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体组织病变多伴随细胞内外酸碱平衡紊乱,如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癌症及炎症.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病变组织酸碱环境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在体测定人体内环境pH值的手段十分有限.MR频谱可以无损伤地测定组织细胞内外pH值,但其分辨率较低,难以应用于临床.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技术有可能获得组织pH的
【机 构】
:
515041,汕头大学物理系,汕头大学医学院物理信息教研室,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组织病变多伴随细胞内外酸碱平衡紊乱,如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癌症及炎症.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病变组织酸碱环境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在体测定人体内环境pH值的手段十分有限.MR频谱可以无损伤地测定组织细胞内外pH值,但其分辨率较低,难以应用于临床.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技术有可能获得组织pH的空间分布信息.笔者主要概述CEST原理及其在MR pH成像方面的应用进展。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及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举办的第二届东方胸部影像高峰论坛暨胸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习班将于2011年7月2日至5日在上海举办。本届高峰论坛主题为心血管病变CTA解决方案,届时将邀请影像科、
患者 女,17岁.因反复便血、面色苍白15年于2010年1月11日入院.体检:贫血貌,无明显腹部阳性体征.内痔、肛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血清肝脏酶和血氨均正常.骨髓细胞检查:增生性贫血(细胞内外铁低)。
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河南省医学会与河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专科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CCRl8)将于2011年lO月13~17日在郑州市召开。中华医学会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是国内影像工作者重要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也为广大同仁提供了与国外知名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开阔着我们的眼界,更新着我们的知识。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年会将继续秉承学习与促进的宗旨,以专题
患者男,58岁.因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X线胸片发现肺部肿块,于2009年10月19日就诊,主诉反复头晕10余年,眩晕2年.既往无咳嗽、咯痰、气急、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体检示两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伴部分心室长间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也可引起白质脑病[2],后者临床少见.2010年8月我院收治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系同胞兄妹,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史.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1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白色黏液痰,不易咯出,晨起夜间较重.外院诊断支气管炎,予抗感染治疗无效.患者近10 d出现活动后气短,于2009年3月25日就诊.病后无发热、胸闷、胸痛,无咯血.10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体检:呼吸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窒检查:血白细胞4.16×109/L,中性粒细胞0.52;血生化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正常;肺功能示残气/肺总量百分比增高,弥散功能障碍。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一种基于像素水平对脑MR图像进行自动、全面、客观分析的技术,可以同时对整脑定量检测脑组织成分的密度,是评价脑灰、白质病变的一种新方法.该技术面世10年来,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病理条件下脑结构变化的研究中,加深了人们对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的认识。
目的 通过与病理对照,探讨3.0T高分辨率MRI检测老年人离体颈动脉血管壁结构特征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态学和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 对9对(18根)老年人的离体颈动脉标本,在3.0 T MR仪上采用特制小孔径线圈行高分辨率T1WI、T2WI脂肪抑制扫描,测量血管截面的最大内膜厚度、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并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动脉粥样斑块病理分型及MRI分型标准进行分型,进行病理与影
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新技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8月19至22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将安排国内著名影像学专家、学者进行乳腺影像诊断新进展专题学术讲座和大会交流,并将举行乳腺X线摄影读片测试及讲评会(Workshop)。
MRI是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手段之一.早期采用双斜靶容积定位法进行分段采集,因定位复杂、不易推广.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ole-heart coronar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WH CMRA)克服了定位复杂的缺点,但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国内报道较少.笔者结合47例患者资料,评价WH CMR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价值和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