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心理,教师可通过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设法刺激写作欲、感悟中体验情感积累的快乐等手段达成,健康的写作心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写作;健康;心理;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88-1树立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的重要举措。有的学生本来写作水平尚可,但很不稳定,尤其是考试、比赛时常发挥不好,但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并不强,可偶尔得心应手,写得情真意切,这些可能是受写作心理制约。因此,作文教学除培养能力外,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积极的写作心理。
一、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和热情
学生作文往往有这样情况:交给老师看的较差,自己收藏不愿公开的较好;限制题目的较差,自由写作的较好;犹豫再三的较差,信手拈来的较好;写社会现象怕观点不正确,抹黑现实;写自己心境、琐事,怕没有意义,情调不健康;想抒情,又怕无病呻吟,娇柔造作。对自己构思总是犹豫,即使有点儿灵气、才气,也被压抑。怎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
1.多鼓励,忌指责。讲评作文时要大力表扬好作文,指出问题态度要诚恳,切忌挖苦讽刺,伤害学生自尊心。挖苦的态度不只伤害作者一人,更会使全班学生产生戒备心理,弄得“谈写色变”,无所适从。作文计分可以计高分,不要总在“一般”、“良好”之间浮动,好一点的可以记为“优秀”。不要用“文无完文”的观点束缚评分思想。评分着眼点,不只在于给作文的质量以估价,还要有利于刺激写作积极性,评分标准不只评优劣,还要检查训练的特定目的是否达到。
2.批语要有艺术性,动感情。批语忌程式化、套话,不能都写成鉴定性文字,可写成抒情性、感想类文字。与其篇篇批个不痛不痒,不如少批一点,精美一点,有鼓动性一点,收效可能会更好一点。有的学生好标新立异,有时出现幼稚不得体毛病,是正常现象。有些教师对此特别反感,讽刺批评特别尖刻严厉,必欲立即改正。其实很不妥当,副作用很大。当你猛攻这些毛病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束缚学生手脚,窒息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作文中幼稚病,只能靠慢慢引导,让学生慢慢领悟,一顿大刀阔斧,“芜”虽尽了,“菁”也完了,只有一片荒郊,结果是所失大于所得。
二、想方设法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
人们平时写文章或为了工作,或为了生活,是一种直接的需要,有责任感就会非写不可。学生作文看不出它的直接意义和必要性,写作的自觉性较差。为克服这种被动和怠情心理,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设置情境,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使学生思想处于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某一项具体任务而写,负有使命感。如:让学生读报上所载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设想替他们亲人给模范写一封信,要能把亲人的感情、祝愿丰富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命题可使学生的写作心理摆脱单纯的课堂练习的框框,把为练而写变成为用而写。针对青少年好辩好胜心理特征,设置争辩题。这些问题可来自阅读,也可来自生活。例如:每当开展卫生检查,学校就积极组织大扫除。对此,有人说是以检查促工作,有人说是“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
另外,作文命题要使学生的感情形成潮涨潮落之势,处于欢愉或愤诽的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心理落差,就有“动感”,不平则鸣,诱发写作愿望。例如《瞧我们这一家子》与《我的家庭》,《悔恨,不只老年有》与《一件使我自责的事》,《他瞪了我一眼》与《委屈》,《请分享吧,我的欢乐》与《一件高兴的事》,这四组题目中的前者就比后者更有心理上的诱发力。
三、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情感积累的快乐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但作文时,常常为“无米下锅”、无事可叙、无情可抒而发愁。生活是开放动态的,它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如何做个有心人,把生活中演绎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这就成为学生作文“有米下锅”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积极体验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让学生发现别人没发现独特的美,形成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比如:我经常开展一些“第一次——(干什么)”、“买一次东西砍一次价”、“让妈妈(爸爸)感动一次”等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抒发人的真情实感。
总之,要使学生心窗乐于敞开,思想溢于言表,无顾虑,不颓然,激动但不失清醒,沉着又表现迫切。这种境界,便是写作的最佳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斌辉.论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现.教育评论,2009(08).
