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辐射,在你脑中第一时间闪现的场景是什么?是爆炸的原子弹,被地震摧毁的核电站,还是游戏中核战后荒凉的城市废墟?
上面的几个场景,的确是大众对于“辐射”的刻板印象。而这些印象,莫不和“战争”“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很多人听“辐射”二字而色变,巴不得断绝身边所有存在的“辐射”,网上也因此热传各种各样的“防辐射小窍门”。
可是关于“辐射”,你知道多少呢?
辐射一词,实际上是对Radiation的形象翻译。在19世纪末发现放射性物质后,人们用Radiation来描述它们的放射性。由于放射线示意图画的是由一个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射放射线的场景,就好像古代车轮的辐条一般,因此被翻译成了“辐射”。
现在对“辐射”一词的定义,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既然辐射传递的是能量,因此可以将它依照能量的大小以及对被照射物的影响分成两大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得名于它能将原子内的电子“打”出来、使之“离”开原子核的能力。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以及X射线、中子流等。通常,电离辐射来源于放射性元素以及高能量的射线发生装置。
而非电离辐射则不具有让原子电离的本事。事实上,非电离辐射要比电离辐射常见得多,它们隐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玩手机、看电视、上网“冲浪”,都离不开非电离辐射,我们能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也多亏非电离辐射的帮忙。这是因为无线电信号以及我们看到的光线在物理学上都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形成的辐射被称为电磁辐射。在电磁辐射中,除了能量较高的X射线和γ射线,其他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这可不能一概而论,得看是哪一种辐射。
由于电离辐射能将物质原子中的电子“一脚踢飞”,从而破坏物体的分子结构,所以对人体会造成细胞损伤。如果电离辐射较强,就有可能危害健康。原子弹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爆炸的瞬间以及爆炸后散布的放射性尘埃能够产生大量的电离辐射。
不过,现实生活中能够产生电离辐射的物质很少见,例如α、β、γ射线以及中子流都要在有放射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普通人极少能和放射性物质“亲密接触”。X射线虽然是医疗中常用的手段,但它的强度并不高。据计算,给手臂做一次X光检查,人体所吸收的辐射量差不多和吃十几根香蕉所摄入体内的放射性钾元素造成的辐射量一样多。
对于更为常见的电磁辐射,它们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跟电离辐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虽说在一些极端环境中,极强的电磁辐射的确会损害人体健康,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强度远远达不到值得你担心的程度。例如,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磁场辐射强度不到0.01微特斯拉,微波炉不过4~8微特斯拉,网上被炒作一时的高铁,也不超过30微特斯拉。与目前规定的安全标准(100微特斯拉)相比,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电磁辐射简直是“弱爆了”。
电磁辐射的主要效应是产生热。比如,阳光照在人体上,使人感到温暖,这就是太阳所散发的电磁辐射升高了皮肤的温度所致。同理,微波炉也是用微波这种电磁辐射来加热食物的。所以,面对这些辐射,我们要防止的是晒伤或烫伤,采取简单的屏蔽措施,例如涂上防晒霜,或是用质量好的微波炉,就能避免这种损伤。
但是人们对“辐射”根深蒂固的偏见,使之对电磁波这种相当有用而且“人畜无害”的辐射避之不及。在一些地方,人们甚至为了避免所谓的“辐射”而阻挠修建变电站和手机信号塔,后果可想而知:大夏天里跳闸停电和手机时常没信号,这种滋味可不好受——这何尝不是杞人忧天,何尝不是自作自受呢?
由上可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碰到的“辐射”,尤其是电磁辐射,其实对健康是没有显著影响的,大可不必听风就是雨,弄得神经高度紧张。即使是接受X光照射这种剂量相对较高的电离辐射,只要控制好照射次数,做好防护,也是相当安全的。
此外,我们也要学会辨别一些网上的流言,比如:
“洗脸能防电脑辐射”
其实这是机械地照搬了“防放射沾染”的应对方式。只有在具有放射性尘埃的情况下,洗脸和洗澡才能清除放射性颗粒,减少辐射剂量。而电脑的辐射形式是电磁辐射,强度非常低,而且在离开电脑之后就不会继续被辐射了。因此洗脸没有“防辐射”的功能,仅仅能放松眼睛和肌肉。
“绿色植物能防电脑辐射”
绿色盆栽的卖家最喜欢听这样的说法了。但事实上,植物只对特定颜色的光线,也就是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感兴趣,别的波长的电磁波是不会被它吸收的。此外,电脑的电磁辐射是向四面八方传递的,除非你将植物放在你和电脑之间,否则它是不会减少对你的辐射量的——不过这样一来,你还怎么用电脑啊?
“手机‘防辐射贴’能防辐射”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科学界并不认为手机本身的电磁辐射能够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因此你不用担心手机对健康的影响。而所谓的“防辐射贴”,只不过是个金属小片,甚至只是个镀了层金属膜的塑料片,大小甚至不足以覆盖手机的天线位置,因此压根没有防辐射能力。话又说回来,手机的通讯功能,靠的就是发射和接受电磁波,若是真有什么东西阻止手机发出电磁辐射,那手机不就成“板砖”了么!
