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及小麦品种苗期抗白粉病性分析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危害甘肃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病原菌毒性结构和抗病基因有效性对于指导白粉病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对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群体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91个供试菌系中,对Pm1、Pm2、Pm3a、Pm3b、Pm3c、Pm3d、Pm3e、Pm3f、Pm4a、Pm4b、Pm5a、Pm6、Pm7、Pm8、Pm19、Pm33、Pm5 Pm6、Pm4 Pm8、Pm4b Pm5b和PmEra的毒力频率达到70%以上,已无利用价值;对Pm13、Pm16、Pm21和Pm24的毒性频率在15%以下,尚可利用。选用甘肃省不同毒性谱的单孢堆菌系,对35个甘肃省及国内生产品种(系)进行苗期致病性测定,发现仅有‘绵麦37’具有优异抗病性。供试白粉菌系对‘定西40号’等22个品种(系)的毒性频率达到60%以上,甘肃省及中国生产品种中,苗期抗病品种(系)匮乏。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菌;毒性频率;品种;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
  S 435.121.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5.05.032
  Abstract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 (Bg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that damage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It is important to control powdery mildew by analyzing virulence structure and effectiveness of resistance gen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test virulence structures of 91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Gansu Province in 2013. The results of virulence survey revealed that the virulence frequencies of the resistance genes Pm1, Pm2, Pm3a, Pm3b, Pm3c, Pm3d, Pm3e, Pm3f, Pm4a, Pm4b, Pm5a, Pm6, Pm7, Pm8, Pm19, Pm33, Pm5 Pm6, Pm4 Pm8, Pm4b Pm5b and PmEra reached more than 70%,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se resistant genes could not be used as mildew resistance sources any more. The virulence frequencies of the mildew population tested to the resistance genes Pm13, Pm16, Pm21 and Pm24 were lower than 15%, and these genes could still be used in breeding for mildew resistance. By artificially inoculating 91 Gansu Bgt isolates with different virulent spectrum at seedling stage, the resistance to 35 wheat varieties from Gansu and other province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Mianmai 37’ was immune to all isolates, with a virulence frequency of 60% and more to 22 wheat varieties, including ‘Dingxi 40’. The resistant wheat cultivars in seedling stage were absent in Gansu Province and China.
  Key words
  wheat powdery mildew;virulent gene frequency;cultivar;resistance
  由专性寄生菌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真菌性气传病害。该病具有传播距离远,发生面积广的特点,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普遍发生,危害程度日趋严重[12],也成为甘肃省小麦常发、重发性病害之一。特别是2000年以来,甘肃省小麦白粉病年均发生面积26.7万hm2以上[3],2010年在甘肃陇南麦区再度猖獗流行危害,灾变态势严峻[4]。
  研究发现,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分析白粉病菌对已知抗病基因的毒性频率,可以对毒性基因变化动态及抗病基因的抗性丧失与否作出早期预测,从而及时为育种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有效利用。基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甘肃省小麦白粉病菌毒性频率及主要品种(系)抗病性分析,以期明确甘肃省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和品种抗病性现状,为超前预测抗病基因现状、有效指导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持续控制小麦白粉病在甘肃省的发生流行提供科技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白粉病菌标样来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麦积区、秦州区,陇南市成县、文县,兰州市榆中县,临夏州临夏县、康乐县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宁强县、略阳县和山东省莱州市、青州市的大田、育种圃及国家区域试验田。
