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上学去
1978年秋天,我上小学了。
我们的教室在很远的地方。
其实,我们的小学很近,近到步行不会超过5分钟,就在中学的旁边,而中学的旁边就是爸爸工作的机关。机关,就在我们家那排房子的前面。
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机关是什么了。有一天,我带着女儿,从起凤街穿行而过,有一个单位的墙上写着:机关澡堂。女儿,当时6岁的女儿,仰着可爱的小脸问: “妈妈,那个澡堂到处都有机关,有人敢去洗澡吗?”我也不知道怎么向女儿解释这个词。
可是,我们那时一年级的孩子。不在机关旁边的小学里上课。 大概是那一年入学的孩子多,小学里教室不够用了,就把一年级的孩子安排到医院附近,用砖垒了围墙,搭了几间活动房,好像是八个班。从我家步行大约要20分钟的样子,也许是因为太小,走不快。后来发现那段路并不长。
我喜欢上学,因为路的两旁都是麦田。上学的时候要穿过青青的麦田。一年级八个班几百个孩子,淹没在麦田里,匆匆前行。到每年的四、五月,是麦浪最好的时候。在灌浆的麦田里看风起浪涌,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风拂过无边的麦田,离离的野花一直烧到天边,麦田翻滚着,翻滚着,我觉得大海就是这样子。然后,就想起《城南旧事》里,可爱的英子大声地朗诵: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我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
麦田带给我们的乐趣还远不止这些,我最喜欢挖野菜,春天,麦子刚有手掌那么高的时候。麦地里到处都是荠菜,母亲会给我们包荠菜饺子和荠菜包子,肉要肥一点的才好。荠菜味道有一点点涩,但透着清香,吃完,有一点点回甘。
到了麦子抽穗,才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上学的路上,偷偷地掐下麦穗,放在掌心里揉揉,嫩黄的麦粒饱满得在手掌里滚动,扔一把在嘴里,嚼着嚼着,就成了泡泡糖。我能吹很大很大的泡泡,喜欢听泡泡“砰”的一声爆裂。男孩子也喜欢嚼这样的泡泡糖,只有个别家里条件特别好的孩子,才会嚼那种上海的泡泡糖,要3毛一块,太贵了!她们还常常骄傲地说: “从上海买的,3块钱一大盒,有100块呢!”说话的神态和语气,仿佛在宣告:上海,知道吗?上海!好像她们就代表上海。向红曾经给过我半块,味道又好,吹的泡泡又大。我对上海喜欢得不得了。遥远的上海之于我,最初的印象居然等于甜美的泡泡糖。
为了嚼泡泡糖,我的手常常被麦芒扎得生疼。可我还是喜欢阳光下,由嫩绿而深绿,直至金色的芒。
我喜欢一个人走着去上学,爸爸送过我一次,那时我们家没有自行车,我不想让爸爸走那么远。我真的喜欢一个人。我背着妈妈给我做的一个黄色小花朵的书包,妈妈还给我打了个漂亮的花边。我这个略带土气的书包,没少惹得别人笑。班里最牛的同学,背的是军用书包,我做梦都想有个军用书包。
我一个人走在上学的路上,穿着漂亮的淡紫色小花朵布拉吉,梳着两条细细麻花辫。我从小就特别希望能有一条粗粗的大辫子,最好像《红灯记》里铁梅的那样,至少也像妈妈那样,梳一条长长的辫子,穿着花衣服,上面是细致的盘扣。在台上唱《交城的山》的那个漂亮的妈妈。可我的两条小辫子,只有手指那么细,黄黄的,而且被我编得歪歪扭扭。
放学的路上,辫子经常就散开了,乱乱的,像一个鸟窝。
我喜欢鸟窝,路上那些柳树上的鸟窝,我总是看了又看,不知道鸟妈妈又在给小鸟讲什么好听的故事。后来,有一天,居然真的从树上掉下来一只小麻雀,掉在了我像鸟窝一样的头发里。
我把这只嘴角嫩黄,浑身长着绒毛的小鸟带回了家,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妈妈给了我一些棉花,我给小鸟准备了一个家。一直到小鸟能自己飞,我才把它放走。后来,我看到天空的每一只鸟,都像我的鸟。
而且,有一次我在洗头发的时候,发现黄黄的头发里,被大风刮来了很多沙子,而让我惊奇的是,那些沙子里有一些植物的种子,爸爸帮我种在院子里,很快种子长出了绿芽,后来,长成了一棵大大的蒲公英。我把蒲公英都吹走了,告诉它们,要飞远一点,远一点,帮我看海去。
老师怕我们路上出危险,要求我们要结伴上学,就是在路上遇到同学,要自觉地排成队一起走,这样子安全。
那是冬天的一个早上,很冷,有风,刮得脸生疼。我去上学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呼呼的北风,路上没有一个人,四周围都是麦田,黑黑的,什么都看不清,真有点害怕呢!
