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颜色词“青”浅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颜色词“青”具有多义性,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青”失去了其正统地位。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借助CCL语料库,探讨现代汉语颜色词“青”的意义系统及其始源域和投射域的关系。
  关键词:“青” 隐喻义 始源域 目标域
  一、引言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目前对颜色词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的是Berlin和Key对100多种语言的调查,其成果是总结出任何语言的基本颜色词都不出11个词的范围。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是现代汉语颜色词群研究的重要成果,将物理学、认知理论的成果应用于现代汉语颜色词群的语言学研究,此书主要研究了红、黄、绿、蓝、黑、紫、褐、白、灰色调。刘丹青(1990)根据汉语特点进行划分认为基本颜色词分别为白、黑、红、黄、绿、紫、蓝、灰8个。这些研究都没有将“青”归入基本颜色词,而“青”从春秋战国到元明清一直作为基本颜色词在使用。只是到了现代,受颜色认知、文化和语言习惯等的影响,颜色分工越来越明确,这与“青”的多义性相悖。因而“青”不易再作现代汉语的基本颜色词。所以对于颜色词“青”的研究存在很大的盲点和争议,至今没有系统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中“青”有哪些义项,哪些义项占主导地位,作为颜色词的“青”占多大比重,以及“青”的隐喻义的地位如何,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视角对“青”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丰富汉语词汇研究。
  本文的语料全部来自北大语料库(CCL),以“青”作为检索词,共检索到117681条语料,分别为当代口语、当代史传、当代应用文、当代报刊等12种,将这12种语料按照各自的数量提取1%,共1177条,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共计697条,对这些语料进行分类归纳。
  二、“青”的语义分析
  在传统文化中,“青”是正色。许慎《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东方”《释文》的解释为“谓日出也。”东方即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是开始新生命的地方。因此“青”是生命开始的象征,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象征着坚强、古朴、希望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可以看出“青”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语言精确性的提高,“青”作为颜色义的地位正在下降。根据所搜集的语料分析“青”有以下语义:
  (一)表颜色
  1.绿色
  (1)荷叶中空色青,形似象震,在人为阳瞻,生化之根蒂也。
  (2)余因其义,采用新绛和血,青葱管利气,再复理气血之品,配合成方,移治郁结伤中。
  (3)望着缀满野花与青草的土丘,心里默默问候:“爸爸,我们来看您啦!”
  例(1)(2)(3)句中无论是荷叶、大葱,还是绿叶,都沿用了“青”的本义“绿”。
  2.蓝色
  (4)不难设想,如果缺了新闻媒介的“鼎力相助”,文艺制作单位要想“包装”推出他们的作者、歌手、演员及其作品,无异于上青天,难乎其难。
  “青天”实际上是“蓝天”,这是语言上的传用,但在当代生活中,一般指天空时仍用“蓝天”,只在一些隐喻用法中,会用“青天”隐喻“清官”。
  3.黑色
  (5)是以朱氏此方,青黛抑肝之强;瓜蒌、海石肋肺之肃;诃子敛肺降火,则不止血而血止矣。
  (6)雷桂卿的枕头上,有一根长长的青丝,可以断定是悟心的头发,然则他真的用过雷桂卿的枕头。
  (7)海南的滨海有游人青睐的阳光、海水、沙滩、椰林,而热带山区旅游则拥有原始森林,珍惜动植物、温泉、岩洞、民俗、田园风光资源。
  例(5)中的“青黛”,以“青”代“眉”,所以此处“青”为“黑色”。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如同少妇的青丝随风飘扬,散发出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青丝,也喻指黑发。“青睐”中的“青”指人高兴的时候正看着,黑色的眼珠在中间,指喜爱或重视。
  (二)表年轻
  (8)与黄公略等青年秘密组织了“救贫会”,因秘密处死恶霸区盛钦遭通缉而逃离部队。
  (9)派出宣传组820个,深入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挽救失足青少年152人。
