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雨污分流正本清源改造要点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b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成为生活中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一直在处理但至今仍没有完全的解决,本文提出雨污分流正本清源的方法,而且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完善现有排水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雨污分流;正本清源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urban sewage become the life of a serious problem, although this problem has been in dealing with but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solv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riginal method of the sewerage radical, and the various research, to improve existing drainage system, improving sewage collection rate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rain the sewerage; Radical original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深圳市现有排水体系是按照雨污分流的理念建设的,但由于城市建设速度过快,管网建设规划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错接乱排现场严重,大量的污水通过城市排水管网流入河流或大海,导致河流、海水熏黑,这就和深圳“国际花园城市”很不匹配。为此,深圳市政府决定将深圳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在充分调查了解深圳排水管网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区域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经济,满足实际的设计方案,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对区域的排水管网网络进行完善,提高污水收集率,改善城市市容环境、水环境和投资环境。
  
  二、设计原则
  (一)雨污分流、正本清源
  该排水系统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实施,结合已有的排水设施以及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等都是按照雨污分流进行水量计算的,任何雨污合流现象都可能造成排水系统的不正常运行或超负荷运行,导致污水厂负荷增加、运行费用增加。因此必须按照总体规划和原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意图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与正本清源工作。
  (二)遵循城市规划,并兼顾现状
  本工程设计原则上应遵循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圳市盐田分区规划(修编)》及各片区法定图则,但也要切合实际情况,尤其要与正在或即将建设的工程相协调,强调可操作性。由于工程范围内大部分为建成区,任何区域设施的改造都会对城市环境、交通及城市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尽可能利用原有排水设施,减少工程实施对人们生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工程投资。
  (三)工程措施与行政措施并举
  对于市政污水系统相对完善的片区,相关主管部门应责令污水管道服务范围内各住宅小区的错接乱接的雨、污水管道用户限期改正;核实流域内排水系统现状,对于雨污水系统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改造;對于没有市政雨污水管的地方,根据相应的规划或实际情况建设排水系统。
  
  三、设计方案
  本工程为彻底解决深圳水污染问题,对深圳从污水处理厂至市政道路污水管、市政道路污水管至小区旧村道路污水管、小区旧村道路污水管直至建筑物排水出户管、阳台立管的整个污水系统都进行完善改造,管道基本上沿市政道路、小区及旧村道路敷设。其中小区、旧村内道路污水管及至建筑物污水出户管、阳台立的污水支管完善改造是本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工程所采取的总体实施顺序为首先根据污染源的实际情况实施排水管网的改造完善(整改、截流、正本清源等)、系统整合,使污水系统能健康运营,远期工程在片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按分流制实施排水系统,避免留下污染隐患。
  
  四、改造实施方案
  (一)市政道路污水管道建设完善
  在已建成道路下埋设排水管,必然要损坏现状道路路面、雨水口及电缆沟等等其它设施,施工中损坏的这类设施均需修复,同时为降低施工对交通等的不利影响,设计管道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结构壁排水管,开挖管槽采用石粉渣回填。
  (二)小区内部污水系统改造完善
  巷道及建筑物户外排水系统改造完善包括:小区出户管与市政雨污水管的连接;小区内部排水管网改造;小区内经营性排水户(酒楼、发廊、洗车场等)的接管纠错;天面与阳台立管的雨污分流改造。
  (三)巷道及建筑物户外排水系统改造完善
  管道改造做到每栋建筑物污水有出路,设计管道最小管径为DN300mm。在建成的小区道路及巷道下挖设管道是可行的。但在建成区埋设排水管,必然要损坏现状道路路面、雨水口、化粪池及电缆沟等等其它设施,施工中损坏的这类设施均需修复,同时为降低施工难度及不利影响,设计管道采用塑料排水管,开挖管槽采用石粉渣回填。
  (四)城中村排水系统改造完善
  区内城中村内建筑物排列杂乱无章,建筑物间地面高低不平,村内居民进出道路狭窄、不规则,排水系统均为雨污混(合)流,村内甚少看到雨水口,大部分雨水靠路面漫流,有一些排水明沟,大部分建筑物雨水立管散排向地面,雨污合流立管直接入地与化粪池、盖板沟、合流管相接,旧村6层以下民房占多数,有的村内还有一些砖结构危房。此类城中村改造要结合每个城中村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城中村设计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如盐田坳片朝阳围、江屋村等旧村内部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制,外部市政排水系统基本较为完善,只需对其加建内部排水系统;对于部分地势较低,周边市政道路下污水系统标高较高,村内污水无法自流排出的城中村,要充分考虑周边排水设施近远期规划,看是否有规划范围内的管网标高符合要求,尽可能的采用重力流接入现有排水体系;若周边现有管网以及规划内管网均无法满足标高要求,则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可采取加设提升泵站或者专门建设一套雨污水系统接入外围符合标高要求的管道或者污水厂内。
  在城中村内埋设污水、雨水管道,必然要损坏现状道路路面、雨水口、化粪池及电缆沟等等其它设施,施工中损坏的这类设施均需修复,同时为降低施工难度及不利影响,设计管道采用塑料排水管,开挖管槽采用石粉渣回填。
  (五)小区天面与阳台立管雨污分流改造
  需要对建筑物排水立管做雨污分流改造的小区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阳台立管散排至地面的可视为无污水流入,入地的阳台立管多为有污水流入。但归纳起来,有问题的排水立管改造方案有以下几种:
  1.层高超过15层(不含15层)的建筑物,增加立管困难,可以把立管直接改接至小区内污水井。
  2.层高在8层以内(含8层)的建筑物,立管改造容易,改造方案是:在建筑物上把雨水斗与现状水落管在近屋顶处分离,在现状水落管旁对应加设通往屋顶的水落管与雨水斗连接上,连接了建筑物阳台、厨房排污管的原有水落管就改成了分流的排污立管,把排污立管改接至小区内污水井;新建屋顶水落管接至小区内雨水井,从而达到把建筑物立管雨污分流的目的。
  3.层高在9~15层的建筑物,立管改造视具体情况采用前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在下一阶段施工图阶段予以落实。
  