走着走着,隐约看见前面有一个人,我赶紧快走两步,追上他,是个男生,跟在他后面,这下好点,心里不太怕了。可是转眼间,他又不见了。天黑,可能他走得快,我使劲追,都快追到学校的时候,天亮了,才看清,我前边的那个同学,他掉进麦田旁的水渠里了。水渠太深,他爬不出来。幸好那个季节水渠里没水。
我伸手拉他上来的时候,才看清,他是我的同桌——左宝平。
他说在水渠里叫了我一声,可是声音太小,风太大,我没有听见,他只好在水渠里一直往前走,直到我发现他。
唉,幸好我发现了他。不然,他会像妈妈看的那本外国书里的那个医生一样,那个老医生,在路上,看到年轻时候喜欢的她,就一直追,一直追。可是他的声音太小了,被风淹没了。他终于跑不动了,捂着心脏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当你呼唤一个人,请大声一点。尤其当这呼唤是那么重要。
二 马厂来的白涓
我上三年级了,很多同学转学走了。流动单位的孩子就是这样,就像四海为家的蒲公英,飘呀飘过万重山,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那时候很喜欢唱一首歌: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欢乐和忧伤……
那些小玩伴,左宝平、向红和陈铁也都成了记忆中庄生晓梦的蝴蝶,在淡绿翠绿墨绿草绿的麦田中,渐渐飞离了我们的视线。
而我就像一只毛毛虫,在清晨的风里,躺在牵牛花的叶子上,做了一个梦: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蝴蝶,躲在盛开的花丛里,和花儿悄悄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我们的教室从二楼搬到了三楼的阳面,空气里膨胀着温暖的阳光和柳絮的碎屑,有谁走来轻轻一挥手,仿佛就能带走些微的香气。
从教室的窗户望去,是连绵起伏的麦田,到了收割的季节,金黄的色彩深深浅浅,仿佛一夜间席卷了所有的麦田。劳作的农民淹没在麦田中,在风与风的起伏里,收获着喜悦。
整个家属基地尽收眼底,还能远眺我们的医院,远望我们一年级曾经读书的地方,回味那些曾经做过的忧伤的梦。远处,就是我和爸爸采蘑菇的那几座大山。一朵云,然后还有一朵云,慢慢地从蔚蓝的天空划过。
班里新转来一个女生,叫白 涓,个子很高,很瘦,梳着高高的马尾辫。老师说她是马厂的。天啊!马厂,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听爸爸说,马厂,就是当年秦琼卖马之地。我天天都听评书,秦琼秦叔宝可是个大英雄。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锏,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骠马也卖了,卖给了人称二员外的单雄信。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获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端的想杀了单通也。”
《说唐》里的秦琼,简直和《水浒》里的宋江一样,到处受英雄豪杰的崇拜。
从学校穿过家属基地,从家属基地穿过长长的麦田,而且,还要过好几条铁路,太焦、邯长两条铁路交汇于此。然后走过热闹的长北市集,再走一段路才能到马厂。一个人走那么长的路,会害怕的。白涓每天都一个人走,从没见有人送过,简直就像一个侠女。那时候,我刚刚看过《三侠五义》,觉得白涓就是蒙了面的女侠,会飞檐走壁的轻功,什么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了。
更让人惊异的是,她每天练木琴,学校里有木琴,音乐老师借给了她。她经常早早来了,在教室的后边,拼起凳子,摆好木琴,旁若无人地击打着,完全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我不知道她弹的都是什么曲子,叮叮咚咚的木琴声,时而婉转,时而激越,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在江南烟雨蒙蒙的水边,做着绮丽的梦;或者,茫茫塞北,天涯独行,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忽然,有。一天放学,教室里的其他人都已经走了。她还在弹她的琴,我听得入了神,绮丽华美的音符,跳跃着。旋律戛然而止,才惊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伸出手来,拉着我的手说:“乖,别哭。我知道,我们都是孤独的孩子。我们要好好的。”
