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城区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201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单位以来,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并于2014年开始在全区全面推进,实现精准确权,在工作中,严以用权,为民务实,形成“四个”具有特色的“阿城模式”,为“确实权、颁铁证”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农村;改革;规范
第一,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阿城区举全区之力打造“三一工程”,即: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区“一号任务”,坚持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形成了“三级书记齐抓,数十部门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多次召开区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谋划、部署确权工作。带领各级“一把手”深入学习确权有关法律政策,多次到田间地头、深入农户了解确权外业实测与内业调查工作情况,确保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第二,严格规范,精准操作。坚持把农业部发布的操作规程作为“第一标准”,实现精准确权。一是摸底精准。全面核实登记承包地经营现状,重点把握权属调查、公示签字等关键环节,力求准确摸清底数。二是技术精准。自建CORS基站+RTK测量仪,采用“卫片+全野外”弓形“多点精准实测”组合法,实测精度达到厘米级。三是指界精准。严格组织开展现场指界,对户在人不在的农户,要求通过由承包方代表与选定的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进行指界。
第三,依靠群众,处置难题。将确权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抓手,努力取得广大农户的普遍支持、参与和监督。确权最攻坚阶段就是解决多地问题。本着“谁的事情谁来定”的原则,要求每个乡镇必须做到“三个一”,即镇街党政主要领导要到实测面积与二轮承包合同面积存在差异的农户家中走访一遍,要对面积差异问题做一个矛盾问题清单,每个村至少召开一次多地少地情况村两委会议和户代表会。
第四,搭建平台,转化成果。建设区、镇(街)、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形成了“1中心15站108室”的立体格局。设立了权证管理、信息服务、资信审查与合同鉴证、贷款服务、农保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登记、价格评估等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截止目前,通过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开展抵押贷款达5.08亿元,率先在全省开展家庭农场登记115家。
经过一年来大胆实践、务实创新,已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并取得“四个”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一,分类处理多地矛盾。阿城区二轮土地承包合同面积119.1万亩,此次确权实测面积133.5万亩,多出14.4万亩。分四类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一是二轮承包时未进合同多地的交由所在村民小组讨论决定。二是私自扩大种植面积多地的,实行一村一策,依民意愿按标准免费代耕或有偿代耕。三是违法耕种集体耕地多地的统一退还村集体进行处理。四是开荒多种地的一般由村集体统一收回后再通过其他方式有偿承包。
第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确权推动了土地规范有序快速流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全区已实现土地流转面积38万亩,经营主体总数发展到1596个,比确权前翻了一番,形成了“千家合作社,百家农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在农机购置、仓储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已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863.3万元。
第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准确界定承包地块面积,让农户更加放心地长时间流转土地,形成了“流转有租金、在家有短工、外出有收入”的多渠道增收模式,土地流转释放劳动力带来的转移收入达4.3亿元。土地流转时间较长,让流入方增加土地投入,实现连片经营,提升了规模效益。全区2015年土地流转总金额1.45亿元。
第四,推動农村产权改革。承包地确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阿城区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了多种要素网络查询、多种业务网络办理、电子网络竞价以及金融评估配套服务。有效提升了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开展土地确权过程中,多方式、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村集体资源保值增值,如:将农户自行成片开荒的地重新通过其他方式有偿承包,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0万元;开展村集体资产公开竞价38次,成交金额1080万元,直接增值31.7万元。
关键词:农村;改革;规范
第一,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阿城区举全区之力打造“三一工程”,即: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区“一号任务”,坚持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形成了“三级书记齐抓,数十部门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多次召开区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谋划、部署确权工作。带领各级“一把手”深入学习确权有关法律政策,多次到田间地头、深入农户了解确权外业实测与内业调查工作情况,确保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第二,严格规范,精准操作。坚持把农业部发布的操作规程作为“第一标准”,实现精准确权。一是摸底精准。全面核实登记承包地经营现状,重点把握权属调查、公示签字等关键环节,力求准确摸清底数。二是技术精准。自建CORS基站+RTK测量仪,采用“卫片+全野外”弓形“多点精准实测”组合法,实测精度达到厘米级。三是指界精准。严格组织开展现场指界,对户在人不在的农户,要求通过由承包方代表与选定的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进行指界。
第三,依靠群众,处置难题。将确权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抓手,努力取得广大农户的普遍支持、参与和监督。确权最攻坚阶段就是解决多地问题。本着“谁的事情谁来定”的原则,要求每个乡镇必须做到“三个一”,即镇街党政主要领导要到实测面积与二轮承包合同面积存在差异的农户家中走访一遍,要对面积差异问题做一个矛盾问题清单,每个村至少召开一次多地少地情况村两委会议和户代表会。
第四,搭建平台,转化成果。建设区、镇(街)、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形成了“1中心15站108室”的立体格局。设立了权证管理、信息服务、资信审查与合同鉴证、贷款服务、农保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登记、价格评估等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截止目前,通过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开展抵押贷款达5.08亿元,率先在全省开展家庭农场登记115家。
经过一年来大胆实践、务实创新,已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并取得“四个”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一,分类处理多地矛盾。阿城区二轮土地承包合同面积119.1万亩,此次确权实测面积133.5万亩,多出14.4万亩。分四类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一是二轮承包时未进合同多地的交由所在村民小组讨论决定。二是私自扩大种植面积多地的,实行一村一策,依民意愿按标准免费代耕或有偿代耕。三是违法耕种集体耕地多地的统一退还村集体进行处理。四是开荒多种地的一般由村集体统一收回后再通过其他方式有偿承包。
第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确权推动了土地规范有序快速流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全区已实现土地流转面积38万亩,经营主体总数发展到1596个,比确权前翻了一番,形成了“千家合作社,百家农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在农机购置、仓储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已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863.3万元。
第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准确界定承包地块面积,让农户更加放心地长时间流转土地,形成了“流转有租金、在家有短工、外出有收入”的多渠道增收模式,土地流转释放劳动力带来的转移收入达4.3亿元。土地流转时间较长,让流入方增加土地投入,实现连片经营,提升了规模效益。全区2015年土地流转总金额1.45亿元。
第四,推動农村产权改革。承包地确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阿城区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了多种要素网络查询、多种业务网络办理、电子网络竞价以及金融评估配套服务。有效提升了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开展土地确权过程中,多方式、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村集体资源保值增值,如:将农户自行成片开荒的地重新通过其他方式有偿承包,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0万元;开展村集体资产公开竞价38次,成交金额1080万元,直接增值3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