  (10)一代又一代的军农兵,把自己的“青春”献给部队军垦事业,许多将士不怕苦、不怕累,忘我地劳动、工作着,为部队的军垦事业作出了贡献。
  (11)老林说他第一次来这里还是知青,以后每次来这里的形态都不一样,雨水的冲刷会改变它们的模样,由于土的层次不同,冲刷后颜色也会改变。
  (12)早在30年前,周总理就曾指示:“一定要把青春期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
  例句中“青年、青少年、青春、知青、青春期、年青、共青团”都表示“年轻”义。
  (三)表技艺高超、学术高深。
  (13)在营救被判处死刑的被告这场戏中,他借助一种使绞架运动起来的奇特机械的重复出现,来形成一种节奏感。在这里蒙太奇的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爐火纯青”原指道士炼丹成功时的火候,后用此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青”指造诣高。
  (四)表示为官清廉、公正
  古代的清官,老百姓一般称其为“青天”。如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包拯。因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而著名,又能体恤民情,为民请命,被尊称为“包青天”;明代著名政治家海瑞,被尊称为“海青天”;还有明代的“袁青天”。
  (五)表官职高,前途光明
  (14)听他这样夸赞,罗姐心思有种说不出的舒服;人生得意之事,无过于从小相亲的熟人,看到此人肯争气、有出息、青云直上,刮目相看。   (六)表示幼稚的、无经验的、青涩的
  (15)35~44岁区研究人数最低,今天占39.6%的45岁以上的科技人员将退休离开科技战线,剩下的研究骨干将是“文革”后培训的毕业生,其间不可避免地出现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期”。
  (16)因此我像她重复的坐姿一样重复现在的话,我不断向她指明,是青梅竹马的可怕。
  (17)被征用的土地上有青苗的,用地单位应支付青苗补偿费,其标准为该作物一个栽培期的产值。
  例(15)中的“青黄不接”:青,田里的青苗;黄,已成熟的谷物。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暂时的缺乏。现特指人才方面后继无人。例(15)中的“人才断层期”就属于这一点。例(16)中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借指自幼相好的青年男女,从小开始的天真、纯洁的感情。例(17)中的“青苗”指处于生命、发育、生长的最初或相对较早阶段的没有成熟的庄稼。类似于“青葱”,“青葱岁月”即处于成长期间的年轻时期,用绿色代表年轻,说明不够成熟。
  (七)表欣赏、赏识
  (18)她们或许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或许独守枯灯寂寞一生,其命运,完全在于后宫里唯一的男人,是否垂青自己。
  (19)海南的滨海有游人青睐的阳光、海水、沙滩、椰林,而热带山区则拥有原始森林、珍惜动植物、温泉、岩洞、民俗、田园风光资源。
  “垂青、青睐”: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尊重和赏识。
  (八)表精神或友谊永远不会消失
  (20)梅园新村纪念馆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江泽民总书记来纪念馆参观时,曾题词:“梅园风范,万古长青”。
  (21)玩具被誉为“长春工业”,玩具市场“四季常青”。
  (22)自古以来,对于造诣深厚的书法作品,人们常常以“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等来形容技艺的精湛,汉唐以来,以毫写书,留于青史者,不在少数,而书法各派,亦各呈异彩。
  例(20)、(21)中“万古长青、四季常青”:比喻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例(20)中“梅花风范”即高洁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例(22)中书法作品或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九)表情感坚贞、始终不渝
  (23)最见特色的是,顾绣以针代笔,以丝线作丹青,以名迹作蓝本,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气韵生动,工细无匹,当时称为“画绣”。
  丹青:泛指绘画艺术,同时因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比喻坚贞;又因丹砂矿石颜料不易褪色,故史家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昭著。
  (十)表低贱、地位低下
  (24)于是胡雪岩随口报了四五个名字,都是青楼中善会凑趣的人物;古应春下笔如飞,写好了请柬,点一点主客一共七人,便即说道:“我们来个八仙过海。”
  此处“青楼”指豪华精致的雅舍。但在现代中,一般指妓院。另外,“青衫”指唐朝文官八品 、九品的服饰颜色。后借指低贱者的服色,并同时泛指官职卑微,现在几乎已经不用。
