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以来,继月初欧洲央行、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后,5月8日、9日、13日,波兰央行、韩国央行和以色列央行也分别降息。加上前几个月降息的墨西哥、土耳其、匈牙利、菲律宾等国,新一轮全球性降息潮已经形成。事实上,2007年6月以来,世界范围内央行降息数量已经超过500次,即平均每4天,就有一国央行宣布降息,一些国家甚至进入“零利率时代”。
竞争性降息逻辑
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高级经济师李若愚看来,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多数央行选择降息,是为形势所迫。欧元区经济继去年全年经济整体萎缩后,今年仍将面临衰退,且衰退程度不断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欧央行不得不启动利率杠杆,为经济紧急“输血”。
与以往的降息潮相比,本轮降息潮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抑制本币过快升值。年初以来,日本不断强化量化宽松政策,致使日元对美元汇率从77日元兑换1美元降至100日元兑1美元。4月初,日本央行的超预期量宽政策加速了日元下跌。
日元大幅贬值和美元升值,对同处亚太地区的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冲击较大。为消化日元贬值影响,韩国选择了降息。过去18个月以来,澳元汇率基本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强势澳元阻碍了经济增长。降息客观上有利于刺激出口,缓解其衰退程度,而日本股市的疯狂上涨已经在传递日本经济复苏的信号。
此外,虽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依然疲弱,但通胀压力放缓,为一些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在温和的通胀环境下刺激经济增长成为这些国家的政策选择。还有一些国家为了应对全球愈加宽松的金融环境给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得不加入降息的行列。
业界普遍认为,从当前的全球宏观经济现状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发达经济体仍将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刚刚起步,美联储暂时不会退出QE,刚刚降息的欧洲央行与澳大利亚央行仍有降息空间,这将明显改善全球的流动性。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这会给一些目前未降息的国家造成一定的通胀和出口压力,不排除引发新一轮竞争性贬值的可能。新兴市场的宽松跟进可能会持续,下半年,预计俄罗斯、印尼及土耳其等国极有可能步入降息阵营。
中国不应跟随
面对正在上演的新一轮全球降息潮,在经济下滑、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中国是否也会加入降息行列?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全球降息潮已使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降息与否都会有负面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副主任何青表示,如果中国不降息,大量热钱就会进一步涌入,难于控制;但是一旦降息,就会面临通胀的压力,我国房地产调控就可能功亏一篑。
数据显示,4月外汇占款增加2944亿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增加。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降息,已经引发了大量热钱涌入国内。
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建军表示,降息的条件似乎已经成熟,但最大的问题和障碍在于是否真的需要降息。目前货币存量大,降息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如果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在全年目标7.5%之下才有必要放松货币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尽管存在重演新一轮全球降息潮的可能,但在国内经济并没有出现超预期下滑的情况下,央行没有必要加入降息的队伍,未来国内的货币政策应该以预调微调为主。
“降息的目的就是为了缩小息差,压缩热钱进入国内的套利空间。”对此,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水皮表示,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外息差的存在,导致大量的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令新增外汇占款的数额不断增加。正是为了进行对冲,央行才会在近日发行票据,以回收人民币流动性。如果现阶段降息,会增加市场中人民币的流动性,与央行发行央票回收货币的初衷显然是相悖的。
事实上,目前的利率并不高。降低存款利率将会造成负利率,不利于控制通胀预期。而贷款利率也并非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足够宽松。
对策不在降息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表示,就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研判,短期中国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中长期会降息和降准。宏皓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是,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的产能大量过剩,中国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大量过剩的泡沫和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在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前降息和降准只能进一步吹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和经济泡沫,无法完成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无法去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李若愚表示伴随跨境资金流入增多,外汇占款投放快速增长,一季度外汇占款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9351亿元。外汇占款过多增长将加大银行间市场资金供应。为应对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可能的热钱风险,应该采取其他的金融手段。如加强流动性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对过多流动性给予对冲和锁定,保证银行间市场资金供求平稳。未来可通过正回购与央票发行相结合,增加对冲操作。其次,在货币竞争性贬值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可通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来抑制热钱大规模流动,加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为应对热钱流入,外汇管理局日前已经发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未来要加快政策落实,严控外汇资金流入,密切关注跨境资金动向,有效监控,加紧布防,消减跨境资金大规模流动对我国的冲击。
