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共养 禅释本心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俊京
  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随神舟八号飞向太空并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办管理局、国务院管理局、人民大会堂、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及海内外广泛收藏。
  实用和审美,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双翼,也是中国书法演化发展所依循的两条主线。实用先于审美,审美升华了实用。
  具有独特文化基因的中国书法,以渊雅的气息化育着中华民族文明从古代走向现代,由此形成历久常新的人文传统。
作品名称:毛泽东诗词 作者:刘俊京尺寸:68cm×138cm 创作时间:2020年
作品名称:虚怀 作者:刘俊京尺寸:68cm×138cm 创作时间:2020年
作品名称:花开见吉祥 作者:刘俊京尺寸:68cm×138cm 创作时间:2020年

  上个世纪,林语堂先生曾以“书法为中国美学的基础”著文,将中国书法之美归纳为万物有灵的原则。他从一切艺术问题都是韵律问题出发,分析对比中、西方艺术:西方艺术,多耽于声色,以满足人的感官刺激;中国艺术精神,则较为高雅、含蓄,和谐于自然。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汉字书法可表现富于情感的线条节奏之美,这是和其他民族文字不同的地方。西方人对中国艺术的关注主要在于中国书法的“一条线表达内在感情”,而对书法行为在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价值问题上,在现代艺术出现之前几乎一无所知。
作品名称:邓文原《题千里山水》 作者:刘俊京
尺寸:68cm×138cm 创作时间:2020年

  中国书法在意态上的高度抽象与表现上的极为简约、凝练,造就了一片自由无垠的天地。中国人通过书法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与创造力。字形线条的优雅、精微、婉转、迅捷、刚劲、雄浑、激越、粗犷、古拙等各种美感,是书法家对世间物像、情态的感悟,通过书法转化为人格化的审美意象。“作一字须数种意,故先贵存想,驰思造化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一个写得好的字,无论繁简、书体,都可以在字形结构中保持非常和谐、蕴藉的美感平衡。中国人可以透过这与生俱来的欣赏力对不同的笔画线条产生无限的趣味、新意和欣悦,从而抚慰、滋润自己的心灵,这就是中国书法所特有的优秀文化基因,也是足以傲视西方的中国文化本色基因。
  近百年以来,中国书法的文化背景经历了剧变。由毛笔而硬笔,再由徒手“书写”到键盘“输入”的一变再变,使中国书法在日渐边缘化中远离实用功能,由书写技巧进入颐养身心的艺术审美中。
  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刺激起人的欲望,引起普遍的焦虑。在物欲横流之外何以安顿心灵,何以平衡自处,享受人生?
  对此,身为中医的刘俊京先生从书法的角度作出了新的思考:书法养生,真实不虚!
  古人对写字益身的种种论断和自古书法家多长寿的记载,已被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所印证。形神共养、美意延年的中国书法,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重新认知、接受。
  刘俊京先生是一位以实力感人的书法家。经长年的实践从书法养气、助气、调息、养心的角度,提出的养生书法,不失为一种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刘俊京先生书法习自欧阳中石老先生,基底扎实毋庸置疑。勤练数十载,他的作品,不仅上溯汉魏、晋唐碑帖,于旭素、米芾行草广泛涉猎,又定是曾远赴西北感受大漠荒烟、长河落日的境界,加深对雄强壮美的北魏碑书的感性认识,终于以点画俊朗、形质深稳的楷行书风为艺坛所瞩目。他的书法,尤喜以中医名篇、禅诗、佛道经典寄寓文心。每作书,先静心,平息净虑,横竖撇捺,方折圆转,讲求法度,节制而得体的书风,与粗率狂躁“佻而无简,直而少致”的张扬时俗大异其趣。古人论笔法有言:“正书无圆笔则无宕逸之致,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刘俊京先生既得其三味,又交相为用。其楷书端庄素雅,从容淡定,令人感受到一种儒雅的君子之风;其行书,融入碑版线质,笔力凝重,结体错变,风神跌宕而越趋精妙,渐成一家风貌。
  刘俊京先生又是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深知中国书法传统的人文内涵是其当代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然而,如何活化书法传统?书法价值在技术泛滥、活动频繁的时代如何真正浴火重生?書法只能是局限于专业圈子内的学术活动吗?中国书法的文化背景与当代发展所面临的“基因淘汰”的尴尬,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与近年的展览,刘俊军先生试图将书法学与养生学相结合,试图将古代精英文化的书法重新度向大众养生的社会层面,使书法从技术的、视觉的“纸上”导向了现世的人本关怀,将文化的、美学的书法从古代切入现当代。我相信,这将引起更多同道的关注和参与。
  刘俊京先生的书法超越了古代传递信息的实用,通过审美又上升到新的“实用”——养生。
  这确是一个灵光焕发的设想 ——养生书法,重在养心!
  尔识书法,书法释尔!
