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是高等院校机制专业发展面临的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机制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现了影响学生创新的主要因素,经过分析得出: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过硬,以及学校的创新环境、氛围不浓,缺少实验室是主要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实验室的建设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机械创新能力 问卷调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面临着市场严峻的竞争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具有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和摇篮。然而机电专业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如何培养机制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机制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影响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1 机械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在充分发挥设计者创造性的前提下,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从而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机构或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1]。
机械创新能力通常包括创新基础、创新才能和创新意识
1.1 创新基础
创新基础是指学生具备雄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创新设计是一种实践活动,在构思、设计、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它是实现创新的基本前提。基础知识包括在机械设计领域内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知识,另外还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工和电子、单片机、液压传动等相关课程的知识。丰富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精神的条件,没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没有创新的实力。一个学生要想具备创新能力,只有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机、电、液和计算机有机的结合,才能够实现创新。
1.2 创新才能
创新才能通常包括科学观察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另外还包括总结、概括和正确描述科研成果的能力。创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学生缺少敏锐的科学观察能力,就很难发现现实生活中,某类机械或产品的不足之处,从而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来源。同样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也很关键,尤其是女同学的动手能力较差。往往有了新的观点或是想法,因为动手能力较差,而放弃创新机会。
1.3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知识创新的先决条件。通常包括渴求创新、足够的自信和顽强的意志、协助精神以及善用机遇的能力。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创新的渴望非常的重要,有渴望才会有创新的动力。足够的自信和顽强的意志,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害怕困难,不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少自信和顽强的意志,最终会导致半途而废。另外协作精神也非常重要,因为创新发明是一件繁锁的脑力劳动,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比较困难,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大家负责不同的工作,团结一致,才能够实现。
2 影响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调查
从主观的角度讲,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大学四年期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做了一定的发明,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出创新发明。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作者从机械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出发,经过多个方面分析考虑,对以下15个问题做了抽样问卷调查:(1)学生是否缺少丰富的想象力?(2)对现实生活中某些机械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3)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应该加大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4)学校内机械创新的环境、氛围如何?(5)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后,动手制作能力如何?(6)搜集资料和检索文献的能力如何?(7)发现问题后,是否比较懒惰,不善于思考?(8)发现问题后,是否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不知从何处着手改进、创新呢?(9)发现问题后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否认为缺少实验室和制作工具呢?(10)在创新的过程中,从何处获得科研经费呢?(11)在创新的过程中,是自己独立完成呢?还是需要合作伙伴的帮助呢?(12)在创新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家人和朋友对你的鼓励呢?(13)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专业老师的帮助吗?(14)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问题或困难时,是放弃还是继续坚持呢?(15)在创新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否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调查对象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机制专业1-3年级的学生,抽样时考虑了性别、学习成绩。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89份。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的1-15对应于问卷调查中的15个问题,顺序不变。从调查结果表中可以看出第八项(容易发现问题,但专业知识不足,不知从何处着手改进、创新)对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占总人数的67%;其次是第七项(发现了问题,比较懒惰,不善于思考)和第九项(能够解决问题,但缺少实验室、制作工具)分别占总人数的54%和60%,对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的影响也较大;另外是第四项(学校内创新的环境、氛围不浓)占总人数50%和第十四项(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缺少耐力,信心不足,半途而费)占47%,对创新也有较大的影响。
3 原因分析与相应的措施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是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察能力的,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某类机械或产品的不足。但是问题是发现了问题之后,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而无法解决问题。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不足,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学生自身原因。不喜欢学习,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动性,甚至有些学生逃课、上课睡觉或是玩手机上网。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管理,加强学风的建设,辅导员要经常与授课老师联系,另外老师要主动与学生联系,交谈,找到原因,逐渐改进。二是授课教师的原因。有些科目的老师比较年青,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实际工程案例联系较少,与其他科目的知识联系不上,致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知识点的跳跃性较大,与其他课程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另外老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80%以上的课程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比较枯燥、难懂,这样日积月累,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2]。因此老师要及时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工程案例,走进科学、我爱发明等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针对学校内创新的环境、氛围不浓以及缺少实验室和制作工具的问题,应该从学校的高层领导到系领导再到机械教研室教师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并提供适量的经费支持,为学生开辟出创新实验室。对做出创新发明的学生给予表彰,以鼓励其他学生。另外还应该在学校内定期举行创新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学校做创新报告等活动,加强创新教育[3]。
大多数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因为缺少毅力,信心不足,半途而费。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在精神上经常鼓励他们,并在专业知识上给予大力帮助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面对困难,从而实现创新。
4 结论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如果每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本文从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机制专业的学生出发,对其做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发现了影响应用型人才机械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各大院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层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从晓霞.机械创新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M].第一版.2008.7.
[2] 黄珊珊,王会来,刘松年.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科技管理研究[J]. 2009.12.
[3] 尹聪莉,刘薰词.我国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现代教育[J].2008.10.
