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初的一天早上,笔者从教的学校某班一位女同学未到校,也未问老师请假。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后得知该同学吃过早饭后背着书包出门了,但不知去向,本村跟她一块上学的同学们也未发现她到学校。这意外的消息使家长惊慌失措,后立即组织家人及亲友四处寻找,两天后才在她的伯父家找到她。原来是该女孩出了家门后背着书包一路躲着藏着向着30公里以外的老家走去,离家后的晚上是在一座废弃的温棚内渡过的。这个小女孩有个特殊的家庭,亲生父母离异后,她随父亲到后母家的,后母还有个孩子;这个小女孩有一段心酸的生活史,同学和老师们从未见过她穿新衣服,一件旧衣服伴她渡过一年的春夏秋冬。家里生火,做饭,洗锅,喂猪等都是她的,放学路上还要给家里拾柴禾,即使夏天她的双手也是皴裂的要流血。因为她的这个家庭仍然贫穷,父母每天24小时倒班在一家私人工厂里打工。
其实像她这样的孩子还有不少,她只是一个得不到家庭温暖和母爱,生活窘迫。在学习和家务的双重压力下而“背叛”家庭。“背叛”父母寻找“幸福”的孩子中的一个缩影。她的离家出走反映出一个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组合家庭儿童、“冷战”家庭儿童、隔代抚养家庭儿童等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关怀。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逃学、厌学、叛逆、撒谎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究其原因是:
一、家庭成员文化低下,无力帮助孩子。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孩子的家长受过的教育不多,文化知识欠缺,有的甚至是文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更是这样。所以他们对待孩子的学习不像城里的家长那样精益求精,面对孩子的书本特别是新课程往往是茫然无助,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让孩子“自食其力”。也有一些家长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只是想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行了,无望孩子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还有一些家长忙于农活,劳累了一天懒得过问孩子的学习,更有甚者是让孩子在一旁学习,自己看电视,与串门人聊天,喝酒,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二、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只盼着女孩子早一点长大。
许多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往往不重视女孩子的上学,认为女孩子长大了是别人家的,受不受教育无所谓,甚至认为女孩子受的教育越多,家庭的经济损失越大。所以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从不操心,从不过问,甚至把一些本不该由孩子去做的家务也过早的压给了她们,只盼着她们早一点长大。他们不懂得也不理解将来为人之母的女孩子们更应当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
三、家境贫困,忙于生计,给了孩子不该给的负担。
许多农村家庭盼望着自家的日子早一些好起来。往往是一年四季出门在外,四处奔波。有些是父母双方,有些是父亲出门,母亲在家务农,这就形成了留守儿童。无论怎样,他们都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且不说他们挣钱也许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但形成的现实是苦了孩子。家庭的负担过早的压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使他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肉体和精神负担。
四、畸形家庭导致学生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康发展。
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家庭教育环境的恶化,使这些家庭的学生往往很容易产生叛逆、妒忌、失落、自卑、孤独、自责、焦虑、偏激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或形成任性、娇气、霸道等不健康的性格,这些不健康心理和性格很容易导致孩子敌视家庭、堕落、厌学、放任自流、消积对待自己、离家离校出走,甚至自残自杀等。
针对以上现状,应采取的对策是:
第一、父母要切实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让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
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毕竟是孩子们的温暖港湾。作为父母应当把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放在第一位,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给孩子一些爱,一些温暖,他们毕竟还很年幼。把他们从学习,生活,心理压力下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关下健康成长。
第二、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的环境。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家庭的儿童。常与孩子沟通,常与孩子的父母或抚养人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信息,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进行“挫折教育”,磨练学生的意志,学会与别人交往,学会宽容、忍让,懂得关心别人,理解别人。
第三、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未成年的成长。
村委会,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居委会,乡镇,妇联,团委,民政,教育,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最接近和了解每一个家庭,要承担起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责任。宣传贯彻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对贫困家庭给予适当的救助;对受虐待的孩子给予法律援助。依法治国,以德治家,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育人环境。
其实像她这样的孩子还有不少,她只是一个得不到家庭温暖和母爱,生活窘迫。在学习和家务的双重压力下而“背叛”家庭。“背叛”父母寻找“幸福”的孩子中的一个缩影。她的离家出走反映出一个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组合家庭儿童、“冷战”家庭儿童、隔代抚养家庭儿童等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关怀。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逃学、厌学、叛逆、撒谎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究其原因是:
一、家庭成员文化低下,无力帮助孩子。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孩子的家长受过的教育不多,文化知识欠缺,有的甚至是文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更是这样。所以他们对待孩子的学习不像城里的家长那样精益求精,面对孩子的书本特别是新课程往往是茫然无助,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让孩子“自食其力”。也有一些家长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只是想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行了,无望孩子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还有一些家长忙于农活,劳累了一天懒得过问孩子的学习,更有甚者是让孩子在一旁学习,自己看电视,与串门人聊天,喝酒,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二、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只盼着女孩子早一点长大。
许多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往往不重视女孩子的上学,认为女孩子长大了是别人家的,受不受教育无所谓,甚至认为女孩子受的教育越多,家庭的经济损失越大。所以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从不操心,从不过问,甚至把一些本不该由孩子去做的家务也过早的压给了她们,只盼着她们早一点长大。他们不懂得也不理解将来为人之母的女孩子们更应当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
三、家境贫困,忙于生计,给了孩子不该给的负担。
许多农村家庭盼望着自家的日子早一些好起来。往往是一年四季出门在外,四处奔波。有些是父母双方,有些是父亲出门,母亲在家务农,这就形成了留守儿童。无论怎样,他们都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且不说他们挣钱也许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但形成的现实是苦了孩子。家庭的负担过早的压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使他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肉体和精神负担。
四、畸形家庭导致学生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康发展。
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家庭教育环境的恶化,使这些家庭的学生往往很容易产生叛逆、妒忌、失落、自卑、孤独、自责、焦虑、偏激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或形成任性、娇气、霸道等不健康的性格,这些不健康心理和性格很容易导致孩子敌视家庭、堕落、厌学、放任自流、消积对待自己、离家离校出走,甚至自残自杀等。
针对以上现状,应采取的对策是:
第一、父母要切实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让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
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毕竟是孩子们的温暖港湾。作为父母应当把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放在第一位,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给孩子一些爱,一些温暖,他们毕竟还很年幼。把他们从学习,生活,心理压力下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关下健康成长。
第二、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的环境。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家庭的儿童。常与孩子沟通,常与孩子的父母或抚养人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信息,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进行“挫折教育”,磨练学生的意志,学会与别人交往,学会宽容、忍让,懂得关心别人,理解别人。
第三、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未成年的成长。
村委会,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居委会,乡镇,妇联,团委,民政,教育,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最接近和了解每一个家庭,要承担起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责任。宣传贯彻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对贫困家庭给予适当的救助;对受虐待的孩子给予法律援助。依法治国,以德治家,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