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系统之一。通过基于系统骨干网的大型SCADA监控系统,可实现多系统、多专业设备监控、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并能提升系统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性。同时基于高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运维技术也开始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现有的运维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模式研究
1 综合监控系统介绍
1.1 系统概述
综合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用系统化方法将轨道交通各分散的自动化系统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各专业系统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能力,建立与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相连的信息高速通道,高效实现系统间的联动,提高轨道交通整体的自动化水平。
1.2 系统组成
以电调、环调为核心的综合监控系统广泛运用于全国地铁,作为一个分层分布式计算机集成系统综合信息化平台,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与互联了多个子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按照两级管理(中央、车站)、三级控制(中央、车站及现场)的原则进行设计。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主要以本站点监控的设备为监视、管理对象。通过综合监控系统,一方面,可以进行管辖范围内车站级多个子系统设备的状态监视和子系统指令发布;另一方面,可以将本站点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传输给中央级,并执行中央级运行操作控制命令。
现场级设备的主体是地铁车站设备,广泛分布于车站各个区域,主要由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门禁系统(AC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站台门系统(PSD)、视频监控(CCTV)、乘客信息(PIS)、自动售检票(AFC)等系统组成。
2 运维管理模式分析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一般模式
截至2020年9月,中国内地累计已有41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7 141.55 km。据悉,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徐州、合肥两市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两市新获批建设线路长度共计189.26 km。网络化运营已是全国开通轨道交通城市的目前运营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好线网运营谋划,优化资源配置,对设施设备的维保模式进行规划,能够进一步完善系统保障、安全管理和成本管控。地铁设施设备维保模式按照实施主体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自主维保、委外维保和联合维保三种运维管理模式。(1)自主维保是运营单位通过自身的人力、设备和技术等资源开展实施维保工作,适用于和行车密切相关的设备类专业以及和行车密切相关、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操作类专业。(2)委外维保是在运营方的监管下,将维保的部分或全部项目外包给市场上的专业维保单位完成,适用于一些和行车关联度小,相对技术要求不高,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的专业,部分厂家技术封锁或技能限制无法自主维修的专业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特殊资质要求的专业等。(3)联合维保是运营单位与外单位联合,共同承担维保工作,完成设备维保工作。运营单位通常全面介入设备维保过程管理,包括检修计划制订、现场工作组织安排、维修配件管理等。
2.2 不同运维管理模式的比较
不同的运营维保管理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如运营单位与委外维保单位的责任接口关系、维保责任安全与经济性、运营单位的长远发展、团队的稳定与建设等。
3 运维管理模式的选择
3.1 运维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安全、高效、低成本是运维管理发展的趋势。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确保运营安全,减少成本,使管理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是运维管理行业始终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影响轨道交通运营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盈利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生产效率,因此,应当将网络化运营的现状、人力成本、线路的新增、系統设备的多样性与核心技术的掌握等作为运维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参考依据。
3.2 运维管理模式选择原则
运维管理模式的选择,既要满足交通运输企业化运营的需要,又要符合当地城市运营系统设备运行和人员、技术储备培养的具体实际情况,总的来说可参照如下原则:(1)对运营安全、服务品质或行车组织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总体上以自主维保为主。(2)由于厂家对关键技术的封锁或技能限制无法进行自主维修的项目,则考虑委外维保或联合维保。(3)市场成熟度较高,劳动力密集型高且不构成安全风险的项目,实施委外维保。(4)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特殊资质要求需完全委外维保的项目应当委外维保。
4 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
4.1 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
在实现部分子系统中心级功能集成的同时,综合监控系统还可接收源于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的数据,以便对其执行二次处理操作,进而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监控功能,包含但不限于统计报表、中心级联动、程式控制。在数据与资源共享需求日益迫切的发展背景下,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也能够提供高度稳定、高度便捷的数据共享传输通道,对接路网指挥中心、供电局地方调度中心等,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多方配合,可有效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行水平。
4.2 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
各站点处配套的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具有自动集成与互联的功能。该系统可以向被控系统读取数据,对其执行处理、存储等操作,用于反映现场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车站级数据库持续完成对数据的记录、更新等操作,也可根据需求发布控制指令。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监控功能,给日常操作创设了更多的可能,辅助站点值班人员能够分别完成对子系统的监控操作。在地铁工程建设领域,综合监控系统普遍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但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需求各异,因此部分情况下也将采用其他体系结构,例如中心集中式结构,其依托于以太网的连接作用,与各站点级自动化子系统互联,规避综合监控投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5 运维管理模式的发展
基于人员的现场作业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维管理及设备维保的主要手段,多数设备检修仍沿用铁路的工装设备,相对“传统简单”“单一固定”,维修时主要采取故障报修的维修方式。以智能化装备替代人工化作业刚刚起步,仅有个别企业(如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相关领域的尝试,并推广应用了各类检修机器人,开创了智能运营维保管理的先河。近年来,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以及“PPP+轨道交通”领域的政策利好频频释放,PPP项目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运营模式之一。
6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管理维保模式的比选是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生产要素,包括维修模式的初步执行,设备修制、修程(系统各设备的修程)的制订,系统技术文本(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人员筹备以及人员维修核心技术能力的掌握,工器具、备件的储备等。总之,维保方案的确定需要长期探索和逐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明,徐淑鹏.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5):61-66.
