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传》解禁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陶行知送给导演孙瑜一本《武训画传》,希望他能将武训的故事拍成电影。抗战胜利后,孙瑜在归国的船上开始动手写《武训传》的剧本。“我自己流的眼泪并不比他们任何一个人少,”孙瑜后来谈到这部电影时说。
  1948年,老搭档蔡楚生、郑君里在上海成立昆仑影业公司,孙瑜曾想过在昆仑公司拍摄《武训传》。“但郑君里告诉他,阳翰笙等左翼人士还是希望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拍。当时的‘中制’隶属于国民党,会拍一些反共的片子,(电影)放在中制拍,占据着中制的设备、时间,能让它少拍反共的片子。”孙瑜之子孙栋光说。
  《武训传》开拍不久停拍。1949年,“昆仑”出面把已经拍好的1/3电影拷贝买下。“中制”撤离大陆前,曾希望孙瑜能一起到台湾,但他选择留下。“‘联华’的老朋友都在那边,他也很愿意在昆仑拍完《武训传》。”
  1951年,这部反响热烈、轰动一时的电影遭到举国批判,孙瑜半生辉煌的电影事业也随之改写。
  首轮放映场的爆满
  为拍摄《武训传》,孙瑜带剧组去山东调查,向当地农民了解武训的事迹。“那时每个人都说武训好,武训卖唱、行乞、变戏法,靠这些钱积累起来办了好多义学。等到江青一调查,完全两回事了。”
  “我们到山东体验生活,住在老乡家里,每天我都把吃的喂驴,赵丹在驴的身上感受到武训的精神,写了一篇关于我、老乡小孩和驴的文章,后来就批判他驴道主义。”孙栋光在《武训传》中饰演小武训,当时他年仅7岁。
  孙瑜原打算只写一集剧本,后来在资方的苦苦要求下,将一集改成上下两集,为此增加了很多戏,“本来批判农民运动的并没有,后来就加进了”。
  1950年底至1951年初,《武训传》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上映,取得空前的成功。在上海,巨幅海报挂在大光明电影院外,首轮放映场场爆满。海报里写着:“迎接即将到来的文化建设高潮,为贫苦不识字的孩子们造福”、“提倡识字运动,普及农村教育。”
  到1951年3月下旬,四十多篇赞扬《武训传》的文章在各大报刊上发表,《大众电影》将《武训传》列为1950年10部“最佳国产影片”之一,杂志同时发表了《武训传》的详细故事、大量剧照、孙瑜创作谈以及赵丹撰写的文章《我怎样演武训》。当时一本知名的电影画报还将7岁的孙栋光称为“天才小武训”。
  孙栋光认为,《武训传》虽不算孙瑜最好的一部作品,却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作为第一个在西方系统学习戏剧电影的中国人,孙瑜在这部影片中进行了很多大胆尝试。
  “有一场戏说的是武训被打后,发高烧做梦,梦见地狱里的穷孩子被官僚地主压迫,最后又到了天堂。这些场景在摄影棚里拍,动用了几百人,为制造烟雾效果还放干冰,这在当时好像还是第一次。”
  这些艺术上的创新后来却成为《武训传》的污点之一。戏剧家陈白尘在1951年的《文艺新地》上发表的批判文章里有针对性地指出:“他们在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已经成了美国电影的俘虏……《武训传》就是最突出的标本。”
  《武训传》大批判
  建国后第一次文代会上,孙瑜遇到南开中学校友周恩来,并就《武训传》向总理征求意见,周恩来说,“你拍吧,拍了送过来我看看。”
  上海审查时,《武训传》就赢来一片叫好声。“拍武训传的目的很清楚,当时提倡新文化,另外是扫盲运动,武训办学校让人来念书,正好配合了这个。”
  电影送到北京时,孙瑜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下午就得到消息,当晚中南海将放这部片子。周恩来、朱德等领导都去看了,朱德的评价是“好得很,很有教育意义”。孙瑜问周恩来的看法,周恩来说武训被打那几场戏太残酷了,孙瑜就把武训挨打的戏剪掉了很多。
  1951年5月,周恩来提前让人给孙瑜带话,《人民日报》要对《武训传》进行批判,“但针对片子不是针对人”。
  袁鹰在《风云侧记》里回忆道,“1951年5月20日下午,我正在《解放日报》总编室上夜班……忽然从一堆稿件中发现一份用电讯发来的当天《人民日报》社论,题目是《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厚厚一叠,字数很多”,“连读了两遍,一面读,一面止不住心惊肉跳。”
  这篇由毛泽东亲自审定的社论指出,“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承认或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程度”、“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
