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主要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各种问题,用科研来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和重视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并能积极的参与研究和解决教学行为中不优化的各种问题,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各项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通过此课题研究,也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能力、指导能力、研究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都不断的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标准等有关方面的理论学习,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试验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评价,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内驱力,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进一步优化,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主要内容
我們确定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有以下几项内容:
1.课堂控制方式变化的研究
课堂控制方式变化的研究。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管理能力的行为,就是教师如何做好课堂的管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问题。如:教师为了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了各种方法、创造了各种条件、确保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目标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行为、以及教师如何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如何有效的实现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等问题。
2.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研究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研究。教师从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教案、背教案,变成对话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使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课题实验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乐于搜集与所学学科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运用于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变化。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初步学会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3.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研究。是指教师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行为,包括各种先进教育方法的引进、最新颖教学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等。
4.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的评价研究等几各方面
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的评价研究。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恰当与否,是需要评价的,评价有利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有利于掌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各种规律,有利于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也可以说评价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就没有矫正和优化。
(二)研究措施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在实践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实际问题,这样课题研究也具有教师广泛参与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课题研究目标定位要务实。我们课题研究可能创造不出多少成果,但我们必须要有要成果追求,更要着眼于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化应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
1.上好课题尝试课: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上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尝试课,课后集体评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及自己的实践教者再进行教学反思。
2.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个内容、二度设计、三次讨论
“教而不研则死,研而不教则枯”这即是一条古老的原则也是一条长青的原则,我们把教、研结合起来,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个内容、二度设计、三次讨论"的研讨课活动,本次活动是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讨论设计方案,形成教学设计;这是第一次讨论和设计,由一名教师授课,实验组成员集体听课,课后讨论在教学教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设计不符合实际,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是第二次讨论,,然后教者再不拘泥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再进行授课,课后评议、讨论、反思,最后达成共识,这是第三次讨论。这样即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也使教、研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促共进。这即促进了教师的横向交流,也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也真正实现了用行动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在研究、讨论中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注重反馈行动效果;也实现了交流、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目的。
3.上好课题观摩课: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
多人上一课指的是教研组合作设计一节课由一位教师授课,首先由教研组选出讲课代表,这名教师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说课: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然后由教研组围绕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确定教学思路。合作设计,实际上是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这即有值得研讨的主题又有教师的个体思考。这节课的表现形式是说、讲、评一条龙,是一人说课,大家补充,一人讲课,全员听课,一人主评,全员评议;说课、讲课、评课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和结构上,都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均体现其自身特定的含义与作用,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构成一个完整、和谐、健全、深入的教学研究体系。最后教者写出案例分析,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好问题分析、做好理性反思,找到改进措施与方法。通过教学设计-行动-总结;通过课例研究-分析-整合,在深刻反思中提炼经验。
三、结束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开拓新一轮改革的视野和思路,找到推动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措施。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把新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同时学校还应将校本培训制度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联系起来,并积极探索科学的考核方式,从而使教师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主要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各种问题,用科研来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和重视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并能积极的参与研究和解决教学行为中不优化的各种问题,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各项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通过此课题研究,也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能力、指导能力、研究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都不断的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标准等有关方面的理论学习,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试验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评价,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内驱力,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进一步优化,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主要内容
我們确定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有以下几项内容:
1.课堂控制方式变化的研究
课堂控制方式变化的研究。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管理能力的行为,就是教师如何做好课堂的管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问题。如:教师为了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了各种方法、创造了各种条件、确保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目标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行为、以及教师如何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如何有效的实现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等问题。
2.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研究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研究。教师从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教案、背教案,变成对话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使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课题实验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乐于搜集与所学学科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运用于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变化。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初步学会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3.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研究。是指教师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行为,包括各种先进教育方法的引进、最新颖教学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等。
4.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的评价研究等几各方面
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的评价研究。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恰当与否,是需要评价的,评价有利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有利于掌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各种规律,有利于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也可以说评价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就没有矫正和优化。
(二)研究措施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在实践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实际问题,这样课题研究也具有教师广泛参与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课题研究目标定位要务实。我们课题研究可能创造不出多少成果,但我们必须要有要成果追求,更要着眼于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化应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
1.上好课题尝试课: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上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尝试课,课后集体评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及自己的实践教者再进行教学反思。
2.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个内容、二度设计、三次讨论
“教而不研则死,研而不教则枯”这即是一条古老的原则也是一条长青的原则,我们把教、研结合起来,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个内容、二度设计、三次讨论"的研讨课活动,本次活动是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讨论设计方案,形成教学设计;这是第一次讨论和设计,由一名教师授课,实验组成员集体听课,课后讨论在教学教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设计不符合实际,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是第二次讨论,,然后教者再不拘泥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再进行授课,课后评议、讨论、反思,最后达成共识,这是第三次讨论。这样即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也使教、研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促共进。这即促进了教师的横向交流,也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也真正实现了用行动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在研究、讨论中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注重反馈行动效果;也实现了交流、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目的。
3.上好课题观摩课: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
多人上一课指的是教研组合作设计一节课由一位教师授课,首先由教研组选出讲课代表,这名教师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说课: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然后由教研组围绕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确定教学思路。合作设计,实际上是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这即有值得研讨的主题又有教师的个体思考。这节课的表现形式是说、讲、评一条龙,是一人说课,大家补充,一人讲课,全员听课,一人主评,全员评议;说课、讲课、评课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和结构上,都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均体现其自身特定的含义与作用,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构成一个完整、和谐、健全、深入的教学研究体系。最后教者写出案例分析,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好问题分析、做好理性反思,找到改进措施与方法。通过教学设计-行动-总结;通过课例研究-分析-整合,在深刻反思中提炼经验。
三、结束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开拓新一轮改革的视野和思路,找到推动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措施。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把新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同时学校还应将校本培训制度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联系起来,并积极探索科学的考核方式,从而使教师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