她的小手凉凉的、软软的,像某种动物的触角。
这是她唯一一次和我说话,她眼睛里的忧伤弥漫,渐渐地化为坚强,我的眼泪滴落在自己的手背上,飞溅为四散的水花。
我知道,我们是,江湖之上,两个相依为命的小孩。
关于她的记忆,停留在这一瞬间,不知为什么,在后来的记忆中,怎么都搜不到她一星半点的影子,再没有听过她的任何弹奏。也许她转学了,变成了那只绮丽的蝴蝶,从我的窗前飞过。但我确信,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女侠般的会弹琴的白涓,她真实地存在过。
她弹了一首好听的曲子给我听,我明白的,她的心事。
后来,下午放学后,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忽然开始流行绣花,都不跳皮筋了。
我们搬来小凳子,坐在胡同里,差不多每家都有一个孩子坐在自己家的门口。互相学习绣花的针法,研究要绣的图案,遇到了困难,一个胡同里的,一吆喝就全听见了,立刻有热心的姐姐来帮忙。
绣花的时候,我坐在家门口,我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杨树,已经粗到我一个人不能合抱。叶子浓密得遮盖了大半个院子,胡同里也是凉爽的。
我在胡同里绣着一朵洁白的栀子花,纤尘不染。
前排的小窗户里,忽一日传出好听的拨弦乐声,绮丽华美的音符,跳跃着。我怔住了,手一下被绣花针扎破,流了血,滴在栀子花上。
不知是什么乐器弹出来的,我以为是她——白涓,急急地跑到前排,才知道是新搬来的王梅,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姐姐,也梳着长长的马尾辫,在弹一个用旧的凤凰琴改装的“右琴”。
细看,原来她把装键片的木板取掉,留下单独的琴座,形状就像古琴。再把琴码加高,弦距加宽,就变成了“古琴”。
她弹的曲子,就是我那天下午在教室里听到的那首曲子。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个曲子叫《寒春风曲》。很久很久以后,我也才明白,女孩子之间的友情,是那么美好,让人那么温暖和伤感。
1978年秋天,我上小学了。
我们的教室在很远的地方。
其实,我们的小学很近,近到步行不会超过5分钟,就在中学的旁边,而中学的旁边就是爸爸工作的机关。机关,就在我们家那排房子的前面。
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机关是什么了。有一天,我带着女儿,从起凤街穿行而过,有一个单位的墙上写着:机关澡堂。女儿,当时6岁的女儿,仰着可爱的小脸问: “妈妈,那个澡堂到处都有机关,有人敢去洗澡吗?”我也不知道怎么向女儿解释这个词。
可是,我们那时一年级的孩子。不在机关旁边的小学里上课。 大概是那一年入学的孩子多,小学里教室不够用了,就把一年级的孩子安排到医院附近,用砖垒了围墙,搭了几间活动房,好像是八个班。从我家步行大约要20分钟的样子,也许是因为太小,走不快。后来发现那段路并不长。
我喜欢上学,因为路的两旁都是麦田。上学的时候要穿过青青的麦田。一年级八个班几百个孩子,淹没在麦田里,匆匆前行。到每年的四、五月,是麦浪最好的时候。在灌浆的麦田里看风起浪涌,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风拂过无边的麦田,离离的野花一直烧到天边,麦田翻滚着,翻滚着,我觉得大海就是这样子。然后,就想起《城南旧事》里,可爱的英子大声地朗诵: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我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
麦田带给我们的乐趣还远不止这些,我最喜欢挖野菜,春天,麦子刚有手掌那么高的时候。麦地里到处都是荠菜,母亲会给我们包荠菜饺子和荠菜包子,肉要肥一点的才好。荠菜味道有一点点涩,但透着清香,吃完,有一点点回甘。
到了麦子抽穗,才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上学的路上,偷偷地掐下麦穗,放在掌心里揉揉,嫩黄的麦粒饱满得在手掌里滚动,扔一把在嘴里,嚼着嚼着,就成了泡泡糖。我能吹很大很大的泡泡,喜欢听泡泡“砰”的一声爆裂。男孩子也喜欢嚼这样的泡泡糖,只有个别家里条件特别好的孩子,才会嚼那种上海的泡泡糖,要3毛一块,太贵了!她们还常常骄傲地说: “从上海买的,3块钱一大盒,有100块呢!”说话的神态和语气,仿佛在宣告:上海,知道吗?上海!好像她们就代表上海。向红曾经给过我半块,味道又好,吹的泡泡又大。我对上海喜欢得不得了。遥远的上海之于我,最初的印象居然等于甜美的泡泡糖。
