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人们求职和升职的重要筹码,每年都有很多人奔波在考证的路上。9月份可以说是考证的旺季,很多人走进考场,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在北京市劳动力市场,记者随意翻看了几份求职登记表,在职业技术资格一栏中,几乎每个求职者都填写了一至三个甚至更多的职业资格证明,其中以文秘、财会、计算机、物业管理、法律等专业居多。在一些求职者看来,职业资格证书俨然就是"就业通行证"。 就连不少在读的研究生、大学生也忙着参加各种各样资格证书的培训班,准备参加考试。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目前我国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0%是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考试大概分三大类:最多的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如会计、计算机软件水平等等;还有一类执业资格考试,比如注册建筑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再有就是包括英语在内的叫做职务评估评聘专项考试。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不少人对考证就业持有疑义。尤其是对现在各种认证机构越来越多、拿到证书的人也多如繁星的现象表示怀疑。有人说:“现在的证书太容易拿了,我们有些同学、朋友花一百元钱把题库搞到了,这种证书太垃圾了。”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认证,用人单位同样感到迷惑。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分析说,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几乎成为学历教育的延续。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且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它有序的流动,避免一些低级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资格证书能起到一种人才的过滤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多不是必须的,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我们国家转轨时期出现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强调的是正规的教育,比如说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如果你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了,你当然可以当法官、当律师。有些门槛设置是必须的,有些就不太必须,有些简直可以说就是腐败,就是重复设置。人家明明是大学毕业了,而且是这专业的,应该说他基础知识平台搭得比较好,他不需要再设置若干个细的门槛,若干个大的门槛。
职业资格证书对于通才教育的理念是个挑战。大家知道,现在大学应该是通才的,发达国家本科中没有医学、法学专业,必须到研究生才能选医学还是法学。现在我们大学也开始走这条道路,我们把1024个专业合并成500个,将来再合并成300个,这就是通才教育。
周孝正教授说:因为我们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优秀劳动力就业市场竞争很激烈,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发展得很快。过去同龄人只有5%接受高等教育,现在已经扩大到10%,将来要扩大到15%,就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占到当年同龄人的15%。这对我们国家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我们的同龄人大概是2000万,15%就是300万。明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达到250万,导致优秀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性,这时候大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除了有文凭还需要有一些专业的证书,这些专业证书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讲并不是很难。
前不久我们注意到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现在逐渐取代以身份或者以地域来限制公民选择职业自由,就业领域会逐渐向个人职业能力方向发展。这种转变方向是对的,因为原来我们中国是一个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比如北京市的司机,你是农工,你没有城市户口,是不允许你从事的。现在只要你有驾照,你多少年没有出车祸,这个门槛就变得比较宽泛了,使劳动力跨省,甚至跨国流动。我是一个精算师,我可以在全世界流动,这实际上是一个好的事情。它使得我们社会越来越开放,使得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通畅,而把那种所谓原来的身份变成一种技能,是先进文化的方向。
当然现在有的资格认证,不能完全代表劳动者能力,最大的问题,是有些新兴的领域没有标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他大学本科都没有毕业,他就可以创造一个所谓世界的龙头软件产业。你办一个软件的公司,你这个公司的法人没有一个专业证书。所以说现在我们认为问题就出在这里,很多的企业法人、民营企业家,他们没有专业的证书,他们可以当经理当老板当总裁,但他们雇人时就要有门槛了,很荒诞,这实际上是转轨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现象。
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且你在市场的竞争之中,你能够创造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你只要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你就可以成功,对于我们设立的这些所谓的门槛,他应该是一个相反的运动。就是说我什么证书也没有,我就能够办一个企业,我就靠着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我就可以赚钱,它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精髓。
资格认证要跟三教统筹。三教就是扫盲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不要重复。现在我们这些文凭,在一定意义上讲已经是门槛了,已经是一种职业资格认证的一个标志了,在这个标志之上再加若干个标志就有浮躁的嫌疑,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是泡沫。
记者了解到,在未来的五年内,我国劳动力市场70%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将持证上岗,到那时候,几乎覆盖社会各个行业的100多种职业,1000多个工种都将实行劳动力就业准入制度。据国家人事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7000个,平均每年有400万人参加不同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全国累计共有3500多万人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在8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颁布了第三批国家职业标准,涉及52个行业。这样我国颁布的职业标准就达到了102个,其中涉及国家准入的超过70多个。那么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当中,到底有哪些是具有未来市场的价值呢?
