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曾经有过这样的调查,一家综合医院就诊的患儿当中,大概有1/3是有躯体疾病的,少于1/3可能完全是心理问题,还有大概1/3叫心身障碍,就是心理和身体都有一定的问题。
从宝贝降生的那天起,我们的爱就无微不至,像春日暖暖的阳光,投射进宝贝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爱背后,我们是否无意识地忽略了宝贝内心的感受呢?宝贝从早到晚闹个不停,不爱吃饭,妈妈们先别忙着把宝贝往医院送,有可能是宝贝的心理出现了危机。
三好学生为什么患上多动症又爱打人
彬彬以前学习成绩非常好,年年都当选三好学生,上课也很守纪律。去年3月,彬彬的爸爸去了北京工作,要半年才能回家一次,平时只能靠电话联系。彬彬今年读小学三年级,从下半学期开始,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经常跟同学打架。老师找彬彬妈妈谈话,说孩子常常坐立不安,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孩子们一起上体育课时,彬彬总是无缘无故地用拳头捣同学,甚至用头去撞。于是,彬彬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对彬彬的病症感到很疑惑,因为多动症的孩子往往在6岁以前开始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是,彬彬之前却一直是正常的,而且看病的时候很安静,一直在关注医生跟他妈妈的谈话。医生询问彬彬走神的时候在想什么,孩子说是在想他的爸爸。原来彬彬的爸爸在北京有了外遇,孩子在妈妈打电话时听出了问题,因此内心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
专家分析
有些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会发现这个孩子平时挺开朗活泼,爱玩爱闹的,怎么突然变得有点发闷了,不爱动了,内向了,胆怯了。以前孩子挺温和的,现在动不动就发脾气,还会出现易激怒的情况,特别好冲突,好攻击。
这是属于性格上的变化,是儿童出现心理异常的最显著特点之一。
彬彬的多动和他家庭的变化很有关系。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家长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当体罚或歧视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性格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孩子出现心理异常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家长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药物和心理开导),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
小大人为什么变成爱哭鬼
贝贝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今年才5岁的她既聪明又乖巧,像个懂事的“小大人”,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最近她却变得特别爱哭,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晚上也不肯自己睡觉,非要父母陪着。而且,贝贝这些天连幼儿园也不肯去,到哪里都得拉着父母的手,非常黏人。贝贝的父母觉得很诧异,又不清楚孩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只能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和贝贝聊了很久,慢慢地问出来孩子在怕什么。原来前两个星期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等待父母来接的这段时间里开了电视,随便放些动画片。正好一部动画片里有些恐怖内容,引起了贝贝的恐惧反应,之后她就出现了黏人的状况。
专家分析
有些孩子生来就敏感。对于这些孩子,外界轻微的刺激、撞击都会让他有敏感反应。对这类孩子,应以顺导为主,不断地增加正面因素,让孩子一步步坚强起来。
贝贝这个病例提醒各位家长,孩子的异常心理变化,有时候原因只是一件小事,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小事。温柔的语言和身体的接触,能有效地缓解孩子的挫折感。但仅仅安慰还不够,一味同情和迁就,极易养成孩子依赖、软弱的不良性格。你也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用正面的语言,鼓励并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改变她黏人的情况。
“心脏病”原来也是心理问题
小涛今年10岁,上个月开始他时常觉得心慌、胸闷,还老是喘不过气来。医生经过检查后,给小涛开了一些治疗心脏、保护心肌的药,但小涛的症状还是很严重。医生对此感到很意外,因为小涛虽然有点心肌损害,但是并不严重,为什么他的自主症状还那么明显呢?于是,医生建议小涛去心理科继续治疗。小涛妈妈对此很不情愿,孩子明明是身体不舒服,怎么会是心理问题?心理科的医生了解到小涛曾与同学发生争执,老师在处理过程中对他的态度很不公平。这件事以后,小涛就出现了心慌、胸闷和憋气的症状,而且产生明显的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睡眠也很差。最后,小涛被诊断为抑郁症,经过一阶段的心理治疗,恢复正常上学。
专家分析
家长经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所以往往会忽视孩子真正的病因,小涛就是很典型的案例。心理问题以躯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跟真正的器质性的疾病是有区别的。
小涛曾与同学发生争执,老师在处理过程中方法不当,这很可能是其患病的诱因和条件。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这个孩子变得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对于小涛这样患有抑郁症的小学生,治疗应采取药物与心理并重的原则。当药物治疗使病情缓解后,再配合心理治疗,可使患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建议小涛到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链接
“心病”和器质性病变如何鉴别
1.心理性疾病有相应的躯体表现,但是从相应的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都找不到器质性依据。
2.心理性疾病的症状表现和临床的特征不符,可能症状表现得很重,体格检查时却查不到明显的体征。
3.出现这样心理问题的孩子,性格上往往较内向、偏敏感,情绪呈现出不稳定的倾向,甚至他的父母也有类似的性格特点,或有家族史。
4.出现心理异常之前,往往有一些心理上的诱因,可能是很大的创伤性事件,也可能就是一个环境的盖变,也可能是由于父母离异或者争吵,家庭环境不良等问题。