竞争性降息逻辑
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高级经济师李若愚看来,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多数央行选择降息,是为形势所迫。欧元区经济继去年全年经济整体萎缩后,今年仍将面临衰退,且衰退程度不断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欧央行不得不启动利率杠杆,为经济紧急“输血”。
与以往的降息潮相比,本轮降息潮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抑制本币过快升值。年初以来,日本不断强化量化宽松政策,致使日元对美元汇率从77日元兑换1美元降至100日元兑1美元。4月初,日本央行的超预期量宽政策加速了日元下跌。
日元大幅贬值和美元升值,对同处亚太地区的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冲击较大。为消化日元贬值影响,韩国选择了降息。过去18个月以来,澳元汇率基本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强势澳元阻碍了经济增长。降息客观上有利于刺激出口,缓解其衰退程度,而日本股市的疯狂上涨已经在传递日本经济复苏的信号。
此外,虽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依然疲弱,但通胀压力放缓,为一些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在温和的通胀环境下刺激经济增长成为这些国家的政策选择。还有一些国家为了应对全球愈加宽松的金融环境给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得不加入降息的行列。
业界普遍认为,从当前的全球宏观经济现状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发达经济体仍将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刚刚起步,美联储暂时不会退出QE,刚刚降息的欧洲央行与澳大利亚央行仍有降息空间,这将明显改善全球的流动性。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这会给一些目前未降息的国家造成一定的通胀和出口压力,不排除引发新一轮竞争性贬值的可能。新兴市场的宽松跟进可能会持续,下半年,预计俄罗斯、印尼及土耳其等国极有可能步入降息阵营。
中国不应跟随
面对正在上演的新一轮全球降息潮,在经济下滑、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中国是否也会加入降息行列?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全球降息潮已使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降息与否都会有负面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副主任何青表示,如果中国不降息,大量热钱就会进一步涌入,难于控制;但是一旦降息,就会面临通胀的压力,我国房地产调控就可能功亏一篑。
数据显示,4月外汇占款增加2944亿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增加。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降息,已经引发了大量热钱涌入国内。
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建军表示,降息的条件似乎已经成熟,但最大的问题和障碍在于是否真的需要降息。目前货币存量大,降息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如果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在全年目标7.5%之下才有必要放松货币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尽管存在重演新一轮全球降息潮的可能,但在国内经济并没有出现超预期下滑的情况下,央行没有必要加入降息的队伍,未来国内的货币政策应该以预调微调为主。
“降息的目的就是为了缩小息差,压缩热钱进入国内的套利空间。”对此,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水皮表示,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外息差的存在,导致大量的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令新增外汇占款的数额不断增加。正是为了进行对冲,央行才会在近日发行票据,以回收人民币流动性。如果现阶段降息,会增加市场中人民币的流动性,与央行发行央票回收货币的初衷显然是相悖的。
事实上,目前的利率并不高。降低存款利率将会造成负利率,不利于控制通胀预期。而贷款利率也并非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足够宽松。
对策不在降息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表示,就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研判,短期中国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中长期会降息和降准。宏皓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是,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的产能大量过剩,中国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大量过剩的泡沫和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在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前降息和降准只能进一步吹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和经济泡沫,无法完成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无法去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李若愚表示伴随跨境资金流入增多,外汇占款投放快速增长,一季度外汇占款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9351亿元。外汇占款过多增长将加大银行间市场资金供应。为应对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可能的热钱风险,应该采取其他的金融手段。如加强流动性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对过多流动性给予对冲和锁定,保证银行间市场资金供求平稳。未来可通过正回购与央票发行相结合,增加对冲操作。其次,在货币竞争性贬值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可通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来抑制热钱大规模流动,加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为应对热钱流入,外汇管理局日前已经发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未来要加快政策落实,严控外汇资金流入,密切关注跨境资金动向,有效监控,加紧布防,消减跨境资金大规模流动对我国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