为了嚼泡泡糖,我的手常常被麦芒扎得生疼。可我还是喜欢阳光下,由嫩绿而深绿,直至金色的芒。
我喜欢一个人走着去上学,爸爸送过我一次,那时我们家没有自行车,我不想让爸爸走那么远。我真的喜欢一个人。我背着妈妈给我做的一个黄色小花朵的书包,妈妈还给我打了个漂亮的花边。我这个略带土气的书包,没少惹得别人笑。班里最牛的同学,背的是军用书包,我做梦都想有个军用书包。
我一个人走在上学的路上,穿着漂亮的淡紫色小花朵布拉吉,梳着两条细细麻花辫。我从小就特别希望能有一条粗粗的大辫子,最好像《红灯记》里铁梅的那样,至少也像妈妈那样,梳一条长长的辫子,穿着花衣服,上面是细致的盘扣。在台上唱《交城的山》的那个漂亮的妈妈。可我的两条小辫子,只有手指那么细,黄黄的,而且被我编得歪歪扭扭。
放学的路上,辫子经常就散开了,乱乱的,像一个鸟窝。
我喜欢鸟窝,路上那些柳树上的鸟窝,我总是看了又看,不知道鸟妈妈又在给小鸟讲什么好听的故事。后来,有一天,居然真的从树上掉下来一只小麻雀,掉在了我像鸟窝一样的头发里。
我把这只嘴角嫩黄,浑身长着绒毛的小鸟带回了家,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妈妈给了我一些棉花,我给小鸟准备了一个家。一直到小鸟能自己飞,我才把它放走。后来,我看到天空的每一只鸟,都像我的鸟。
而且,有一次我在洗头发的时候,发现黄黄的头发里,被大风刮来了很多沙子,而让我惊奇的是,那些沙子里有一些植物的种子,爸爸帮我种在院子里,很快种子长出了绿芽,后来,长成了一棵大大的蒲公英。我把蒲公英都吹走了,告诉它们,要飞远一点,远一点,帮我看海去。
老师怕我们路上出危险,要求我们要结伴上学,就是在路上遇到同学,要自觉地排成队一起走,这样子安全。
那是冬天的一个早上,很冷,有风,刮得脸生疼。我去上学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呼呼的北风,路上没有一个人,四周围都是麦田,黑黑的,什么都看不清,真有点害怕呢!
走着走着,隐约看见前面有一个人,我赶紧快走两步,追上他,是个男生,跟在他后面,这下好点,心里不太怕了。可是转眼间,他又不见了。天黑,可能他走得快,我使劲追,都快追到学校的时候,天亮了,才看清,我前边的那个同学,他掉进麦田旁的水渠里了。水渠太深,他爬不出来。幸好那个季节水渠里没水。
我伸手拉他上来的时候,才看清,他是我的同桌——左宝平。
他说在水渠里叫了我一声,可是声音太小,风太大,我没有听见,他只好在水渠里一直往前走,直到我发现他。
唉,幸好我发现了他。不然,他会像妈妈看的那本外国书里的那个医生一样,那个老医生,在路上,看到年轻时候喜欢的她,就一直追,一直追。可是他的声音太小了,被风淹没了。他终于跑不动了,捂着心脏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当你呼唤一个人,请大声一点。尤其当这呼唤是那么重要。
二 马厂来的白涓
我上三年级了,很多同学转学走了。流动单位的孩子就是这样,就像四海为家的蒲公英,飘呀飘过万重山,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那时候很喜欢唱一首歌: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欢乐和忧伤……
那些小玩伴,左宝平、向红和陈铁也都成了记忆中庄生晓梦的蝴蝶,在淡绿翠绿墨绿草绿的麦田中,渐渐飞离了我们的视线。
而我就像一只毛毛虫,在清晨的风里,躺在牵牛花的叶子上,做了一个梦: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蝴蝶,躲在盛开的花丛里,和花儿悄悄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我们的教室从二楼搬到了三楼的阳面,空气里膨胀着温暖的阳光和柳絮的碎屑,有谁走来轻轻一挥手,仿佛就能带走些微的香气。
从教室的窗户望去,是连绵起伏的麦田,到了收割的季节,金黄的色彩深深浅浅,仿佛一夜间席卷了所有的麦田。劳作的农民淹没在麦田中,在风与风的起伏里,收获着喜悦。
整个家属基地尽收眼底,还能远眺我们的医院,远望我们一年级曾经读书的地方,回味那些曾经做过的忧伤的梦。远处,就是我和爸爸采蘑菇的那几座大山。一朵云,然后还有一朵云,慢慢地从蔚蓝的天空划过。
