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Q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261-01
一提到恐龙,大家的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庞然大物”、“凶残无比”等形象。回想一下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霸王龙吧,电影中的它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遇事就用“暴怒+蛮力”解决,“有勇无谋”似乎非它莫属。而温文尔雅的剑龙,体重2t而脑重仅10g,这核桃般大小的大脑与其庞大的身躯比起来,简直就是“有头无脑”。如此看来,恐龙超级笨的结论似乎是证据确凿了?其实事实远非如此,今天就让我这个超级恐龙迷来和大家聊聊恐龙的智力吧。
恐龙生活于距今约6500万年~2.5亿年前,现已灭绝,因此考证恐龙的智力似乎难于上青天。但现代科学家们通过发掘日益增加的恐龙化石,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发现了恐龙智力的秘密。
让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假设开始:地球各时期的统治者是当时最聪明的动物。看看现在的地球统治者——人类吧,人无疑是现在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因此人的大脑也比任何非哺乳动物及大部分哺乳动物(如马、大猩猩等)要大。由此看来,智力与大脑重量有直接关系。
那么一亿年前地球的统治者恐龙的智力情况如何呢?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霍普森教授运用EQ值(即Encephalization Quotient,中文译为脑化系数,是恐龙实际脑重与相同体重爬行类的标准脑重比)把主要恐龙的智力进行了排位,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食草恐龙智力普遍较低。分布广、易生长、数量庞大的植物是此类恐龙的主要食物。“饭来张口”的轻松生活让食草恐龙养成了只动口不动脑的生活习性。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逐渐演化出庞大的身躯和相对微小的大脑;大部分食草恐龙的四足全用来行走,以寻找植物或逃避食肉恐龙的猎杀。微小的大脑意味着低智,这让食草恐龙只能位于食物链底端,成为被鱼肉的对象。
例如蜥脚类迷惑龙是体重30t的庞然大物,这种巨型蜥脚类恐龙只有狭小的口腔和稀疏的牙齿,必须每天不停的进食才能维持生命。这份时时刻刻“吃吃吃”的工作让它心无旁骛,也为它造就了一颗仅网球大小的大脑,智力垫底也就理所当然了。
相反,食肉恐龙的主食为活动的动物。相对于遍布地球的植物,动物不仅资源稀缺,而且还会移动、隐藏和反击,这让食肉恐龙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费尽心机。通过生物进化,大自然为这类不断思考的恐龙配备了适中的体重、能实现部分“手”的功能的灵活上肢、以及一颗更大的大脑,以便它们能捕食相对智商较低的食草恐龙。
看看前文提到的霸王龙吧。霸王龙除了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身体,它的前肢还生有长指和爪,便于抓握和撕扯猎物。另外,类似人类双眼,霸王龙的眼窝向前,双眼位于近乎同一平面,这更易于聚焦猎物、判断距离、提高捕猎成功率。霸王龙身体上这些复杂的生理功能由一颗与人脑重量相似的大脑控制。成年霸王龙的大脑容量约1300cm3,重量约1.2kg,是大脑最大的恐龙之一,这在当时可以算是地球上十分聪明的动物了。所以凭借“体力+智力”爬到食物链顶端的霸王龙绝对是“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的表率!
但为何霸王龙不如大脑重量远小于它的伤齿龙聪明?原来动物的智力不仅取决于大脑的绝对重量,更要参考大脑与身体的重量比;此外,动物的体型应大小适中,这样的身体在及时执行大脑复杂命令的同时,也不会给大脑造成过于沉重的负担。伤齿龙高度约1m,体重约60kg,身体十分灵活,并且拥有整个恐龙群体中最高脑身质量比,摘得“最聪明恐龙”桂冠也就顺理成章了。
此外,伤齿龙眼睛很大,而且它的眼睛比其他大部分食肉恐龙还要朝向前方,表明伤齿龙有比其他食肉恐龙更好的深度知觉和夜视能力。这些优势让伤齿龙的大脑在指挥身体基本机能之外,还能有充分的空间来完成复杂的思考。因此伤齿龙不仅捕食时能够使出“三脚齐出”(两根上肢+一根下肢)的独门秘籍,而且还能通过语言沟通、团队合作来提高捕食成功率。这些独特的生理特征都是高智力动物的重要象征。加拿大古动物学家戴尔罗素就此发出感叹:如果没有几千万年前的灭顶之灾,聪明絕顶的伤齿龙最有可能从史前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进化为代替人类的地球统治者——恐人!
完成以上对恐龙智力的分析,除了让我得出恐龙并非都是呆瓜的结论,更让我这个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天沙发上种土豆的小朋友惊出了一身冷汗:我这是要堕落为食草恐龙的节奏呀!如果希望在未来成为一个聪明的“恐龙”,我从现在开始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多吃各种营养食物,让自己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其次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总结思考,这样才能不断输送脑动力,练就强健的大脑。孔夫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嘛!第三,要多锻炼身体,增进自身反应力、协调力,让自己的大脑与身体达到最佳质量比。做好以上三点,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成为人类中的“伤齿龙”!
