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期间,尽管遭遇金融危机冲击,但江苏省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况,平均增速超过10%。2009年,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四跃居全国第一,2010年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上。“十一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江苏省社会建设进展加快,民生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十二五”的发展,江苏省提出了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其中,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大创新,也是江苏发展战略的一大突破与创新。
1月9日,在江苏省第三届青年科学家年会上,江苏省政府省长助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以《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省份建设漫谈》为题,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探讨江苏省在率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不可回避的发展陷阱
2010年,江苏省人均GDP在7700美元。徐南平指出,江苏省正处在一个从中等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跃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名为“中等收入陷阱”,于是经济能不能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徐南平分析,过去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投资驱动性发展”,是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增加投资,依靠资金、资本的投入和土地的大量投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投资效应的不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发展,社会矛盾必然进一步激化。
徐南平举例说:“在一个繁华的社会里,如果工人的工资只有几千块钱,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外面的房子需要二三万一平方米,是肯定不行的。”于是,有必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十二五”江苏省发展的主战略提出。
发展需要创新资源整合
“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主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徐南平说,从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变成现在的市场经济,我国一直在不断地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
从江苏省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至少实现了两次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就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江苏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转变。第二次转变,就是以扩大开放为动力,江苏省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转变。通过加入全球产业链,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实现开放式的发展。
分析江苏省两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徐南平指出,每一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伴随著思想的解放,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没有创新就没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每一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是一个不断整合创新要素的过程,其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整合的资本、技术、人才的层次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才具有全球的竞争力,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科技人才推动经济优质提升
以后江苏省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能不能在全球化创新发展取得成功?“从以自主创新为标志的研发环节,以自主品牌为标志的销售环节可以看出,发展方式的转变跟创新是一对孪生姊妹。”徐南平说,“怎样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不仅要有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还要关注自主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的问题。”
徐南平认为,创新驱动不仅要解放思想、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更要关注科技创新,通过科技人才优势的发挥,来增进经济发展的效率。
“十一五”期间,在科技组织范围内,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到2010年,科技投入已经超过20%。在研发产出领域,2005年到2009年江苏省每亿元GDP专利授权数逐步增长。在研发人员的数量上,企业研发人员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江苏省驱动创新能力从过去的第四名跃升至第一名,并在2010年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上。
徐南平推测,未来江苏省可能更多的关注科技人才优势的发挥,来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多方突破建设创新型省份
“围绕‘十二五’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这一目标,徐南平提出自己在创新省份建设方面的八点想法。
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在制度建设上求突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经济强省,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是关键。江苏省是全国唯一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地”,在“十二五”期间,要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示范省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上狠下功夫,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只有江苏省的技术和知识顺利地实现资本化,创新驱动战略才能够真正地得到贯彻。
要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求发展理念突破。江苏省30年改革开放一直是率先发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下一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指标考核体系至关重要。要建立更为科学、更加符合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各级干部群众推动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抓创新政策的落实和制定,求政策环境突破。创新的动力就是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只有市场经济才有创新的动力,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制度化,就没有创新的激情。江苏省要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已经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发展实际,及时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高地,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推动创新工作发展。
积极推进人才发展战略,求人才高地建设突破。江苏省一定要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一定要有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以人才结构来引领产业发展,人才结构的发展引领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力度,求创新体系建设突破。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要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契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把企业家队伍建设好,把产学研这篇文章做好,把它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
着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求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践。江苏省实际上有7个国家高新区,还有6个省级高新区。进一步明确高新园区的发展定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江苏省高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区。
建设科技金融体系,在科技人才与金融资本结合上求突破。产业培育过程就是科技人才和金融资本结合的过程。金融资本的加入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省政府发展新兴产业,有一个重要的支持手段,就是每年拿10亿元来引导风险投资发展,希望在江苏建立起风险投资高地。风险投资与人才、成果结合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平台。