  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毒性基因分析的29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种‘Chancellor’(高感对照,Pm0)、‘Axminster/8Cc’(Pm1)、‘Ulka/8Cc’(Pm2)、‘Asosan/8Cc’(Pm3a)、‘Chul/8Cc’(Pm3b)、‘Sonora/8Cc’(Pm3c)、‘Kolibri’(Pm3d)、‘W150’(Pm3e)、‘Michigan Amber/8Cc’(Pm3f)、‘Khapli/8Cc’(Pm4a)、‘Armada’(Pm4b)、‘Hope/8Cc’(Pm5a)、‘Coker 747’(Pm6)、‘CI14189’(Pm7)、‘高加索’(Pm8)、‘R4A’(Pm13)、‘Brigand’(Pm16)、‘Amigo’(Pm17)、‘XX 186’(Pm19)、‘R43’(Pm21)、‘齿牙糙’(Pm24)、‘Am9/L953*3’(Pm33)、‘Normandie’(Pm1 Pm2 Pm9)、‘Coker 983’(Pm5 Pm6)、‘Mission’(Pm4b Pm5b)、‘Era’(PmEra)、‘Maris Huntsman’(Pm2 Pm6)、‘白免3号’(Pm4 Pm8)、‘小白冬麦’(PmXBD)及感病品种‘铭贤169’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麦病组提供。
  35份甘肃省及全国生产品种(系)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麦病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菌株保存及子囊孢子释放
  采用曹远银等[6]的方法保存新鲜小麦白粉病病叶或闭囊壳。闭囊壳释放采用向齐军等[7]的方法进行。标样繁殖采用魏松红等[8]的方法进行,置于花盆上的玻璃筒口套4层纱布,以防污染。存活后在无菌操作台上分离单孢子堆,并在感病品种‘铭贤169’上繁殖。试验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麦病组温室进行,共得到91个纯化的单孢子堆菌株。
  1.2.2小麦白粉病菌毒性基因频率测定
  将29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种播种于直径9 cm的小花盆内,每盆播4个品种,每品种6~8粒,8盆为一套。待绝大多数品种第1片叶完全展开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扫抹法分别接种各供试菌系。麦苗置于温度为10~20 ℃的温室中培养。接种后10~14 d,待感病对照品种充分发病后,按0、0;、1、2、3、4等6级标准记载第1片叶侵染型[9],其中0~2级为抗病(R),3~4级为感病(S)。感病则表示此菌株具有对该基因相对应的毒性基因[1012]。
  1.2.3苗期致病性测定
  将35个供试生产品种按照1.2.2方法进行播种、接种和抗病性评价。
  1.3数据分析
  毒性频率(%)=100×有毒菌株数/供试菌株数;
  毒性频率越高,表明该毒性基因分布越广,其相对应的抗性基因应用价值越小[13]。
  2结果与分析
  2.1甘肃省小麦白粉菌毒性分析
  利用91份小麦白粉病菌单孢菌系,对29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的毒性频率测定结果表明(表1),V1、V2、V3a、V3b、V3c、V3d、V3e、V3f、V4a、V4b、V5a、V6、V7、V8、V19、V33、V5 6、V4b 5b、V4 8、VEra的毒性频率在70%以上,已广泛存在于甘肃陇南及中部麦区,其相对应的抗性基因Pm1、Pm2、Pm3a、Pm3b、Pm3c、Pm3d、Pm3e、Pm3f、Pm4a、Pm4b、Pm5a、Pm6、Pm7、Pm8、Pm19、Pm33、Pm5 Pm6、Pm4b Pm5b、Pm4 Pm8和PmEra抗性效能较差,在生产上已失去实用价值。V13、V16、V17、V21、V24、V1 2 9和VXBD毒力频率在40%以下,其对应的抗性基因Pm13、Pm16、Pm17、Pm21、Pm24、Pm1 Pm2 Pm9和PmXBD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较好,是今后一段时期应用的重点。
  2.2小麦白粉病菌对主要生产品种(系)苗期毒性测定
  从表2看出,供试小麦品种(系)苗期抗病性总体较差,仅有‘绵麦37’对所有供试菌系均表现免疫。小麦白粉病菌对‘川农19’、‘内麦836’、‘兰天30’的毒性频率在45%以下,表明这3份材料抗病性相对较好;对其余31份材料的毒性频率均在50%以上,其中对‘定西40’、‘豫麦49’、‘陇春30’、‘临麦34’、‘平安8号’、‘新麦26’、‘咸农4号’、‘斯汤佩利’等8份材料的毒性频率达到100%。16份甘肃小麦品种(系)中,仅有‘兰天30’毒性频率相对较低,其余毒性频率均在50%以上,表明甘肃省小麦品种(系)总体抗白粉病性较低,在今后的抗病育种中,在加强抗条锈育种的基础上,要加强抗白粉病品种的选育力度。
  3结论与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Flor基因对基因学说逐步被广泛证实,国内外对以小麦白粉菌为主的禾谷类白粉菌小种及其变化的研究转移到白粉病菌毒性群体毒性结构及其变化的研究上,开始通过对毒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分析[5],来解析病菌群体毒性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和对抗病基因丧失与否进行早期预测[10]。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栽培条件、温湿度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小麦白粉病菌的群体毒性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引致部分品种抗病性逐步丧失并造成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在甘肃省发生流行。如2010年及以前监测结果发现(本课题组未发表资料),甘肃菌系对Pm4b、Pm2 Pm6的毒性频率在20%以下,2013年供试菌系对两基因(组合)的毒性频率高达90%以上。原来抗病性较好的PmXBD、Pm4 Pm8等的抗病性也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其相对应的毒性菌株逐年增多,毒性频率逐步升高。初步对陕西省、山东省部分菌系毒性频率分析结果发现(本课题组未发表资料),部分抗性基因对不同生态区的菌系具有不同的抗性特点。