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均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因而,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寻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就新课改下对高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方式
对比课改后与课改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后,不难发现其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而相应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也应当有所改变。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教师有更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1.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然而,教师也不能刻意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地位。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则就可能会导致教师不认真履行自己责任的现象,也可能会把学生带入歧途,很难通过自主学习学到正确的数学知识。
其次,是学生所用的教材问题,由于新课程的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有删减等,就导致其知识的内容及结构有不合理的地方。根据新旧教材的对比可知,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部分的现代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在函数的学习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及难度较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
再次,初高中的数学内容跨越性较大,给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出现许多学生不适应这样跨越较大的、深度较深的数学内容,就会觉得数学难学,导致学生对于高中数学产生一种畏惧感,因而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也不会较高,成绩出现分化。
2.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讨
2.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具有相对较强的逻辑性,所以,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才能真正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一定的数学方法,还更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以及学生的掌握的基础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来,然后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与自身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有关的反思,提高学生与教师自身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别对学生因材施教,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2教师应注意初高中数学间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的内容毕竟是不一样的,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然后怎样跳跃到高中数学内容当中来。教师要注重这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不断给学生灌输高中数学并不难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加强解题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让学生接受,并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而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正确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找到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章节时,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体验过程,降低了解题的难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不同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从而获得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数学能力。教师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进行数学教学任务时不断对学生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能够潜意识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解体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4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予以讲授,这样的教学活动显得较为单一枯燥,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在不断地丰富,比如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等。高中数学教师就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数学当中抽象的概念等用图像等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立体几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不仅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将教材内容能够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更能容易接受,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3.结束语
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意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还要意识到教师的引导作用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尽快理解及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要尽快改革教学观念,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耀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新思路[J].新一代(下半月),2012,09(06):56-57
[2]彭建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7):45-46
[3]赵凤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12(12):90-91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方式
对比课改后与课改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后,不难发现其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而相应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也应当有所改变。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教师有更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1.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然而,教师也不能刻意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地位。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则就可能会导致教师不认真履行自己责任的现象,也可能会把学生带入歧途,很难通过自主学习学到正确的数学知识。
其次,是学生所用的教材问题,由于新课程的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有删减等,就导致其知识的内容及结构有不合理的地方。根据新旧教材的对比可知,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部分的现代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在函数的学习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及难度较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
再次,初高中的数学内容跨越性较大,给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出现许多学生不适应这样跨越较大的、深度较深的数学内容,就会觉得数学难学,导致学生对于高中数学产生一种畏惧感,因而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也不会较高,成绩出现分化。
2.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讨
2.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具有相对较强的逻辑性,所以,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才能真正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一定的数学方法,还更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以及学生的掌握的基础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来,然后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与自身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有关的反思,提高学生与教师自身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别对学生因材施教,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2教师应注意初高中数学间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的内容毕竟是不一样的,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然后怎样跳跃到高中数学内容当中来。教师要注重这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不断给学生灌输高中数学并不难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加强解题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让学生接受,并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而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正确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找到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章节时,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体验过程,降低了解题的难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不同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从而获得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数学能力。教师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进行数学教学任务时不断对学生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能够潜意识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解体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4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予以讲授,这样的教学活动显得较为单一枯燥,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在不断地丰富,比如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等。高中数学教师就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数学当中抽象的概念等用图像等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立体几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不仅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将教材内容能够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更能容易接受,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3.结束语
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意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还要意识到教师的引导作用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尽快理解及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要尽快改革教学观念,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耀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新思路[J].新一代(下半月),2012,09(06):56-57
[2]彭建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7):45-46
[3]赵凤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12(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