  (十一)转指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26)前一影片是一出轻松愉快的滑稽剧,很象学生的起哄;而后一影片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发疯似的绝望,一种无政府主义的骚乱,它同时向列宁和达赖喇嘛求救,对金钱与劳动、宗教与理智、西方世界与文化,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加以诅咒。
  例(26)中“青红皂白”指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来龙去脉、是非曲直。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指人不分是非等。
  (十二)表人的心情愤怒或患病时脸色难看
  (27)男孩此刻铁青着脸,他一声不吭地往前走。女孩似乎有些害怕地跟在他身后,她不时偷看他侧面的脸色。
  (28)金某,女,26岁。舌质淡红隐青,苔薄黄,脉弦细。
  (十三)指中国的一种器物?——青花瓷
  (29)在古老的庙学之地上,培养出赴美留学的研究生;在元代清华古窑址旁,建起了现代化的紫陶工艺美术厂,产品远销东亚、欧美。
  (30)就是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与茶葉、丝绸一起,作为最受欢迎的中国商品,运往亚欧非三大洲。
  根据所统计的语料及以上关于“青”的语义分析,将其列表如下: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由“青”的本义—颜色义隐喻出来的意义,然而在统计的语料中还有一些难以确定“青”到底是什么颜色,如表情感坚贞的“丹青”,表事情是非曲直的“青红皂白”,表人的心情愤怒或患病时表情难看的“铁青、青紫、青黑”等,表官职高的“青云”。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是其隐喻义。
  表2:CCL语料库中“青”的本义和隐喻义使用情况的数据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中,“青”的隐喻义的使用已经远远大于本义的使用,同时通过观察表3我们发现,“青”所投射的目标与范围很广,但是主要投射域还是在“年龄域”上。
  三、“青”的始源域域投射域的分析
  弗里德里希在其著作中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利用语言手段表达思想、在风格上增加魅力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思维的方法”(a way of thinking);同样,Lakoff和Johnson(1980/2003:7)也认为,我们不仅在语言上利用了“TIME IS MONEY”这个隐喻,而且也确实通过“MONEY”这个源概念,对我们所说的目标概念“TIME”进行思考或概念化。源概念和目标概念处于“认知模型”中,隐喻所转移的是整个认知模型的结构、内部关系或逻辑。即隐喻是把源模型的结构映射到目标模型上。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颜色的认知。“青”作为一个颜色词有基本义,但在考察现代汉语语料中可以发现,“青”是依赖于人类的体验性认知。这与Langacker的理论是一致的,其指出颜色域与时间域、空间域、情感域一样,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3]   以颜色域作为始源域,将颜色域的概念图示映射到非颜色域的事物上,通过颜色域的经验或感知来理解表达其他经验域的事物或概念时,颜色隐喻就会产生。[1]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范畴,颜色域的隐喻义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感知器官和心智情感与周围世界的交流互动,不同民族和地域由于体验性差异会赋予同一颜色以不同的隐喻含义。[2]“青”作为传统文化中一个基本颜色词,其意义引申过程本质上是隐喻的过程,即“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以下根据表3分析“青”的隐喻投射。
  1.始源域[本义“绿”]—投射域[年龄域]
  由“青”的“绿”的本义隐喻到“年龄域”。这一投射域包括表3中(1)(2)的隐喻义,两者所占比例高达87.52%。以“青春、青黄”为例。
  2.始源域[本义“绿”]——投射域[精神域]
  “万古长青、生命之树长青、青史”等表精神、友谊永远不会消失。是由“颜色域”投射到“精神域”,这一投射域所占比重较小,仅占0.83%。
  3.始源域[颜色域“绿”]——投射域[政治域]
  “青天”蓝色的天空,后隐喻为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清官”,由“颜色域”进入“政治域”。这一比重所占比例仅为0.67%。
  4.始源域[本义“绿”]——投射域[等级域]
  “绿”作为间色,常有贬义的色彩。“青”后因服饰所致,增加了贬义色彩。“青衫”常指代不被重视的地位低微的官员。
  5.始源域[本义“蓝”]——投射域[文化域:技艺、学问高深]
  由“青”的“蓝”的本义隐喻到“文化域”。以“炉火纯青”为例。
