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目前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以生为本,小学高年段数学游戏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其重点深入探讨了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新授课游戏化,乐于思考;练习课游戏化,乐于解题;复习课游戏化,乐于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数学游戏;游戏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265-02
一、生本教育,游戏式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1]四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分水岭,由此学生逐渐步入了抽象化、逻辑化学习的阶段。高年段的数学抽象概念,需要渗透更多的数学思想和理论知识,对于刚踏入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对于高年段数学课堂,部分教师仍然采取单一的讲授—练习的教学模式,使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加之数学研究的是数量和空间,如果学生的实际体验缺失,将无法真正理解和获取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随着生理的成长,他们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开始萌芽,并日益增强。[2]小学高年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渐趋成熟,但是生理和心理又极容易陷入不平衡或矛盾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主张是这样说的:“教育中最自然的最伟大的新能源——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动力机制——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解决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问题的新方法,从而可以走出素质教育的困局。”[3]一位香港的校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请代课老师来看住学生,要求学生:玩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准吵。学生吵闹起来,代课老师就干预:“你们再吵,我就讲课了!”原来学生最怕的是讲课。所以,孩子们只有在课堂上成为自学者、思考者、探索者和互助者,才能真正喜欢上课堂。
由此,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目前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以庫伯的“体验学习”、杜威的“做中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生为本,数学游戏式教学作为一种高效可行、事半功倍的教学模式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外壳,其核心仍在数学。数学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正如周齐国所说:“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规则性,同时也具备特有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在数学游戏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游戏主要是让小学生在做游戏中快乐学习数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4]高年段数学课堂,以学生为本,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让游戏融入高年段数学。学生天生爱“玩”,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性,让学生成为“玩”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玩”得高效、“玩”得有价值。
二、生本教育,游戏式教学的策略
1.新授课“游戏化”,乐于思考。新授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如何通过新授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去获取新概念、新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将游戏运用到新授课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来,结合小学生本阶段天生爱玩的特性,用游戏的趣味性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的兴趣,通过游戏学习知识。
上课伊始,学生精神状态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入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导他们转移到课堂,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此,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时,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拼图游戏:用一个正方形纸片和四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凑成的“7”字形纸片拼成轴对称图形,符合要求的拼法一共有几种?一个简单的拼图游戏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比拼兴趣,厉害一点的学生则能拼成对称轴是横竖斜的三种轴对称图形。紧接着设置一个小组探究汇报分享会,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小组探讨、看书质疑,最后全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两个性质(1、对称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2、对称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两个性质,我设置了一个击鼓传花的小游戏:以学生为点,把四大组同学平均分成两半,把过道看作对称轴,把花放到其中一个学生的手里,鼓声响,花传动,鼓声停,拿到花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让他的“对称点”也站起来。重点突出“关键点”和“对称点”的垂直和等距离以及对称轴上的“关键点”和“对称点”是同一点,并让大家思考,如果鼓声停的时候,花传到老师的手上,老师的“对称点”是谁?在欢乐的游戏气氛中引入一些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在游戏环境中寻找答案,从而在游戏中解决问题。
2.练习课“游戏化”,乐于解题。练习课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练习的设计要有基本练习和提升练习。学习数学是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如果只是单一的把练习题给学生计算,对于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了的高年级学生而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若把练习课游戏化,学生自然乐在其中。在练习游戏中,进行知识梳理和知识巩固,不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5]
如人教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中,笔算乘除法是比较枯燥的,缺乏趣味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易出现错误,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和引导,不断堆积,将会影响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学习。为此,我设计了卡片游戏,将0~9这9个数字写在卡片上,并装入大信封。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两个四人小组,一人负责抽规定的数字个数,一人随意组装整数或小数并按要求(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计算,另外两人负责检查,其余不参与游戏的同学则作为待命的“讲师”,最准确并且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获胜的小组将获得班级加分或者其他奖励。 比拼结束后,我再让下面的“講师”来“挑骨头”,第一是判断对错,第二是挑出两个比拼小组的问题,包括书写格式、计算方法等。原本比较枯燥的笔算乘除法,将游戏融入进去,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没参与游戏的孩子也集中注意力观察,因为他们很乐意做“讲师”,挑出比拼小组的“骨头”,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也能获得加分奖励。小学生该年龄阶段爱玩的天性,加上高年段学生具备较为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容易就能够通过游戏增强计算能力,并在游戏中进行思维训练,从而乐于解题。
3.复习课“游戏化”,乐于总结。“复习课难上”,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容易陷入“做题,讲题,再做题”的题海怪圈。学生学到的思考方法,只停留于具体题目的分析,而不能够归纳为解决所有相关问题的数学方法,一旦题目稍作变化,学生就深陷思路瓶颈,难以灵活应对。因此,复习课“游戏化”,不同于传统的复习课堂,首先营造了灵活有趣、积极向上的游戏氛围,在游戏中总结出经验,在游戏中得出具有共性的思路逻辑,并且这种在游戏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将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对画画也是很感兴趣的,在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时,我引入了一个“画图游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先是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关于全班小组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学生马上就数起来了,有的小组先是做出统计表然后再画条形统计图,有的小组则直接画条形统计图,还给统计图上颜色,不同小组1格表示单位的数量各不相同,还有的小组横、纵轴分别表示组数和人数,有的则反过来,通过小组汇报展示,他们都欣赏到了不同小组的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让游戏融入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翁,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游戏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量与空间知识概念,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增强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宁红.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现状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8):73.
[3]郭思乐.以生本教育促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04):20-21.