  基于养生、厚生的观念,现代人应该并可以超越永无厌足的物质生活,进入品质生活,最终与自然和谐,实现自适而写意的人生。
其他文献
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执行官阿达尔·普纳瓦拉2015年,比尔·盖茨在一次TED小型演讲会上提到,我们更应担忧的是传染病而不是战争,许多钱都花在核讹诈上,而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资金却很少。当时在场的一个名叫阿达尔·普纳瓦拉的年轻人被这些话深深打动。这次TED演讲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五年前,阿达尔掌管了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商——印度血清研究所。他回忆说:“盖茨的演讲改变了我的观念。我开始更长远地思考公司的生
移动生态舱既可以安装在车顶,也能直接在地面上使用。若提到创新,总是少不了设计。一手缔造了加州科技巨头的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用自己在苹果公司的经历证明了一点:功能明确的设计,是创新的第一步。此外,人们如今还绕不开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想象未来的房屋时,这些理论同样管用。除了使用更加高效的材料外,那些能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浪费的设计也受到了欢迎。在全球疫情时代,每个个体都被卷入了纷繁复杂且风云变幻的社会洪流中,
在休斯顿大街和包厘街交界处东北角的小公园里,有一棵状似帽子的高耸大树。如果像大多数纽约人那样行色匆匆地走过这个十字路口,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棵树。但如果你能不慌不忙地在街上悠闲漫步,就一定不会错过它。马特·格林已经在纽约街头漫步八年了。他的目标是走过每条大街小巷,抵达每个码头。总行程最后大概是9000英里,即1.5万公里,而他已经完成了超过8500英里。电影制片人杰瑞米·沃克曼陪伴这位现代城市流浪
据《今日美国》报道,“超过半数的美国旅游爱好者表示,如今已经有疫苗了,数月后,出国旅游应该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不过要是他们去的是欧洲,那除了新冠病毒,还有很多事情会让他们不太好过。  欧洲人的晚饭时间为夜里十一点半。他们会把老人和孩子从熟睡中唤醒,然后拉他们到桌前就餐。通常会有六道菜之多,但其中四道都是意大利面。晚饭结束后,他们就带着一肚子的食物去睡觉了。  在欧洲,男士的情妇到他家里吃晚饭,算
克里斯蒂娜·杜廷根的照片能帮她回忆往事。2020年春天以来,克里斯蒂娜·杜廷根经常会在所有人都睡着后,轻轻走进孩子们的房间,看着他们安静的睡颜。克里斯蒂娜闭上眼睛,回忆他们刚出生时的样子,她第一次将如今5岁的保罗、8岁的艾玛和12岁的安娜抱在怀里的情形。“我爱你,小保罗。我爱你,小艾玛。我爱你,小安娜。”她弯下腰低声道,“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她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发,然后轻轻地走出
从贝蒂·罗伊96岁时开始,就有报纸报道她。她虽已退休多年,却仍在英国大曼彻斯特郡索尔福德皇家医院的一家咖啡店里当志愿者,端咖啡、洗碗、与病人们聊天。报纸在罗伊100岁、102岁和104岁时继续报道了她的事迹。直到她106岁,尽管视力大不如前,罗伊每周还是会去咖啡店一次。罗伊告诉记者,她之所以在该休息的年龄还在当志愿者,是因为她相信这能使她保持健康。她很可能是对的。科学家发现,帮助他人,不论是当志愿
|“娘子军”中的异类 |我总会被当成孩子的爸爸。当我陪雇主的孩子外出时,即使我和孩子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旁人也会把我当作他们的爸爸,從来不会觉得我是个“男保姆”。在我看来,“男人从事幼儿相关工作很不寻常”的观点本身就是奇怪的。我在教育师范学院学习时,选修小学教育课程的200个学生中只有20个男生。目前,从事早教相关工作的英国男性仅占总数的3%。许多男性认为自己缺乏和幼儿打交道的能力。也有说法认为男
由菲亚特124改装成的VAZ-2101,在上世纪70年代开启了苏联的家庭轿车热潮。20世纪50至70年代,苏联克格勃的合作伙伴——東德国家情报总局把数百名自己的间谍和被招募者渗透进西德的重要部门中。他们不仅为东德和苏联猎取了大量军事情报,还为两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案例是渗透到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周围的东德间谍京特·吉奥姆和妻子克莉斯特尔帮苏联贱买到了一座汽车厂。| 用汽车拯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人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展望未来,却总会以一种怀旧的态度回顾过去。21世纪的20年代会是什么样呢?或许,科技、医学等领域的进步能不断超越先辈的构想,为后世造福。如今,我们生活在智能时代,被各种有关“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的新闻包围着。有趣的是,我们的世界貌似正朝着先辈们预测中的样子发展。早在19世纪末,许多人就已经设想过,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充满飞车和全息图的世界里。而如今,我们正被视频付
一个夏日的清晨,人类学家卡罗琳·乔斯特·罗宾逊在野营地醒来。这个营地位于中非共和国的热带雨林中,吼猴、非洲灰鹦鹉和蝉的尖厉叫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黏土气味,腐烂的霉味之中混杂着一丝可可香气。沿着非洲丛林象踩踏而成的捷径蜿蜒而行,罗宾逊找到了位于中非共和国最南端赞加桑加保护区内的研究站。她说:“这里的气味和声音会冲昏你的头脑,让你迷失方向。”罗宾逊在一个为“反偷猎行动”提供培训和支持的组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