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当前社会需求导向因素下,进行了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研究的理论探讨,分别从第二课堂融合第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融合平台以及实践内容等方面进行剖析,旨在倡导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使学习范围扩大,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第一课堂;融合研究
田径作为高等体育院校的主干课程,必须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切实把田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这就要求本科生熟悉掌握田径的专业技能,特别是核心专业技能,但授课时有限,在第一课堂不可能学到所有知识与技能,因此,田径课程第二课堂的作用日益彰显。第二课堂作为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能够实现。
一、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教学的指导思想
当前的田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方面的创新;另外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少,很难言传身教;况且第一课堂所传授内容有限,培养活动不能全面开展;由于社会当前需求导向因素,田径课程学时数大幅度减少、教学内容减少、项目减少、评价标准相对降低,田径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为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能够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使学习范围扩大,弥补了第一课堂的缺陷,使得两个课堂形成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田径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更加凸显以强化学生运动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拓展了课内教学的空间,把田径学、练、赛延续到课外活动。
二、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研究的目标
本着打造田径专修课程两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更新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方式,建立两个教学课堂的“融合”平台,促进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努力彰显:“四结合”,即田径课内与外相结合、田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相结合。
(一)加强田径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
第一课堂的知识、技能通过课下研究型学练、早操实践、实训竞赛、主题演讲与报告会等第二课堂活动方式加深对第一课堂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知识储备的转化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完善,从而获得新知。
(二)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对第一课堂教学的升华
学生在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能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创新性的进行学-练-赛-研,对原本属于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升华,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就会因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达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现对第一课堂延伸与补充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
(三)进一步加强田径教研室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实现现场教学与指导、了解最新专业动态以及利用“网络平台”指导等,专业指导教师的再教育、再提升是满足两个课堂融合的先决条件。
(四)完善田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在原先第一课堂教学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融入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案,细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顺序与比重,建立多元化田径课堂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等。
三、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平台的构建
(一)教学方法的融合
第一课程教学方法增加了“研究”元素,常采用问题讨论法、小课题讨论法、合作练习法、竞赛练習法等,灵活采用教与学的方法手段,促进学生加强技术与理论的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学练的比重;为了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升华功能,有效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增加了“创新竞赛”元素,例如游戏创编竞赛、主题讨论辩论会以及单项比赛等教学辅助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根据田径专修课特点以及田径场馆的客观实际以及更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精心设计“融合”课堂内容,第一课堂突出教学内容的技术的重难点的分析与学练,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增加“早操”、主题研讨会、报告会以及单项竞赛活动等实践活动,弥补教学课时不足的缺陷。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班级的团体凝聚力与战斗力,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适当增添集体竞赛活动,例如:4X50米/20人迎面接力、3000米团队跑以及50米/20人混合接力等。
(三)考核内容的融合
为了能够激励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参与第二课堂的热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表现与进步程度,采取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考核方法。第一课堂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与达标,第二课堂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技能竞赛、通级竞赛等。
(四)教学保障体系的融合
为了提高学生、教师重视程度和保证田径教学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宏观掌控到具体实践实训层面的指导,教务处、督导组、体育教育学院的领导进行监督指导,田径教研室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匹配担专职教师,同时,为保证实践竞赛活动的顺利实施,每班配备一名“代课小教师”,都是田径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径院队的骨干队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代课小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
四、实施建议
(一)灵活采用“融合平台”,有效衔接田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构建一种崭新的田径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教学方式。
(二)根据各年级各专修特色以及田径课程授课现状,设计同步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方案。
(三)重新修订了各年级田径课程培养目标,精心选择授课内容,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成绩考核评价标准。
(四)争取相关教学主管领导、辅导员支持,发挥专业指导教师的特长以及“小代课教师”的骨干作用,制订了教学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萍玉,谢书阳.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12):211-213.
[2]黄安群等.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课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6 (12):234-235.