  “炉火纯青”隐喻品德、学问等达到精纯完美的境界是源于自然现象,把“青”与具体物象结合,给人以鲜明的感受。
  6.始源域[本义“黑”]——投射域[人际域]
  由“青”的本义“黑”隐喻到“人际域”,这一隐喻比例约占2.48%。以“垂青、青睐”为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对面交谈时,为了交际的成功,人们往往强调眼神的交流,通过眼神的交流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而正眼相看(黑眼珠正对),正是眼神交流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对对方谈话的尊重、重视,因此隐喻到人际域中,“垂青、青睐”表示欣赏、赏识。
  相似性:用黑眼珠相看(正眼相看)
  7.始源域[本义绿、蓝、黑]——目标域[心理域]
  “青”常常被用来表示人的心情愤怒或患病时的表情,这里“青”的本义是不确指的。这一隐喻所占比例约为5.32%。以“面色铁青、口唇青黑”为例。
  “面色铁青”等面部表情往往给人一种压抑不明朗的感觉,很容易将视觉所见映射到心理上。
  虽然“青”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如“青云、丹青、青红皂白”这三组词中,无法确定“青”是什么颜色。但这并不妨碍“青”的隐喻义的发展。如:“青云”为官清廉公正,是由“本义”投射到“道德域”。“丹青”喻坚贞,是投射到“道德域”。“青红皂白”暂未找到所投射的域。
  四、结语
  我们基于语料库中颜色词“青”,从分析其意义出发,总结了“青”的意义系统。由于“青”的多义性,导致了“青”的隐喻映射域的多样性,主要包括:年龄域、精神域、政治域、等级域、文化域、人际域、心理域等。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青”的隐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义的使用。这反映出了人们对颜色认知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语言使用精确性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绿、蓝、黑等颜色,而尽量不使用多义性的“青”。同时在隐喻义中“年龄域”占据极大比例(87.52%)。可以说“青”已经成为一种规约化的、词汇化的或者“死”的隐喻。这背后的逻辑是,通过和某一语言形式的频繁结合,一个词语的比喻义在言语社团中变得如此确定(即规约化),以至于这个比喻义当之无愧地作为一种意义进入了词汇(即词汇化)。用Lakoff和Turner(1989:129)的话来说:“最活跃的、最根深蒂固的、有效的、有力的是那些自动到无意识而无须费劲的事物,真正最重要的隐喻是那些通过长期建立的规约关系而无意识地进入语音的隐喻”,这句话是对“青”的“年龄域”这一隐喻的最好诠释。
  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青”的本义和隐喻义,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但考察的内容还较为有限,如“青”在对外汉语教学和翻译学中的研究和运用也是一个很大的盲点,这些不足尚待今后完善。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M].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Forceville C.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
  London:Routledge,1996.
  [4]弗里德里希.認知语言学导论[M].彭利贞等译.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9.
  [5]贺子晗.“灰”族词语中“灰”的意义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2005.
  [6]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7]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0.
  [8]王淇.“青云”系列中的“青”是颜色词吗?[J].渭南师范学院
  学报,2006,(4).
  [9]许嘉璐.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J].中国典籍与文
  化,1995,(3).
  [10]许慎.说文解字(现代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11]徐朝华.析“青”作为颜色词的内涵及其演变[J].南开学报,
  1988,(6).
  [12]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
  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13]周国光.现代汉语词汇学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101.