周孝正教授希望颁布的这些标准应该全面的跟国际社会接轨,这是最关键的。还有一个就是说要考虑“德”,我们国家会计学院成立的时候,朱总理题字中有一句话叫不做假账。专业技能比起诚信还是次要的,最关键的还是道德。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目前我国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0%是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考试大概分三大类:最多的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如会计、计算机软件水平等等;还有一类执业资格考试,比如注册建筑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再有就是包括英语在内的叫做职务评估评聘专项考试。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不少人对考证就业持有疑义。尤其是对现在各种认证机构越来越多、拿到证书的人也多如繁星的现象表示怀疑。有人说:“现在的证书太容易拿了,我们有些同学、朋友花一百元钱把题库搞到了,这种证书太垃圾了。”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认证,用人单位同样感到迷惑。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分析说,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几乎成为学历教育的延续。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且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它有序的流动,避免一些低级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资格证书能起到一种人才的过滤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多不是必须的,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我们国家转轨时期出现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强调的是正规的教育,比如说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如果你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了,你当然可以当法官、当律师。有些门槛设置是必须的,有些就不太必须,有些简直可以说就是腐败,就是重复设置。人家明明是大学毕业了,而且是这专业的,应该说他基础知识平台搭得比较好,他不需要再设置若干个细的门槛,若干个大的门槛。
职业资格证书对于通才教育的理念是个挑战。大家知道,现在大学应该是通才的,发达国家本科中没有医学、法学专业,必须到研究生才能选医学还是法学。现在我们大学也开始走这条道路,我们把1024个专业合并成500个,将来再合并成300个,这就是通才教育。
周孝正教授说:因为我们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优秀劳动力就业市场竞争很激烈,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发展得很快。过去同龄人只有5%接受高等教育,现在已经扩大到10%,将来要扩大到15%,就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占到当年同龄人的15%。这对我们国家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我们的同龄人大概是2000万,15%就是300万。明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达到250万,导致优秀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性,这时候大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除了有文凭还需要有一些专业的证书,这些专业证书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讲并不是很难。
前不久我们注意到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现在逐渐取代以身份或者以地域来限制公民选择职业自由,就业领域会逐渐向个人职业能力方向发展。这种转变方向是对的,因为原来我们中国是一个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比如北京市的司机,你是农工,你没有城市户口,是不允许你从事的。现在只要你有驾照,你多少年没有出车祸,这个门槛就变得比较宽泛了,使劳动力跨省,甚至跨国流动。我是一个精算师,我可以在全世界流动,这实际上是一个好的事情。它使得我们社会越来越开放,使得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通畅,而把那种所谓原来的身份变成一种技能,是先进文化的方向。
当然现在有的资格认证,不能完全代表劳动者能力,最大的问题,是有些新兴的领域没有标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他大学本科都没有毕业,他就可以创造一个所谓世界的龙头软件产业。你办一个软件的公司,你这个公司的法人没有一个专业证书。所以说现在我们认为问题就出在这里,很多的企业法人、民营企业家,他们没有专业的证书,他们可以当经理当老板当总裁,但他们雇人时就要有门槛了,很荒诞,这实际上是转轨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现象。
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且你在市场的竞争之中,你能够创造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你只要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你就可以成功,对于我们设立的这些所谓的门槛,他应该是一个相反的运动。就是说我什么证书也没有,我就能够办一个企业,我就靠着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我就可以赚钱,它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精髓。
资格认证要跟三教统筹。三教就是扫盲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不要重复。现在我们这些文凭,在一定意义上讲已经是门槛了,已经是一种职业资格认证的一个标志了,在这个标志之上再加若干个标志就有浮躁的嫌疑,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是泡沫。
记者了解到,在未来的五年内,我国劳动力市场70%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将持证上岗,到那时候,几乎覆盖社会各个行业的100多种职业,1000多个工种都将实行劳动力就业准入制度。据国家人事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7000个,平均每年有400万人参加不同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全国累计共有3500多万人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在8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颁布了第三批国家职业标准,涉及52个行业。这样我国颁布的职业标准就达到了102个,其中涉及国家准入的超过70多个。那么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当中,到底有哪些是具有未来市场的价值呢?
周孝正教授希望颁布的这些标准应该全面的跟国际社会接轨,这是最关键的。还有一个就是说要考虑“德”,我们国家会计学院成立的时候,朱总理题字中有一句话叫不做假账。专业技能比起诚信还是次要的,最关键的还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