(责编 兰臣)
从宝贝降生的那天起,我们的爱就无微不至,像春日暖暖的阳光,投射进宝贝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爱背后,我们是否无意识地忽略了宝贝内心的感受呢?宝贝从早到晚闹个不停,不爱吃饭,妈妈们先别忙着把宝贝往医院送,有可能是宝贝的心理出现了危机。
三好学生为什么患上多动症又爱打人
彬彬以前学习成绩非常好,年年都当选三好学生,上课也很守纪律。去年3月,彬彬的爸爸去了北京工作,要半年才能回家一次,平时只能靠电话联系。彬彬今年读小学三年级,从下半学期开始,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经常跟同学打架。老师找彬彬妈妈谈话,说孩子常常坐立不安,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孩子们一起上体育课时,彬彬总是无缘无故地用拳头捣同学,甚至用头去撞。于是,彬彬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对彬彬的病症感到很疑惑,因为多动症的孩子往往在6岁以前开始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是,彬彬之前却一直是正常的,而且看病的时候很安静,一直在关注医生跟他妈妈的谈话。医生询问彬彬走神的时候在想什么,孩子说是在想他的爸爸。原来彬彬的爸爸在北京有了外遇,孩子在妈妈打电话时听出了问题,因此内心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
专家分析
有些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会发现这个孩子平时挺开朗活泼,爱玩爱闹的,怎么突然变得有点发闷了,不爱动了,内向了,胆怯了。以前孩子挺温和的,现在动不动就发脾气,还会出现易激怒的情况,特别好冲突,好攻击。
这是属于性格上的变化,是儿童出现心理异常的最显著特点之一。
彬彬的多动和他家庭的变化很有关系。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家长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当体罚或歧视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性格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孩子出现心理异常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家长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药物和心理开导),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
小大人为什么变成爱哭鬼
贝贝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今年才5岁的她既聪明又乖巧,像个懂事的“小大人”,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最近她却变得特别爱哭,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晚上也不肯自己睡觉,非要父母陪着。而且,贝贝这些天连幼儿园也不肯去,到哪里都得拉着父母的手,非常黏人。贝贝的父母觉得很诧异,又不清楚孩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只能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和贝贝聊了很久,慢慢地问出来孩子在怕什么。原来前两个星期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等待父母来接的这段时间里开了电视,随便放些动画片。正好一部动画片里有些恐怖内容,引起了贝贝的恐惧反应,之后她就出现了黏人的状况。
专家分析
有些孩子生来就敏感。对于这些孩子,外界轻微的刺激、撞击都会让他有敏感反应。对这类孩子,应以顺导为主,不断地增加正面因素,让孩子一步步坚强起来。
贝贝这个病例提醒各位家长,孩子的异常心理变化,有时候原因只是一件小事,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小事。温柔的语言和身体的接触,能有效地缓解孩子的挫折感。但仅仅安慰还不够,一味同情和迁就,极易养成孩子依赖、软弱的不良性格。你也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用正面的语言,鼓励并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改变她黏人的情况。
“心脏病”原来也是心理问题
小涛今年10岁,上个月开始他时常觉得心慌、胸闷,还老是喘不过气来。医生经过检查后,给小涛开了一些治疗心脏、保护心肌的药,但小涛的症状还是很严重。医生对此感到很意外,因为小涛虽然有点心肌损害,但是并不严重,为什么他的自主症状还那么明显呢?于是,医生建议小涛去心理科继续治疗。小涛妈妈对此很不情愿,孩子明明是身体不舒服,怎么会是心理问题?心理科的医生了解到小涛曾与同学发生争执,老师在处理过程中对他的态度很不公平。这件事以后,小涛就出现了心慌、胸闷和憋气的症状,而且产生明显的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睡眠也很差。最后,小涛被诊断为抑郁症,经过一阶段的心理治疗,恢复正常上学。
专家分析
家长经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所以往往会忽视孩子真正的病因,小涛就是很典型的案例。心理问题以躯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跟真正的器质性的疾病是有区别的。
小涛曾与同学发生争执,老师在处理过程中方法不当,这很可能是其患病的诱因和条件。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这个孩子变得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对于小涛这样患有抑郁症的小学生,治疗应采取药物与心理并重的原则。当药物治疗使病情缓解后,再配合心理治疗,可使患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建议小涛到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链接
“心病”和器质性病变如何鉴别
1.心理性疾病有相应的躯体表现,但是从相应的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都找不到器质性依据。
2.心理性疾病的症状表现和临床的特征不符,可能症状表现得很重,体格检查时却查不到明显的体征。
3.出现这样心理问题的孩子,性格上往往较内向、偏敏感,情绪呈现出不稳定的倾向,甚至他的父母也有类似的性格特点,或有家族史。
4.出现心理异常之前,往往有一些心理上的诱因,可能是很大的创伤性事件,也可能就是一个环境的盖变,也可能是由于父母离异或者争吵,家庭环境不良等问题。
(责编 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