  (万海静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20023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宋代中央王朝赐封的神灵庙额和封号中,频繁地出现一些字词。这些字词记录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活动。本文以宋代浙东海神为考察对象,对浙东海神的庙额和封号中的词语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宋代中央王朝祭祀神灵政策的一些重要特征。  关键词:宋代 浙东海神 庙额 封号 词语研究  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灵信仰在人类的精神及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封建统治阶层也认识到神灵信仰在国家管理中
期刊
摘 要:时尚类杂志文章的标题以其特定的受众和传播内容而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选取《女友》《瑞丽》《时尚》三种时尚杂志2008~2010年2288条文章标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分析这些标题的修辞特点,并分析了传播效果。本文具体分析了时尚杂志标题使用的修辞格和其他写作手法,揭示了女性时尚类杂志创作标题的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女性时尚类杂志 标题 修辞  一、前言  近年来,各种时尚杂志层出不
期刊
摘 要:作为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道德,“仁”在《论语》中内涵丰富、用法灵活,对其理解和翻译见仁见智。在众多的译本中,理雅各与辜鸿铭的英译本影响较大、广为人知。本文立足于“仁”的基本内涵,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分析对比两译本中“仁”的英译,认为“仁”的翻译还是以音译“ren”为好。  关键词:《论语》 仁 英译 比较  一、引言  “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期刊
摘 要:五至七周岁处于学前末期和学龄前期,本文分年龄段分析儿童语言中三大类实词的发展特点和其中的一些特殊现象,然后提出成人除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儿童学习词语外,还应帮助儿童建立同伴圈,鼓励儿童混龄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和使用词语。  关键词:五至七周岁 儿童 儿童语言 实词  实词是语言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学前末期和学龄前期儿童的实词研究是儿童语言教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我们对五至七周岁的儿童语言做了为期三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历史正剧《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大秦帝国》等的热播,我国对历史正剧字幕翻译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字幕翻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外观众对中国历史剧的接受与认可。笔者以自己对《大秦帝国》的字幕翻译为例,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并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列出,为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尤金·奈达 动态对等理论 字幕翻译 《大秦帝国》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立与研究,有三个意义:第一,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方面研究。第二,有利于全方位探索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特征。第三,有利于对外汉语的学科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1.搜集各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者的语料,同时完整记录每份语料的背景信息,以及语料提供者的详细信息。2.对语料进行加工,包括偏误标注和基础标注。3.将加工后的语料分别存入错别字语料库和语句语料库这两
期刊
摘 要:专业词汇是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区别于普通汉语词汇教学。在中医汉语教学中,专业词汇与通用词汇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且互有交叉,其归属和划分具有相对性;从词汇等级的角度进行考量,大多专业词汇均属超纲词,不同教材对其选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着眼于专业词汇的一般特点,部分中医术语内涵或外延的单一性和确定性也相对缺乏。把握中医汉语专业词汇的特性,采取必要的策略措施,能有效地促进中医汉语专业词汇
期刊
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的范畴化认知和其认知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对基本颜色词的认知理解的过程就是在相似性的基础上,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消除本体和喻体之间语义冲突的过程,并因此产生了基本颜色词的隐喻意义。  关键词:基本颜色词 隐喻 认知机制 映射 相似性  一、引言  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一种修辞格,属于语义和语法的范畴。而认知语言学家Lak
期刊
摘 要:店名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着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以及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当今,商业文化仍可从五花八门的店名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宁波市是近代最早的一批开放城市,对该市的店名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探寻近现代商业文化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店名 商业文化 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化着。自语言产生之日起,人类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语言,商业活
期刊
摘 要: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以“人民网”中的日语“TT”(Target Text译文)为语料,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了“人民网”中汉语新词的日译策略。在实际翻译中,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为了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译者应尽量用归化的策略处理语言形式,用异化的策略处理文化因素。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新词 人民网 异化 归化  一、引言  诸家对新词中“新”的时间节点认识不同,有的把时间节点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