我国公办大学以党政权力为核心建立了两套组织系统。党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以学术权力谋取行政权力,以行政权力实现学术权力,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目前实行的高校领导管理模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使“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无法得到保障,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术权力和个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4. 教育法规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七部教育法除《义务教育法》外,其他均涉及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内容。《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法律总结。对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办学自主权和学校章程等的明确规定和落实,意味着高等学校不仅在与外部社会关系而且在高等学校内部关系上产生了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以《学位条例》和《高等教育法》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立法,深刻体现了立法机关、行政部门高度认同并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的共同意愿,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目前高等学校章程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于是出现一些高校不严格自律、打政策擦边球的现象。比如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一些高校不量力而行,而是盲目引进项目招生,甚至按不规范办学,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社会信誉等,这些都亟待通过完善的教育法规加以规范。
  
  三、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在高等教育改革30年中,有一些生动的事实,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失败的教训,它们都对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1. 观念要创新
  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是观念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首先是观念创新,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创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要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要防止以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掩盖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防止以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为借口忽视基本的质量要求;防止重视质量标准的统一杠杆作用而忽视不同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改革要适应时代要求,树立起注重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高等教育观。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努力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创造性、多样化的人才,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能动口、能动手、能力强、水平高的引路人和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教育行家。
  2. 教育改革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教育是一种精神文化事业,具有典型的社会公平价值。同时,由于教育能够极大地改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优化社会环境,所以又具有基本的社会效率价值。教育公平不仅包括物质利益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占有和分配,还包括对受教育者主体精神需要的满足。我国要达到这样一种教育公平,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阶段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为我国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目前办学体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针对受教育者而言,不同的办学主体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倾斜现象。
  3. 管理要科学
  高校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的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中国可能不能像美国那样,通过实行董事会制和教授会制来管理高校,但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确实有待研究加强。我们可以考虑建立各种中介机构和组织承担一些高校管理方面的职责。美国政府通过对协会进行管理间接实施对大学的管理,这样既可以推动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又保持了大学的自治自律,减少了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摩擦。
  另外,高校内部要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组织系统,适当调整行政权力配置,充分发挥中间层与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术权力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制度规范,依法治校,强化监督,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雷洪德.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2):107-109.
  [2] 王洪才,张静.中国高等教育30年改革历程回顾[J].复旦教育论坛,2008,6(2):18-22.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潘懋元.公平与效率:高等教育决策的依据[C]. 刘海峰.公平与效率: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2-9.
  [5] 戈国华,李夏芳.论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J].科技广场,2006(3):59-60.
  [6] 陈炳.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若干问题[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1):98-101.
  [7] 方兰.坚持教育创新 提高教育质量[J].成功·教育,2007(10):4.
  [8] 田润华.以教育观念的创新为先导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3):28-29.
  [9] 谢延龙.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1):5-8.
  [10] 马建平.谈一流大学的管理[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1):72.
  [11]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DB/OL]. http://www.studa.net/Education/060902/14403093.html.
  [12] 学习邓小平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思想[DB/OL].http://www.lunwenda.com/jiaoyu200804/79451-4.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宣传部)
  责任编辑 邓明茜
其他文献
就在英国政府耗资4亿英镑的薄弱校治理计划出台后不久,一个最新的学校改善计划盯上了那些成绩不错但提升乏力、学生潜力未充分开发的学校。
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来自于联邦及州政府的补助约占2/3,来自于外界捐款及学员学费约占1/3。德国民众高等学校的经费60%来自于政府补助,40%来自于学员学费收入。我国台湾社区大学的经
相会在往昔的岁月──陈永贵、吕玉兰、宝日勒岱、郭凤莲友情实录(连载之二)储建中2、60年代中期,四劳模风云际会,又各奔东西……1995年孟夏时节,为了这段采访,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寨村。
本文绍了现阶段俄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普通教育、发展不间断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向教育投资的吸引力、建立高效的教育服务市场。
日前,旨在分享相似的价值、愿景,培养未来世界领导人与加强相互合作的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召开的第一届校长会议上正式成立。其10个成员分别是北京大学、东京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出国留学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和学子们的选择。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地理分布,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
谈康熙的用人之道曾慧明康熙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位具有高超行政管理才能,善于用人的封建君主。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曾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研究设官与用人的
莫要一味怨“婆婆”姜绍进爱君沿海某市福利企业投产8年经济效益一直不好,每当寻找发展滞后的原因时,从企业到主管部门上上下下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责怪"婆婆""事无巨细"包揽,自己无法维
我区机构改革步入快车道──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计连有答记者问刘双翼记者:当前机构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我们想请您结合我区实际,首先谈谈现有机构
相会在往昔的岁月──陈永贵、吕玉兰、宝日勒岱、郭凤莲友情实录(连载之三)储建中3、党的"九大",陈永贵、吕玉兰、宝日勒岱一起坐到了中央委员的位子上送走内蒙古参观团及宝日勒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