  《人民日报》“党的生活”发表评论,“歌颂过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一律要作严肃的公开自我批评”。5月23日,中央电影局也向全国电影工作者发出通知,“均须在该单位负责同志有计划领导下,进行并展开对《武训传》的讨论、藉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并须负责向觀众进行教育以肃清不良影响”。
  1951年6月,江青化名“李进”率工作组到山东调查,孙瑜及《武训传》相关人员相继在报纸上公开检讨。批判还牵涉到当时负责上海文艺界的夏衍。“在拍《武训传》时,夏衍不赞成拍,批判时找到他检讨。放映时,夏衍在国外访问,他要检讨,他也想不通。”
  1950年后只拍了3部电影
  《武训传》之前,孙瑜的电影大多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惯于在垃圾箱里拣宝”,拍摄的题材也与1930年代吃香的武侠、才子佳人题材大相径庭。
  1929年,孙瑜因《故都春梦》一炮而红,之后他拍摄了《野草闲花》、《野玫瑰》等影片。他的一部影片曾与蔡楚生的《渔光曲》一起送去苏联参展,但拷贝在半路被炸掉了,最终得奖的是《渔光曲》。尽管如此,孙瑜的作品在国外却很受欢迎。电影资料馆做过统计,1980年代至今,每年都有孙瑜的电影在国外放映。
  在孙栋光眼里,父亲是个富于幻想的人。“他想象力比较丰富,看过很多神话,又喜欢古典诗歌,很有浪漫主义色彩。”
  孙瑜是最早实景中拍摄使用运动镜头的导演之一,捧红过1930年代的“金童玉女”金焰和阮玲玉,他用最原始的手工配音,为《野草闲花》配上了中国最早的电影插曲。
   然而,《武训传》遭批却让孙瑜的电影梦跌入一个窘迫的境地。自1927年到解放,孙瑜共拍了二十多部影片,从1950年到去世只拍了3部。而《武训传》遭批的第二年,全国只出产8部电影。
   “过去他想拍什么片,老板都会支持。《武训传》后,他一直在争取拍戏,每次都有作品申请,不通过再写。”孙栋光回忆,《武训传》遭到批判后,孙瑜也曾反思,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他在创作上多少变得有些缩手缩脚,对于政治特别小心。“他尽量保持原来的风格,但以后的作品却很难有灵光闪现的东西。”
  孙瑜写过很多剧本,习惯自编自导。他人生最后的3部电影分别是《乘风破浪》、《鲁班的传说》以及戏曲片《秦娘美》,只有《乘风破浪》的剧本出自孙瑜之手。“《乘风破浪》在东南亚放的时候反响还好,《鲁班的传说》一般,戏曲片就没什么了。”
  生活中的孙瑜不会发脾气,也不善言辞,只有谈到电影时能讲很多。更多时候他总在幻想。“过去他的桂冠是诗人导演。解放前,他是电影界首屈一指的导演,后来工资评级他总是二级。”
  一位与晚年孙瑜有过接触的人形容1980年代以后的孙瑜,“生活十分低调,偶尔在一些公开场合露面,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总是朴素、谦和、清瘦、举止缓慢,甚至表情有些木讷。”
  在一册小照相薄上,年轻的导演曾用中英文写着自己的座右铭“永远勇敢!!!永远希望!!!”而在他很多电影的开头,导演孙瑜字幕下总会用一个骑马武士的剪影作衬底。孙瑜并未跟人提起这样做的用意,但这个热血又孤独的武士形象也许就是他电影生涯最形象的注脚。
其他文献
2012也许是世界末日,但这个末日绝对不属于伟哥。这年前夕,一篇刊登在《循环》杂志上的论文,总算从机理上解释了伟哥中的活性成分西地那非是怎样帮助病人预防心衰的——利用8条老狗,医学专家发现,伟哥能对心脏做些类似它曾对阴茎做过的“按摩”,它的调节使得心室壁上的“橡皮圈蛋白”得到松弛,让僵硬的心室壁恢复弹性——对于很多高龄心脏病患者来说,因肌肉僵硬导致心室舒张不完全正是他们的病因。  这是个不错的结论
“社会上应该提倡一个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4月1日的博鳌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这样说——她被媒体称为“公主CEO”、中国的“电力一姐”,但她最引人瞩目的身份,还是“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之女”。  这一次,这位两次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商界女强人榜的中国“女电王”,所谈的,不再是她的老本行电力,而是她从未公开提起过的“幸福观”。  “什么会产