  五、改造实施措施
  (一)管材选取
  在设计时,对拟选用管材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结合深圳市管材使用经验,建议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该种管材糙率小、自重轻,输送流量大的特点,适合改造项目零星、交通运输不便、施工周期短的情况。HDPE中空壁缠绕管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属于柔性管道,可承受较强的外冲击力及更大的路基不平衡沉降。它轻质高强、输水量大、无毒害、无二次污染、安装连接方便、工期短和综合投资低。此外,HDPE中空壁缠绕管可以根据用户的各种特殊使用要求,制造出各种规格、压力等级或其它特殊性能的产品。正因为HDPE中空壁缠绕管具有以上一系列优点,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管等其它管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本工程在管道工程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荷载等选用不同级别刚度的HDPE中空壁缠绕管。
  (二)雨污合流立管改造
  改造雨污合流立管需在立管上部将天面雨水分流至新增雨水立管,并就近接入雨水管道,原合流立管在天面雨水分流处下部断开,增设污水通气管伸到天面以上0.6m,此合流立管经改造后变为污水立管,下部接入污水管道。
  (三)污水管网的错接与纠正
  深圳市辖区内的雨水和污水管道建设,应结合排水管网相关规划,尽可能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进行施工改造。对于辖区内现有接驳错误的排水管网,应及时纠正改造,尽快完善现有排水系统。这之间,城市市政管网接驳错误,由市政府解决;用户排水管道和市政管道之间出现错误的,由商业负责人或单位负责纠正。
  
  六、结语
  本项目雨污分流的改造建设理念,对深圳市现有排水系统的缺陷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但是雨污混流、错接乱排的主要原因是用户,所以要实现雨污分流,保障改造完成后的成果,还需要深圳市相关职能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执法管理,坚决查处违法排水现象,建立了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剑锋。 雨污分流应当因地制宜[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1)。[2]刘艳慧,王静,叶凤芬,杨蓉,李云春,赵声玉。 昆明市庭院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初探[J]。 森林工程,2011,(3)。[3]张燕铭。 加强污水设施建设监管力度 长效有序贯彻雨污分流标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4]邵建越,盛宇翔,黄耆馨,吴迪迪,郑学娟。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提高雨污分流效果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2010,(2)。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的结合诞生了智能建筑,它代表了建筑业向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智能建筑建设水平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关于智能建筑的监理体系显得适时且必要。  关键词:智能建筑监理体系  Abstract: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engine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与文化娱乐场所,而且还能为人们创造游览和观赏的艺术空间。本文分析了如何做好园林绿化监理。  关键词:园林绿化监理及特点的特殊性  Abstract: the landscap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providing people with rest and the cultur
期刊
摘要:本工程通过对华北地区某小城镇污水水质分析,筛选出两种污水处理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了本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  关键词:生物脱氮除磷 氧化沟 A/A/O生物处理工艺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through to a small town in north China sewag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and screened two
期刊
摘要:施工企业为了在建设项目中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可见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合同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就合同管理与造价的关系及如何在合同管理中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施工合同;合同管理;造价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onstruction p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失控是当前电力建设领域的普遍现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方法上,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都是为解决电力建设领域“三超”现象而需要极力强化的关键措施。本文结合电力建设项目的特点,探讨如何在设计阶段控制电力工程造价。  关键词:电力工程;限额设计;造价控制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is the current electric powe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现状,深入总结了有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lapidated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further summarizes relevant measures.  K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综述了建筑工程中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并结合施工经验,分析了建筑给排水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施工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water quality control measure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纵观建筑行业,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切实搞好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层层把关,层层落实,管理出效益,从而实现项目规范化的管理目标,下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作出异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期刊
摘要:温度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裂缝类型,也是土木工程界至今尚难以很好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之一。在南水北调中线刁河渡槽施工中,采取了预防和控制温度裂缝的一系列实践证明,在大体积、高标号混凝土的施工及在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地区混凝土的施工中,是可以采取综合温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温度裂缝,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水景、园路、植物景观来进行概述,并对当今园林景观设计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健词:园林;景观;美感;自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the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