收稿日期:2018-12-4
一提到恐龙,大家的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庞然大物”、“凶残无比”等形象。回想一下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霸王龙吧,电影中的它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遇事就用“暴怒+蛮力”解决,“有勇无谋”似乎非它莫属。而温文尔雅的剑龙,体重2t而脑重仅10g,这核桃般大小的大脑与其庞大的身躯比起来,简直就是“有头无脑”。如此看来,恐龙超级笨的结论似乎是证据确凿了?其实事实远非如此,今天就让我这个超级恐龙迷来和大家聊聊恐龙的智力吧。
恐龙生活于距今约6500万年~2.5亿年前,现已灭绝,因此考证恐龙的智力似乎难于上青天。但现代科学家们通过发掘日益增加的恐龙化石,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发现了恐龙智力的秘密。
让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假设开始:地球各时期的统治者是当时最聪明的动物。看看现在的地球统治者——人类吧,人无疑是现在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因此人的大脑也比任何非哺乳动物及大部分哺乳动物(如马、大猩猩等)要大。由此看来,智力与大脑重量有直接关系。
那么一亿年前地球的统治者恐龙的智力情况如何呢?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霍普森教授运用EQ值(即Encephalization Quotient,中文译为脑化系数,是恐龙实际脑重与相同体重爬行类的标准脑重比)把主要恐龙的智力进行了排位,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食草恐龙智力普遍较低。分布广、易生长、数量庞大的植物是此类恐龙的主要食物。“饭来张口”的轻松生活让食草恐龙养成了只动口不动脑的生活习性。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逐渐演化出庞大的身躯和相对微小的大脑;大部分食草恐龙的四足全用来行走,以寻找植物或逃避食肉恐龙的猎杀。微小的大脑意味着低智,这让食草恐龙只能位于食物链底端,成为被鱼肉的对象。
例如蜥脚类迷惑龙是体重30t的庞然大物,这种巨型蜥脚类恐龙只有狭小的口腔和稀疏的牙齿,必须每天不停的进食才能维持生命。这份时时刻刻“吃吃吃”的工作让它心无旁骛,也为它造就了一颗仅网球大小的大脑,智力垫底也就理所当然了。
相反,食肉恐龙的主食为活动的动物。相对于遍布地球的植物,动物不仅资源稀缺,而且还会移动、隐藏和反击,这让食肉恐龙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费尽心机。通过生物进化,大自然为这类不断思考的恐龙配备了适中的体重、能实现部分“手”的功能的灵活上肢、以及一颗更大的大脑,以便它们能捕食相对智商较低的食草恐龙。
看看前文提到的霸王龙吧。霸王龙除了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身体,它的前肢还生有长指和爪,便于抓握和撕扯猎物。另外,类似人类双眼,霸王龙的眼窝向前,双眼位于近乎同一平面,这更易于聚焦猎物、判断距离、提高捕猎成功率。霸王龙身体上这些复杂的生理功能由一颗与人脑重量相似的大脑控制。成年霸王龙的大脑容量约1300cm3,重量约1.2kg,是大脑最大的恐龙之一,这在当时可以算是地球上十分聪明的动物了。所以凭借“体力+智力”爬到食物链顶端的霸王龙绝对是“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的表率!
但为何霸王龙不如大脑重量远小于它的伤齿龙聪明?原来动物的智力不仅取决于大脑的绝对重量,更要参考大脑与身体的重量比;此外,动物的体型应大小适中,这样的身体在及时执行大脑复杂命令的同时,也不会给大脑造成过于沉重的负担。伤齿龙高度约1m,体重约60kg,身体十分灵活,并且拥有整个恐龙群体中最高脑身质量比,摘得“最聪明恐龙”桂冠也就顺理成章了。
此外,伤齿龙眼睛很大,而且它的眼睛比其他大部分食肉恐龙还要朝向前方,表明伤齿龙有比其他食肉恐龙更好的深度知觉和夜视能力。这些优势让伤齿龙的大脑在指挥身体基本机能之外,还能有充分的空间来完成复杂的思考。因此伤齿龙不仅捕食时能够使出“三脚齐出”(两根上肢+一根下肢)的独门秘籍,而且还能通过语言沟通、团队合作来提高捕食成功率。这些独特的生理特征都是高智力动物的重要象征。加拿大古动物学家戴尔罗素就此发出感叹:如果没有几千万年前的灭顶之灾,聪明絕顶的伤齿龙最有可能从史前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进化为代替人类的地球统治者——恐人!
完成以上对恐龙智力的分析,除了让我得出恐龙并非都是呆瓜的结论,更让我这个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天沙发上种土豆的小朋友惊出了一身冷汗:我这是要堕落为食草恐龙的节奏呀!如果希望在未来成为一个聪明的“恐龙”,我从现在开始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多吃各种营养食物,让自己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其次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总结思考,这样才能不断输送脑动力,练就强健的大脑。孔夫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嘛!第三,要多锻炼身体,增进自身反应力、协调力,让自己的大脑与身体达到最佳质量比。做好以上三点,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成为人类中的“伤齿龙”!
收稿日期: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