国内最大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理公司信达资产IPO在香港受到热捧,成为香港今年最大的IPO。信达以3.58港元的价格发行53亿股股票,在指导价区间上限3.58港元发行,5%面向散户发行,共收到了大约200亿美元的认购资金,获得160倍的超额认购。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部分收到了大约450亿美元的认购资金。吸引到包括挪威央行、橡树资本、中国平安在内的基础投资者认购了44%的股份。事实上,早在2012年,瑞银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这些天阅读的大量关于谢亚龙的媒体报道中的偏误或者不为人所知的方面。  这其中,有些是身陷囹圄的谢亚龙通过电视镜头做过“抗争”的,比如他强调自己说的髂腰肌不是记者理解的“叉腰肌”,不承认自己不懂足球管理业务,比如他承认自己虽然有罪但不是贪官,也不是庸官。  更多的认识和评价谢亚龙的偏差,笔者在这里想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理解做一些阐释,虽然这种阐释肯定带有我个人色彩而未必
2010年朝鲜半岛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表面看来独立成章,互不牵连,但略为深究,便可发现是盘根错节,实为“一盘棋”。  要问2010年朝鲜半岛何以发生这些事件,这几乎是一个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人们只能从对过去事件的梳理中去领会。  一、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事件之发生,从最浅层次上看,毫无疑问,同朝韩间在西海划界争执有关。  1953年7月停战协定只在陆地划定了南北军事界线,海上界线未能划定。此后,联合国
除去那部根据整个高丽民族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改编的《春香传》,《晚秋》可算是韩国电影史上被翻拍次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蓝本之一了。早在1966年,导演李满熙就拍出了《晚秋》一片,讲述一个女犯人服刑期间被短期假释,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被警察追捕的男犯人,二人情愫渐生却最终未成眷属的悲伤爱情故事。李满熙版的《晚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的韩国还处在严酷的朴正熙独裁统治时期,但李满熙似乎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
对一般人来说“文革”只有几年  人物周刊:你的小说《葛麻的1976-1978》里,工厂的人提到“文革”都说“那几年”,为什么只说几年?  胡发云:就是1966年10月到1969年4月。党的“九大”之后权力重建了。之前几年的特殊历史时期,老百姓某种程度上可以自行结社,自己印报纸、贴大字报,甚至自己决定是去上班、钓鱼,还是在家打家具。一个大政府垮掉,社会很松散。只要不反中央、不反最高领袖,那几年可以表
10年前,刘若英为黄磊的手记《十七楼的幻想》作序——  “很多人问过我:‘黄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常常我也这样问我自己,但终究是没有答案的……他看似风清云淡,却时不时会绵密的令人难以招架。你以为通往他的道路笔直了,他又会不经意地制造许多曲折。”  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电),黄磊执导的微电影《老男人历险记》举办首映礼。那天的他,一会儿手持话筒神情肃然,“低成本类型片的时代应该来了,让更
《一无所有》是歪打正着的中彩  人物周刊:该如何看待《一无所有》在当年获得的空前推崇?  崔健:那就是一个能量的释放嘛。当时那个土壤,和人有一样的共性,人们的本性是欣赏能量美。但是中国文化里把这些能量都留给了统治者,你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总是统治者有超能量,而且无孔不入,秀才总是聪明却无能。一旦人们发现,有个能量和他们是对等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这种能量最具代表性。可能我当年就是歪打正着,像中彩一样。
他快30岁才拥有人生第一台个人电脑,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不会写一行代码,却成功侵入50多位好莱坞明星的电子邮箱,窃取大量不雅图像和内幕信息,制造了好莱坞“艳照门”  偷窥私人邮箱不仅让钱尼看尽人间尤物,而且为他打开了神秘的好莱坞大门,了解到无数幕后交易,还有电影人的日常生活  黑客未必都精通电脑,比如克里斯?钱尼。  他快30岁才拥有人生第一台个人电脑,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不会写一行代码,却成功侵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