[3]肖群磊.普通高校第二课堂教学方式探讨[J].课程教学,2016 (12):82-83.
关键词: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第一课堂;融合研究
田径作为高等体育院校的主干课程,必须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切实把田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这就要求本科生熟悉掌握田径的专业技能,特别是核心专业技能,但授课时有限,在第一课堂不可能学到所有知识与技能,因此,田径课程第二课堂的作用日益彰显。第二课堂作为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能够实现。
一、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教学的指导思想
当前的田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方面的创新;另外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少,很难言传身教;况且第一课堂所传授内容有限,培养活动不能全面开展;由于社会当前需求导向因素,田径课程学时数大幅度减少、教学内容减少、项目减少、评价标准相对降低,田径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为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能够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使学习范围扩大,弥补了第一课堂的缺陷,使得两个课堂形成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田径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更加凸显以强化学生运动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拓展了课内教学的空间,把田径学、练、赛延续到课外活动。
二、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研究的目标
本着打造田径专修课程两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更新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方式,建立两个教学课堂的“融合”平台,促进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努力彰显:“四结合”,即田径课内与外相结合、田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相结合。
(一)加强田径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
第一课堂的知识、技能通过课下研究型学练、早操实践、实训竞赛、主题演讲与报告会等第二课堂活动方式加深对第一课堂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知识储备的转化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完善,从而获得新知。
(二)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对第一课堂教学的升华
学生在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能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创新性的进行学-练-赛-研,对原本属于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升华,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就会因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达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现对第一课堂延伸与补充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
(三)进一步加强田径教研室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实现现场教学与指导、了解最新专业动态以及利用“网络平台”指导等,专业指导教师的再教育、再提升是满足两个课堂融合的先决条件。
(四)完善田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在原先第一课堂教学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融入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案,细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顺序与比重,建立多元化田径课堂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等。
三、田径专修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平台的构建
(一)教学方法的融合
第一课程教学方法增加了“研究”元素,常采用问题讨论法、小课题讨论法、合作练习法、竞赛练習法等,灵活采用教与学的方法手段,促进学生加强技术与理论的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学练的比重;为了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升华功能,有效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增加了“创新竞赛”元素,例如游戏创编竞赛、主题讨论辩论会以及单项比赛等教学辅助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根据田径专修课特点以及田径场馆的客观实际以及更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精心设计“融合”课堂内容,第一课堂突出教学内容的技术的重难点的分析与学练,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增加“早操”、主题研讨会、报告会以及单项竞赛活动等实践活动,弥补教学课时不足的缺陷。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班级的团体凝聚力与战斗力,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适当增添集体竞赛活动,例如:4X50米/20人迎面接力、3000米团队跑以及50米/20人混合接力等。
(三)考核内容的融合
为了能够激励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参与第二课堂的热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表现与进步程度,采取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考核方法。第一课堂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与达标,第二课堂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技能竞赛、通级竞赛等。
(四)教学保障体系的融合
为了提高学生、教师重视程度和保证田径教学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宏观掌控到具体实践实训层面的指导,教务处、督导组、体育教育学院的领导进行监督指导,田径教研室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匹配担专职教师,同时,为保证实践竞赛活动的顺利实施,每班配备一名“代课小教师”,都是田径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径院队的骨干队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代课小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
四、实施建议
(一)灵活采用“融合平台”,有效衔接田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构建一种崭新的田径课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教学方式。
(二)根据各年级各专修特色以及田径课程授课现状,设计同步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方案。
(三)重新修订了各年级田径课程培养目标,精心选择授课内容,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成绩考核评价标准。
(四)争取相关教学主管领导、辅导员支持,发挥专业指导教师的特长以及“小代课教师”的骨干作用,制订了教学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萍玉,谢书阳.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12):211-213.
[2]黄安群等.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课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6 (12):234-235.
[3]肖群磊.普通高校第二课堂教学方式探讨[J].课程教学,2016 (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