[4] 易元祥.推荐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高等理科教学[J].2008.1.
【关键词】机械创新能力 问卷调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面临着市场严峻的竞争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具有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和摇篮。然而机电专业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如何培养机制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机制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影响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1 机械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在充分发挥设计者创造性的前提下,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从而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机构或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1]。
机械创新能力通常包括创新基础、创新才能和创新意识
1.1 创新基础
创新基础是指学生具备雄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创新设计是一种实践活动,在构思、设计、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它是实现创新的基本前提。基础知识包括在机械设计领域内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知识,另外还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工和电子、单片机、液压传动等相关课程的知识。丰富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精神的条件,没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没有创新的实力。一个学生要想具备创新能力,只有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机、电、液和计算机有机的结合,才能够实现创新。
1.2 创新才能
创新才能通常包括科学观察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另外还包括总结、概括和正确描述科研成果的能力。创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学生缺少敏锐的科学观察能力,就很难发现现实生活中,某类机械或产品的不足之处,从而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来源。同样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也很关键,尤其是女同学的动手能力较差。往往有了新的观点或是想法,因为动手能力较差,而放弃创新机会。
1.3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知识创新的先决条件。通常包括渴求创新、足够的自信和顽强的意志、协助精神以及善用机遇的能力。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创新的渴望非常的重要,有渴望才会有创新的动力。足够的自信和顽强的意志,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害怕困难,不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少自信和顽强的意志,最终会导致半途而废。另外协作精神也非常重要,因为创新发明是一件繁锁的脑力劳动,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比较困难,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大家负责不同的工作,团结一致,才能够实现。
2 影响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调查
从主观的角度讲,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大学四年期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做了一定的发明,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出创新发明。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作者从机械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出发,经过多个方面分析考虑,对以下15个问题做了抽样问卷调查:(1)学生是否缺少丰富的想象力?(2)对现实生活中某些机械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3)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应该加大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4)学校内机械创新的环境、氛围如何?(5)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后,动手制作能力如何?(6)搜集资料和检索文献的能力如何?(7)发现问题后,是否比较懒惰,不善于思考?(8)发现问题后,是否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不知从何处着手改进、创新呢?(9)发现问题后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否认为缺少实验室和制作工具呢?(10)在创新的过程中,从何处获得科研经费呢?(11)在创新的过程中,是自己独立完成呢?还是需要合作伙伴的帮助呢?(12)在创新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家人和朋友对你的鼓励呢?(13)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专业老师的帮助吗?(14)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问题或困难时,是放弃还是继续坚持呢?(15)在创新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否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调查对象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机制专业1-3年级的学生,抽样时考虑了性别、学习成绩。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89份。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的1-15对应于问卷调查中的15个问题,顺序不变。从调查结果表中可以看出第八项(容易发现问题,但专业知识不足,不知从何处着手改进、创新)对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占总人数的67%;其次是第七项(发现了问题,比较懒惰,不善于思考)和第九项(能够解决问题,但缺少实验室、制作工具)分别占总人数的54%和60%,对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的影响也较大;另外是第四项(学校内创新的环境、氛围不浓)占总人数50%和第十四项(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缺少耐力,信心不足,半途而费)占47%,对创新也有较大的影响。
3 原因分析与相应的措施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是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察能力的,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某类机械或产品的不足。但是问题是发现了问题之后,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而无法解决问题。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不足,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学生自身原因。不喜欢学习,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动性,甚至有些学生逃课、上课睡觉或是玩手机上网。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管理,加强学风的建设,辅导员要经常与授课老师联系,另外老师要主动与学生联系,交谈,找到原因,逐渐改进。二是授课教师的原因。有些科目的老师比较年青,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实际工程案例联系较少,与其他科目的知识联系不上,致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知识点的跳跃性较大,与其他课程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另外老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80%以上的课程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比较枯燥、难懂,这样日积月累,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2]。因此老师要及时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工程案例,走进科学、我爱发明等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针对学校内创新的环境、氛围不浓以及缺少实验室和制作工具的问题,应该从学校的高层领导到系领导再到机械教研室教师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并提供适量的经费支持,为学生开辟出创新实验室。对做出创新发明的学生给予表彰,以鼓励其他学生。另外还应该在学校内定期举行创新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学校做创新报告等活动,加强创新教育[3]。
大多数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因为缺少毅力,信心不足,半途而费。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在精神上经常鼓励他们,并在专业知识上给予大力帮助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面对困难,从而实现创新。
4 结论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如果每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本文从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机制专业的学生出发,对其做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发现了影响应用型人才机械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各大院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层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从晓霞.机械创新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M].第一版.2008.7.
[2] 黄珊珊,王会来,刘松年.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科技管理研究[J]. 2009.12.
[3] 尹聪莉,刘薰词.我国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现代教育[J].2008.10.
[4] 易元祥.推荐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高等理科教学[J].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