班里新转来一个女生,叫白 涓,个子很高,很瘦,梳着高高的马尾辫。老师说她是马厂的。天啊!马厂,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听爸爸说,马厂,就是当年秦琼卖马之地。我天天都听评书,秦琼秦叔宝可是个大英雄。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锏,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骠马也卖了,卖给了人称二员外的单雄信。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获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端的想杀了单通也。”
《说唐》里的秦琼,简直和《水浒》里的宋江一样,到处受英雄豪杰的崇拜。
从学校穿过家属基地,从家属基地穿过长长的麦田,而且,还要过好几条铁路,太焦、邯长两条铁路交汇于此。然后走过热闹的长北市集,再走一段路才能到马厂。一个人走那么长的路,会害怕的。白涓每天都一个人走,从没见有人送过,简直就像一个侠女。那时候,我刚刚看过《三侠五义》,觉得白涓就是蒙了面的女侠,会飞檐走壁的轻功,什么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了。
更让人惊异的是,她每天练木琴,学校里有木琴,音乐老师借给了她。她经常早早来了,在教室的后边,拼起凳子,摆好木琴,旁若无人地击打着,完全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我不知道她弹的都是什么曲子,叮叮咚咚的木琴声,时而婉转,时而激越,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在江南烟雨蒙蒙的水边,做着绮丽的梦;或者,茫茫塞北,天涯独行,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忽然,有。一天放学,教室里的其他人都已经走了。她还在弹她的琴,我听得入了神,绮丽华美的音符,跳跃着。旋律戛然而止,才惊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伸出手来,拉着我的手说:“乖,别哭。我知道,我们都是孤独的孩子。我们要好好的。”
她的小手凉凉的、软软的,像某种动物的触角。
这是她唯一一次和我说话,她眼睛里的忧伤弥漫,渐渐地化为坚强,我的眼泪滴落在自己的手背上,飞溅为四散的水花。
我知道,我们是,江湖之上,两个相依为命的小孩。
关于她的记忆,停留在这一瞬间,不知为什么,在后来的记忆中,怎么都搜不到她一星半点的影子,再没有听过她的任何弹奏。也许她转学了,变成了那只绮丽的蝴蝶,从我的窗前飞过。但我确信,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女侠般的会弹琴的白涓,她真实地存在过。
她弹了一首好听的曲子给我听,我明白的,她的心事。
后来,下午放学后,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忽然开始流行绣花,都不跳皮筋了。
我们搬来小凳子,坐在胡同里,差不多每家都有一个孩子坐在自己家的门口。互相学习绣花的针法,研究要绣的图案,遇到了困难,一个胡同里的,一吆喝就全听见了,立刻有热心的姐姐来帮忙。
绣花的时候,我坐在家门口,我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杨树,已经粗到我一个人不能合抱。叶子浓密得遮盖了大半个院子,胡同里也是凉爽的。
我在胡同里绣着一朵洁白的栀子花,纤尘不染。
前排的小窗户里,忽一日传出好听的拨弦乐声,绮丽华美的音符,跳跃着。我怔住了,手一下被绣花针扎破,流了血,滴在栀子花上。
不知是什么乐器弹出来的,我以为是她——白涓,急急地跑到前排,才知道是新搬来的王梅,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姐姐,也梳着长长的马尾辫,在弹一个用旧的凤凰琴改装的“右琴”。
细看,原来她把装键片的木板取掉,留下单独的琴座,形状就像古琴。再把琴码加高,弦距加宽,就变成了“古琴”。
她弹的曲子,就是我那天下午在教室里听到的那首曲子。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个曲子叫《寒春风曲》。很久很久以后,我也才明白,女孩子之间的友情,是那么美好,让人那么温暖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