[4]周齐国.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速读上旬,2015,(05).
[5]张海燕.数学游戏与儿童数学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数学游戏;游戏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265-02
一、生本教育,游戏式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1]四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分水岭,由此学生逐渐步入了抽象化、逻辑化学习的阶段。高年段的数学抽象概念,需要渗透更多的数学思想和理论知识,对于刚踏入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对于高年段数学课堂,部分教师仍然采取单一的讲授—练习的教学模式,使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加之数学研究的是数量和空间,如果学生的实际体验缺失,将无法真正理解和获取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随着生理的成长,他们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开始萌芽,并日益增强。[2]小学高年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渐趋成熟,但是生理和心理又极容易陷入不平衡或矛盾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主张是这样说的:“教育中最自然的最伟大的新能源——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动力机制——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解决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问题的新方法,从而可以走出素质教育的困局。”[3]一位香港的校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请代课老师来看住学生,要求学生:玩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准吵。学生吵闹起来,代课老师就干预:“你们再吵,我就讲课了!”原来学生最怕的是讲课。所以,孩子们只有在课堂上成为自学者、思考者、探索者和互助者,才能真正喜欢上课堂。
由此,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目前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以庫伯的“体验学习”、杜威的“做中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生为本,数学游戏式教学作为一种高效可行、事半功倍的教学模式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外壳,其核心仍在数学。数学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正如周齐国所说:“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规则性,同时也具备特有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在数学游戏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游戏主要是让小学生在做游戏中快乐学习数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4]高年段数学课堂,以学生为本,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让游戏融入高年段数学。学生天生爱“玩”,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性,让学生成为“玩”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玩”得高效、“玩”得有价值。
二、生本教育,游戏式教学的策略
1.新授课“游戏化”,乐于思考。新授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如何通过新授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去获取新概念、新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将游戏运用到新授课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来,结合小学生本阶段天生爱玩的特性,用游戏的趣味性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的兴趣,通过游戏学习知识。
上课伊始,学生精神状态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入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导他们转移到课堂,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此,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时,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拼图游戏:用一个正方形纸片和四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凑成的“7”字形纸片拼成轴对称图形,符合要求的拼法一共有几种?一个简单的拼图游戏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比拼兴趣,厉害一点的学生则能拼成对称轴是横竖斜的三种轴对称图形。紧接着设置一个小组探究汇报分享会,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小组探讨、看书质疑,最后全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两个性质(1、对称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2、对称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两个性质,我设置了一个击鼓传花的小游戏:以学生为点,把四大组同学平均分成两半,把过道看作对称轴,把花放到其中一个学生的手里,鼓声响,花传动,鼓声停,拿到花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让他的“对称点”也站起来。重点突出“关键点”和“对称点”的垂直和等距离以及对称轴上的“关键点”和“对称点”是同一点,并让大家思考,如果鼓声停的时候,花传到老师的手上,老师的“对称点”是谁?在欢乐的游戏气氛中引入一些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在游戏环境中寻找答案,从而在游戏中解决问题。
2.练习课“游戏化”,乐于解题。练习课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练习的设计要有基本练习和提升练习。学习数学是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如果只是单一的把练习题给学生计算,对于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了的高年级学生而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若把练习课游戏化,学生自然乐在其中。在练习游戏中,进行知识梳理和知识巩固,不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5]
如人教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中,笔算乘除法是比较枯燥的,缺乏趣味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易出现错误,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和引导,不断堆积,将会影响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学习。为此,我设计了卡片游戏,将0~9这9个数字写在卡片上,并装入大信封。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两个四人小组,一人负责抽规定的数字个数,一人随意组装整数或小数并按要求(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计算,另外两人负责检查,其余不参与游戏的同学则作为待命的“讲师”,最准确并且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获胜的小组将获得班级加分或者其他奖励。 比拼结束后,我再让下面的“講师”来“挑骨头”,第一是判断对错,第二是挑出两个比拼小组的问题,包括书写格式、计算方法等。原本比较枯燥的笔算乘除法,将游戏融入进去,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没参与游戏的孩子也集中注意力观察,因为他们很乐意做“讲师”,挑出比拼小组的“骨头”,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也能获得加分奖励。小学生该年龄阶段爱玩的天性,加上高年段学生具备较为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容易就能够通过游戏增强计算能力,并在游戏中进行思维训练,从而乐于解题。
3.复习课“游戏化”,乐于总结。“复习课难上”,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容易陷入“做题,讲题,再做题”的题海怪圈。学生学到的思考方法,只停留于具体题目的分析,而不能够归纳为解决所有相关问题的数学方法,一旦题目稍作变化,学生就深陷思路瓶颈,难以灵活应对。因此,复习课“游戏化”,不同于传统的复习课堂,首先营造了灵活有趣、积极向上的游戏氛围,在游戏中总结出经验,在游戏中得出具有共性的思路逻辑,并且这种在游戏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将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对画画也是很感兴趣的,在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时,我引入了一个“画图游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先是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关于全班小组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学生马上就数起来了,有的小组先是做出统计表然后再画条形统计图,有的小组则直接画条形统计图,还给统计图上颜色,不同小组1格表示单位的数量各不相同,还有的小组横、纵轴分别表示组数和人数,有的则反过来,通过小组汇报展示,他们都欣赏到了不同小组的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让游戏融入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翁,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游戏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量与空间知识概念,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增强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宁红.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现状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8):73.
[3]郭思乐.以生本教育促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04):20-21.
[4]周齐国.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速读上旬,2015,(05).
[5]张海燕.数学游戏与儿童数学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