[2]陈家彦.中学作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之友,2009(08).
关键词:写作;健康;心理;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88-1树立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的重要举措。有的学生本来写作水平尚可,但很不稳定,尤其是考试、比赛时常发挥不好,但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并不强,可偶尔得心应手,写得情真意切,这些可能是受写作心理制约。因此,作文教学除培养能力外,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积极的写作心理。
一、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和热情
学生作文往往有这样情况:交给老师看的较差,自己收藏不愿公开的较好;限制题目的较差,自由写作的较好;犹豫再三的较差,信手拈来的较好;写社会现象怕观点不正确,抹黑现实;写自己心境、琐事,怕没有意义,情调不健康;想抒情,又怕无病呻吟,娇柔造作。对自己构思总是犹豫,即使有点儿灵气、才气,也被压抑。怎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
1.多鼓励,忌指责。讲评作文时要大力表扬好作文,指出问题态度要诚恳,切忌挖苦讽刺,伤害学生自尊心。挖苦的态度不只伤害作者一人,更会使全班学生产生戒备心理,弄得“谈写色变”,无所适从。作文计分可以计高分,不要总在“一般”、“良好”之间浮动,好一点的可以记为“优秀”。不要用“文无完文”的观点束缚评分思想。评分着眼点,不只在于给作文的质量以估价,还要有利于刺激写作积极性,评分标准不只评优劣,还要检查训练的特定目的是否达到。
2.批语要有艺术性,动感情。批语忌程式化、套话,不能都写成鉴定性文字,可写成抒情性、感想类文字。与其篇篇批个不痛不痒,不如少批一点,精美一点,有鼓动性一点,收效可能会更好一点。有的学生好标新立异,有时出现幼稚不得体毛病,是正常现象。有些教师对此特别反感,讽刺批评特别尖刻严厉,必欲立即改正。其实很不妥当,副作用很大。当你猛攻这些毛病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束缚学生手脚,窒息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作文中幼稚病,只能靠慢慢引导,让学生慢慢领悟,一顿大刀阔斧,“芜”虽尽了,“菁”也完了,只有一片荒郊,结果是所失大于所得。
二、想方设法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
人们平时写文章或为了工作,或为了生活,是一种直接的需要,有责任感就会非写不可。学生作文看不出它的直接意义和必要性,写作的自觉性较差。为克服这种被动和怠情心理,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设置情境,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使学生思想处于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某一项具体任务而写,负有使命感。如:让学生读报上所载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设想替他们亲人给模范写一封信,要能把亲人的感情、祝愿丰富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命题可使学生的写作心理摆脱单纯的课堂练习的框框,把为练而写变成为用而写。针对青少年好辩好胜心理特征,设置争辩题。这些问题可来自阅读,也可来自生活。例如:每当开展卫生检查,学校就积极组织大扫除。对此,有人说是以检查促工作,有人说是“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
另外,作文命题要使学生的感情形成潮涨潮落之势,处于欢愉或愤诽的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心理落差,就有“动感”,不平则鸣,诱发写作愿望。例如《瞧我们这一家子》与《我的家庭》,《悔恨,不只老年有》与《一件使我自责的事》,《他瞪了我一眼》与《委屈》,《请分享吧,我的欢乐》与《一件高兴的事》,这四组题目中的前者就比后者更有心理上的诱发力。
三、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情感积累的快乐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但作文时,常常为“无米下锅”、无事可叙、无情可抒而发愁。生活是开放动态的,它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如何做个有心人,把生活中演绎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这就成为学生作文“有米下锅”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积极体验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让学生发现别人没发现独特的美,形成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比如:我经常开展一些“第一次——(干什么)”、“买一次东西砍一次价”、“让妈妈(爸爸)感动一次”等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抒发人的真情实感。
总之,要使学生心窗乐于敞开,思想溢于言表,无顾虑,不颓然,激动但不失清醒,沉着又表现迫切。这种境界,便是写作的最佳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斌辉.论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现.教育评论,2009(08).
[2]陈家彦.中学作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之友,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