如PmXBD,来自山东的菌系对其无毒性,来自陕西省和甘肃省的菌系对其毒性频率较低;对Pm13,来自陕西省的菌系对其无毒性,山东、甘肃菌系对其毒性频率分别为16.67%和6.9%,三省间差异较大,这也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5,1316]。   Pm21是目前我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中抗性谱最广且最好利用的基因,其载体品种为‘南农92R’系,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抗病性(条锈病和白粉病)突出、配合力强且较好利用的特点[1718],目前国内已将其作为骨干亲本,选育出多个抗病丰产新品种[19],甘肃省选育出的品种主要有‘兰天17号’、‘兰天24号’、‘中梁29号’等。这些品种不仅抗白粉病性好,更为重要的是抗条锈性突出,丰产性和适应性广,目前已在甘肃陇南不同生态区广泛种植。由此必将加速白粉病菌定向选择的步伐,造成V21毒性频率的迅速上升,已由2009年前的0上升为2013年的9.3%,这也与杨立军等[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用已知抗病基因来测定当地的毒性基因频率,有利于了解当地的毒性分布和结构,掌握病原种群动态的变化,提高了各地之间资料的可比性与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抗源选择和利用。毒性分析结果发现,生产品种中仅有‘绵麦37’对供试小麦白粉菌表现免疫,是当前生产上不可多得的抗白粉病品种,在当前抗白粉病品种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应对其进行充分研究和利用。同时,应加快挖掘抗小麦白粉病菌已知基因品种及抗源材料,同时有效利用其他抗病基因,以丰富抗病基因的多样性类型,将会为甘肃省小麦白粉病的持续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迅, 肖悦岩, 刘万才, 等. 小麦白粉病地理空间分布特征[J]. 植物保护学报, 2002, 29(1): 4146.
  [2]段双科, 李随远, 吴兴元, 等. 陕西关中小麦白粉病流行区域与关键防治对策[J]. 麦类作物学报, 1998, 18(6): 5963.
  [3]曹世勤, 郭建国, 骆惠生, 等. 甘肃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基因库的组建[J]. 植物保护, 2008, 34(1): 4952.
  [4]曹世勤,骆惠生,金明安,等.2010年甘肃陇南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2426.
  [5]段霞瑜, 盛宝钦, 周益林, 等.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与病菌毒性的监测[J].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25(1): 3136.
  [6]曹远银, 于基成, 刘秋, 等. 小麦白粉病纯化菌种保存方法[J].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32(3): 271274.
  [7]向齐君, 段霞瑜, 盛定钦, 等. 小麦白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和侵染实验[J]. 植物保护, 1995, 21(2): 4040.
  [8]魏松红,曹远银,牟连晓.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毒性基因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1):2731.
  [9]盛宝钦. 用反应型记载小麦苗期白粉病[J]. 植物保护, 1988, 14(1): 4949.
  [10]Wolfe M S. Use of benzimidazole in the study of wheat powdery mildew[J]. Transactions of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 1963, 46: 620.
  [11]Wolfe M S, Schwarzbach E. Patterns of race changes in powdery mildews [J].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1978,16:159180.
  [12]司权民,张新心, 段霞瑜, 等.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J].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5): 6470.
  [13]史亚千,王保通,李强,等. 陕西省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主栽小麦品种抗性基因的初步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4):706711.
  [14]杨立军, 向礼波, 曾凡松, 等. 湖北麦区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分析[J]. 植物保护, 2009, 35(5): 7679.
  [15]李亚红, 曹丽华, 周益林, 等. 2009-2010年河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39(1): 3138.
  [16]迟文娟, 曹远银, 朱桂清, 等. 2004-2005年北方部分麦区白粉病菌小种动态及流行相关区品种抗性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07,34(6): 567572.
  [17]齐莉莉,陈佩度,刘大钧,等.小麦白粉病新抗源基因Pm21 [J].作物学报,1995,21(3):257262.
  [18]Huang X Q,Hsam S L K,Zeller F J. Identification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in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em.Thell.).IX. Cultivars, land races and breeding lines grown in China [J]. Plant Breeding,1997,116:233238.
  [19]曹世勤,张勃,李明菊,等.甘肃省50个主要小麦品种(系)苗期抗条锈基因推导及成株期抗病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1,37(8):13601370.
