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苏巴的儿子小苏希是个非常顽皮的孩子,常常搅得四邻不安。
一个星期五的早上,小苏希借口肚子痛又想逃学。老苏巴完全明白儿子小苏希的心理。“那你今天哪儿也别去了,”他还故意表示惋惜地补上一句,“唉呀,我给你买了柠檬棒棒糖,可惜肚子痛不能吃,只能给你调制点助消化的苦药。”说着,逼着小苏希把苦药喝了下去,然后把房门上了锁。
小苏希在房里哭了一整天,心想要是我变成父亲那么大该多好,那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时老苏巴独自坐在外边也在遐想:小时因父母的溺爱,未能好好读书,要是能重新返回到童年时代,一定争分夺秒地去读书。偏巧,愿望仙子从家门前经过,听到了父子俩的心声,决定满足他们的心愿。父子俩的愿望都实现了,但同时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小苏希原本想变成大人后,能尽情玩耍,自由游逛,没人来管束他。可是这天早晨起床后,却没有了玩的兴致。他想试着爬树,可树枝因承受不住他的重量而折断了,扑通一声,他摔倒在地。行人以为他是老顽童,都捧腹大笑不止。
苏希平时非常喜欢吃柠檬棒棒糖。他打发仆人买来一大堆,可是刚吃第一块,就觉得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他想找以前的小伙伴做游戏,孩子们的吵闹声又使他心烦意乱。
有时,他忘记自己已经变成老头儿了,还像从前那样,喜欢恶作剧。一次,他看见街坊一位老太太头顶水罐走过,就扔过去一块石头,水罐碎了,老太太变成了落汤鸡。人们狠狠地呵斥他,还追过来要揍这个老顽童。
父亲苏巴的日子也不好过。自从返老还童后,他把自己的心愿早抛到九霄云外。如今,他像小苏希一样,不想上学读书了。“爸爸,你不去上学了?”年老的儿子苏希生气地斥责道。苏巴挠着头,哭丧着脸小声说:“今天我肚子痛,不能去了!”“怎么不能去?”儿子苏希恼怒地说,“不要说谎了,这些把戏我知道得太清楚了!”他用强制手段把自己的小父亲送去上学,又请来一位家庭教师给小父亲补习功课。
苏希记得父亲苏巴过去一吃多了就打嗝,消化不好,所以,他严格控制父亲的饮食,不让他多吃。可怜的苏巴,饿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架子了,苏希以为小父亲患了什么病,就逼他吞服各种药。
父亲苏巴有时也忘了自己已变成孩子,和从前一样,说老人话;上学时,常常不自觉地要烟抽;还叫理发匠给他剃胡子;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去打年老的儿子苏希,想教训他一顿……
就这样,苏巴、苏希父子俩都失去了以往的欢乐和幸福。他们默默地祈祷着,希望恢复原来的自我。
愿望仙子听到父子俩的心声,再次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恢复了他们原来的样子。
第二天早晨,父子俩从一场噩梦中醒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苏巴禁不住低声问儿子:“你怎么还不背你的语法?”小苏希回答:“爸爸,我的书丢了!”
(选自《千纸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牵手阅读
父亲, 儿子;儿子,父亲。天真、顽皮、好动、懒惰等是小苏希的“缺点”,而老苏巴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儿子吃苦药,把儿子锁在屋子里,任小苏希哭闹挣扎也无济于事。父子俩都不理解对方。于是,通过愿望仙子调换角色,返老还童的老苏巴整天受到变成大人的小苏希管教,倍受节食、吞药的折磨;而小大人苏希搞一次恶作剧险些挨揍,无法像从前那样蹦蹦跳跳,向往的柠檬棒棒糖也索然寡味,父子俩都失去了以往的欢乐和幸福……是啊,换位思考,的确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能采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吗?
幽默诙谐的笔调,对比的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通过叙写前后两次愿望的实现,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往往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一个星期五的早上,小苏希借口肚子痛又想逃学。老苏巴完全明白儿子小苏希的心理。“那你今天哪儿也别去了,”他还故意表示惋惜地补上一句,“唉呀,我给你买了柠檬棒棒糖,可惜肚子痛不能吃,只能给你调制点助消化的苦药。”说着,逼着小苏希把苦药喝了下去,然后把房门上了锁。
小苏希在房里哭了一整天,心想要是我变成父亲那么大该多好,那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时老苏巴独自坐在外边也在遐想:小时因父母的溺爱,未能好好读书,要是能重新返回到童年时代,一定争分夺秒地去读书。偏巧,愿望仙子从家门前经过,听到了父子俩的心声,决定满足他们的心愿。父子俩的愿望都实现了,但同时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小苏希原本想变成大人后,能尽情玩耍,自由游逛,没人来管束他。可是这天早晨起床后,却没有了玩的兴致。他想试着爬树,可树枝因承受不住他的重量而折断了,扑通一声,他摔倒在地。行人以为他是老顽童,都捧腹大笑不止。
苏希平时非常喜欢吃柠檬棒棒糖。他打发仆人买来一大堆,可是刚吃第一块,就觉得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他想找以前的小伙伴做游戏,孩子们的吵闹声又使他心烦意乱。
有时,他忘记自己已经变成老头儿了,还像从前那样,喜欢恶作剧。一次,他看见街坊一位老太太头顶水罐走过,就扔过去一块石头,水罐碎了,老太太变成了落汤鸡。人们狠狠地呵斥他,还追过来要揍这个老顽童。
父亲苏巴的日子也不好过。自从返老还童后,他把自己的心愿早抛到九霄云外。如今,他像小苏希一样,不想上学读书了。“爸爸,你不去上学了?”年老的儿子苏希生气地斥责道。苏巴挠着头,哭丧着脸小声说:“今天我肚子痛,不能去了!”“怎么不能去?”儿子苏希恼怒地说,“不要说谎了,这些把戏我知道得太清楚了!”他用强制手段把自己的小父亲送去上学,又请来一位家庭教师给小父亲补习功课。
苏希记得父亲苏巴过去一吃多了就打嗝,消化不好,所以,他严格控制父亲的饮食,不让他多吃。可怜的苏巴,饿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架子了,苏希以为小父亲患了什么病,就逼他吞服各种药。
父亲苏巴有时也忘了自己已变成孩子,和从前一样,说老人话;上学时,常常不自觉地要烟抽;还叫理发匠给他剃胡子;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去打年老的儿子苏希,想教训他一顿……
就这样,苏巴、苏希父子俩都失去了以往的欢乐和幸福。他们默默地祈祷着,希望恢复原来的自我。
愿望仙子听到父子俩的心声,再次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恢复了他们原来的样子。
第二天早晨,父子俩从一场噩梦中醒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苏巴禁不住低声问儿子:“你怎么还不背你的语法?”小苏希回答:“爸爸,我的书丢了!”
(选自《千纸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牵手阅读
父亲, 儿子;儿子,父亲。天真、顽皮、好动、懒惰等是小苏希的“缺点”,而老苏巴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儿子吃苦药,把儿子锁在屋子里,任小苏希哭闹挣扎也无济于事。父子俩都不理解对方。于是,通过愿望仙子调换角色,返老还童的老苏巴整天受到变成大人的小苏希管教,倍受节食、吞药的折磨;而小大人苏希搞一次恶作剧险些挨揍,无法像从前那样蹦蹦跳跳,向往的柠檬棒棒糖也索然寡味,父子俩都失去了以往的欢乐和幸福……是啊,换位思考,的确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能采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吗?
幽默诙谐的笔调,对比的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通过叙写前后两次愿望的实现,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往往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