上面的几个场景,的确是大众对于“辐射”的刻板印象。而这些印象,莫不和“战争”“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很多人听“辐射”二字而色变,巴不得断绝身边所有存在的“辐射”,网上也因此热传各种各样的“防辐射小窍门”。
可是关于“辐射”,你知道多少呢?
辐射一词,实际上是对Radiation的形象翻译。在19世纪末发现放射性物质后,人们用Radiation来描述它们的放射性。由于放射线示意图画的是由一个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射放射线的场景,就好像古代车轮的辐条一般,因此被翻译成了“辐射”。
现在对“辐射”一词的定义,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既然辐射传递的是能量,因此可以将它依照能量的大小以及对被照射物的影响分成两大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得名于它能将原子内的电子“打”出来、使之“离”开原子核的能力。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以及X射线、中子流等。通常,电离辐射来源于放射性元素以及高能量的射线发生装置。
而非电离辐射则不具有让原子电离的本事。事实上,非电离辐射要比电离辐射常见得多,它们隐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玩手机、看电视、上网“冲浪”,都离不开非电离辐射,我们能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也多亏非电离辐射的帮忙。这是因为无线电信号以及我们看到的光线在物理学上都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形成的辐射被称为电磁辐射。在电磁辐射中,除了能量较高的X射线和γ射线,其他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这可不能一概而论,得看是哪一种辐射。
由于电离辐射能将物质原子中的电子“一脚踢飞”,从而破坏物体的分子结构,所以对人体会造成细胞损伤。如果电离辐射较强,就有可能危害健康。原子弹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爆炸的瞬间以及爆炸后散布的放射性尘埃能够产生大量的电离辐射。
不过,现实生活中能够产生电离辐射的物质很少见,例如α、β、γ射线以及中子流都要在有放射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普通人极少能和放射性物质“亲密接触”。X射线虽然是医疗中常用的手段,但它的强度并不高。据计算,给手臂做一次X光检查,人体所吸收的辐射量差不多和吃十几根香蕉所摄入体内的放射性钾元素造成的辐射量一样多。
对于更为常见的电磁辐射,它们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跟电离辐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虽说在一些极端环境中,极强的电磁辐射的确会损害人体健康,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强度远远达不到值得你担心的程度。例如,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磁场辐射强度不到0.01微特斯拉,微波炉不过4~8微特斯拉,网上被炒作一时的高铁,也不超过30微特斯拉。与目前规定的安全标准(100微特斯拉)相比,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电磁辐射简直是“弱爆了”。
电磁辐射的主要效应是产生热。比如,阳光照在人体上,使人感到温暖,这就是太阳所散发的电磁辐射升高了皮肤的温度所致。同理,微波炉也是用微波这种电磁辐射来加热食物的。所以,面对这些辐射,我们要防止的是晒伤或烫伤,采取简单的屏蔽措施,例如涂上防晒霜,或是用质量好的微波炉,就能避免这种损伤。
但是人们对“辐射”根深蒂固的偏见,使之对电磁波这种相当有用而且“人畜无害”的辐射避之不及。在一些地方,人们甚至为了避免所谓的“辐射”而阻挠修建变电站和手机信号塔,后果可想而知:大夏天里跳闸停电和手机时常没信号,这种滋味可不好受——这何尝不是杞人忧天,何尝不是自作自受呢?
由上可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碰到的“辐射”,尤其是电磁辐射,其实对健康是没有显著影响的,大可不必听风就是雨,弄得神经高度紧张。即使是接受X光照射这种剂量相对较高的电离辐射,只要控制好照射次数,做好防护,也是相当安全的。
此外,我们也要学会辨别一些网上的流言,比如:
“洗脸能防电脑辐射”
其实这是机械地照搬了“防放射沾染”的应对方式。只有在具有放射性尘埃的情况下,洗脸和洗澡才能清除放射性颗粒,减少辐射剂量。而电脑的辐射形式是电磁辐射,强度非常低,而且在离开电脑之后就不会继续被辐射了。因此洗脸没有“防辐射”的功能,仅仅能放松眼睛和肌肉。
“绿色植物能防电脑辐射”
绿色盆栽的卖家最喜欢听这样的说法了。但事实上,植物只对特定颜色的光线,也就是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感兴趣,别的波长的电磁波是不会被它吸收的。此外,电脑的电磁辐射是向四面八方传递的,除非你将植物放在你和电脑之间,否则它是不会减少对你的辐射量的——不过这样一来,你还怎么用电脑啊?
“手机‘防辐射贴’能防辐射”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科学界并不认为手机本身的电磁辐射能够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因此你不用担心手机对健康的影响。而所谓的“防辐射贴”,只不过是个金属小片,甚至只是个镀了层金属膜的塑料片,大小甚至不足以覆盖手机的天线位置,因此压根没有防辐射能力。话又说回来,手机的通讯功能,靠的就是发射和接受电磁波,若是真有什么东西阻止手机发出电磁辐射,那手机不就成“板砖”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