  (责任编辑:王音)
其他文献
摘要  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世界上为害马铃薯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研究利用桉叶油醇与庚醛驱避引诱组合对其产卵行为进行调控,以探究最佳驱避引诱组合规律及影响因素。在室内条件(27±1℃,L∥D=14 h∥10 h,RH:50%~70%)测定了桉叶油醇与庚醛单组分及两种组分驱避引诱组合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的影响。桉叶油醇在6~12 mg/L浓度范围内对马铃薯
小战马实际上是一只长耳野兔,它非常勇敢,跑起来飞快,就跟驰骋在战场上的战马一样,所以人们叫它——小战马。  小战马住在离镇子不远的原野上。它知道镇上每一条狗的脾气,也知道怎样摆脱它们。  冬天的一个清晨,小战马在外面饱餐一顿后,被猎犬发现了。猎犬蹬出一阵雪烟飞扑过来。这时,小战马的脑子里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它迅速折向东边空旷的草原。草原上一户住家的院墙下有个洞,小战马钻进洞口躲了起来。猎犬也一个纵
贺炳炎是著名的独臂将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33年5月到1935年6月这两年时间里,他蒙冤被捕,五下五上,历经坎坷,但他忍辱负重,对革命忠贞不贰,只要党一声召唤,他就挺身而出,甘当“补缺官”,哪里困难就冲向哪里。补缺十九团团长  1933年春,执行“左”倾路线的中央代表,在湘鄂西大搞“肃反”扩大化,一批批党员、干部被当作“改组派”“肃”掉了。所謂“改组派”即“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是国民党内汪
摘要:HPPD是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现的一类新型除草剂靶标酶,可以催化对羟苯基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为尿黑酸。HPPD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会导致植物分生组织产生白化症状,最终死亡。本文对HPPD的作用机理以及HPPD抑制剂主要品种的应用作了综述。  关键词:HPPD;除草剂;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S 482.4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是20世纪90年代确定的除草剂作用靶标酶。该酶抑制剂
摘要  以滞育卵越冬是中黑盲蝽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滞育卵胚胎发育的停滞时期,对中黑盲蝽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并将胚胎发育停滞期的滞育卵做了石蜡切片。温度(26±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L∥D=14 h∥10 h条件下,滞育卵在产卵后48 h停止发育,而非滞育卵则继续发育,在产卵后第9天孵出若虫。通过测定中黑盲蝽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卵重发现,非滞育卵随着胚胎发育卵重持续增
摘要 为确定四川省蓬溪县九叶青花椒种植区发病植株花椒根结线虫的种类,进而为九叶青花椒根结线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本文根据根结线虫雌虫与2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及雌成虫的会阴花纹、雌虫酯酶同工酶图谱,并结合特异性扩增及rDNA-ITS扩增,根据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地区九叶青花椒根结线虫病的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ld
[摘要]文章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实践经验,并针对学生对课程认知程度、最佳上课时间、开课方式、课时数、课堂授课与上机实习比例、学习效果和今后教学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独立学院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素养;信息检索与利用课;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
费里16岁了,作为艾萨克村的一员,他要完成一项重要的“成人礼”——划着小船,独自去深海钓鲨鱼。  费里先是跟着父亲在浅海里训练,费里的小船下水后不久便撞上了一块暗礁,他一头掉进了海里。  “排掉船里的水,然后爬上去!”父亲站在岸上,大声地嚷道。  排水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不断练习,折腾了好久,费里才回到了船上。看着费里的样子,父亲很不满。  第八天,费里终于学会了排水,然后开始学习寻找鲨鱼最爱吃的镖
“轻”的潮流,已经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经济、生活、文化、伦理……通过各个侧面,展现着与传统不尽相同的另一个世界。  轻物欲  “留白”才能让生活更轻松  泡沫破裂,日本迈入低欲望社会。对经济的失望与无望,使人们的物欲减退,无论物价如何降低,都无法刺激消费。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需要”——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的商品都不算自己真正的需要。  美国作家茱迪·黎凡做了一年生活实验,除生活必需品以外
2015年,一条“雷人”的新闻在网上流传,引来不少人围观:“一位十七岁的非洲少年,拿着一本名叫《利用能源》的参考书,利用自行车零件、晒衣绳、废旧塑料袋等材料,独立制造了一架六米高的风车,令因长期停电而陷入黑暗的家庭得到了宝贵的能源……”  如果是在地球的其他地方,这也许的确算不上一条新闻。但当你走近这个造风车的孩子,就会明白,他的勇气和智慧,一点也不比那位大战风车巨人的堂·吉诃德逊色!  这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