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并伴有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每日1次,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每日1次,每周5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舌压变化、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分级)和吞咽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舌压峰值及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FOIS分级增大(P<0.05);观察组舌压峰值、舌压持续时间和FOIS分级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26.67%,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可以增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肌力量,改善其吞咽功能.
其他文献
笔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热毒壅盛证患者采用自拟解毒活络消瘿汤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兹报道如下.rn1 一般资料rn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SAT热毒壅盛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16例,女59例;年龄 30~63(45.28 ± 8.76)岁;病程 0.5~12 (3.27±0.57)个月.对照组中男18例,女57例;年龄31~65(45.70 ± 8.39)岁;病程0.5~11(3.45 ± 0.53)个月.两组资料均衡(P>0.05).
目的:观察沈氏经络点穴推拿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焦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沈氏经络点穴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两组1次/d,连续14次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降幅更大(P<0.05).结论:
笔者近年来对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RED)患者采用自拟胃安散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n1 临床资料rn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门诊确诊为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3 ± 5.6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9±8.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符合肝胃郁热型;年龄18~65岁;已签知情同意书.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出现消
梁某,男,3个月8天.2019年4月3日就诊.家长代诉患儿头部偏斜,头部活动受限,颈部发现肿物1月余.体检触之双侧颈部肿物分布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大小无明显差别,质硬;双侧颈椎被动活动受限.婴儿身高体重均超正常范围,出生时体重4520g,身长52cm,肩难产,左锁骨骨折史.颈部B超示:左侧胸锁乳突肌局限性增厚,局部呈梭形,范围40mm×13mm,边界清;右侧胸锁乳突肌局限性增厚,局部呈梭形,范围40mm×14mm,边界清.考虑双侧肿块型斜颈.
伴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普及,细菌的耐药性亦在不断地提高,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屡见不鲜,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重在预防,而中医药在预防切口感染发生的“治未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1-2].笔者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行单侧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肥胖患者152例为观察对象,重点在于评估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局部照射对于预防老年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