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单位种植修复中组合运用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来源 :口腔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xyvp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种植联冠修复中组合使用螺丝与粘接固位修复方式(SCP)与单纯粘接及螺丝固位方式在修复体固位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后牙区多单位种植修复体戴牙后2年的患者152例,共331颗种植体.其中使用螺丝固位的44例(S组,94颗植体);口内粘结固位56例(C组,121颗植体);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联合运用52例(SCP组,116颗种植体,其中螺丝固位52颗,粘接固位64颗).比较3组病例负重2年后粘接及其螺丝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固位螺丝松动的发生率,SCP组和C组无差异(P>0.05),两组均低于S组(P0.05).结论:在多单位后牙修复中SCP固位方式可以在实现被动就位的前提下降低螺丝松动和粘接失败的风险,适用于后牙修复空间不足或是穿龈袖口较深的病例.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Brooks技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对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上颈椎(枕骨底~C3)CT薄层扫描,建立健康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再构建齿突Ⅱ型骨折伴寰枢椎不稳模型,并在该模型中模拟改良Brooks技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析前屈、后伸、侧曲及旋转工况下上颈椎各节段的活动度(ROM),绘制应力云图,分析应力分布差异.结果 与正常模型相比,2种内固定模型寰枢椎ROM均明显减小,并且改良Brooks模型寰枢椎ROM减小程度略低于椎弓根螺钉模型,尤其在旋转和后伸
目的 研究自噬在结核菌素纯化蛋白洐生物(PPD)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用不同浓度(1.0、2.5、5.0、10.0 IU/mL)PPD及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3-MA)处理.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处理7 d后,检测破骨细胞数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力、自噬小体数目及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LC3-Ⅱ/LC3-Ⅰ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0 IU/mL PPD组细胞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 研究Ⅱa型腰骶部移行椎(LSTV)移行节段及相邻节段生理载荷下三维运动特点,探讨Ⅱa型LSTV导致相邻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选择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L4/L5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伴Ⅱa型LSTV患者9例(移行椎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健康志愿者9名作为对照(对照组).受试者均接受腰椎薄层CT扫描,将扫描数据导入Rhinoceros软件进行L3~S1三维建模,将模型与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下的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进行匹配,重现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利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高.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1].腰椎椎间融合术通过重建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改善其异常负荷承载力,结合神经减压和内固定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1-2].腰椎椎间融合术目前大致可分为后路、前路和经皮轴向入路.后路手术主要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等;前路手术主要包括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DLIF)和斜外侧入路腰椎椎
腰骶部移行椎(LSTV)是腰骶椎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生率为4.0% ~ 35.0%,骶化的腰椎椎体形态表现多样,包括从横突肥大到横突与骶骨完全融合等多种类型[1-3].腰化的骶椎椎体倾向方形化,并且有完整的S1/S2椎间盘结构.LSTV易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滑脱,LSTV的上位节段更容易发生退行性疾病,当腰椎单侧或双侧横突异常增生、与骶骨或髂骨相连或融合造成腰痛或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时,称作Bertolotti综合征,与慢性持续性下腰痛、下肢痛等症状密切相关.L5神经根在远离椎间孔区域,
许多研究常使用静态载荷实验检测牙本质的粘接性能.然而,临床中的粘接界面性能是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复合多种影响因素,逐渐退化、失效的.循环载荷实验可大致分为老化实验、疲劳极限实验两种,本文将对老化实验的装置、参数设置、应用、附加实验因素及疲劳极限实验分别进行综述.
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近年来,颈痛发生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2010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表明,颈痛是全球第四大致残原因,仅排在背痛、抑郁和关节痛之后.颈痛发生率约为15% ~ 50%,其中女性发生率为26.4%[3].颈椎椎间盘突出症(CDH)是导致颈痛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颈部轴性疼痛、颈部运动受限和感觉缺陷、膀胱功能障碍、手部力量及灵活性丧失等.
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伴随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改变.了解其发病过程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助于进一步寻找免疫治疗的靶点.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pSS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慢性牙周炎和心血管疾病为当今社会两大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慢性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可以通过血液和吞噬细胞介导途径侵入心血管组织,分泌毒力因子.通过引发内毒素血症、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泡沫细胞形成与脂质蓄积、血管重塑以及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从而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终末事件.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具体途径与机制为预防和治疗伴慢性牙周炎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骨的生长发育和修复重建过程中,成血管作用与成骨作用不可或缺,二者耦联是骨形成的关键因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属于第三类受体酪氨酸激酶,同相应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相结合后,通过下游信号级联反应,参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生理活动.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广泛研究,不同学者发现该通路可以参与微血管系统和成骨细胞系的活动调节,表明该通路对于成骨成血管的耦合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