[2]郑鸣.基于运营管理模式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设计[J].电气自动化,2014,36(4):76-7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模式研究
1 综合监控系统介绍
1.1 系统概述
综合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用系统化方法将轨道交通各分散的自动化系统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各专业系统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能力,建立与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相连的信息高速通道,高效实现系统间的联动,提高轨道交通整体的自动化水平。
1.2 系统组成
以电调、环调为核心的综合监控系统广泛运用于全国地铁,作为一个分层分布式计算机集成系统综合信息化平台,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与互联了多个子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按照两级管理(中央、车站)、三级控制(中央、车站及现场)的原则进行设计。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主要以本站点监控的设备为监视、管理对象。通过综合监控系统,一方面,可以进行管辖范围内车站级多个子系统设备的状态监视和子系统指令发布;另一方面,可以将本站点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传输给中央级,并执行中央级运行操作控制命令。
现场级设备的主体是地铁车站设备,广泛分布于车站各个区域,主要由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门禁系统(AC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站台门系统(PSD)、视频监控(CCTV)、乘客信息(PIS)、自动售检票(AFC)等系统组成。
2 运维管理模式分析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一般模式
截至2020年9月,中国内地累计已有41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7 141.55 km。据悉,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徐州、合肥两市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两市新获批建设线路长度共计189.26 km。网络化运营已是全国开通轨道交通城市的目前运营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好线网运营谋划,优化资源配置,对设施设备的维保模式进行规划,能够进一步完善系统保障、安全管理和成本管控。地铁设施设备维保模式按照实施主体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自主维保、委外维保和联合维保三种运维管理模式。(1)自主维保是运营单位通过自身的人力、设备和技术等资源开展实施维保工作,适用于和行车密切相关的设备类专业以及和行车密切相关、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操作类专业。(2)委外维保是在运营方的监管下,将维保的部分或全部项目外包给市场上的专业维保单位完成,适用于一些和行车关联度小,相对技术要求不高,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的专业,部分厂家技术封锁或技能限制无法自主维修的专业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特殊资质要求的专业等。(3)联合维保是运营单位与外单位联合,共同承担维保工作,完成设备维保工作。运营单位通常全面介入设备维保过程管理,包括检修计划制订、现场工作组织安排、维修配件管理等。
2.2 不同运维管理模式的比较
不同的运营维保管理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如运营单位与委外维保单位的责任接口关系、维保责任安全与经济性、运营单位的长远发展、团队的稳定与建设等。
3 运维管理模式的选择
3.1 运维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安全、高效、低成本是运维管理发展的趋势。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确保运营安全,减少成本,使管理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是运维管理行业始终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影响轨道交通运营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盈利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生产效率,因此,应当将网络化运营的现状、人力成本、线路的新增、系統设备的多样性与核心技术的掌握等作为运维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参考依据。
3.2 运维管理模式选择原则
运维管理模式的选择,既要满足交通运输企业化运营的需要,又要符合当地城市运营系统设备运行和人员、技术储备培养的具体实际情况,总的来说可参照如下原则:(1)对运营安全、服务品质或行车组织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总体上以自主维保为主。(2)由于厂家对关键技术的封锁或技能限制无法进行自主维修的项目,则考虑委外维保或联合维保。(3)市场成熟度较高,劳动力密集型高且不构成安全风险的项目,实施委外维保。(4)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特殊资质要求需完全委外维保的项目应当委外维保。
4 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
4.1 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
在实现部分子系统中心级功能集成的同时,综合监控系统还可接收源于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的数据,以便对其执行二次处理操作,进而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监控功能,包含但不限于统计报表、中心级联动、程式控制。在数据与资源共享需求日益迫切的发展背景下,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也能够提供高度稳定、高度便捷的数据共享传输通道,对接路网指挥中心、供电局地方调度中心等,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多方配合,可有效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行水平。
4.2 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
各站点处配套的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具有自动集成与互联的功能。该系统可以向被控系统读取数据,对其执行处理、存储等操作,用于反映现场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车站级数据库持续完成对数据的记录、更新等操作,也可根据需求发布控制指令。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监控功能,给日常操作创设了更多的可能,辅助站点值班人员能够分别完成对子系统的监控操作。在地铁工程建设领域,综合监控系统普遍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但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需求各异,因此部分情况下也将采用其他体系结构,例如中心集中式结构,其依托于以太网的连接作用,与各站点级自动化子系统互联,规避综合监控投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5 运维管理模式的发展
基于人员的现场作业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维管理及设备维保的主要手段,多数设备检修仍沿用铁路的工装设备,相对“传统简单”“单一固定”,维修时主要采取故障报修的维修方式。以智能化装备替代人工化作业刚刚起步,仅有个别企业(如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相关领域的尝试,并推广应用了各类检修机器人,开创了智能运营维保管理的先河。近年来,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以及“PPP+轨道交通”领域的政策利好频频释放,PPP项目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运营模式之一。
6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管理维保模式的比选是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生产要素,包括维修模式的初步执行,设备修制、修程(系统各设备的修程)的制订,系统技术文本(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人员筹备以及人员维修核心技术能力的掌握,工器具、备件的储备等。总之,维保方案的确定需要长期探索和逐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明,徐淑鹏.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5):61-66.
[2]郑鸣.基于运营管理模式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设计[J].电气自动化,2014,36(4):76-78.