弘扬创新精神,求创新文化建设突破。实际上创新文化是创新土壤,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创新需要很多人,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千千万万的各级干部,包括企业家一起来完成。科协在这个方面应该大有作为。(胡安静 编辑:孙虎)
(江苏省科协)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十二五”的发展,江苏省提出了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其中,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大创新,也是江苏发展战略的一大突破与创新。
1月9日,在江苏省第三届青年科学家年会上,江苏省政府省长助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以《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省份建设漫谈》为题,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探讨江苏省在率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不可回避的发展陷阱
2010年,江苏省人均GDP在7700美元。徐南平指出,江苏省正处在一个从中等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跃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名为“中等收入陷阱”,于是经济能不能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徐南平分析,过去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投资驱动性发展”,是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增加投资,依靠资金、资本的投入和土地的大量投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投资效应的不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发展,社会矛盾必然进一步激化。
徐南平举例说:“在一个繁华的社会里,如果工人的工资只有几千块钱,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外面的房子需要二三万一平方米,是肯定不行的。”于是,有必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十二五”江苏省发展的主战略提出。
发展需要创新资源整合
“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主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徐南平说,从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变成现在的市场经济,我国一直在不断地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
从江苏省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至少实现了两次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就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江苏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转变。第二次转变,就是以扩大开放为动力,江苏省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转变。通过加入全球产业链,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实现开放式的发展。
分析江苏省两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徐南平指出,每一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伴随著思想的解放,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没有创新就没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每一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是一个不断整合创新要素的过程,其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整合的资本、技术、人才的层次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才具有全球的竞争力,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科技人才推动经济优质提升
以后江苏省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能不能在全球化创新发展取得成功?“从以自主创新为标志的研发环节,以自主品牌为标志的销售环节可以看出,发展方式的转变跟创新是一对孪生姊妹。”徐南平说,“怎样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不仅要有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还要关注自主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的问题。”
徐南平认为,创新驱动不仅要解放思想、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更要关注科技创新,通过科技人才优势的发挥,来增进经济发展的效率。
“十一五”期间,在科技组织范围内,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到2010年,科技投入已经超过20%。在研发产出领域,2005年到2009年江苏省每亿元GDP专利授权数逐步增长。在研发人员的数量上,企业研发人员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江苏省驱动创新能力从过去的第四名跃升至第一名,并在2010年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上。
徐南平推测,未来江苏省可能更多的关注科技人才优势的发挥,来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多方突破建设创新型省份
“围绕‘十二五’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这一目标,徐南平提出自己在创新省份建设方面的八点想法。
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在制度建设上求突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经济强省,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是关键。江苏省是全国唯一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地”,在“十二五”期间,要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示范省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上狠下功夫,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只有江苏省的技术和知识顺利地实现资本化,创新驱动战略才能够真正地得到贯彻。
要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求发展理念突破。江苏省30年改革开放一直是率先发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下一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指标考核体系至关重要。要建立更为科学、更加符合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各级干部群众推动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抓创新政策的落实和制定,求政策环境突破。创新的动力就是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只有市场经济才有创新的动力,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制度化,就没有创新的激情。江苏省要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已经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发展实际,及时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高地,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推动创新工作发展。
积极推进人才发展战略,求人才高地建设突破。江苏省一定要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一定要有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以人才结构来引领产业发展,人才结构的发展引领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力度,求创新体系建设突破。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要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契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把企业家队伍建设好,把产学研这篇文章做好,把它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
着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求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践。江苏省实际上有7个国家高新区,还有6个省级高新区。进一步明确高新园区的发展定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江苏省高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区。
建设科技金融体系,在科技人才与金融资本结合上求突破。产业培育过程就是科技人才和金融资本结合的过程。金融资本的加入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省政府发展新兴产业,有一个重要的支持手段,就是每年拿10亿元来引导风险投资发展,希望在江苏建立起风险投资高地。风险投资与人才、成果结合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平台。
弘扬创新精神,求创新文化建设突破。实际上创新文化是创新土壤,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创新需要很多人,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千千万万的各级干部,包括企业家一起来完成。科协在这个方面应该大有作为。(胡安静 编辑:孙虎)
(江苏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