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是现阶段教育部对职业院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学成效的必然要求,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成效。信息时代,互联网给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职业院校可以为学生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基础来进行自主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笔者主要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为职业院校教学提供服务。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运用“互联网+”模式助力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以职业院校理论性课程教育为主题进行探讨,分析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进行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以便深入推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图片、文字和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引入网络课堂,让学生从单一的理论性教材学习中跳出来。教师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丰富信息,感受学习的乐趣,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理论性课程的教师可以把多种类型的教育信息分享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和观看。另外,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重复学习和观看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在课后进行查缺补漏,提升学习能力。将“互联网+”同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三)能够满足课程改革对理论性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积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互联网+”和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网络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这样有利于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和知识的双重进步。
二、“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职业院校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摒弃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主动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技能,积极了解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当加强师生交流,课下关心学生学习情况,主动联系学生,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其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另外,教师应当具备开放包容的教学思想,主动接纳互联网,将网络信息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趣味性教学。
(二)注重课前预习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普遍兴趣,在互联网平台上搜集有关教学资源制作微课。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前运用微课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形成一个基本的印象。学生可以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设置教学动画和益智游戏等,与学生进行趣味性互动,让学生对理论性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内容
要想使“互联网+”真正和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首先,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可以先对教材內容进行整合与分析,分清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然后将重难点知识合理地编排在视频中,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当把握时间,如果微课时间过长,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耐心,很难实现高效的观看与学习,但如果微课时间过短,可能会使教学重点内容难以完全展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自主搜集和学习,开拓自身视野。
(四)创新教学成果考核方式
现阶段,理论性课程教育考核方面,职业院校存在考核方式不完善的问题,而科学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目前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加卷面成绩综合考察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成果考察方式。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将学生预习和在线练习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程度。教师要制定系统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效,以便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案。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实施教学改革不仅是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教学理念,迎接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内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课堂打造——智能手机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XY-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关静(1988-),女,甘肃陇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运用“互联网+”模式助力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以职业院校理论性课程教育为主题进行探讨,分析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进行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以便深入推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图片、文字和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引入网络课堂,让学生从单一的理论性教材学习中跳出来。教师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丰富信息,感受学习的乐趣,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理论性课程的教师可以把多种类型的教育信息分享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和观看。另外,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重复学习和观看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在课后进行查缺补漏,提升学习能力。将“互联网+”同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三)能够满足课程改革对理论性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积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互联网+”和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网络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这样有利于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和知识的双重进步。
二、“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职业院校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摒弃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主动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技能,积极了解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当加强师生交流,课下关心学生学习情况,主动联系学生,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其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另外,教师应当具备开放包容的教学思想,主动接纳互联网,将网络信息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趣味性教学。
(二)注重课前预习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普遍兴趣,在互联网平台上搜集有关教学资源制作微课。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前运用微课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形成一个基本的印象。学生可以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设置教学动画和益智游戏等,与学生进行趣味性互动,让学生对理论性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内容
要想使“互联网+”真正和理论性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首先,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可以先对教材內容进行整合与分析,分清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然后将重难点知识合理地编排在视频中,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当把握时间,如果微课时间过长,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耐心,很难实现高效的观看与学习,但如果微课时间过短,可能会使教学重点内容难以完全展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自主搜集和学习,开拓自身视野。
(四)创新教学成果考核方式
现阶段,理论性课程教育考核方面,职业院校存在考核方式不完善的问题,而科学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目前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加卷面成绩综合考察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成果考察方式。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将学生预习和在线练习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程度。教师要制定系统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效,以便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案。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实施教学改革不仅是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教学理念,迎接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内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课堂打造——智能手机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XY-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关静(1988-),女,甘肃陇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